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风雨
9673000000042

第42章 新 式 火 枪

高旺听闻,让其制作一些统一的直尺,他笑着高声应道:“只是制作一些直尺而已,你尽管放心好了,我保证两日内就给做好。”

李鸿星听闻此言后,还是对着高旺继续嘱咐道:“此事倒不用很急,高三叔你慢慢做就好。只是一定要保障,这些尺子每一把量出来的距离,全部都要一模一样,千万不要有所偏差。

高旺一听,要求制作成一模一样的尺子,之间还不能有所偏差,这就稍微有些麻烦些,他略微迟疑了一下,诺诺的缓声言道:“要是要求都一模一样的话,不如先雕刻个母尺,然后像刻章一样,将母尺上的刻度,印在直尺上,这样一来,所制出的直尺就能够一模一样了。你看,如此可好?”

李鸿星一听,不由的连连称赞起来:“还是高三叔有见地,不得不服,就按此法行事了。先用木板刻制母尺了,等以后得空了,在找人用石板或者铜板雕刻制成母尺了,这些就先麻烦高三叔了。”此后用石板或者铜板制作母尺,主要是防备木制尺子,时间长了,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会出现膨胀变形现象,他可不是只为了一时之需,而是要确保源远流长。

虽然对李鸿星所说的,以后还要用石板或者铜板制作母尺还有些疑惑,但一想也是以后的事情了,高旺还是笑呵呵的满口的应了下来。

李鸿星现在要做的,就是先统一和制定长度的标准了。要知道科技发展的三大定律,就是标准、记录、和推广。(这是取自荆柯守教主的观点)科技发展的基础就是先要制定好标准,这标准,不仅仅是长度标准,还要有重量标准(斤、两)、体积标准(升、斗)、面积标准、时间标准,甚至以后的温度标准、密度标准等等一些。

首先要先行建立了,这些完善和准确的计量标准,然后在通过这些标准去记录、计算、总结这个世界的规律,最后将这些记录、计算的结果形成效益,并且推广开来,这样就形成了科学,并且可以适合所有的时空,无论是科技位面、魔法位面、仙侠位面,只要掌握了,这三个要点,就都能够使科技文明迅速发展起来。

当然了,制定准确和完善的计量标准,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但还有另外一个基础,那就是‘数学’。因为要去用这些标准记录、计算、总结这个世界的规律和变化,就不能不用到数学,所以数学也可以称作为‘科技之母’。

华夏文明就是因为没有注重数学,而使科技一直没有能够快速发展起来。而近代西方社会,则是在数学的先行爆发下,使的科技也直接进入了大爆发中,短短百年的变化和成果,就抵的上几千年来,世界的变化。而这一切也都是在,短短数百年间就出现的,李鸿星是绝不想再去错过这一切的。

制定完善准确的标准只是第一步,剩下的就是记录和总结,并且去推广完善数学,他相信,只要这样下去,几十年后,神州大地就能够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李鸿星交代了标准长度的制定后,虽然目前只是一个长度标准,后面还要找时间将体积标准、面积标准等等一些,也要标准化制定出来,后面还有更多的标准等待制定,但毕竟也是打开了科技大门的一条小缝,李鸿星心中顿时也是美滋滋的。

等交代完了计量标准的制定,李鸿星略微想了下,随后笑着对制作火枪的周通言道:“周大伯,您老可是制作火枪的老行家了,小侄我准备把火枪改造一番,还望您老能够鼎力相助了。”

周通听闻李鸿星如此客气,脸上也顿时堆起了笑纹,他用手先捋了捋颌下短须,然后轻声笑着言道:“不用客气,有事你只管言语,老朽定当鼎力相助了。”

李鸿星冲他笑着点了点头,随后扭身,伸手从身后取出一杆火枪,还有一些纸张来。他先将火枪伸去递给周通。周通站起身来,接过火枪后细细打量。只见此火枪,长约五尺左右,用手一垫,有六七斤重。该枪与平常火枪相类似,但最大的差异是在枪管的尾部,该枪的尾部是和‘弗朗机火炮’一样的,放的是一个‘子铳’(类似现代的子弹,提前装好的火药和铅弹,和佛郎机火炮发射是一样的)。

周通将手中火枪细细打量一番后,两眼不由的放出亮光来,口中兴奋的言语道:“这莫非就是,赵士桢赵大人所发明的‘掣电铳’不成?”

李鸿星听后点了点头,笑着赞道:“周大伯好眼力,不错,这正是赵大人所发明的掣电铳。”

掣电铳是明末著名火器专家赵士桢所发明的。这种火枪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后装枪了,也可以称作是佛郎机火枪。他兼取火绳枪和佛朗机火炮之长处,在火绳枪的基础上引入佛朗机火炮的装填发射方式,即采用子铳:整枪附带数个子铳,子铳中事先装填好火药和铅弹,作战时将子铳放入枪膛,射毕后退出空子铳,将另一个装填好的子铳装入继续发射。这样大大加快了发射速度,而子铳则好似现代的将火药内置的子弹,击发后弹出弹壳。可惜这枪由于制作和使用上的缺陷,也只是昙花一现,没有能够在历史上大放异彩,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周通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手中的掣电铳,眼中也是痴迷的看着,好一会才轻声问道:“不知此枪要如何改造?”

李鸿星听后,拿起手中的纸张,随后站起身来,来到周通身后,将手中的纸张铺于桌案上,随即用手指着图纸对周通讲解道:“周大伯,您看,我准备将子铳固定于枪上,并且连接上一个曲柄,转动枪右边的曲柄,子铳就能够直立起来,方便放入火药和铅弹。随后在推动曲柄,子铳就倒下,嵌入枪管内。另外要求子铳的前部要小一圈,刚好能够嵌入到枪管内,这样就完全解决了后膛漏气的问题。您老看,如此可好?”

周通一边看着图纸,一边听着李鸿星的讲解,随之眼睛也渐渐亮起。等李鸿星讲完后,他沉思片刻后,不由的高声称赞到:“妙,实在是妙。只是将子铳的前面部分缩小一圈,使其能够直接插入到枪管之内,如此一来,可就完全解决了此枪的漏气问题了呀。不仅如此,此法也可以用于弗朗机火炮之上呀,真是简单可行之法呀。”周通不仅连连称赞道。旁边的人听闻后,也探过头来观瞧。

李鸿星听后轻笑不语。李鸿星要改造的枪,其实就是十九世纪中期(1850年左右),欧洲著名的‘卡曼尔莱德枪’。卡曼尔莱德’的主要特色就是可立起的弹膛,弹膛前方是个缩口,可以嵌入枪膛后部,发射药爆炸后缩口膨胀,封闭燃气从后膛漏出,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固定在枪上的金属弹壳。

这种装填方式与针枪比,虽然速度慢,但基本解决了后膛漏气的问题,使卡曼尔莱德枪的精度和射程,都大大优于德莱塞针枪。在1861年比利时举办了一场,高精度军事步枪的射击竞赛中,结果证明参赛的卡曼尔莱德M1860,是当时最精准的步枪之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该枪的图片,该枪的特点比较明显)

当然了,后世的卡曼尔莱德枪是在将‘火帽’塞入弹膛底部的火门,使用撞击式开火的,现在是不用指望了,所以点火方式还是使用掣电铳的点火方式了,用火绳点燃子铳上方的火药孔了。

周通继续紧盯着图纸细看,随后轻声言语道:“你将弯把枪托改为平木枪托。”

“是的,这样就可以将枪托顶在肩上,如此一来,应该更利于发射了,稳定性也会更高。”李鸿星轻声的回答道。古代的火枪开始都是弯把的,李鸿星就直接改为后世现代步枪的枪托样式了。

对此,周通倒也没有在继续问道。枪托毕竟是小事,做出来后,先试用一番,到时便可知了。

周通看罢后,在略微沉思了一下,随之抬起头来,对着李鸿星缓声问道:“此枪到是大有可为,只是既然已经解决了弗朗机火炮,和火枪后膛容易漏气的问题,那就还是使用‘子铳’发射的模式好了,毕竟使用轮流子铳发射,发射速度上,要比固定子铳发射要快上许多呀。”

李鸿星听闻周通此言后,不由的暗暗称赞,不愧是做火枪的高手,一眼就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了。要知道,弗朗机火炮属于后装火炮,它最大特点就是发射速度快,在不到半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发射四到五炮,这可比一般的火枪发射都要快的多,‘掣电铳’实际就是弗朗机火炮的火枪版,发射速度也是十分快速。

而明末一般火枪的发射速度才相当于一分钟一发的样子,(明末没有一分钟这个时间记时,为了大家理解方便),而火炮发射更是缓慢,所以可想而知,弗朗机火炮发射速度是多么的惊人呀,只有到了近代甲午战争之后,火炮发射速度才能超越了弗朗机火炮的发射速度。而弗朗机火炮的最大缺点,就是后膛漏气问题,一旦解决了后膛漏气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发射的速度,还能够提高发射的威力和射程。

李鸿星随后苦笑的解释道:“周大伯所言的确有理。但我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呀。主要是考虑到现在火枪,每一只枪管的大小都不一致,这样一来,就只能给每一只的火枪单独配置合适的子铳了。少量火枪,还算是好,但是火枪多了,就比较麻烦了,我准备等以后,能够做出一致大小的枪管时,在统一配置子铳了,这样子铳也能够在不同的枪支上使用了,当然了,少量改装的‘掣电铳’,以后还是要先制造一些的,这些都要麻烦周大伯了。”

作者说明:

科学发展的基础‘三大定律’是荆柯守教主在书中所描述的,他在书中称为‘真理三大定律’,具体的描述如下:

(1)制定标准(2)用标准来记录、计算、总结世界的规纤(3)将成果形成效益,推动真理事业的进行什么力学,物理学,魔法学,位面学,神学,量子学,统统不需要,什么蒸汽机什么牛顿也无所谓。

只要知道这三大定理,就可以在任何世界,任何时间点上,发展出科学或者魔法来,并且成功统治世界。

当然在魔法世界,其实也一样,规定好标准,记录元素的规律”就会形成严谨的魔法学,成为那个世界的科学。有这三大定律,爆发工业革、命之类都是水到渠成。

荆柯守教主是我最喜欢的一名作家了,他在书中常常会对社会的发展、构成等等提出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常常令人深思不已。在他的书中,我们常常能够学到和领会到一些更为深刻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开卷有益。在此,我在书中有所引用,请大家和教主勿要见怪,尽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