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04

第4章 《华盛顿邮报》上的“反华”广告

第四章 《华盛顿邮报》上的“反华”广告

背后故事

身为记者,我总希望能尽量客观地报道事实。“反华”这种词语其实甚少出现在我的文章中。因为我深知,任何一个国家或政府都不可能总是听到赞美和掌声。我也多次采访一些批评中国的人士,尽管对他们的观点持保留态度,但我也接受他们的这种说法:有时他们的批评,只是希望中国变得更好。而我也总是相信,批评有时总比赞美更能推动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进步。

但在美国,总有某些人是逢中国必反,上纲上线,夸大其词,乃至诬蔑诽谤。明明不是中国的错,总强加到中国头上;明明损害中国的利益,却总说成是对中国好。每到一些敏感的政治时期,这种莫须有的批评就更加集中。对这些言辞,不加以澄清和反驳,真的就是姑息纵容了。

当然,在批评的时候,我也时时提醒自己:自己是否就真的正确。我不敢保证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语都正确,但自认为对这些舆论的反驳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众权益。这也是一个媒体中人应有的国家情怀。

另外,我们也对国内一些现象深恶痛绝;但当外国人谈论时,哪怕他们说的也都是事实,也都很真诚,我们心中却总有一些反感,尤其是对去国离乡的海外华侨华人来说。

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祖国真好比是我们的母亲,就好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叮嘱母亲注意健康等。我们可以无所顾虑地评点我们的祖国,但当评点者换成是外人时,我们难免有一些不安和不快。这毕竟是我的母亲,岂容他人置喙。这也是我们可能还不够豁达的地方吧。

正文

2009年有一期《华盛顿邮报》上刊登了一幅近一个整版的广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又是批评中国的,标题是《又一场信贷危机》——内容则指桑骂槐,以当前美国的信贷危机为由,指责中美贸易失衡给美国种下新的危机隐患的祸根。

广告的正上方,是一张标署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签发给美国人的信用卡,左上角自然是代表中国的五星红旗,信用卡的户主名一栏,则标注着“你的孩子的名字”。下面是一系列的“控诉”:

——“在过去10年,我们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增加了300%多,每年超过2500亿美元。这种失去控制的贸易不平衡使中国成了我们的债权人——中国得以敛聚了1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使美国未来几代人的命运处于中国债权人的掌控之下。”

——“贸易不平衡存在,不是因为中国比美国更会制造产品,而是因为中国政府倾全力鼓励出口,并通过操纵货币、高关税和费用、企业或产业国有、非法补贴、猖獗盗版、在其他市场倾销产品来阻止进口。”

——“然而,我们的政府仍未采取必要步骤来阻止这种掠夺行为。尽管誓言采取强硬行动,奥巴马政府近来拒绝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

真是“血泪控诉”!但仔细看看广告刊登者的大名,也就见怪不怪了。刊登者是美国商业和工业理事会。它是一个极端保守的商业组织,代表的是部分中小企业的利益。该组织一直是美国反对自由贸易的忠实拥趸,并是“购买美国货”等保护主义条款的积极鼓吹者。该组织的宗旨,也写得很明了,很醒目:“为美国公司而战,为美国人就业而战。”

但为美国公司而战,为美国人就业而战,中国和中国企业就是原罪吗?在美国,美国商业和工业理事会自然有刊登广告的自由,但广告能否打动人、能否有说服力,则不是它单方面能够决定的。

中美存在庞大贸易赤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这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中方有责任,美方也有责任。解决的途径,就是中美都抓住时机,进行经济转型,美国必须提高居民的储蓄率,改变过度借贷消费的习惯;中国则必须加大刺激内需,使经济由出口驱动转为内需拉动。

而这则反华广告的“血泪控诉”,其中的一些指责是相当片面的,它只看到了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没有看到美国对中国贸易规模,尤其是出口的增幅。以美中贸易委员会统计的数据,在2000年至2008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了341%,大大高于同期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出口增幅的60%。美国政府官员也多次表示,中国是美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美国经济的复苏也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

至于中国是否是汇率操纵国,一直是美国一些人对中国施压的筹码。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上任前曾说,中国政府操纵汇率,结果是什么?一片哗然,美国外汇市场也发生剧烈波动。在当前金融危机为首要挑战、美国有求于中国的情况下,许多美国媒体也指出,重提人民币汇率“不合时宜”。鉴于此,在提交国会的报告中,盖特纳明确表示,尽管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但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并且在积极增加人民币的灵活性。

而且,在世界银行担任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也对我说,继续炒作人民币问题反而会让危机更加严重。在林毅夫看来,中美两国经济失衡的问题,不是汇率造成的,而是结构性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炒作人民币汇率,也许前几年就可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结构性的问题,也许,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危机了。而且,人民币真大幅升值,中国经济会面临重创,但美国进口成本也会增加,也会加剧美国的危机。

其实,归根到底,美国这则反华广告的实质是保护主义。在这则广告下方是三大诉求:结束信贷危机,加强规则落实,确保美国强大。美国强大未必就是坏事,毕竟这个世界不是零和的世界,正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才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受池鱼之殃;美国经济早日复苏,也有助于其他国家经济走出困境,但美国强大,必须建立在不损害其他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中国人头上,并以此为由挥舞起大棒,不仅不合乎情理,也与当前时代格格不入。

本文发表于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