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961300000035

第35章 驴友杨广,君临天下

同自己的父亲相比,杨广更喜欢出巡。父亲杨坚顶多每年去趟离大兴一百二十公里的仁寿宫,在杨广看来,这距离实在太短了,不过瘾,父亲出游的距离如同一只鸡的飞行高度,而自己追求的是苍鹰的飞行高度。早在大业元年三月十八日,杨广就下诏:“君王应该听取舆论,与民交流,然后知自己得失,朕准备出巡淮海,考察各地风情。”这纸诏书拉开了杨广巡游四海的序幕,从此大隋的皇帝在路上。从大业元年开始,到大业十二年,每一年,大隋的皇帝都会出巡。在这十二年里,共有三下江都、四次北巡、三征辽东、一次西巡,总计十一次出巡,每一次都是轰轰烈烈,每一次都是烈火烹油。后世的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留下的是传世佳话,而杨广留下的却是身后骂名。同样是出游,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一个原因是因为乾隆出巡给清王朝留下的是内伤,当时看不出来,而杨广给隋朝留下的是遍体鳞伤(外伤加内伤),瞎子都能听出来。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接替乾隆的是儿子,而接替杨广的是表哥。儿子的任务是为尊者讳(至少不会拆台),连孔子都主张“假如做父母的偷了人家一只羊,做儿子的打死都不能说”。

而表哥就不一样了,李渊这个表哥的任务就是拼命地拆台(打死也不会贴金)。杨广出巡的第一站是江都,最后一站也是江都,“一下江都”有衣锦还乡的味道,“三下江都”则是回“家”寻找庇护。之前曾经提到“大兴向左,杨广向右”,杨广“三下江都”就证明了这一点。在杨广眼里,大兴不是他的城市,洛阳也不是他的城市,只有江都才是他的家园,心灵的家园,所以在大业元年,他要一下江都,在大业十二年身心疲惫的时候,他要三下江都。后世的人对杨广极尽批评之能事,事实上杨广非常聪明,非常有才华,非常有鉴赏能力,非常会享受生活,后世的小资跟杨广比,小资在地下室,杨广在琼楼玉宇。大业元年八月十五日,杨广一下江都,乘龙舟,走运河。他的龙舟共有四层,高四十五尺,长二千尺(大家自己想象一下龙舟的体积和排水量)。最上层有皇帝接见官员的“正殿”,有皇帝休闲活动的“内殿”,有文武百官办公的左右“朝堂”。中间两层有房间一百二十个,都用黄金碧玉装潢,下层是宦官所住的地方(隋朝航母跃然纸上)。这仅仅是皇帝的龙舟,萧皇后的龙舟叫“翔螭号”,规模略小一点,装修水准完全一模一样。

另外还有“浮景级”、“漾彩级”、“朱鸟级”、“苍螭级”等十三个级别数千艘船,另外还有数千艘兵船,两岸用来拉纤的民夫有多少呢?八千?八万!就算有这么多人拉纤,兵船还得当兵的自己拉纤。这个船队有多长呢?长达二百余里,前头部队已经到了天津,最后的刚走出永定门。见过排场大的,没见过排场这么大的,现代结婚动用几十辆悍马就能上娱乐头条,要放在隋朝,您好意思跟杨广他老人家打招呼吗?上面说的是水上的排场,下面说说陆地上的排场。大业二年二月,太府少卿(宫廷库藏部副部长)何稠制作“黄麾”(类似皇家仪仗旗帜)三万六千个,这样为杨广打旗的就得三万六千人,这些人够组十个整编师。众所周知,羽毛在皇帝仪仗中是很关键的,主要用来装饰。

皇家仪仗队非常需要羽毛,杨广就向全天下征集,凡是羽毛能做成装饰的鸟基本被杀得差不多了,明白人知道是因为皇帝需要羽毛,不明白的还以为闹禽流感呢!就在这时,祥瑞出现了,按说杀了这么多鸟,哪有祥瑞呢?可祥瑞真就来了!浙江湖州有一棵高一百多尺的树,树干笔直,没有枝丫,人无法爬上去,可是上面偏偏有长着漂亮羽毛的鹤鸟。看到羽毛就发狂的人们绕着树转悠了半天,最后决定砍树抓鸟(这是哪个天才想的方法呢)。别看砍树抓鸟的方法笨,却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原来树上筑巢的鹤鸟刚孵出了幼鸟,树倒了,大鸟可以飞,可幼鸟怎么办呢?高智商的鹤鸟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拔羽毛!鹤鸟把自己的羽毛拔一些扔到地上,一直扔到下面的人满意地走了,幼鸟就保住了,也不知道拔了羽毛的大鸟还能不能飞。后来这个事情被文人们知道了,他们迅速上报祥瑞,“皇上英明神武,鸟兽自动贡献羽毛”。这马屁拍的!舒坦!仪仗只是一部分,陆地上保护皇帝的军队更不能少。

大业三年,杨广从榆林郡经过云中溯金河而上,当时负责保护皇帝的军队有五十多万人,战马十万匹,辎重绵延一千里。尽管是出巡,可再苦也不能苦皇帝,得让皇帝出巡得舒适一点。在杨广的指挥下,很快就建造出活动的宫殿。这个宫殿既可以挡风遮雨、欣赏风景,又可以移动,而且上面还能容纳侍卫数百人,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个宫殿既能拆开,又能组合,下边用轴轮承载,由人力推动,前后左右、随意前进、后退、转动(不知道这算不算世界上最早的房车)。这还不算完,杨广还指挥造出了可以移动的城堡,周围长两千步,用木板当城墙,布包木板,上画彩图,城楼和了望台全都具备。这个东西不仅能耍酷,还能加强民族团结,胡人一看见这城堡都以为是神仙下凡,该下跪的下跪,该下马的下马,看来高科技也是民族融合的催化剂。这也没算完,神奇的还在后头。每到杨广休息的时候,部下就得紧急搭建临时行宫。

这行宫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帐篷就能解决的,而是搭建一个临时的宫殿,用的材料叫六合板。六合板什么样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打麻将用的骰子,骰子六个面,六合板也六个面,每个面一平方尺,不过六合板只有两面有板,根据需要可以迅速组合,跟搭积木一样,很短时间内就能为皇帝搭建六合殿、千人帐,还有城墙和了望楼。临时行宫搭建成之后,六合城外环绕一圈枪车,车辕对外,一字排开(估计是起到《说岳全传》里铁滑车的阻挡作用)。车阵之内,散布有铁蒺藜、铁菱角,扎死人不偿命;再往里是强弓阵地,尖钢锥插地,锥尖朝外,作为拒马;强弓还有连发装置,用绳连接机关,有人偷袭的时候,只要碰动绳子,机关旋转,立即发射。当然,远程的警戒也是少不了的,在六合城更远的外围,用箭插地,用绳相连,上面挂着铜铃,一有人碰到,立即发出声音示警。(全是高科技!)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皇帝杨广的出巡是在完美的设计和严密的保护下进行的,生活质量从来没有因为出巡而下降。终其一生,他将出巡进行到底,或许在他的血液里,一半是皇帝,一半是驴友(旅游发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