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
961300000090

第90章 最后的死磕 (2)

)一级演员王世充装作第一次听说的样子,然后极其虔诚地为周公搭建了一个庙,每次出军都要到周公庙前祭祀打个招呼,这就是给全军暗示:我们已经得到了周公的保护。周公的牌亮出后,王世充又亮出了另一张牌:巫师!巫师接着张永通的小道消息继续传播,这次传播更加吓人,巫师说:周公命王世充进攻李密一定会成功,如果不出击,则会瘟疫流行,全军死光!出兵则大胜,不出则瘟死,两选一的选择题摆在了相信鬼神的士兵面前,结果没有犹豫,全军骚动,纷纷求战。不一会,两万精兵集结,两千战马齐备,入选的精兵暗自庆幸这下不会瘟死了,而留守的士兵则在忐忑不安地准备着:“快让我上战场吧,我宁愿战死,也不愿瘟死!”兵不畏死,则不可战胜!尽管王世充集结好精兵,磨刀霍霍,其实战争的主动权还掌握在李密的手中。此时的李密依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打,一个是不打!打,还是不打,李密的大营中分成两派。李密、裴仁基、魏征是不打派,新归降的陈智略、樊文超以及老资格的单雄信则是打派。

行伍出身的裴仁基建议分出一军进逼东都,王世充一进攻,这支军队就攻打东都逼王世充回援,这样就让王世充军跑折返跑,累死了算!李密认可裴仁基的建议,不过他觉得事情应该更简单,只要坚守不出,不出十天,粮食吃光的王世充军就会瓦解,王世充的脑袋也会送到李密的面前。从事文书工作的魏征也站在了李密的一边,他的建议很简单:“深挖沟,高垒墙,等粮尽,再出击!”现在的我们可以说魏征的策略非常正确,只可惜当时的大多数人并不这么看。魏征刚说完,老资格的郑颋就噎了老魏一句:“你这也叫计策,老生常谈!”一向富有斗争性的魏征生硬地回了一句:“这是奇妙计策,怎么叫老生常谈!”说完,老魏拂袖离去。有说打的,有说不打的,李密的头脑里也有两个小人在打架。

最后李密一统计,赞成打的有百分之八十,赞成不打的有百分之二十,是听从百分之八十,还是听从百分之二十呢?孙子兵法云:倍则击之,意思说人数超过对方两倍就可以主动出击,更何况我军现在超过对方不止两倍!李密心中默默地背着孙子兵法,目光却在众将的脸上扫过,众将的脸上激愤的是大多数,冷静的是极少数,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多数服从少数呢?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吧,毕竟这是一条组织原则!以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李密说服了自己,也说服了绝大多数。然而行伍出身的裴仁基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对李密说:“你一定会后悔的!”裴仁基是对的,魏征是对的,历史就是这样真实地存在,真理有时候确实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决战开始,李密在北邙山上扎营,单雄信在偃师城北扎营,单雄信首先遭到了攻击。得知单雄信被围攻,程知节(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往支援,这次支援,裴行俨出了意外。裴行俨骑马冲在最前面,不料一支冷箭袭来,裴行俨中箭落马,此时如果没有人援救,裴行俨就算报废了。

就在裴行俨绝望时,程知节冲了上来,这下裴行俨有救了,因为程知节是个宁舍命不舍兄弟的主。程知节将裴行俨扶上自己的马,然后两人共骑一马往外冲,一路上王世充的骑兵在后追杀,程知节左右抵挡,然而百密一疏,一支长矛还是洞穿了程知节的铠甲。然而程知节究竟还是个狠人,一咬牙,一瞪眼,再一转身,抓住长矛,“咔嚓”一声将长矛折断,顺手一刀把刺自己的小兵砍落马下,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看得王世充的骑兵不由自主地往一旁躲。狠人程知节终于把兄弟裴行俨救了出来,正巧此时太阳落山,双方各自收兵,这一天基本是你死我伤,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入夜,李密还在筹划明天的战事,而王世充则悄悄地在李密的大营中锲入了一枚关键的棋子。原来李密大败宇文化及之后,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此时再见到手下败将王世充,心理上不由自主地轻视这个对手。在他看来,宇文化及的骁果卫都不是对手,更何况你王世充的杂牌军呢?然而毛主席说过,在战略上要藐视对手,在战术上应该重视对手,而李密呢,战略战术双藐视,根本没有把王世充放在眼里。

李密没有把王世充放在眼里,而王世充却把李密放在了心里,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自然要把这个人彻底摸透!经过侦查,王世充惊讶地发现,李密的大营竟然漏洞百出,军营的四周不建营垒,连基本的观察哨都没有设,见过不要命的,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既然李密的门户大开,王世充自然也不跟他客气,当夜二百名骑兵一路畅通地进入北邙山,潜伏在水涧山谷之中。他们的任务是等李密出营之后,居高临下,冲击大营,趁乱放火!此时的王世充还给李密准备了一样礼物,这样礼物特殊而神秘,在关键时刻亮出将会有石破天惊的作用,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礼物呢?九月十二日黎明,王世充向全军作了最后的动员,动员令很简单:“胜则荣华富贵,败则在劫难逃。”随后全军抢渡洛水,进攻李密大营。

就在这个时候,农民起义军业余的本性又暴露了出来!原本李密计划在王世充半渡洛水时发起进攻,打王世充一个措手不及,因此安排了侦察兵在洛水设哨,一有情况马上汇报!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岗位,负责侦查的侦察兵居然离岗了!等侦察兵回到岗位,发现异常后,火速报告李密,此时王世充已经抢渡成功,逼近了李密的大营,而惊慌中的李密还没有列阵,王世充的大军已经扑了上来。如果此时单雄信能够及时增援,李密还有一线希望,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单雄信居然抗命不来了!看来当年残杀翟让在他心中还是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外援靠不住了,阵形靠不住了,只能靠面对面死磕了,李密与王世充陷入了混战之中。

很快,王世充送给了李密两个礼物,一个是昨晚二百名潜伏骑兵放的大火,祝愿李密一生红红火火;紧接着王世充又送给李密另外一个礼物,一个相貌与李密极其相像的人!王世充命人把克隆李密押到高处,然后全军一起鼓噪:“抓住李密了!抓住李密了!”这一喊石破天惊,这一喊闻风丧胆,这一喊军心涣散,王世充军士气高涨,李密军纷纷溃败,主帅都被人抓了壮丁了,小兵还有什么希望呢?远远地看着与自己非常相像的克隆李密,真李密的心中百感交集,自己奋斗了半辈子,居然被一个假李密全给毁了!这个假李密到底是谁呢?是李密失散已久的兄弟,还是世上确有毫无血缘关系的相像之人,我们想不明白,李密也想不明白。

盘点手下的兵马,只剩下一万多人,这些人该往哪里去呢?哪里才是这些人的下一站呢?去黎阳?去找徐世积?李密刚提出这个想法,就被部将们给否定了:“拉倒吧,当年你杀翟让时,徐世积脖子上被砍了一刀,差点死了呢!”“我当时给他覆伤口了,而且一直待他不薄!”李密无力地争辩了一句。其实李密也知道,脖子上的伤口容易愈合,心中的伤口却可能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深。这时王伯当已经放弃金墉基地,进驻到河阳,李密带着一万多人又奔了河阳。按照李密的最初想法,他准备坚持到底,向南以黄河为界,向北以太行山为界,东方连接黎阳,先求稳定,再图发展。

然而部将们的反应却出乎李密的意料,众人只有一个表情:“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所谓强盛时一呼百应,衰败时分崩离析,李密的想法仅仅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他的新根据地计划也只能胎死腹中。以李密军衰败的迹象,人心的恐慌,一万多人用不了几天就会溃散逃光,新根据地不仅不能扎根,甚至连浮萍都不是。黎阳去不了,河阳留不得,天下之大,哪里又是李密的家呢?正当李密苦恼到极点时,“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念头从他的脑海中闪过,对啊,去长安找老哥李渊去!有些路,看起来是断的,实际是通的,有些路,看起来是通的,其实却是断的!投奔李渊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明路,然而对于李密而言,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