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风雨
9673000000077

第77章 南下文州

顺白龙江一路南下,就是古称为文州,现在称为文县的地方了。

文县处于川陕甘三地的交界之所,虽属于巩昌府管辖,但距巩昌府所在地(即现在的陇西县)有近七百余里远的路途。在加上道路艰险,信息不畅,此地实际上属于个三不管之地。

但文县地处要冲,属于甘肃的门户,入蜀的要道。而白龙江与白水江在文县聚合在一起,向南流去,于广元与嘉陵江汇聚在一起,最后在流入长江之中。

文县山多路险,关隘众多,控制住此地,就等于控制住川、甘两地的门户。对李鸿星而言,据此地险关而守,足可挡数万敌军来袭。

更主要的是,文县处于白龙江下游,江宽水缓,利于行船。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文县东部的碧口镇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甘肃、四川物资的集散之地。

凡甘、青及四川松藩等地药材、土特产品运出销售。西南各省、江浙一带日用物品进入甘、青及四川西北等地,都必须经过碧口镇集散。使的此地商贾云集,交易兴隆,古有‘小苏州’之美誉。

从文县碧口镇,驱木船沿白龙江入嘉陵江,可于三四日内便可直达重庆。只要李鸿星掌握此地,不仅可以大兴商贾之事,更是随时可沿江坐船南下,直取沿江城镇,更可直抵重庆。

只要能够拿下重庆,就等于可将四川取于手中。所以控制住文县,对于李鸿星而言,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一路沿白龙江南下,李鸿星一边追剿着,一些从阶州城败逃下来的乱兵。另一方面,也在路途之上,扫灭了几处祸乱当地,民怨甚大的土匪山寨。

将一些首恶之徒直接斩首示众,一些为恶之人,直接编入劳改营进行苦力劳作。一些被逼裹挟之人,愿意回乡的,直接发些粮食,让其回家。无处可去之人,便编入辎重营里面。

就这样顺着白龙江南下行了三日,来到了文县的临江关。

这临江关控制着入甘的要道,正处于阶州城和文县县城的中间位置。其关依白龙江而建,两侧又是险山峻岭,可谓是易守难攻,万夫莫开。

虽说这临江关,关势险要。可此关已然有些破烂不堪,关墙之上也隐见十几人影在那晃动窥视。

李鸿星此次南下,专门在阶州知州和王守备那里,求来通关文书,见此情景,便让人携带文书前去叫关。

关上守将见来了一只大军,虽不知情况如何,但还是不敢怠慢,连忙紧闭城门,隐于墙垛之后向下窥视张望。

其心中更是暗暗叫苦。要知道关内也仅有三十余人,还都是些老弱之辈。平日也只是盘查下路人,收取些商资而已,根本无力抗衡大军来袭。

待其听到关下之人,称有官府的通关文书在此,关上众人不敢怠慢,连忙放下一只吊筐。待将文书吊上来观瞧,验明无误之后,连忙让人大开关门,守将更是率人亲自出关相迎。

李鸿星随后就见久经时光冲刷,早已破旧不堪,发出吱吱刺耳声响的大门,被缓缓的打开了,随即从里面走出十余名穿着破烂衣裳,面黄肌瘦的人来。

只是提前知道他们是守关的兵卒,才能隐隐看出其身上穿的是红袢袄,要不然与一般的流民也无多少分别。

出关来的众人见面前之军卒,皆胸批黑甲,手持兵刃,更是身材强壮,红光满面,不由的大生羡慕之色。

领头之人见李鸿星威风凛凛的骑在一匹高头黑马之上,身上更是身穿铁甲,头戴铁盔,周围众将环绕身旁。

其人见状不敢怠慢,来到李鸿星近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中大声言道:“文县千户所总旗官马勇烈参见大人。”

李鸿星见状连忙跳下马来,温声言道:“原来是马总旗,快快请起。”

“谢大人。”马总旗再在地上叩了一个头,随后才站起身来,恭立在一旁。

李鸿星随后又温声问道:“我看此地关隘险要,为何此地城防却如此简陋,因何至此呀?”

那位马总旗听闻此问后,不由的面带苦色,随后其向李鸿星缓声诉苦道:

“回禀大人得知。本地虽地势险要,但主要还是缺少钱粮所致。去年本地遭受旱灾,几月之前,此地更是生番叛乱,抢掠四处,差点连县城都被其攻下来。

如此情形下,城里面连县城都照顾不过来,又哪里会顾及到此处呢?我等军卒都已经半年未发粮钱了。平日都是靠收取些过往的路税,另外就是在沿江捕些鱼虾了,才勉强得以度日。”

李鸿星听闻此地县城,几个月前竟然遭到生番攻击抢掠,不由的大惊。他也知道此地少数民族众多,但都是些分散的堡寨而已,竟然还敢聚集起来攻击县城。

李鸿星微皱眉头,沉思片刻,然后缓声问道:“那你等还将此事上报朝廷否?可请朝廷前来派驻大军,对那些叛乱生番进行围剿?”

那马总旗无奈的言道:“已经上报朝廷了。可此地地处偏远,在加上近期那汉南王大梁作乱地方,川陕大军都在调集围剿那王大梁,那里会顾及到我等之偏远之地。此事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矣。”

李鸿星想了想也是,出兵此地,对于官府而言,成本太高。只要那生番钻入深山老林之中,在多的兵马也无可奈何。要是其在拖上一两个月,官府就更受不了,关粮草就能够把官军给活活拖垮了。

随后李鸿星便对马总旗朗声言道:“吾此次领军南下,欲在此临江关设置粮草基地。以后你等守关兵卒,暂有我军节制,粮钱等物,也由我军发放。你可明白否?”

马总旗听闻其欲派人接管临江关的防务,不由的有些急了,但看到李鸿星那威严的目光和其身后的大军,只能诺诺的分辨道:“大人,此举恐怕不合情理呀,毕竟没有守备大人的军令呀。”

李鸿星则将脸一沉,厉声喝道:“此事吾自会寻那文县千户所守备商议,你只管听命行事便可,日后有事,自有吾来担当了。你一会吩咐下去,愿意留守下来的,自可留下。不愿意留下的,就请自便了。若有那阳奉阴违,寻畔作乱之人,休怪吾宝刀不快。”

马总旗听到最后那赤*裸裸的杀气之言,不由的惊出一身冷汗来,随即连忙跪倒在地,慌声言道:“小的不敢,小的谨遵大人之吩咐。”

李鸿星见其服软,才温声言道:“起来吧。日后你等所需,皆有我军供给,岂非比汝之前,朝不保夕之状强上数倍,日后你等便知晓其中的好处了。”

随后李鸿星便领军进入临江关内,并且接管了关内的防务。

临江关虽地势险要,但也不大,顶多也只能容纳四五百人而已,剩余大部兵马也只能在关外驻扎了。

李鸿星端坐于帅帐之中,沉思了一番,随后让人将原来的火枪兵百总,吴浩唤了进来。

不一会,那吴浩便快步进入帐中。其先向李鸿星行了一礼,李鸿星连忙招呼其坐下。

待上好茶后,李鸿星便对其缓声言道:“吴百总,我军已经接管临江关之防务,将其作为后勤基地。此地关系重大,吾欲找一可靠之人来守护临江关。”

吴浩闻后,连忙站起身来,一施礼,恭声言道:“大人有事尽管吩咐,在下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李鸿星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摆了摆手,示意其坐下。

李鸿星随后便缓声言道:“既然如此,这临江关我就交予吴百总了,你一定要给我看好临江关,绝不能有何闪失,已解我军后顾之忧。”

“大人尽管放心,在下一定会看好临江关的,已解大人之忧。”吴浩坚定的回道。

李鸿星随后又沉思了一下,接着缓声吩咐道:

“我给你留一哨的炮兵和一哨的火枪兵,来守护临江关。另外此关有些破败,你要做的就是将此关在重新修复一遍,设置炮台。另外一定要搭建雨棚,防止在下雨天不能使用火器。此外我把这路途之上,所抓获的几百名俘虏,全都留予你,用做修复临江关的苦力了。你在看看,你还有什么需要的没有?”

吴浩听闻后,稍微想了一下,便轻声言道:“大人,如此一来,关内就有四五百号人了。可我军携带的粮草毕竟有限,时间一长,恐怕粮草方面难以为继呀?还望大人明鉴。”

李鸿星闻后则是轻轻一笑,缓声解释道:

“正应如此,我方如此看重这临江关。从阶州城沿白龙江走水路至此,也仅需半日而已。虽说这段水路只能通行些小船,和一些羊皮筏,但好歹也能够运送些些物资和人员。

最主要的是此地下游的白龙江,江宽浪缓,可以行驶些较大的船只了。从白龙江下游使船顺江而下,也不过只需四五日就可抵达重庆府。有此水路便利,我军就可以将甘南的一些物产运到下游前去出售。

另外也可在下游之府县,购买粮草等物资运回来。现在你可明白此处的重要性了吧。另外你也可放宽心,你在此处也只是暂时看守此关。再过上几个月,待新兵训练出来后,我就会找人将你替换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