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64

第64章 “中国制造”广告可以做得更好

第六十四章 “中国制造”广告可以做得更好

背后故事

2009年,看到关于“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放的新闻后,我在华盛顿几乎看了一整天的CNN——遥控器在CNN的国际台和国内台来回更换,但就是没看到“中国制造”的广告。最后,为了浏览这则广告,我不得不登录互联网,在“Youtube”上终于一睹庐山真面目。

咳,给外国人看的中国广告,也和许多中国商品营销策略一样,最终成了出口转内销,“墙外开花墙内香”。但终于能在国外看到“中国制造”的形象广告,尤其是在国外对中国商品有颇多误解和疑虑的时候,总是一个积极的进步。

采访了一些美国专家和华人,有赞扬的,也有揶揄、批评的。毕竟,这是第一步,有不足、有失误,总是可以原谅的;但关键是要吸取教训,在以后做得更好。形象广告虽然是广告,但做得好,何尝不是中国软实力的一种展示方式呢?

正文

据国内媒体报道,自2009年11月23日起,一则“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形象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播放,而且,“广告片一经投放,就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

事情真的如此吗?恐怕未必。广告是以外国人为投放对象的。但或许是播出次数太少,或许是CNN在美国国内还压根未展开相关播放。接受询问的美国人基本都表示,他们未看到过这条“中国制造”的广告。

与国内连篇累牍的报道相比,外国传媒对这条消息显得格外“冷漠”。在美国的媒体上,就很少看到相关的报道。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该广告的浏览量也不大,从不多的留言看,浏览者中很多应该是中国人,这与许多中国负面新闻的视频点击量形成相当大的反差。

当然,说这些,不是否定这则广告的积极意义。毕竟这是中国首次为“中国制造”打形象广告,而且手法也比较尊重广告的客观规律。没有一相情愿的说教,更多是从细节入手,这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口味,这是值得肯定的。

许多外国朋友即使没看到相关广告,但听说后也表示很感兴趣,会上网搜寻来欣赏一下。一些海外华人更感振奋。曾在CNN工作过的旅美资深媒体人黄天波就对我说,这种商业化的运作,并以海外主流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推介国家乃至产品形象,“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这则广告虽然在西方并未引起“强烈反响”,但至少也可以说明两点:一是我们的广告宣传效果还不够,弄成了“墙外开花墙内香”;二是我们还可以把广告做得更好,让外国人真正理解我们的广告内含。当然,吹毛求疵是不对的,毕竟这是第一次;但立足长远却是必要的,因为这更有助于“中国制造”在海外的推广。

比如,就广告载体来说,选择CNN是否就是最好,值得商榷。不错,CNN是一个全球性有影响的电视台,但在美国,它仍不过是众多有影响的美国电视台中的一个,受众有限。知名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尼克松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唐安竹(Drew Thompson)对我说,选择CNN可能是一大误区,因为这则广告针对的应该是普通的美国消费者,而很多消费者是不会去看CNN的。

美国国情和中国不同,CNN不是美国的“中央台”,不存在一言九鼎的垄断地位。因此,下次如果投放“中国制造”形象广告,眼光应该更开阔一点,先研究一下如何让目标顾客看到,然后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载体。在黄天波看来,中国可以考虑更多借重网络,或者做一些插入式广告,这样会“更有效和更精准地传达给目标人群”。

在广告制作方式上,也不乏改进的余地。黄天波就认为,这则广告由几个行业组织制作,因此,广告上出现这些组织的logo(台标),可以理解。但中国其实也有不少在海外知名的品牌,如果广告中能介入联想、海尔、TCL等品牌,可能效果更好。

另外,“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主题宣传,可能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谦卑精神,或者说“以和为贵”的个性,但这就适合外国人的口味吗?在唐安竹看来,这则广告太晦涩了一点,缺乏明晰的诉求和响亮的口号。因此,他认为,即使这则广告在美国播出了,美国消费者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需要创意,尤其是涉及一个国家形象的时候。许多人对我建议,以后在制作类似广告时,中国公司不妨在播出前先做做调研,听听西方消费者的意见。

所谓见仁见智,他们的意见未必就一定正确;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这些善意的提醒或建议,我们应该予以尊重,并采纳其中合理的。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闭门造车是肯定不行的,“中国制造”需要世界合作,“中国制造”广告也需要听取旁观者的意见。

从“中国制造”不做广告到做广告,这是一个进步,但从做广告到做好广告,这是新的一步。对“中国制造”来说,消除误解的形象广告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和服务,切实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让外国人在提到“中国制造”时,首先想到的不再只是价廉,而是物美、质优,以此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口碑。套句广告语:“‘中国制造’广告做得好,总不如‘中国制造’本身好!”

本文发表于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