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潇湘情牵:再梦红楼潇湘情
940700000017

第17章

再说黛玉自王府回来,先去贾母房里,贾母笑着招手说:“林丫头,过来让我看看,这些日子在南安王府住的可好。”黛玉近前道:“老祖宗放心,一切都好。”贾母拉着手细细的端详道:“嗯,气色不错,我也放心了。你也累了,先回去歇歇吧。”

黛玉走出上房,见雪雁正等在外面,见到自己出来,高兴地跑过来,道:“姑娘,你可回来了,出去了这么长日子,可真想姑娘了。”黛玉微微一笑道:“是呀,在外面住了些日子,也真想潇湘馆里的一切了,给鹦鹉添水了吗。”

雪雁笑道:“我天天忘不了,它也有灵性的,姑娘不在的时候,整日长吁短叹的,来来回回就那几句诗,烦死了。”

紫鹃笑道:“你再教它几句不就得了,省的嫌闷。”主仆三人说说笑笑向潇湘馆走去。

路过怡红院,黛玉不由自主的向里看了一眼,却见往日热闹的院子里一片寂静,两个嬷嬷正在打扫。

雪雁见状,低声道:“前几天,二爷搬到太太旁边的院子里去了,园子里更是冷清了。”黛玉没有做声,默默地低头离去。

潇湘馆内依然是翠竹苍苍,黛玉看着熟悉的景物,轻轻叹道:“王府虽好,可还是这里住的自在轻松。”紫鹃笑道:“这里再好也不能住一辈子。”黛玉闻听此言,脸色不禁又黯淡了下来,紫鹃情知自己又说错话了,忙说:“姑娘,送给老太太、太太的礼物已经准备好了,你用不用再看看。”

黛玉道:“你看好了就行,给嫂子们、二爷、三姑娘、四姑娘的就让雪雁送去吧。给老太太、太太的礼物一会儿我自己去送。”紫鹃应了一声,便找雪雁去了。

黛玉和紫鹃从邢夫人房里出来,来到王夫人房里,玉钏忙迎上来,黛玉进的房里,见王夫人正倚在榻上,笑着说:“大姑娘回来了。”

黛玉道:“这么多天没给二舅母请安了,二舅母身子还好。”王夫人道:“好,大姑娘真有福气,竟投了南安太妃的缘,收了大姑娘为女,我这做舅母的还没给你道喜呢。”

黛玉道:“二舅母客气了,承蒙太妃垂爱,我也是受宠若惊。”王夫人笑道:“也是你的造化。”随后又问了几句,见黛玉要走,王夫人淡淡的道:“宝玉已经上学去了,他房里就不用过去了。”黛玉默默的点点头,命紫鹃将礼物放下,走出院门,却有一滴眼泪落了下来。

紫鹃见黛玉的样子,劝道:“姑娘别多心,太太也就是随口说说的,没有别的意思。”黛玉苦笑一下,道:“不管有没有心,我已经不在意了,回去吧。”

吃过午饭,黛玉正在收拾,却见探春和惜春一起走了进来,黛玉忙笑着招呼。探春笑着道:“林姐姐,南安王府住的乐不思蜀了吧。”黛玉道:“哪能呢,王府虽然好,但我总觉的潇湘馆里才是我的家。三妹妹,四妹妹快坐。”

坐下后,惜春道:“看林姐姐的脸色好看多了,想来在那里住的很好。”探春道:“南安太妃那么疼林姐姐,王府里一定不会受委屈的。”三人又互相打趣了一会儿,探春和惜春才离开。

一下午,平日冷清的潇湘馆里顿时热闹了起来,不时有人过来问候,紫鹃和雪雁忙着招呼、倒茶。

好容易都送走了,雪雁嚷道:“平日难见人来,姑娘这一成了太妃的女儿,人人倒都来了,也不看看自己平时的德性。”

紫鹃给黛玉递过茶道:“姑娘,喝口茶歇会吧,其实府里的人就是这样,人高有人抬,人低有人踩。”黛玉叹了声,想起贾母说的,“这满府的人都是两只势利眼,一颗富贵心”,想了一下对紫鹃和雪雁道:“不要管别人怎样,潇湘馆里还要像以前那样,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别理会其他人的态度。”两人点头称是。

黛玉正在整理着桌上的书籍,忽听宝玉清朗的声音,问道:“妹妹在家吗?”紫鹃说道:“二爷来了,姑娘在房里。快请进。”

宝玉随着紫鹃进得房来,见黛玉俏立在桌前,依然还是那样的清灵脱俗,便问道:“妹妹在王府住的可习惯,身子可好?”黛玉回道:“一切都好,谢二哥哥惦记。紫鹃,给二爷倒茶。”

宝玉静静的看着黛玉,心里觉得比以前平静了很多,不再像从前那样看见黛玉就会想起金玉良缘,就觉得痛苦无奈,经过了这多天的感悟,如今连看黛玉的目光也清朗起来。

黛玉哪知宝玉心思,见宝玉看着自己,低头问道:“二哥哥最近上学勤勉吗。功课学的可好。”宝玉道:“我现在天天去上学,夫子昨日还夸我《后生可畏》那章讲得好呢。”

黛玉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今二爷越发的不得了了。”宝玉笑道:“妹妹你又取笑我了,我读书你还不明白吗,不过是应应景罢了。”宝玉又细细的问了黛玉在王府的琐事,两人又说了会子话,宝玉才离开。

送走宝玉,紫鹃对黛玉说:“离开这多日,我觉得二爷好像变了个人似的。”黛玉叹了口气说:“人都是会变的。”原来黛玉见宝玉对自己亲近有度,坦荡有礼,再不是以前的亲密无间,口无遮拦,心里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既高兴又感到伤心,真是万般心思在心头。

忽听外面平儿喊道:“姑娘在家吗?”紫鹃忙出去,把平儿迎了进来。平儿对黛玉笑着说:“二奶奶让我过来道声谢,谢谢姑娘还想着她。”黛玉道:“平日里我身子弱,二嫂子没少照顾,权当是我的谢意。”

平儿笑道:“林姑娘的这张嘴比我们奶奶的还甜,怨不得投了太妃的心思。奶奶说了,天也冷了,姑娘身子畏寒,让我把这些上好的燕窝给姑娘送来一些,让紫鹃或雪雁熬了给姑娘补补身子。”

黛玉笑道:“瞧瞧,这哪里是来道谢,这分明是让我感激,也亏得你们奶奶想得出来,既还人情又送人情,一举两得。”平儿道:“我们奶奶再精明也比不上你,听听你的话,真是滴水不漏,竟不知让人怎么回话。”

送走平儿,雪雁道:“看看,平日也没见送燕窝来,这一从王府回来,姑娘的身价就高了,说奉承话的多的不用提了,连燕窝也送来了。”黛玉嗔道:“别胡说,二嫂子虽然喜欢应景,但素日对我们潇湘馆也不错,特别是上次检抄园子时,更没有为难,还帮我们说过话,以后不要再乱说了。”

再说贾母房里,邢夫人、王夫人、凤姐都在,正陪着贾母说话。凤姐说:“昨日林妹妹打发雪雁给我送了匹上好的缎子,亏她还想着我,这都是老祖宗会调教人,看你调教的外孙女既惹人疼又懂礼数,让我这个粗人真是惭愧死了。”贾母笑道:“你们看看凤丫头这张嘴,一匹好缎子就让她的嘴变得越发的甜了。”

邢夫人也笑道:“是呀,她也去我那儿了,真难为她想得周到。”王夫人道:“大姑娘自小知书识礼,也不怪南安太妃喜欢,认她做了女儿,连我们府里也跟着面上有光。”贾母道:“这也是林丫头的造化,有了南安太妃做义母,我们也跟着攀上一门好亲戚。只是林丫头一来二去的也大了,该好好给她掂量门亲事了。”

王夫人道:“媳妇也这样想,怕是得等宝玉的亲事办了后,才有功夫。”贾母道:“也是。上次你去宫里,娘娘没说让宝玉什么时候成亲?”王夫人道:“娘娘说了,让老太太定日子呢。”贾母道:“年前是来不及了,那就等过了年,凤丫头,你找人好好选个日子,给宝玉把事办了,我也好放心了。”

凤姐笑着说:“恭喜老祖宗,宝兄弟成亲了,老祖宗就等着抱重孙了。”贾母也笑了。凤姐又接着说:“只是宝兄弟成亲,老祖宗可不能一毛不拔,要出多少银子先跟我透透,我也好掂量着操办。”贾母笑着说:“真真你这个凤丫头,整天就想着我的几个银子,恨不得一下子全端了去,真是白白疼你了。”说的邢夫人、王夫人都笑了起来。

凤姐回到房里,见贾琏正躺在炕上,平儿在外间做针线,凤姐边换衣服边说:“今儿怎么闲了呆在家里,平日可是连个人影也找不见。”贾琏懒懒的应了声。

凤姐换好衣服坐上炕,对贾琏说:“老太太打算过了年给宝玉成亲,府里的状况你也知道,哪有那么多闲银子办事。”贾琏说:“宝玉成亲,老太太肯定有梯己出,再加上各房的礼钱,想是能勉强应付过去。”凤姐道:“我也这么想,只是现在就有一桩难事,再过几天,就是北静太妃的寿辰,北静王府素来和府里交好,北静王爷对府里也多有照应,你看这个礼该怎样出?”

贾琏看看凤姐道:“往年怎么出,如今也照依就是了。”凤姐道:“今年不比往年,林妹妹成了南安太妃的义女,而南安太妃和北静太妃又是姑嫂,我琢磨着,这份礼怎么也要比往年重。”贾琏道:“既然如此,就比往年多增些。”凤姐笑着说:“我也是这么想,所以讨你的口气,免得过后怪我不告诉你。”贾琏也笑道:“罢罢,这空头人情我可不领,你别盘算我就够了,我还敢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