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如果这是宋史3
961700000053

第53章 必胜的信号 (1)

这是对宋朝,回到西夏国内,李元昊又换上了另一张脸。他诚慌诚恐仰望着上苍,天上的上帝啊,您真的显灵了,感谢您给了我这样明确、必胜的信号!党项人再次荣幸,这次不是睡到半夜挨陨石砸了,而是青天白日的看到了神迹。只见天上的太阳慢慢地在西边缺了一角,停顿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慢慢地恢复了原样。这在今天毫不出奇,不过就是日偏食嘛。但是李元昊仰天高呼——“日西先有一珥。”我国在西,此乃我军之胜象!这时宋朝也已经被谩书所激怒,禁军开始向边境移动,大战马上开始。综上种种,从表面上看,李元昊一直牢牢地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敌我双方的情绪、行动,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但深入思考一下,他送谩书、退印信,再在国内当了一回神汉,这样折腾都为了什么?干嘛不痛痛快快地举刀砍过来?至少他的爷爷李继迁当初和宋朝人掐架,从来都没有正面打过招呼。一言以蔽之,李元昊心虚,他的国内并不是铁板一块,党项人并不想跟着他打仗。站在党项人的立场上,为什么要和宋朝开战?如果说是从宋太宗乘人之危不仗义,现在要报复,那就比较恶搞。草原民族,每天都在争抢中过日子,如果这样记仇,而且敢于复仇,恐怕早就拼光了。

那么抛开感情谈利益,是为了宋朝的子女玉帛吗?但如果不用打仗就能每年无偿享用到宋朝的礼物,再打仗你想干什么?让礼物加大,还是占领宋朝全境,彻底都抢过来?宋朝不是吐蕃,连吐蕃都拿不下来,凭什么就敢说对宋朝必胜?而且眼前就有了报应,宋朝的礼物都没了。哪儿多哪儿少,一目了然。而且千万别说什么同仇敌忾,当年李继迁造反时,宋朝只是贴出个告示,说再次收购青盐了,一大片的党项人就拔刀砍向了小千千……见利忘义得非常彻底。凡此种种,挑逗外敌欺骗同胞,让宋朝的刀子先砍过来,再加上黑了一半的太阳,逼着党项人不得不跟着他上战场。李元昊用尽手段,让全族人当他的同伙,实现他个人的梦想。但同时利弊参半。打仗是个艺术,他利用了宋朝的压力,就失去了战争的突然性。等到他想动手,宋朝边境上最薄弱的那个地点,已经和几个月前大不一样。开战之初,宋、夏双方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延州一带。这里要反驳一下传统史书中的一些观点,某些专家们一直鄙视宋朝,说他们昏庸到可笑的程度,不仅不敢打仗,更不具备战略眼光。错。宋朝人非常清楚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证据就是青涧城。

青涧城,在延州东北200里处,是个极佳的战略要冲。从宏观上讲,向右可以巩固延州的防御,向左可以联通河东诸州的粮道,北方最为关键,它临近西夏的银、夏两州,可以近距离攻击!它是这样的重要,稍微翻一下史书就可以得到证据,前朝在这里修建过城池,名叫宽州。但年深日久,早己荒废。延州一带的军事形势,也像这种废城一样,荒废得太久了。说宋朝,它没有办法像秦始皇那样修一条整体贯通的长城来防备敌虏,但汉人的作战方式又需要有一个个可以依托的据点。这样,就出现了寨、堡。这是一个个或独立或联体,依山傍水,互为犄角的战斗单位,散布在主要州郡之间,拱卫着宋朝的边疆领土。历史证明,这比长城更有效,因为长城是不动的,纯防御的,而寨和堡可以随时向前修建,每前进一步,就得到了一步的领土,就向敌人的心脏腹地压近了一步。看似缓慢费力,但一劳永逸。可问题是,在宋、夏战争的初期,这些都刚刚开始。延州一带“地阔砦疏”,防备不严,“士兵寡弱”,“又无宿将”,而且延州的知州范雍是位老夫子,他敢于反对当年的刘太后重修玉清昭应宫,应该说有点胆量,可领兵打仗是另一回事。

针对于这一点,宋朝有位绝世名将站了出来,他是开创了北宋史上第一个军事世家的人物。种世衡。种世衡,字仲平,北宋无耻大隐士种放的侄子。叔侄之间,截然不同。他起步是文官,非常有魄力,一下子把太后和宰相都得罪了,被刘娥和吕蒙正(奇怪,吕蒙正早死了,可宋史里就是这么写的)联手赶出朝廷,到西北鄜州去当判官。看着很委曲,但人间的事就是这么奇妙,他个人的早期不幸,造就了大宋西军的一个传奇,而且传奇在延续,到他的次子、孙子时,种氏将门在北宋的作用无与伦比。这一切,都从青涧城开始。种世衡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战略要冲,还有延州一带防御松散的现状,他上书朝廷,要建这个城,但难度太大了,不是单纯的施工问题,而是要一边施工一边打仗的问题。西夏人也早就盯着这里呢。于是谁提出来谁去做,种世衡被派往宽州废城,负责把这个超级军寨建立起来。种世衡一边修一边打仗,城墙终于都砌出来了,营房也都盖好,可问题却由两个变成了三个。请问——这地方如此重要,为什么现在荒废了呢?缺水,在城里找遍了水源都没有,城外边虽然就有延水河,但那是死地。枯城无水,城外有河,一旦敌人截断水源,满城人不战自乱。

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井,但是一直往下挖,直到150尺之后……挖到了岩石。这下子整个营地集体绝望,这活儿没法再干了。可种世衡开始翻腰包,这不是民房建筑,这是军事行动,无论如何必须挖出水来。每砸出一畚箕的碎石,我赏一百钱。重赏之下,一担担的碎石被提出深坑,泉水终于涌了出来。“青涧城”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用来纪念这可贵的水源。超级军寨终于抢在战争爆发之前建了起来,它的意义深远,不只在战斗本身,或者战略威慑,稍微把眼光向四周看一下,别太远,只在近处就会了解它独一无二的奇妙性。它的左下方是金明寨,那是整个延州区域汉人兵力最强的据点,只要产生呼应,就会形成一道防守链条;左上方是一连串的羌族部落,那是汉人对付西夏人的最有力的武器,以夷制夷,百试百灵,这时离得近些,才能更深层次地搞好关系,种世衡早就把他们列入了自己嫡系的名单。历史也证明,他真的成功了。可这些都是细节,把目光再放高放远,就会发现一个让世代中国人都无奈的事实。国土实在是太大了,边境线实在是太长了,只要敌人想入侵,那么千万里之间可以任意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