在公司与同事谈及私事,可以增进彼此间的亲切感。但是,私事并不包括隐私。如果你向别人泄漏自己的隐私,别人可能会以此为笑柄攻击你。如果随意谈论他人的隐私,他人也会对你表示不满,并乘机报复。
3.倾听
一个时时带着耳朵的人远比一个只长着嘴巴的人讨人喜欢。与人沟通时,如果只顾自己喋喋不休,根本不管对方是否有兴趣听。这是很不礼貌的事情,也极易让人产生反感。
做一个好听众,不仅要自己说,更要尊重别人说,效果比你说得天花乱坠好得多。倾听并不只是单纯地听,而应真诚地去听,并且不时地表达自己的认同或赞扬。倾听的时候,要面带微笑,最好别做其他的事情,应适时的以表情、手势如点头表示认可,以免给人敷衍的印象。
特别是当对方有怨气、不满需要发泄时,倾听可以缓解他人的敌对情绪。很多人气愤的诉说,并不一定需要得到什么合理的解释或补偿,而是需要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出来。这时候,倾听远比提供建议有用得多。如果真有解释的必要,也要避免正面冲突,而应在对方的怒气缓和后再进行。
十招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1.保留意见
过分争执无益自己且有失涵养。通常,应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发表意见,让人们捉摸不定。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
2.认识自己
促进自己最突出的天赋,并培养其他方面。只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把握住它,则所有的人都会获得成功。
3.决不夸张
夸张有损真实,并容易使人对你的看法产生怀疑。精明者克制自己,表现出小心谨慎的态度,说话简明扼要,决不夸张抬高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是说谎的一种形式。它能损坏你的声誉,对你的人际关系产生十分不好的影响,有损你的风雅和才智。
4.适应环境
适者生存,不要花太多精力在杂事上,要维护好同事间的关系。不要每天炫耀自己,否则别人将会对你感到乏味。必须使人们总是感到某些新奇。每天展示一点的人会使人保持期望,不会埋没你的天资。
5.取长补短
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同朋友的交流中,要用谦虚、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把朋友当做教师,将有用的学识和幽默的言语融合在一起,你所说的话定会受到赞扬,你听到的定是学问。
6.言简意赅
简洁能使人愉快,使人喜欢,使人易于接受。说话冗长累赘,会使人茫然,使人厌烦,而你则会达不到目的。简洁明了的清晰的声调,一定会使你事半功倍。
7.决不自高自大
把自己的长处常挂在嘴边,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点。这无形贬低了别人而抬高了自己,其结果则是使别人更看轻你。
8.决不抱怨
抱怨会使你丧失信誉。自己做的事没成功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使事情做圆满。适度地检讨自己,并不会使人看轻你,相反总强调客观原因,抱怨这,抱怨那,只会使别人轻视你。
9.不要说谎、失信
对朋友同事说谎会失去朋友同事的信任,使朋友、同事不再相信你,这是你最大的损失。要避免说大话,要说到做到,做不到的宁可不说。
10.目光远大
当财运亨通时要想到贫穷,这很容易做到。聪明人为冬天准备。一定要多交朋友。维护好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总有一天你会看重现在看来似乎并不重要的人或事。
学会说“您是对的”
心理学家说,每个人都渴望着引起他人的注意(当然小偷和通缉犯除外);其实,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心底都有一种被认同的渴望。掌握认同别人的技巧,是你人际交往中必修的课程。没有人喜欢“杠头”。其实,学会说“您是对的”并不比摊一只鸡蛋困难多少。但是,要摊好这个鸡蛋,也要你费一番脑筋。
1.成为赞同的人
有一种人,似乎天生就是“杠头”,喜欢和别人对着来。这绝对不是表现你的执著或者聪明的好办法。而且,如果这样下去,你很可能最终成为不被大众欢迎的人。努力在你的头脑里构造一个思维框架,培养一种赞同的态度和性格,这样你就会发现,其实,值得你去赞同的人和事多着呢!
2.勇敢地开口
仅仅有赞同别人的态度是不够的,你要让对方知道。有些人喜欢用点头的方式来表示,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你应该说一句“是的”,勇敢地直视着对方的眼睛说“您是对的!”
3.永远不要争论
别人并不总是能让我们说“您是对的”,有的时候,我们真的无法接受对方。这个时候,不要违心地说“您是对的”,也不要勇敢地说“您错了”(除非万不得已)。在任何时候,都不要陷入争论当中去,即使您是对的。在争论中,没有人能够获胜。
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1.解决矛盾需说服
矛盾普遍存在,社交场合也无例外。解决矛盾,一般都通过说服,只有经过长期说服无效,矛盾性质又日益激化,才采取非社交的强制手段,但那仍然需要以说服作为辅助手段。说服不限于思想教育工作,传播知识、治疗疾病、经济谈判等等,都离不开说服。即使志同道合的挚友之间,也不可能永远事事认识、见解完全一致;若要取得一致,就要通过说服。说服工作处处有,经常有,它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说服人家动摇、改变、放弃己见或信服、同意、采纳你的主张,实质上是一场从精神上征服人心的战斗,但又不能使对方有丝毫被迫接受的感觉。一个人几十年形成的思想观点,一个民族千百年形成的风俗习惯、思维定势,你休想通过三五次苦口婆心的说服,就轻易改变。一种崭新的学说、理论、观点、方法,即使已通过一定的实践证明其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但要深入人心,仍需经过长期、反复的宣传和说服。说服需要耐心、韧性,打持久战。但遇有特殊情况,也需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速战速决。有的说服,三言两语,就说到了对方的心坎上,疙瘩迎刃而解;有的说服,越说对方越不服,结果不欢而散。这说明说服有一定的规律,是一门交谈、对话的艺术。教师、医师、律师、推销员、宣传员、外交官等,天天在做说服工作,一生以不断说服人为己任,更有必要探讨、研究说服的规律,掌握说服的艺术。
2.道理、情感、利害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衡之以利,是最常采用的说服方法。
晓之以理,就是讲道理。简单的事情,小道理,一两个典型事例,再加上简明、扼要的分析,道理就可以讲清楚。复杂的事情,大道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触动一点就牵动全局,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一系列的说服工作,从多方面展开心理攻势,并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如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不宜由自己单方面推断出来交给对方,最好以征询意见的口气引导对方同你一起来推理,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让他把你的意见、主张,当做自己寻求的答案,自愿接受,自动就范。这样的说服更高明。因为对于经过自己头脑思考发现的真理,人们更坚信不疑。晓之以理,要满怀信心,争取主动,先取攻势。当对方已明确、坚决地表示“不行”、“不干”、“不同意”等等之后,再说服他,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当然,争取主动仍要运用委婉、商榷的语气,切忌盛气凌人、以势压人。如对方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再说服他,同样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晓之以理,还要结合动之以情,通情才能达理。牧师布道宣传的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但因以情动人,往往能在催人泪下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对听众施加思想影响,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教义。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对于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青少年儿童,对于多数平日没有深刻的理论思维习惯的人,以事比事,将心比心,运用其自身或熟人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去进行绘声绘色地诉说,易令人感到亲切可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为接受道理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所谓“衡之以利”就是权衡利弊得失,讲清利害关系。那些实惠观念很强的人,理难服他,情难动他,唯有“衡之以利”是切实有效的一招。且不论对国家、对社会的利害如何,就是只从个人实实在在的得失考虑,他也应趋利避害、以接受你的说服为上策。那些明事理、重情义的人,并不过分讲究实惠。但你仍应设身处地充分考虑对方的切身利害、实际困难。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通情达理,也更令人心悦诚服。人生在世,要求得以生存与发展,必然有各种各样的正常需要,如果丝毫不考虑对方的合理需要,双方交谈就没有共同的语言,说服就无从谈起了。如果看准了对方的需求,说服就能有的放矢,确有成效。
3.说服与批评的异同
说服与批评之间,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有相异相悖之处。这是两个有部分外延交叉重叠的概念。
说服与批评,都有对人施加思想影响,从心理上征服人的意图。批评常辅以说服,批评离不开说服;说服有时也带有批评,但说服不一定都带批评。如推销产品时,一般都是向对方大讲好话,极少有批评顾客、买方的。被批评者,一般都有缺点、错误。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说服人接受你的主张,总要或多或少能给对方带来一定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好处。说服的过程,就是宣传这种好处,令对方信服。被说服者不一定有什么缺点、错误,他放弃的主张与接受你宣传的主张,不一定有正误之分,也可能只有全面、完美的程度之别。
批评的态度较严肃或严厉,说话的语气也较重、较强硬;说服的态度较温和,说话的语气较轻、较委婉。批评的话语,贬义词多于褒义词,否定词多于肯定词。说服的话语,褒贬皆可。根据说服的对象与内容的不同,有时褒多于贬,有时贬多于褒。如果进一步仔细分类,说服还可以再分为批评性说服与赞美性说服两类。接受批评,可能会属于自觉自愿,也可能多少带点勉强。接受说服,完全是自觉自愿,不带任何勉强。
民主空气浓厚,解决矛盾纠纷,统一思想认识时,说服多于批评,协商多于命令,其结果是人际关系和谐,人心团结向上,社交往来活跃。反之则人际关系紧张,人心貌合神离,社交生活沉寂。虽然说服与批评皆不可少,但我们希望在一切社交场合,说服多一些,批评少一些。遇有矛盾分歧,尽可能多采用说服手段。
面对不拘小节的人
人的性格脾气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注意细节,做什么事都有个讲究,言行、礼仪、服饰、交往等都有个规范。有的人则不拘小节,许多方面大大咧咧、随随便便。讲究细节的自有其理由,不拘小节的人也有自己的道理。假如您是前者,在邻居和同事中又有些不拘小节的人,他们常常要和您往来,如果您不想伤害彼此的感情,又想减少一些麻烦,那么,您该如何对待呢?
事先提醒
有些人的不拘小节,是在家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到别人家以为也和自己家一样,无所顾忌。对这样的人,可事先提醒,要他知道此处不是彼处。江某家在农村,他爱抽烟,平时又不讲究,烟灰随手弹、烟蒂到处扔。他到镇里的妹妹家做客时,妹夫知道他有这种习惯,他一到就立即递上烟灰缸,提醒他把烟灰烟蒂放在缸内。一开始,江某不习惯,时不时又弹在地上。妹夫一发现,再次提醒。几次后,他也就改掉了。事先提醒,可避免尴尬,减少麻烦。提醒时,态度尽可能和蔼些,不要命令式,有时,可用动作示意,不一定要用语言。
行为示范
有些行为事先无法提醒,有些场合,又不适宜用言语表达。对此,不妨采用动作示范的方法,用自己或自家人的行为做个样子给他看看,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厌恶什么。小航的邻居阿荣,常向小航家借些筷子、碗盏、针线或螺丝刀什么的,有的还,有的拖好长时间才还,有的索性不还。小航知道阿荣不是故意想赖,而是认为无所谓。一次,小航家来了客人,就故意叫孩子去借几双筷子。一用完后,马上叫孩子送去,并教孩子说:“妈妈说借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当时归还。”一次,小航又向阿荣借了一支圆珠笔,用后当即自己送去,对阿荣说:“我这个人记性差,不知道有没有东西借了没还的,特别是小的,很容易忘记的。”此话一讲,阿荣显得有点尴尬,马上想起自己借的一些小东西,当即找了一样要小航带去。行为示范,实际上就是以身作则,如果针对性强,一般效果是不错的。
委婉劝说
有些不拘小节的人辈分高、资格老,或者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遇到这种人,可用委婉劝说的方法,让他明白您不大赞赏他的行为习惯或态度、作风。小吴对面住着同单位的老金,他是厂里的工会主席,技术上也有一手,待人热情诚恳,但就是生活上比较马虎,不讲仪态。夏天,常光着身子,穿条短裤走这家串那户。小吴是技术科的,中专毕业,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女性,她很不习惯老金的这种仪态。一个双休日,老金邀小吴的丈夫去另一个同事家下棋。小吴对丈夫说:“衬衫穿上,到别人家去总得有个样子,拖鞋脱了,换双凉鞋。”这一讲,使老金马上有所觉察,他说:“等一下,我也去穿件衬衫、换双鞋。”小吴见机已到,顺水推舟道:“金师傅,您这个人很热情、很随和,可我觉得在穿着上太不讲究了,有时让人受不了。”待老金穿好衣衫返回,小吴赞扬道:“这一身多神气啊!金师傅,其实,您是很上穿的。”说得金师傅舒服极了。以后,他渐渐改变了原先不讲仪态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