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轻人叫做尼采,在莱比锡市的旧书店里遇到《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时候,他才21岁。
尼采回忆说,当那天他无意间拿起《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突然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拿起来吧,拿回去读吧!”
于是他买下这本书跑回家读,很快就对叔本华的学说着迷,甚至于崇拜叔本华本人,模仿叔本华那极有规律的生活。
一年以后尼采参军,他把一张叔本华的照片放到自己的桌前,一遇到困难就大叫:“叔本华,救救我!”
毫无疑问,在哲学上,他是站在叔本华那边儿的。
我们前面讲叔本华的时候说,叔本华的亮点不是形而上学,而是一些类似人生感悟式的生活观,而且有独断论之嫌。所以我们只是把他的观点罗列出来介绍介绍就算了。而尼采呢,比叔本华有过之而无不及。叔本华的理论好歹是建立在自己的形而上学之上,而尼采根本没有完整的哲学体系,他的学说完全是散文式的断言。所以我们与其说尼采是哲学家,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思想家。
所以,我们用和对待叔本华一样的办法对待尼采: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理论中有趣的地方,再了解了解他的影响。这里面没什么需要记的,我们可以看得很轻松。
尼采和叔本华有些地方很像,比如他们都幼年丧父。但和叔本华不同的是,尼采一直都生活在母亲、妹妹等一群女人中间。
尼采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他喜欢音乐,喜欢爬山,崇拜瓦格纳,他喊“上帝死了”,他自比是太阳。但是与激情的理论相对的,是他温厚的性格。这或许和他从小生活在女人中有关系。由于朴素的生活、温厚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尼采一生中经常被身边的人称为“圣人”。
这是两个常被误解的人。
叔本华,一般人或许以为他是一个悲天悯人的慈祥老头。不,生活中他暴躁刻薄。
尼采,一般人或许以为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狂人。不,生活中他是一个温和的智者。
尼采一生只当过短暂时间的教授,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旅行或者陪伴朋友中度过的。早年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著名音乐家瓦格纳。
尼采认识瓦格纳的时候,瓦格纳早已经如日中天,而尼采还是一个无名小卒。他非常崇拜瓦格纳,跟瓦格纳的见面让他激动异常,据说还为瓦格纳跑腿买过丝质内衣。
正好瓦格纳和尼采一样喜欢叔本华,瓦格纳的人生和创作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两个人找到了共同点,因此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还是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尼采总和瓦格纳以及瓦格纳的妻子科西玛一起游玩。
顺便一说,这个科西玛的身世也很神,她是大音乐家李斯特和指挥家彪罗前妻出轨生的私生女。
在共处的时候,瓦格纳经常劝尼采结婚,但是尼采一直没有答应。实际上,尼采暗恋的正是科西玛。尼采还给科西玛递过条子表白,但是对方没有理睬他。
后来由于理念不同,尼采和瓦格纳分道扬镳。
38岁的时候,尼采找到了新的伙伴。他经常和一个叫露?莎乐美的女孩以及好友保罗一起游玩。尼采爱上了露?莎乐美。然而尼采不知道,保罗曾经向露?莎乐美求过婚,但是被她拒绝了。保罗知道尼采的爱意,便向露?莎乐美告状说尼采没有诚意,只是想占她的便宜。
进谗言的人还不止一个。尼采的妹妹出于嫉妒,对尼采说露?莎乐美是个荡妇。露?莎乐美本人大概也看不上尼采,最终这段感情没有了结果。
而这位露?莎乐美也是个悍女。三个人散了以后,露?莎乐美和另一个男人结婚,却一直都没有同房。但是露?莎乐美怀上了一个情夫的孩子。她的丈夫死后,露?莎乐美沉迷于弗洛伊德的学说。
基本上,富于激情的尼采度过的是悲剧的一生。他一生不被人理解,著作无人问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印完之后,别说卖了,送只送出去七本。在他写作生涯的最后三年中,他前后花了五百个银币出版自己的著作,而没拿半分稿费。
就在尼采21岁那年,发生了一件可能影响了他一生的事。有一次他在科隆游玩,无意中闯进了妓院。据尼采自己说,他在妓院中慌慌张张地弹了一首钢琴曲就出来了。但是很多人认为,尼采就是在这个时期染上梅毒的。
随着年龄的增大,尼采的身体越来越差,不断显示出类似梅毒的症状①。当年尼采没有听从瓦格纳的建议去结婚,有人认为原因之一就是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患有梅毒。
在他快45岁的时候,1889年1月3日,尼采在都灵看见一个马夫在虐待他的马。尼采跑过去抱住马的脖子,昏了过去。
从此以后,尼采疯了。他受到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但很少恢复过理智。
然而,这对于一个曾经充满了激情和绝望的人来说,或许是一种幸福。
据说有一天,尼采的妹妹坐在他身边,看着发疯的哥哥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尼采望着他妹妹,大惑不解地说:
“伊丽莎白,你为什么哭呢?难道我们不幸福吗?”
讽刺的是,在尼采疯了以后,财富和荣誉接踵而来。他出了名,人们像对待圣人一样崇拜他,王公贵族争相拜见,就好像只要看一眼这位已经失去了神志的可怜人,就可以沾上一点哲人的仙气一样。
在这个时期,尼采的妹妹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尼采发疯以前,他曾经哀求过妹妹:“请答应我,我死后,只有我的朋友才准站在我棺材的周围,不允许好奇的人们围观。”
然而他妹妹却故意把疯了以后的尼采打扮成展览品,让尼采穿上白色的袍子。尼采原本就有一把浓密的胡子,这下他更像是神话传说里的先知了。
大概有不少人听说过,尼采的超人理论后来被希特勒利用,成为了纳粹理论的一部分。然而实际上,尼采非常憎恨反犹主义者。
当年尼采的妹妹和一位反犹主义者结婚,受到了尼采的强烈抵制。尼采甚至称他的妹妹是“心怀仇恨的反犹母鹅”。在尼采发疯以后,他的妹妹利用整理尼采著作的权力,任意增删、篡改尼采的作品、信函,编成了适合她自己口味的《权力意志》。她把尼采的学说变成了种族歧视的武器,也让希特勒成为了这个学说的信徒。1934年,希特勒到尼采纪念馆参观,尼采的妹妹和这位弟子见了面,两位反犹主义狂人一通握手言欢。
在他们的背后,尼采的画像冷冷地注视着他们。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提到尼采,他用戏谑的语气说道:“历史上有一个人叫尼采,他认为自己是太阳。”
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人,学生们惊讶是谁会有这么狂妄的想法。那老师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抖包袱说:
“结果他疯了。”
学生们哄堂大笑,老师为自己的幽默扬扬得意,再也不提尼采继续讲他的课。
我想,对于不少人来说,自大狂、神经病——这便成了他们对于尼采的全部印象,他们这辈子或许不会多了解这人一丝一毫了。
是啊,人生中有太多比了解一个已死的疯子更重要的事。所以,凡是我们不理解的人都是神经病算了:唯心主义是神经病,怀疑主义是神经病,尼采是神经病,一切哲学家都是神经病。在书店里,眼睛扫过那些看不懂书名的书脊,心中默想:他们肯定都是故弄玄虚的骗子,自找麻烦的呆子,他们的书既看不懂也没有用。
这样的世界才简单,才可爱嘛。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作为一个思想家,尼采的作品大气磅礴,有很强的感染力。
但是作为一个哲学家,尼采没有自己的形而上学,观点都是断言式的。虽然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哲学只是方向性的指引而不是建设。因而我们只在他的观点中摘抄一些有趣的东西,大略讲讲。
叔本华讲的是生命意志,尼采讲的是权力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