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961300000115

第115章 洛阳尾声

成王败寇,王朝兴替,现在笑的是唐朝政府的官员,哭的却是王世充委任的文武百官。挑出能用的,踢走罪孽不大的,剩下十几个就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这些人中有几个人不得不提。首先第一个是棒槌段达,这个棒槌在杨侗和王世充之间投机,又在五贵和王世充之间左右摇摆,摇摆到最后,还是逃不过那致命的一刀。他的悲剧告诉我们,是棒槌就别出来丢人现眼了!第二个值得一提的是薛德音,他死的其实有点冤,要怪只能怪他的职业不好,什么职业呢?王世充的枪手!王世充诟骂李渊的诏书都是他写的,骂得太过分就招致了杀身之祸。这一点李渊就没有曹操的肚量大了,曹操抓住当年写檄文骂自己的陈琳之后责怪他骂自己太狠,陈琳回了一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呵呵一笑,就当没这回事,一笑了之!第三个需要提的这个人也是因为职业招致杀身之祸,这个人叫崔弘丹。他是什么职业呢?工程师!专门制造弓箭,斧头大小的箭就是他制造的。连环大斧箭给唐朝太多痛苦的回忆,不杀不足以泄愤!第四个要提的也是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名头甚响,这个人就是瓦岗军老资格将领单雄信!单雄信、李世积、王伯当这些人原来都是翟让的左膀右臂,只可惜三个人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单雄信关键时刻不听命于李密,投降王世充又走到了穷途末路;王伯当对李密生死不弃,最终遭遇伏击与李密死在一起;唯有李世积又是挨刀(挨李密亲兵一刀),又是投降(短暂投降窦建德),结果却在唐朝三任皇帝手下当官当得风生水起,最后还奋斗成唐太宗的顾命大臣。他们三个人的人生轨迹验证了一个道理:性格决定命运!单雄信临刑之前,李世积也算尽到了自己的兄弟情谊,三番五次向李世民推荐单雄信,然而李世民似乎还在忌恨当年战场上那差点夺命的一刺。李世积又试图用自己的官爵换单雄信一命,也没有得到李世民的认可,最后没有办法,李世积就干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什么事呢?他割下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

李世积割下肉后放在水里煮熟,在刑场上把这块肉喂给了单雄信:“使我身上的肉随同你化为尘土,勉强算不辜负从前誓言!”这就是李世积,一个圆滑又不失忠义的将军,观者无不佩服其信义,而李渊父子也看重他对旧主以及朋友的情谊,就凭这一点,再加他的军事才能,在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李世积风生水起,屹立不倒!说完了前四个,该说说第五个了,第五个人叫朱粲,原本也是起义军首领,后来辗转归顺了王世充,这次也被列入了处斩的行列。说起朱粲这个人吧,准确地说,不能把他称为人,因为这个人其实根本没有人性!这个人早年间在汉水、淮河一带劫掠,飘忽不定,吃粮食从来都是吃了吐。

别人占领县城之后一般都是粮食吃光了再走,他不,吃两天新鲜劲过去了就走,临走一看粮食,吐出几个字:“烧了吧!”由于没有粮食储备,他的队伍经常断粮,每次属下一汇报,他就一瞪眼:“慌什么,那不还有人嘛!只要有人,就饿不着!”一般人都是用来生产创造价值的,而在朱粲那里,人是用来吃的!最惨的要属隋朝着作佐郎陆从典、通事舍人颜愍楚,原本这两个人是作为高级幕僚被召到朱粲军中的,开始还作为贵宾款待,后来人们发现,这两个人举家消失了,怎么没打个招呼就走了呢?其实他们并没有走,只不过已经被朱粲吃了!有了这些斑斑劣迹,朱粲这个人渣自然要遭到多数人的痛恨,不过在被斩首之后,朱粲的待遇是最好的,好得让人羡慕!为什么呢?因为他在瞬间就有了一座坟!朱粲被斩首之后,知识分子和平民觉得还不解气,大家一起拿着石头和砖头往尸体上扔,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一转眼的工夫,就垒成了一个硕大的坟头!远远的有人不明就里,还在啧啧赞叹:“这么快就入土为安了,真是积德啊!”处理完罪大恶极的十几人,李世民着手班师,公元617年七月九日,李世民率凯旋大军返抵首都长安。

李世民亲披黄金甲,身后铁马一万骑,甲士三万人,前后部鼓吹,俘二伪主王世充、窦建德及隋氏器物辇辂献于太庙。高祖大悦,行饮至礼以享焉。高祖以自古旧官不称殊功,乃别表徽号,用旌勋德,手诏曰:“隋氏分崩,崤函隔绝。两雄合势,一朝清荡。兵既克捷,更无死伤。无愧为臣,不忧其父,并汝功也。”李世民功成名就,而窦建德却入地无门,尽管向唐朝表示了自己的诚意,然而“豆入牛口”的结局却无法改变!窦建德落败之后,其妻曹氏及其左仆射齐善行率领数百骑遁于洺州。余党欲立建德养子为主,齐善行曰:“夏王平定河朔,士马精强,一朝被擒如此,岂非天命有所归也?不如委心请命,无为涂炭生人。”遂以府库财物悉分士卒,各令散去,绸缎数十万段堆到万春宫东街,分给将士,三天三夜发放完毕,所有余部遣散一空。随即齐善行与窦建德的右仆射裴矩、行台曹旦及窦建德妻曹氏率伪官属,举山东之地,奉传国等八玺来降。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没能挽救窦建德的性命。尽管风闻窦建德的声名,李渊却不准备放窦建德一条生路,在他看来,此人英雄了得,余威尚在,不杀不足以平河北之地。

七月十一日,窦建德被公开斩首,隋末英雄窦建德的辉煌就此终结!然而这一次李渊想错了,一个人如果余威尚存,那么仅凭斩首是斩不尽余威的,恰恰相反,斩不断,理还乱!有的人虽生,但已经威风扫地,比如王世充;有的人虽死,却余威尚存,经久不息,绵绵不绝,比如窦建德。也是在七月十一日,王世充却没有被公开斩首,恰恰相反,他反而被下诏赦免了。这又是为什么呢?《旧唐书》是这样记载的:秦王以世充至长安,高祖数其罪,世充对曰:“计臣之罪,诚不容诛,但陛下爱子秦王许臣不死。”高祖乃释之。原来根子还是出在李世民身上,究其根本原因,王世充日薄西山,窦建德余威尚在,因此就有了“王世充赦免,窦建德伏诛”的结局。

不是王世充不该杀,不能杀,而是这个人实在已经没能力作乱了,杀他还不够费劲的!然而冥冥中自有天意,就在王世充庆祝劫后余生的同时,有几双仇恨的眼睛正在对王世充虎视眈眈,这些人等这一天也已经等待很久了!这些人是什么人呢?事情还得从公元619年正月二日说起。当时王世充已经掌握东都朝政,篡权之意昭然若揭,马军总管独孤武都等人就此酝酿秘密接应李渊军队入东都屠灭王世充。然而事情不幸泄露,独孤武都等人被王世充全部斩首,其中有一人是独孤武都的堂弟,司隶大夫独孤机。从那时起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德就把“王世充”这三个字刻在了心里,从此与王世充不共戴天。

王世充被押往长安,独孤修德原本准备在刑场上给王世充盖一座大坟,结果只等来了窦建德,始终没有等来王世充,一打听才知道,原来王世充已经被赦免了!难道就这么放过王世充?绝不!机会总是提供给有准备的人,已起杀意的独孤修德还是等到了机会。本来李渊将王世充全族流放蜀地,由于负责押解的差役还没有集合齐,所以暂时将王世充一家拘押在雍州廨舍,这就给了独孤修德复仇的机会。此时的独孤修德已经是定州州长,私下报仇可是要被免官的,然而跟杀父的血海深仇相比,官位又算得了什么。独孤修德穿着自己的官服带着自己的兄弟进入雍州廨舍,声称奉李渊诏令召见王世充,王世充和哥哥王世恽急忙出迎,然而没想到迎来的却是独孤修德兄弟复仇的刀。一代枭雄王世充没有死于大风大浪,没有死于唐朝政府的诛杀,却死在独孤修德复仇的刀下,总之一句话,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私自报仇的独孤修德得到了李渊的宽恕,仅仅被免去官爵。至此独孤修德已经心满意足,至少跪在父亲的灵前,他无比坦然:“爹,孩儿为您报仇了!”有这一句话,足矣!至于王世充的兄弟与儿子的命运,《旧唐书》里只有一句话:“子玄应及兄世伟等在路谋叛,伏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