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阴谋”
9903100000072

第72章 后记

第七十二章 后记

过去十余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做驻外记者,从阿富汗到耶路撒冷再到华盛顿,听多了外国人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感叹、羡慕和赞美,但同时,也听多了冷嘲热讽、责骂乃至毫无根据的诬蔑。

就以过去四年我在美国任常驻记者期间为例,在人民币汇率、产品质量安全、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围攻。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更不乏对中国的误解。

在当前仍是“外强中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这无疑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但作为官方媒体的记者,职责要求我必须在这样的情势下为中国辩护。在最近几年,我撰写了不少时评,回击对中国的恶意中伤。

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只是茶杯里的风暴,当问题迅速发展成事件,并扩展成对整个中国产品的中伤和攻击时,国家利益使然,迫使我们必须回应,必须澄清,必须画下底线,也必须对浑水摸鱼者予以棒喝。

如果说官方媒体的任务,是我为中国辩护的第一个原因,那么第二个原因,则是身为媒体人的职责。

我其实相信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批评、指责都是善意的,但我认为,适当的批评是必需的。而政府,不管是哪国的政府,哪一级的政府,都不是供赞美的,而是让人来批评的。

在批评中我们才能更深刻地吸取教训,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赞美,只会使人昏昏然,让人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

但外国人的“好心”未必都会结出“好果”。就比如人民币汇率问题,在美国任常驻记者的几年中,我听多了美国人敦促人民币升值的言论,许多美国经济学家更言之凿凿地论证说,人民币升值其实有利于中国经济,有利于中国经济转型,有利于增加中国人民的收入,等等。

真的如此吗?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局部地区来看也可能是这样。但整个来看呢,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中国的出口企业怎么办?我也不支持中国企业无原则地大规模出口,但中国大量的人群需要就业,他们需要养家糊口,出口对中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果听从外国人的“药方”,人民币真的大幅升值,那带来的绝对不可能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而更多的是灾难。

外国人时常为中国描绘出美好的前景,但如果中国人不知道辨认,那最后只能是落入美丽的陷阱。因此,在这些问题上,为中国国家利益考虑,我们仍需要辩护,哪怕没有相关的任务。

第三个原因,为中国辩护,归根结底,是维护中国的利益,让中国进步。那就更需要在辩护中认清问题的本质,回击不当的指责,同时也需要反思自己的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需要学习其他国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过去几年中,我写了不少类似的文章,有些得到了许多媒体和读者的共鸣。这或许也是我作为一个媒体人的微薄的贡献吧。

最后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许多在国外的游子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也都知道国内存在的种种缺憾,也对国内一些现象深恶痛绝,我们互相之间谈起时也多有共鸣;但当外国人谈论时,哪怕他们说的也都是事实,也都很真诚,我们心中却总有一丝不以为然乃至反感。

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祖国真好比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可以无所顾虑地评点我们的祖国,但当评点者换成是外人时,我们难免有一些不安、不快。这毕竟是我的母亲,岂容他人置喙。

这也是一个海外游子的矛盾心理吧!或许我们还不够豁达。

这本书就是这种矛盾心理的产物。我将过去几年写的杂文大致分成了三个部分:“中国没有错”,“一个真实的美国”,“中国怎么做”。个别的文章,其实未必适合这三个题目,但内在主旨差不多,也就纳入其中。

我知道,作为记者,我的很多见闻都是第一手的,但有些见解,虽然真实,未必就很深刻,我只是希望自己理性的、建设性的思考,对读者诸君有所裨益。

这本书得到了我的家人、朋友、同事的支持和指点,其中,特别要感谢《瞭望》周刊总编辑姬斌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拙作作了精彩的序。他们的爱心和鼓励,常常让我为之感动和汗颜!也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们,他们的努力,总是超越我的期待。

刘洪

2011年冬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