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吴宇森传
9543700000018

第18章 勇闯新世界

一九九二年,香港演艺界举行反暴力大游行。成龙、张曼玉、周星驰、王家卫、吴思远、周润发、曾志伟、梁家辉、王祖贤等四百多名香港演艺界人士齐集中环,举行香港史无前例的“全港演艺界抗议影圈暴力行动”大游行,引来大批市民影迷围观,加上逾百名记者到场采访,场面轰动。当年有关影视圈的“黄”、“黑”案件不绝如缕,如一九八四年电视台主持x先生在九龙塘召女伴被“捉黄脚鸡”勒索案,一九九一年开庭的钱志明骗财骗色案,涉及影视界ABC小姐}一九九二年更发现有组织黑社会势力渗透影视圈,外景队遭勒索收“保护费”,甚至贺岁片《家有喜事》冲印期间被劫走胶片,都引起艺人与社会的重视。由于黑社会渗入影视圈在东南亚及欧美均有出现,香港演艺界此举引起了海内外的强烈回响。

著名歌星梅艳芳在完成长达三十场的告别舞台演唱会后,举行盛大宴会,正式宣布退出舞台,不再参加任何商业性歌唱表演。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梅艳芳宣布复出,重返歌坛。二〇〇三年因癌症辞世。

六合彩头奖一注独得,莸派奖金五千七百四十万元,创下六合彩举办二十六年来最高奖金纪录。幸运儿是一名五十二岁五金厂工人,家居大角咀。他以四百元买下二十张六合彩券,其中一张独中头奖。

张曼玉主演的《阮玲玉》在笫四十二届柏林国际影展荣获最佳女主角银熊大奖,成为第一位夺得国际影后头衔的中国女影星。

香港临时机场管理局正式公布新机场总纲计划,并将价值五亿三千六百万元的新机场客运大楼等设计合约批予英资集团。

九龙城寨第二期收楼过程中,遭居民顽强抵抗。

香港财政司麦高乐发表上任首份财政预算草案。港澳办主任鲁平批评该草案量出为入,不符基本法原则。

财政司证实,汇丰银行与英国米特兰银行合并。

首批四十四名港事顾问赴北京接受聘书,受到隆重招待。港事顾问包括香港社会名流如安子介、李嘉诚、李国宝、李福善、邵逸夫、霍英东、梁振英等。

“特技王”柯受良,完成飞越长城创举,在中国特技人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著名歌星许冠杰举行告别演唱会。至二〇〇四年复出歌坛。

同年,美国第四十二届总统克林顿登场,入主白宫。

那时候,香港著名导演吴宇森告别家乡,进军好莱坞。

如梦似幻

“小时候看好莱坞电影,印象很深。尤其是每出米高梅电影一开始的狮子吼,一直伴着我成长,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在这里上班!到二十年前,我和家人到环球影城旅游,那还是我第一次进美国的片场呢!那时候我在想,将来有机会来这里拍戏就好了.当时刚好罗宾威廉斯在那里拍戏,我真渴望可以去看一看。怎料到二十年后,我会有机会在环球片场开拍我自己的第一部西片——《终极标靶》(HardTarget)。

有一段时间,吴宇森就在米高梅电影公司上班。天天也要穿过MGM雄狮标志下的大门,那种如梦似幻的感觉,不难理解。

“感触很大!有些连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竟成了真实,冥冥中好像命运在主宰一切。现在看见自己的名字不仅出现在MGM的电影上,还有环球、哥伦比亚、派拉蒙,那种如幻如化的感觉,更加强烈。”

错失良机

上天固然独厚吴宇森,但十二年来,假如没有他那勤奋、弹性与忍耐力,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又假如导演吴宇森不是碰上了制片张家振,他的好莱坞之路,也会难走十倍。

“《喋血双雄》在香港放映之后,我把它带到欧美去。第一站是戛纳,然后我还去了欧洲几个国家,再去了加拿大多伦多,最后我来到美国。美国有个Sundance电影节,有很多不同地方的电影展出。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的制片,经常会到那里去,看有什么新的人才可以发掘。《喋血双雄》在那里放映之后,很多人对John很有兴趣,都打电话来。但那已是电影上映两年之后,当我们在法国开拍贺岁片《纵横四海》的事了。”

张家振还记得,其中一个来电的,是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行政人员。

“他说有一部电影很想找吴宇森拍,问他可不可以到美国去谈一谈。我当时就逼吴宇森,要他快点把《纵横四海》在法国的戏煞科,然后赶去洛杉矶两天,见了福克斯的人,再回香港续拍余下的部分。结果我们到了好莱坞,福克斯的人就说,John,看见你真高兴,你的电影我都看过,《英雄本色》呀、《喋血双雄》全都看过。我们很希望邀请你到这边来拍戏,未知你有没有兴趣呢?吴宇森当时望一望地上,就对他说:‘No!’

“大家一听,登时都傻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很尴尬。那人就说,那真不好意思,下次再合作吧。我们那么山长水远地由巴黎飞到洛杉矶开这个会,谁知道整个会只花了两分钟就开完了。我很愤怒,就问John,为什么要说no?他说对方讲话那么快,我根本就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只有两个选择,不是yes便是no。我想了一下,结果选了no,因为这样说比较稳当一点。”

当时的吴宇森,继《英雄本色》成功之后,《喋血双雄》以至后来的《纵横四海》与《辣手神探》,相继得到国际认同,从此开拓出一条进军好莱坞的光明大道。而他的亲密战友张家振,将吴宇森作品带出香港,参加欧美各大影展,大获好评。那时候,很多好莱坞大公司都很希望邀得吴宇森到美国去拍西片,谁知道吴宇森“一不留神”,错失了大好机会。

“我于是认真地问他,你到底想不想去好莱坞拍西片?他说想,我说那你真要好好地把英语学好了。”

吴宇森答应了,而且真的坐言起行。拍《辣手神探》时,他已很努力地每天花两小时用外国剧本作教书,还请了个补习老师为他恶补英语。

“我想John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他真的很努力很勤奋,从那时开始,他身边永远带一本字典。到后来变成电子辞典,依然天天带着,一有时间便拿出来学习。到他一九九二年底开拍《终极标靶》时,英语对他来说已绝对不是问题,他与演员已完全可以沟通了。”

自从第一次充满黑色幽默的“好莱坞会议”之后,晃眼又过了六个月,张家振与吴宇森,再次挥师好莱坞,这一次,张家振有备而战,请一位介绍人为他们约见各大电影公司的负责人。

“我们三日之内开了二十一个会议,到最后吴宇森跟我说,大哥我不能再这样开会了,我不行了!”

吴宇森坦言,当年勇闯好莱坞,也不是胸有成竹的。

“到好莱坞去洽谈拍片的事,我感觉很缺乏安全感。我只想着试一试,看看拍一部行不行。证明一下自己的电影,是不是真有打进国际市场的能力。”

既没有必胜的信心,也没有足够的支持,这举目都是陌生人的世界,该不该留下来呢?吴宇森自言很彷徨。

破釜沉舟

洛杉矶的比佛利山上,坐落着一座酒店,名字就叫比佛利山酒店。识途老马告诉我,要看明星,只要你往那门口去站一站,或者进去酒店的咖啡座上坐一坐,必定“收获丰富”。一九九二年的吴宇森与张家振,就坐在比佛利山酒店的咖啡座,等运到。

“在那三天二十一个会议的空隙,经理人就把我们载到这里来,坐在咖啡座上,打发时间。这里出出进进的,不是大名鼎鼎的导演,就是衣香鬓影的大明星。我和张家振坐在那里,既没人认识,也不知道前途会怎么样,很有点彷徨,我到底应该继续留在这里,还是回香港去呢?”

吴宇森的焦虑,张家振何止感同身受,“不如归去”的心念,比吴宇森更甚。

“到后来吴宇森终于拍完第一部电影《终极标靶》,我也有过返回香港的打算,因为香港还有不少人找我工作,而且物业也在香港,到底是走还是留,我的心还是十五十六的。但吴宇森的太太和孩子都已搬了过来,香港的房子也卖掉了,可见他要留在好莱坞发展的决心很大。当时他也希望我可以跟他留在好莱坞,专心发展,我想想也同意,是应该试一试的。有个成语叫什么?对,破釜沉舟。”

那时候,吴宇森还不知道,破釜沉舟的代价,是那么的沉重。

首先,吴宇森必须壮士断腕,把他心目中打不死的浪漫英雄,永远流放在香港。想不到破釜沉舟,原来是这么回事——釜破了,舟沉了,英雄止步。

吴宇森记忆尤深的是,在《终极标靶》中,当他精心设计了一场一对三十的大决战,制片看了很惊讶:“John,这是不行的丨”为什么?因为“他们美国人重逻辑,一对三十不能令人信服,观众会笑的”。难怪《终极标靶》拍到一半,吴宇森真的很想一走了之。然而,破釜沉舟,要退,已无从。

要继续向前走,就得看看,接下来的游戏,你玩不玩得起。好莱坞的政治游戏,向来残酷,稍有差池,随时出局。吴宇森初到贵境,最需要的,也许就是双料的“惊风散”。

险遭换将

张家振记得:

“拍《终极标靶》时,环球电影公司的总裁说,找香港人当导演?他的英语不太行吧?怎可能跟演员沟通呢?这样吧,叫他当第二导演,只是拍些动作镜头好了。幸好当时这部电影的监制吉姆杰克斯对John很推崇,他找来另一位知名导演山姆雷米(《蜘蛛侠》导演)当执行总监,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假如吴宇森文戏拍不来,就由山姆顶替。”

不死英雄既不能在好莱坞生存,吴宇森的导演地位也备受挑战,完了没有?对不起,新鲜事儿陆续有来!而最令吴宇森意难平的,是连他一向最执着的创作自由,也受到干涉。嘉禾时代可以拿根棒球棍站在剪片房外,随时为剪片权而大开杀戒的吴宇森,怎么也料不到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国家”的梦工场,环境比香港还更恶劣,就连他视为导演尊严的最后剪片权,也受到严峻的威胁。

“当我在很努力地剪片的时候,发现男主角尚格云顿与公司的另一位剪接师,在剪另一个版本!我当时很不高兴,认为这是侵犯了我的创作权,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男主角是有最后剪接决定权的!”

错愕不已

看来吴宇森这一次真是老鼠拉龟,如何是好呢?结果——

“John有John的剪片,尚格云顿有他剪的另一个版本。那个版本将其他配角很多戏都剪掉,只留下男主角自己的近镜头,根本就不行!但当时尚格云顿跟环球签了三年片约,没人敢开罪他,即使我们多次投诉,上头也只叫我们自己摆平。结果尚格云顿那个版本我们没看过,公司也没有采用。”

几经艰苦,吴宇森的好莱坞处女作《终极标靶》终于完成,但第一次试映会上,观众的反应,令吴宇森错愕不已。

“第一次试映的时候,有观众中途离座,也有的哈哈大笑。当他们看到定镜、溶镜或者一些风格化的剪接技巧,又或者看到英雄流泪的时候,他们就笑。但那其实一点也不好笑,我很不明白。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好莱坞一贯的电影,都分得清清楚楚,喜剧就是喜剧,文艺片就是文艺片,动作片就是动作片,不同元素是不会混在一起的,而每一类型的电影,就有固定的观众,看动作片的看不惯文艺片,所以当他们看到动作片中,竟有文艺元素,就不懂得反应。不懂得反应,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笑。在这一次试映中,我受到很大的教训,也学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