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饱含智慧的对联故事
9218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对联,也称楹联、楹贴,俗称对子,是我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它有着很高的实用性、艺术性。其内容丰富、技法巧妙、应用广泛,非其他文体所能比。

老子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也。”对联艺术凝聚了中国古老的唯物辩证理论,对联的出句(即上联)和对句(即下联)就是互对互立、相反相成的阴阳关系,它们代表着事物的两种因素、两个方面,即阴阳、刚柔、平仄、急缓、清浊、升降、迟速、扬抑等,体现了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对称美和建筑美。

关于对联的起源,众说纷纭,较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是:先秦时期,民间就有了在门前挂桃符的习俗,目的在于驱鬼除邪。到了宋代,人们已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将乞求吉祥或驱鬼避邪的联句写在纸上或贴在门上。从此,桃符演变成春联。

对联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了上古书籍中的对偶句的影响。对偶句式、句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德经》中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都是工整的对偶句。到了隋唐以后,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

千百年来,在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过程中,流传着许多妙趣横生、寓于哲理、充满睿智又意味深长的对联和对联故事。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让广大青少年从中受到影响和熏陶,提高必备的文学素养,我们特编写了《饱含智慧的对联故事》。

本书精选了中国民间的两百余个对联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展现了智者的高尚情怀和名人、雅士的精神世界,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纯朴感情和创新精神,有的描写了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有的抨击了恶人的丑恶言行,有的蕴涵着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华语言神奇的魅力,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