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风雨
9673000000034

第34章 团 庄 堡

李鸿星看到大家都沉思了下来,满意的笑了笑,然后缓声继续言道:“虽然前行不易,那我们就渡过河去,在对岸先扎一营地了,把马车上的粮草、物资先卸下来,到时用马匹驮运,和独轮车推拉前行,大不了在来回多运几次就好了。另外还要麻烦刘志刚兄弟了,你和工匠营的众人,将一半数量的马车,先拆卸下来,看看能否改装成独轮车了,拆卸下来的马车也尽量都驮运过去了,至少也要将车轮驮运过去了。志刚兄弟,你看如何?”

刘志刚点了点头,轻声应道:“好的,我知道了,一会我就组织大家拆卸和改做车辆了。”

随后李鸿星又对丘健嘱咐道:“丘健兄弟,等会等营地扎好后,你再抽调出可用的青壮之士,然后在从周围乡野里面再招募些百姓,将此处前行之道路,一些险隘难行之地,再简单修整一下,以利前行,到时我再将营中众兵士,也派出与你一同修整道路。你意下如何?”

丘健听闻后,点了点头,轻声笑着回道:“好的,知道了,李大哥,营地里面大概能够抽出一千五百余人手来,另外我在从周围田野间,在招募些乡民了,应该能够招募到几百乡民的。简单的修整下道路,问题应该不大。”

听到丘健的回答后,李鸿星先点了点头,随即又对着小胖子高波笑着轻声言道:“高波兄弟,这次又要麻烦你和你父亲出马了。”

小胖子高波听到后,连忙挺直腰身,一拍胸膛的大声应道:“李大哥,有事您尽管吩咐,小弟自然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次你和你父亲带上四百辆三轮马车,在带上两哨兵卒(两哨是100人),另外我把刘志勇的骑兵队也一同派予你。你们在到成县去采购些粮草、食盐、布匹、牲畜等物,成县要是不够的话,那在跑趟微州了,快去快回,我在对岸的营地里面也留下人手,接应你们。你看如何。”

小胖子高波一听,又是让他花钱买东西,他就乐了,笑着高声回道:“哈哈哈,还是李大哥最疼俺,知道俺喜欢花钱买东西,您放心好了,俺一定把东西都给您买来,绝不会误了您的事。”

李鸿星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对大家笑着朗声问道:“大家还有何异议否,但说无妨。”

这时丘健开口朗声言道:“李大哥,您看咱们这里的粮草物资,一次无法运走,还要来回多运几次,您看是否先在山的对面,先行找一落脚之地,修建粮仓,储存物资呀。”

李鸿星听后,一拍大腿,连声致歉道:“丘健兄弟所言极是,我等的确应该先行,在前面找一落脚之处,为兄还是欠思虑了。”

随即李鸿星又对着张海问道:“张海兄弟,前行翻过这片山路后,是什么情形?”

张海连忙高声回道:“我听当地人言,翻过这铁笼山去,不远处,也就距此二十余里外,有一‘平洛驿’站,有十余驿卒,而且还是一个土堡,刚好利于我们落脚。过了平洛驿再前行二十余里,有一‘望贼关’(今望关,也名望子关),是进入阶州的要道,有十几名兵卒再那里设卡收费。另外当地人还言,在望子关东边几十里处,还有一‘七防关’(今云台镇大山贫)的关隘,官府在那里设置了巡检司,有几十乡勇,盘查过往人员。附近基本上就是这些情况了。”

李鸿星稍微想了想,然后缓声叮嘱道:“既然如此,那么就在山对面的平洛驿先行落脚好了。我们先行修整下此处山路了,等山路修整完后,我就先带些物资、人马前行,在哪里修建粮仓,库房,存储物资了。如果可以的话,我在那里再招些百姓牲畜了,来帮忙修建粮仓,运送物资了。”

李鸿星又问了一下大家:“要是没有异议的话,就照此行事了。”众人也都摇头纷说无异议,然后大家就散去,各自忙碌开来。

山上的道路,要比大家想象的还要难行些,不仅曲折盘沿,而且有些路面宽不足人高。李鸿星为此不得不拿出些火药来,对一些窄隘难行之处,进行了爆破,而且还对一些难行的路面用马车上卸下来的车板,进行的铺垫。即使这样,几千号人,也是花了一天半的时间,用掉了五六千斤的火药,才清理出一条可以勉强通行独轮车,八九里长的山路来。等山路修整好后,大家都高兴的欢呼起来。

等歇息了一晚,次日大早,吃过早饭后,李鸿星和张海就带领大队人马,牵着马,驮着粮草物资继续前行。丘健和刘志刚,则先行留守营地,看守物资,改造车辆,接应小胖子高波和刘志勇众人。

连绵不断的人流车辆蔓延三四里长,在盘沿曲折的山路上,形成一条长龙,迎着初升的朝阳缓慢的前行着。李鸿星和张海等骑兵们,现在都是牵马徐行,连战马上面都驮放着粮草,物资。独轮车也是前面两人拉拽,后面一人推行而行。连一些妇孺老弱们,肩上都或多或少的背了几束干草,踌躇缓行。

等终于行到了‘铁笼山’山顶,大家才缓下口气。歇息中,李鸿星打量着险峻难行的铁笼山(今太石山),和一旁早已弃废已久,只剩下些残墙断壁的烽火瞭望台。

随即李鸿星对着一旁的张海、陈虎等人言道:“此地险峻难行,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而且是入阶(阶州)、入川的交通要道。等我等安顿下来后,要在此处置一哨兵马,重修关隘,设置炮台,以阻进犯之敌,可保我等后顾之忧。”

张海、陈虎等人听闻后,都不由的连连点头称是。是呀,此地路宽不过一人多高,而且曲折盘沿,在多的兵马也施展不开来。在此要是再布置上炮台,一哨人马(50人为一哨)足可挡千军万马来犯。

等过了中午时分,大家才下到了山底,来到了‘平洛河’岸边。大家又在河边歇息了一下,吃了些干粮,又沿着平洛河一路南下。

一路上人烟罕见,偶见的一些村落、堡寨也是村门紧闭,寨桥高悬。隐隐有些人影在暗处窥视,紧张的盯看着这支不知从何而来,徐徐而行的大军。李鸿星见此,到也没有感到什么意外,要知道,这官军的名声同土匪也没有什么两样。对此,李鸿星也只是再次下令,强调军纪,让大家绝不可骚扰百姓,否则,严惩不贷。

在平洛河沿岸中段,有一元代筑成的土堡。城高八丈有余(史称城高25米),长一百丈,宽近七十丈(史称长300米,宽200米)。堡名‘团庄城’(今康县平洛镇团庄村),城内住着张、龙、王、彭四姓大家。城北张家,祖上做过宋朝的团练使,祖传武功,远近闻名。城南龙家,开着药铺、商铺,算是一商户。城东王家,有良田几百亩,长短雇工几十人。这四家人精诚团结,百年来精心管理着这座小城。

这一日,团庄城上的铜钟急促的响彻了起来,打破了宁静的土城,城里面听到报警的铜钟响起,不由的鸡飞狗跳,人喊马叫。街上除了些,来回急促奔跑的家丁、乡勇们,老弱妇孺们慌忙躲进家中,紧闭屋门。

外用铁皮包裹,铜钉密布的柏木城门,也在徐徐的关了起来。青壮、乡勇们也都手持利器,紧张的站立到城墙之上,向着远方急促的眺望着。

城里面的龙家、王家、彭家家主们也都联袂而至,赶到城门上面,对着早已在此的张家家主,急促的询问着:“张家主,如此急乱,可是有何祸事至此?”

身材高大,魁梧健壮的张家家主站立在城墙之上,手拄长刀,遥望着远方。其淡淡地缓声回道:“是否祸事还未可知,只是从铁笼山那边来了一路大军,有几千余人,距此不过五里。”

几人听闻来了一只几千人的大军,都不由的更加紧张了。这大军有时比土匪更可恨,要是土匪,还可以明刀明枪的反抗,更可以召集四邻乡村百姓前来助阵。可这官军要是来骚扰勒索,也只能是忍气吞声了,况且还是好几千人的大军,也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了。

几个家主相互看了看,然后相对都苦笑无言,随后都轻轻地点了点头。龙家家主轻咳了一声,然后缓慢的言道:“张家主,你看,我等出些血,能否将其打发了事,以保庄城安危?”

伫立在旁的张家主半响无语,随即将手中长刀重重一戳,然后不甘心的长叹一声,缓声言语道:“回报之人说前方还未见有庄、堡招其毒手,我等也只能先行如此了,希望其胃口不要太大,不然的话,也只能拼死一搏了。”

随后龙家、王家、彭家三家家主连忙下了城去,去准备粮草、银钱、物资,来打发不断靠近的大军。

作者说明:

现在的康县(民国时才有这个县,以前明代属于阶州属地(阶州就是现在的陇南市武都区),以前道路难行,只有几条驮道与外界通行(解放后才打通了驮道,重修了公路,解放之前都是不通马车的)。铁笼山(今康县太石乡‘太石山’)这七八里的路段也是不通马车的驮道了。作者在书中写到动用了几千人,用了几千斤的火药,简单修整和拓宽些,又铺了些木板,只是为了方便通行独轮车。真实情况如何,估计也够呛。在写作中,作者尽量做到贴近真实历史,当然也会有失真的地方,还请读者请勿太过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