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吴宇森传
9543700000002

第2章 狗脸的岁月

一九五六年十月,香港发生"双十暴动"(又称"九龙暴动")严重流血事件,学校与工会受袭,暴徒到处抢掠财物,纵火焚烧商店、汽车。事件中死伤超过三百人,造成一千家工厂停工。

事件发生三天后,中国总理周恩来就暴动事件约见英国驻华代办欧念儒,提出严正抗议。正在英国度假的港督葛量洪返回香港,处理"双十暴动"善后工作。

一九五七年一月,香港"政府合署"大楼揭幕。

同年九月,"丽的呼声"电台创办成功,由港督主持开幕仪式。

十月,中区天星小轮新码头正式启用。

永不放弃

这些香港大事,吴宇森都一一见证了。那时候的吴宇森,是个躲在被窝中寻梦的男孩。

"我十岁、十一岁的时候,最喜欢用毛笔在玻璃上画小人儿,然后拿一床被盖着自己,再找一个电筒来,把它开着照在玻璃上,这样影像就会投射在墙壁上,一动一动的,就像放电影一样。"

"电影"两个字,对于吴宇森来说就像哈利·波特的魔咒,只要经他口中一说出来,大导演的头上,就像给加冕了一圈金灿灿的光环,映照得一脸的华彩。他眉梢与嘴角的笑意,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热忱。

然而,因为对电影的迷恋,吴宇森成了父母日夜担忧的逆子。

吴倬云身为一位文人,对儿子的期望很容易理解。而吴宇森的妈妈,可是个标准电影迷,为什么也极力反对儿子追寻他的电影梦呢?

原来,那又是另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话说吴倬云从广州移居香港不久,便患上肺病,一直不能工作。整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吴妈妈身上。

吴妈妈是个读书不多的家庭妇女,却凭着她勤劳的一双手,日间到石矿场敲石头,夜半挑灯替人补衫、织毛衣,把四个儿女拉扯长大。

因为尝透了生活的苦,更明白知识的重要,吴妈妈望子成龙之心,自然比一般母亲更加强烈。眼看儿子有书却不好好读,整天只顾迷电影,吴妈妈担心不已。

吴宇森却自幼耳濡目染,承传了父亲的坚毅。

"爸爸妈妈虽然很担心我的将来,力劝我不要迷电影,但我这个人就是执着,自己一旦肯定了志向,就一直走下去,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

被踢出戏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孩看电影是免费的,因为每个成人都可以带一个小孩进场。拉着陌生人的衣角看戏去,是那个年代的穷孩子最难忘的回忆。

妈妈不再带他上电影院,吴宇森便自己跑到美丽宫去,看准那些单身汉,便走上前去央求人家:"麻烦你,带我进去可以吗?"

凭着一副精灵可爱的模样,小小的吴宇森总是博得了同情,把他"认作"儿子带进戏院去。

"我那时虽然年纪小小,却已很懂得拣择。堂座两毫,超等四毫,楼上价钱贵一倍,但视觉享受和音响效果好得多。我拉着人家的衣角进了场,就一径跑上超等去。每次都是这样,我真的很喜欢坐超等!"

要得到超等的享受,可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些带位员,简直就是吴宇森这类穷孩子的克星。他们每次看见这群小捣蛋,就会立即拿起手电筒,扮演起执法者来。

小捣蛋呢,就像老鼠躲猫那样,一看见电筒光,马上就藏到椅子底下去,到处逃窜。直到那个带位的筋疲力尽,电影也差不多开场了,这时候小捣蛋就像山大王那样,大摇大摆地翘起二郎脚,看他们的大电影了。

也不是每次都那么幸运,吴宇森就尝过被带位员一脚踢出电影院的滋味。

"那一次我身上背着弟弟,拉着一个男人的衣角扮他的儿子。我一如平常,一进场便跑上超等去,没想到楼梯才上了一半,就给带位员一把揪住。他一巴掌掴过来,我一失足,和弟弟一同滚下楼梯去,那人赶上来,一脚把我们踢出门口去。我就是不服气,跑到戏院的侧门去,偷偷地从门隙往里面看……"

生财有道

随年渐长,吴宇森转眼已过了拉人衣角进戏院的高度,而他对电影的狂热有增无减。

念中学的时候,吴宇森几乎每晚都要看完九点半那一场电影,才满足地回到石硖尾徙置区的家去。至于从同学那里借来的买票钱,有拖没欠。

少年吴宇森虽然穷,却绝对是个"有借有还,上等之人"。哪来的钱呢?生财有道——

原来吴宇森幼承庭训,父亲要他描摹字帖。

"爸爸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教我书法,他认为从写书法中可以学到人格。写字笔法要正,就如做人要正气、有骨气。爸爸很严,每晚都要我练完书法,才准睡觉。"

结果大字写多了,日子有功,竟练出一手漂亮的楷书来。更没想到他的一手好字,还成了一个颇不错的财源。

吴宇森就读的路德会协同中学,是一所基督教学校。吴宇森从小喝着教会的救济奶水长大,加上天天往教会跑,在一股温暖的气氛熏陶下,自自然然便成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牧师看上了这位小教友的一手好字,就请他帮忙抄讲义,并付他一点小钱,作为报酬。而对电影一心一意的吴宇森,不必说当然把赚回来的每分每毫,都奉献给了电影院。

"每晚看完九点半,回到家中已是午夜时分。妈妈看见我这样子,伤心极了。她当然是希望我专心念书,将来能成大器,谁知道我硬是不听。每次给她发现我夜归,就什么也不用说,拿起藤条就打,打到我跪在地上,还要我双手扭着耳朵。那时候罚跪,一罚就是五六个小时。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又给老师罚留堂,但我情愿罚留堂,情愿给妈妈打,也要看电影。"

镪水照头淋

那时候的吴宇森,是个真正的反叛少年,除了夜夜进电影院寻梦,还经常为了"自卫"而打架。

依吴宇森自己的说法,他时常被区内的坏分子欺负。由于他习惯夜归,就成了坏蛋找茬的对象。所以每次出门,他都会手执一块砖头,或者拿一根木棍,随时准备一走出巷口,就可能迎来一记当头棒。

"谁袭击我的话,我就一定要还手。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你不坚强,坏人就会欺负你。不过有一次我是真的还不了手。因为我那次不止被打,还给人淋镪水。镪水一下泼到我的脸上,我疼得直叫。妈妈一听见立即跑出来,邻居的一位阿姨也跑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幸好那位阿姨很健壮,见状不由分说就把少年吴宇森抱起来,奔回家门前,一头就把吴宇森浸进屋外的大水缸里去。吴宇森当年没有毁容,多亏有这么一位聪明阿姨。

过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吴宇森至今仍念念不忘的,除了这位"救了他一命"的阿姨,还有一对给他供书教学的美国夫妇。

"我家真的很穷,一直到九岁我还没机会到学校去接受正式教育。后来有一个美国家庭知道了我们家的情况,就寄钱到我们所属的教会,供我和弟弟妹妺一起读书。"

美国人供吴宇森和弟妹念书,一供就是整个小学课程。长大了,吴宇森对于恩人,更是感激不已。只可惜徙置区毁了又建,建了又拆,房子搬来搬去,恩人的地址也遗失了。这件事令吴宇森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得人恩果千年记",是他一向对自己的要求。

"我有很多很多的话,要向他们说,我要告诉他们,我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他们的帮忙。我请过人帮忙,查探他们的下落,可惜一直找不到。我现在每到美国一个州,都很希望如奇迹那样,能碰上那家人,亲口跟他们说一声'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