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魏能臣
95000000024

第24章 胡服骑射(一)

财政问题解决之后,小道观又恢复了平静,另一件事情列入了萧逸的日程表,而且是急不可耐--学骑马!

在这个没有汽车的时代,骑马就是最快捷、最威风的交通方式了,如果你骑一匹好马在街上跑一圈,就跟后世开一辆法拉利在大马路上兜风一样,绝对是又潇洒、又有面子的事情,穿越前是无车族的萧逸一直没机会实现这个梦想,现在机会来了!

看了看在自己身边撒欢的马驹,这个家伙最近长大了不少,没白吃那么多的白菜心;平时跟萧逸寸步不离,那两匹匈奴马住在马圈里,它跟萧逸一起睡在屋子里,别的马都站着睡,它喜欢躺着睡,而且喜欢睡炕上,也不怕热炕上火?

有时萧逸怀疑,这小家伙到底是马还是人?

聪明的让人惊讶,难道汗血宝马都有如此高的智商吗?又或者它是某个大神转世的,只是投胎时运气不好,就像那位天蓬元帅似的,一不小心掉到了马圈里?

虽然‘白菜’没展示过法力,可它的身价是毋庸置疑的,汗血宝马是马中的贵族,墨烟驹则是贵族中的皇族,在后世就相当于全球限量版的‘劳斯莱斯幻影’一样,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的。

有如此宝马而不会骑,就相当于你有一辆好车却不会开一样,只能停在家里做摆设,或者看着别人开你的车在马路上兜风,而你只能待在副驾上,羡慕的长吁短叹……

萧逸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因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学会骑马,即为了男人的尊严,更为了自己的安全,现在可是一个乱世,危险无处不在,那天真遇到危及性命的事了,自己也能骑马逃命不是!

不过‘白菜’才一岁多点,还没法负担一个人的重量,马匹一般三岁才能骑乘,六岁进入成年期;汗血宝马的成长期更长,同样寿命也比别的马长上很多!

好在道观里还有别的马,怀揣着纵横驰骋的念头,萧逸大步走向道观后边的马圈,黄鼠送的那两匹匈奴马都在这里喂养,好的天气里,大牛,马六就经常骑着兜风,羡慕的他口水流了一地,既然那辆“劳斯莱斯幻影-白菜”还不能骑,那么没有名车,有辆二手奥拓也是好的,男人总得有辆车……哦,不,是总得有匹马不是!

来到马圈里,两匹匈奴马被马六照管的不错,膘肥体壮、精神抖擞,萧逸先是看了看马鞍,平平的,估计坐上去不会很舒服;然后再看了看……没有,又找了找……还是没有?

最后翻来复去的找了一遍,终于确定了……东汉这个年代还没有马镫!

围着其中一匹黑色的战马转了几圈,【三国志记载:萧逸一生都对黑色偏爱,黑色的战马、黑色的盔甲、黑色的军旗……总之,就连家里的马桶都是涂黑漆;有人说因为黑色庄重、大气,有贵族气质,还有人说黑色属水,而萧逸是孽龙转世,遇水则活……种种猜测不一!

总之,偏爱一切黑色的东西,日后成了‘无愁侯’萧逸的三大未解之谜之一……

甚至有八卦历史学者认为,萧逸日后之所以投靠曹操,而不是选择刘备或者孙权,就是因为曹操长得‘身材矮小’外加面色黝黑!

其实呢,是因为萧逸自己天生的皮肤黑,哪怕天天躲在屋子里,身体颜色也比别人重的多,就说穿越那次吧,被雷电劈掉了一层皮,好不容易白嫩了几天,可没过两个月,肤色又变黑了……所以跟黑的东西在一起,就衬托的自己不是那么黑了不是……

没困难要上,有困难、客服困难也要上,前世轻松拿下驾照的萧逸觉得骑马应该和开车差不多,于是东汉中平四年的早晨,萧逸第一次爬上了马背,在道观里一片不怀好意的目光中,兴致勃勃的出了门……

中午时分,那匹黑色战马独自一个跑回来了……

等到晚上,在深深的夜色中,一个可怜的黑影拖着磨破的大腿,捂着呛破皮的屁股,用尽力全身的力气,一步一步挪回了道观小院里,然后一头扎进屋子里,再也不出来了。

………………………………

【当天夜里,萧逸今天是趴在蒲团上念经文的,撅着屁股,双腿张开,双手撑地,似乎是在练蛤蟆功,可是小黑脸上那呲牙咧嘴,不时疼的倒吸冷气的样子,说不出的滑稽可笑。

念完经,萧逸又开始摸自己的下巴了……

第二天,拿出笔墨纸砚,萧逸开始画图了,这个举动把道观里所有人吓得心惊胆颤,这位小爷又要干什么事?那六边形的火炕大家可是有目共睹的。

看到萧逸认真的画图:

大牛脸色发青,浑身颤抖;

马六脸色发白,面无人色;

张燕一张娃娃脸皱成包子一样;

‘出尘子’老道表面无事,但打坐念经时的心跳声明显加快了……

就连平时总跟在萧逸身边的’白菜‘都跑的无影无踪,提前避难去了!

于是,后世留下一句歇后语:“无愁侯画图-------吓死个人啊!”

第三天,萧逸拿着图纸,得意洋洋的下山找牛铁匠去了,然后铁匠家里的油灯亮到很晚……很晚。

三天后,铁匠牛宏拎着一个大包裹,手提一个怪模怪样的马鞍子,和两个半圆形铁环上山来了;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黑色的皮质衣服,窄领短袖,袖口紧缩,下面的裤子也是短裆简洁,整件衣服非常的贴。

萧逸脱下身上宽袍大袖的混元道袍,换上了自己设计的紧身衣,不得不说,东汉裁缝的手艺真是不错,伸手抬腿之间没有丝毫的束缚感,这才是真正的骑马装呢!

小道士一身英武的装束羡慕的道观里其他人回去后纷纷模仿,进而流传到整个卧虎亭,最后被南来北往的客商们传播到了整个中原大地,‘无愁骑马装’,就此诞生了……

马鞍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以前人们都是骑在裸马的背上,必须用手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双腿死死的夹紧马腹才能骑乘。这种骑马方式不但容易疲劳,而且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武器,而在近战中,骑手的劈砍或刺杀十分容易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甚至会令骑手从马背上滑落。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骑兵除了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所以古代骑兵往往在到达目的地后,宁可下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

东汉时期的马鞍子比较大,两侧就是两大片,前后略有拱起是平齐的,人坐在上边很是不稳定,非常容易从飞奔的快马上掉下来。而萧逸设计的这个马鞍子却大为不同:前鞍桥高,后鞍桥略低,这种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骑起来更加舒适,而且在马鞍子两边各有两个奇怪的铁环。

在众人一片诧异的眼光中,萧逸拿出那两片带着皮带的半圆铁环,调整好长度,分别系在了马鞍子的铁环上;(结构参照小时候书包那种串环系带)。然后挺胸抬头,翻鞍认蹬上马,坐的是四平八稳,随后双腿一磕战马的肚子,在一片大呼小叫声中,策马奔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