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不抱怨的婚姻
9861500000015

第15章 创建和睦的家庭氛围(4)

时代发展到今天,给每一个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人父母,首先要培养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用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孩子,用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母亲每天都在帮年迈的奶奶洗脚,孩子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当母亲正准备自己洗脚时,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帮母亲端来了一盆热腾腾的水……”相信大家对中央电视台的这条公益广告都不会陌生。但很遗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拥有更多的相反例证。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要教育好孩子必须教会孩子“孝顺、忍耐、谦让、宽容、与人方便”,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孩子对父母具体行为的体验往往比枯燥、空洞的语言说教更有效果。列夫·托尔斯泰写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老人年纪很大,吃饭时,口水、鼻涕不断。儿媳妇嫌他脏,就把他赶到灶边去吃饭。有一次,老人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儿媳妇破口大骂:“老不死的,以后用木盆吃饭!”过了几天,夫妻俩发现儿子在拿斧头做一件东西,一问,儿子一本正经地说:“我在做木盆,等爸妈老了吃饭时用,免得打破碗。”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作出榜样,用好的思想品德、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为了在这块土地收获“命运”,我们要细心呵护,绝不能让它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如果外面的空气有点儿污染,那么我们就要小心地为它拂去浮尘;如果窗外下着小雨,那么我们就要小心地为它撑起一把伞。

其次,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这要求父母怎样教育孩子,自己就要先这样做到。

某机关大门前是一条宽阔的主要街道,街道正中是禁止通行的“双黄线”,而往两边不远处都有一横穿马路的地下通道。为了到马路对面的公园或体育广场去玩耍去运动,我总能看到一些家长为了少走几步路,手牵着孩子横穿马路的“双黄线”。周末,我在该机关大门口“蹲”了半个小时的“点”,看到一位7岁左右的小女孩要求父母亲与她一起从旁边的地下通道过马路,但其父亲硬拉着孩子要横穿马路,孩子说:“这样不安全,老师不让这样过马路,你们也是这样告诉我的,我们要走地下通道。”但父亲轻描淡写地对孩子说:“没关系,有爸爸保护你。”在此后的半个小时内,10多对父母带着孩子穿过了马路,但从地下通道绕过去的只有1对!

“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告诫教育者的一句话,其实用在家庭教育中也一样适合。无声的“身教”往往胜过有声的“言教”。学校教育孩子过马路时要走地下通道或“斑马线”,说上10遍、20遍,也比不上家长带孩子横穿一次马路。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很多优秀品质的养成,都与家长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若不注意培养自身的修养,很容易把不良习气传给孩子,在“白纸”上留下污点。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人父母者也得谨言慎行,当好自己孩子的老师。父母以人格育人格。品行不良的父母很容易培养出品行不良的孩子,心理扭曲的父母,很容易使孩子失去辨别美与丑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在孩子的幼年给孩子奠定什么样的生命品质,将决定着这个孩子的一生是否过得美好和幸福。

作为孩子的家长,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夫妻二人应常常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凡事慎重考虑,该回避的一定要回避。并且事事言传身教,处处以身作则,让孩子真真实实感受到父母是崇高的、伟大的,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他们会更加尊重父母,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诲。

8、 教育子女要有方

一桩美满的婚姻,不仅是夫妻双方相守百年,而且还应该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孩子。现实中,很多家庭因为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不仅把家庭生活弄得鸡飞狗跳,更让一个家庭没有了希望。因此,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否,能否合理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关键。

正确对待所谓的“坏孩子”

每对夫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但现实中对孩子不满意的夫妻十有八九,有的孩子在夫妻的眼里甚至就是一个十足的“坏孩子”,这对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无比痛苦的事。曾有个“坏孩子”的父母说:“看到孩子这样,我们连死的心都有。”为什么夫妻“连死的心都有”?原因就是当夫妻看到自己的孩子“坏”时,他们束手无策,没有采取有效的办法对孩子进行管教。在他们心里,对自己的孩子成长已经失去了信心,认为孩子已经坏得“病入膏肓”了,已经无可救药了。

其实,很多家庭要明白一点-孩子的好坏,原本就是个相对的概念。从某个角度看,属于“好孩子”的,换个视角也许就成了“坏孩子”。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孩子,实际上都是“好”和“坏”的结合体。很多夫妻只要求孩子有“完美”的表现,这样才觉得“有面子”,因此,夫妻就很难接受孩子的缺点。在这种心态下,孩子的缺点就会被放大,比如淘气顽皮、学习成绩差等就成了坏孩子的标志。

夫妻要知道,“坏孩子”未必就会没出息。

美国著名魔术大师菲尔兹11岁时就离家出走,他像无家可归的野狗一样到处流浪。为了填饱肚皮,他学会了乞讨和偷盗;他还用欺骗的手段博取人们的同情,以此来得到人们的资助;他进监狱是家常便饭。在当时他是个十足的坏孩子。

这样的生活,他一直过了5年。但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好莱坞最著名的明星之一。

可见,“坏孩子”也会有出息。夫妻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坏”,就认为他们无可救药了。因为孩子是可塑的,只要耐心对待,坏孩子也会有大出息。

在了解“坏孩子”生活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我们要走进坏孩子的天空里,看到坏孩子在他们的那块天地中的好和坏、苦与乐、哭和笑……这样,你就会对坏孩子多一份理解,给他们一个新的定位。

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所谓的“坏孩子”,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夫妻要多在孩子的心理方面下工夫,在孩子心理上找到孩子“坏”的症结和源头,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对于坏孩子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合理对待“平庸”的孩子

每对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平庸的人,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每对父母都希望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出超常的异相来,以此来当做孩子超常的证据,可现实总是不会令这些父母如愿,他们能发现的,几乎全是孩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孩子终归是一个极其平庸的人,这样往往会给夫妻的婚姻生活带来很多不快。其实,他们不知道,他们所看到的,往往就是孩子天才的特质,之所以孩子不能显现出来,那是因为孩子还是个孩子,他还没有到才智超凡的时候,没有哪个天才在孩提时就显露出大智慧,只是夫妻对孩子的考量操之过急了。

每个孩子都有超凡的潜质,关键在于夫妻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而把孩子的这些潜质挖掘出来。换句话说,就是夫妻会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研究历史上很多所谓的天才你会发现,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去评价他们的小时候,他们与现在的孩子几乎无异,有的甚至还不如现在孩子的资质好。这其中,有笨的、傻的,还有看起来有些疯的,比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他们小时候的表现连一个平庸的孩子都不如。所以说,天才原本无常,在小时候即使是很平庸的,家庭也不要因此而对孩子有失落感。你的孩子可能调皮、笨拙、逃学、不爱学习……而这可能就是孩子天才的特质,夫妻在家中要善于发现其中的真谛,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样,每个孩子就都不再会显得平庸了。

教育的方法,引导是关键

如果夫妻的第一个愿望是“白头偕老,美满恩爱”的话,那么夫妻的第二个共同愿望可能就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了。天下夫妻往往知道如何保持夫妻间的恩爱,却很少知道如何把孩子教育成才,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感到非常迷茫,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孩子成才。其实,让孩子成才并不难,只要教育孩子的方法正确,每个孩子都会变得很优秀。

有的夫妻认为,对孩子要严格要求,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的夫妻认为,对孩子要宽严相济,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不论哪一种方法,他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让孩子变得更好。可以肯定的是,这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可能把孩子教育好,但失败的例子总是多于成功的例子。为什么有的教育方法成功了,有的教育方法失败了?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夫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因此,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常常是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少引导的结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会或多或少地运用一些方法,对于没有教育经验的父母来说,其方法往往收效甚微。

比如,同样是对孩子严格要求,有的父母就能把孩子教育得很好,而有的父母的孩子却是一点儿也不争气。其中的原因是,前者的“严”是对孩子要求的一个尺度,以及孩子得到这个“标准”的过程,而父母则要引导孩子得到这个标准;后者的“严”是对孩子的一个态度,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没有能让孩子对这个标准有个认同的过程-这就是在教育中有无引导的区别。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严”字当头,但“严”的过程中缺少引导,这种严厉就很难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说,教育的方法,关键是要学会正确地引导孩子。

管教孩子时,夫妻双方要协调

夫妻中的任何一方在管教子女的时候,另一方断不可在旁边掣肘,因为这样做不但使孩子不能受到有效的管教,而且容易让孩子有恃无恐,胆大妄为。长此以往就会产生父亲管教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投到母亲的怀中;母亲管教他的时候,他会依赖父亲的保护。纵使一方在管教孩子方面有些失当,另一方也只可在孩子背后规劝,两人共同商榷,万不可在孩子面前强加干涉或代为争论。

对子女而言,父母既是子女的长辈,又是子女的朋友,有时还是子女的学生。父母有时要用他们的严厉,批评和教育子女的错误行为;有时又要用朋友那种平等的身份,耐心倾听子女的意见,和颜悦色地劝导他们。有时父母认为子女做错了的事,要是能先仔细听听他们的意见,也许就会知道是做父母的思想跟不上形势,把子女的行为和思想看错了。这时候,父母就要虚心向子女学习,做他们的学生。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爱情的结晶,是婚姻的硕果。孩子能否教育成才,不仅是美满婚姻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家庭美满幸福的关键。因此,在家庭中夫妻必须掌握正确的教养子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