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961300000042

第42章 重整旗鼓,从头再来

一征辽东以惨败收场,多数人以为皇帝杨广会就此消停几年,然而这个多欲的皇帝压根就没有停止的意思。就在征辽东惨败的几天后,皇帝杨广下令,将黎阳仓、洛阳仓、洛口仓、太原仓粮食运到望海顿(辽宁省锦州市东南)储存,民部尚书樊子盖留守涿郡。一系列诏书证明,皇帝杨广根本不打算放弃征辽东,相反,还要从头再来!公元613年正月初二,距离上一次下诏征讨高丽整整一年,皇帝杨广再次下诏:全国军队再到涿郡集合,准备再征辽东!此时的皇帝杨广已经患上了强迫症,辽东就是强迫症的诱因,只要还有能力,杨广就一定要将征辽东进行到底,哪怕此时已经民变四起,哪怕此时国家已经岌岌可危。在他看来,帝王的面子是最重要的,不从辽东挣回面子,以后怎么有脸面对天下百姓。在杨广看来,高丽这样的小丑实在不足挂齿,以大隋的国力,移山填海无所不能,一个高丽怎么能挡住皇帝的脚步,自己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一下这个小丑,让他们知道大隋天子的威严。杨广自信满满,大臣们同样也相信大隋的国力,只是以一泱泱大国对付偏居一隅的高丽,实在不值得劳动天子御驾亲征。

左光禄大夫郭荣上书杨广:夷狄礼仪上有缺是我们做臣属的工作没有做好,皇上不必动怒,怎么能浪费千钧强弓去对付一只小老鼠呢?高丽这些小毛贼实在不值得劳动天子大驾,皇帝还是不要亲征了!郭荣的上书没有起到作用,去年反对杨广征辽东的庾质却还在坚持,结果还是遭到了皇帝杨广的训斥。对于一个强迫症的病人仅仅劝阻是不够的,因为他已经控制不住自己,更何况别人泛泛的劝慰。为了安心征辽东,皇帝杨广对两个人做了人事安排,刑部尚书卫文昇辅佐代王杨侑留守西京大兴,民部尚书樊子盖辅佐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此皇帝杨广已经有将帝国托付给两个小学生的迹象,一切都因为他的强迫症,他的辽东梦。杨侑、杨侗都是元德太子杨昭的儿子,皇帝杨广的孙子,当时年纪均为十岁左右。

此时皇帝杨广的主要关注点还是辽东,不过在各地告急的文书中,他还是偶尔看一看各地的民变报告。在这些报告中他对两个人非常感兴趣,一个是齐郡郡丞张须陀,一个是张须陀的副手,也是隋末唐初的名将,罗士信!张须陀的作战范围主要是泰山脚下,他的对手是着名的民变头领王薄。张须陀对王薄的待遇是见一次打一次,打死为止,先后数次打得王薄溃败,打得王薄不敢在张须陀的辖区内活动。张须陀的副手罗士信,时年只有十四岁,当初想跟随张须陀平叛,张须陀还看不上他:“你那小样穿得起一副铠甲吗?”好说歹说,十四岁的罗士信还是进入了张须陀的帐下,很快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主要特点“猛、准、狠”。跟随张须陀在淮水剿匪,对方刚刚布好阵,罗士信就冲杀过去连杀数人。

一上来连杀数人本来就很有威慑力,接下来罗士信的表演让变民军接近崩溃,因为他给变民军表演了一个行为艺术:穿糖葫芦。穿糖葫芦的整个流程是这样的:先斩下一颗人头,然后抛向空中,长矛一举正好接着,然后飞速地在变民军阵前掠过,一边奔驰,一边举着葫芦串给变民军看,偶尔还用长矛向变民军中指上一指,一圈下来,变民军已经快崩溃了。张须陀一看,趁热打铁,冲锋,全军齐举长矛,变民军瞬间崩溃。罗士信一边急追,一边砍,人头顾不上了,只能割鼻子充数了,不知道这一招是不是跟神人麦铁杖学的!看了地方送上来的报告,皇帝杨广对这两个人产生了兴趣,下诏派使节慰问二人,顺便带一个画师跟随二人体验生活,务必画出二人的战场实况图。如此看来,这个画师算是早期的战地记者了,而画师的作品就相当于早期的小人书、连环画。处理完国内的小事,皇帝杨广于公元613年四月二十七日东渡辽河,继续他的征辽东大业。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人却能两次被一块石头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