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必须具有伟大的想象力,对于任何事件,他都能够找出答案,在他的字典中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没有不能成功的事业。他的思考结果往往是别出心裁的,即使是面对相同的事件,也能有新的方法完成。这种避免落入标准思考模式的本性,就是成功的主因。
有一些困难,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无法解决,但在另外一些人那里,仍然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摩根就是这样的人。他告诉儿子,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字典里,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也没有不能成功的事业,即使面对相同的情况,他也能够采取别出心裁的思考方式,以新的方法完成任务。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作为这种说法的注解。一次,“五十七种”食品公司的创办人海兹先生去参加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他为这次博览会花费了大笔资金,做了好几个星期的准备,没料到,博览会的组织者将他们的展览部安排在一个偏僻的阁楼上。博览会开幕了,海兹的摊位因为偏僻,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光顾,这意味着海兹的心血和资金都将白费了。海兹非常气愤,一起参加博览会的经理们也感到这种情况实在是无药可救。
海兹没有气馁,他躲在房间里思考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去博览会参观的人发现展厅的地上散落着很多黄铜做的筹码。他们好奇地捡起筹码,只见上面写着一句话:凡是捡到筹码的人都可以到海兹食品部去兑换一件纪念品。
海兹一共发出了几千张筹码,数不胜数的人拥到他那个偏僻的小阁楼上,管理部门只好想办法加固了阁楼的承受力。形势峰回路转,从那天起直到展览结束,海兹的展览部里都挤满了人,甚至后来等纪念品发完后,他那里依然热闹非凡。
在这次展览中,海兹的展览部位置最偏僻,却成为最受欢迎的展台。
海兹一向相信,不管遇到多糟糕的情况,都会找出解决之道。他坚定地履行这一信念,将一次似乎注定要失败的事情,扭转成巨大的成功。很多人都会在看似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让步,海兹却不愿意屈服于困难,以“我已经尽力了”的说法来宽恕自己的懒惰。
既然展览部的位置已经确定,无法改变,他需要做的就是把参观者吸引过来,他相信一定会有办法把人吸引到阁楼上来,办法也就果真被他想出来了。
强烈的成功的愿望是一切行动的力量源泉,是人生必备的条件,也是支持人生的动力。没有强烈的愿望,人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穷尽脑力,思索解决事情的办法。
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使理性思维达成目的,就必须伴之以成功的强烈欲望和深切感觉。
但是,要达到这一步,你必须提供一个目标。这个可供创造机制达到的目标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你需要根据目前实际存在的可能性,去构想一个最终结果。这个结果需要非常明确,以至于它可以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里变成一种“真实”,真实到使你感觉你好像真的已经达到了目标。
这种做法听起来是否神秘?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类似的感觉。比如,我们在担心某种事情将会产生不利后果时,往往会感受到焦虑、不舒适或者是屈辱的感觉。这是因为,从一切实际的目的出发,我们事先体验到了与我们已经失败时相应产生的感情完全相同的感情。
我们在对自己描绘那种失败场景时,使用的是生动而详细的语言,而非含混和泛泛的语言,我们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失败的形象,从追溯记忆的深处,挖掘过去失败的记忆图像。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无法区分“真正”的体验和生动地想象出来的体验之间的区别。因而,如果我们抱着失败的感觉不撒手,不断地回忆失败的经历和失败的细节,失败将定格为神经系统中的真实,那么,我们就会真的体会到失败所引起的种种感觉。
相反,如果我们心中铭记着积极的目标,然后生动地向自己描绘成功的图像,使它变为“真实”,就像我们真的实现了成功一样。那么,我们也会同样体验到“胜利的感受”--自信、勇气、深信结果一定会令人满意。
人们常说,成功是一种习惯,指的就是一次成功之后,那种成功的感觉就会埋在我们的记忆里,以后,我们就可以唤起、捕捉或激发成功的感受,当我们感到成功和自信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往往也就成功了。如果这种感受十分强烈,你就完全不会犯错误。
有一位知名律师,他曾经打赢过很多官司,而对他一生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则是他早年打赢的一场官司。也许在当时负责审理此案的法官们和其他律师看来,打赢这场官司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对于刚刚入行的这位律师来说,却非常重要。
这次胜利的感觉牢牢地铸在他的记忆中,他不仅认识到自己有着驾驭法庭局面的能力,还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经常唤起那次胜利的感觉,一旦他回想到那场官司,就能够感受到一种激发他不断向前的信念和勇气。自然,他后来又因此赢得了多次的胜利。
早期的胜利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将起到奠定基调的作用,即便是小小的胜利,也鼓励着人们继续去赢取一个一个更大的胜利。
大脑生理学方面的专家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大脑皮层中,包含有一百亿个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形成触联或称带电连接。当我们在进行思维、记忆或想象活动的时候,中子就会释放出电流;而当我们在学习或者体验某项事物的时候,中子就在大脑组织中形成一种“链”,这种“链”还可以称为脑中的某种模式。这种模式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沟痕”、“印记”,而是中子之间不同的排列方式,与录音带上记录的磁性结构雷同。由于不同的中子可以随机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人就拥有了无穷无尽的学习能力。
这些模式或痕记,一经形成,就在大脑中储存起来,以备将来之用,一旦我们记忆起过去的一个经验,这些经验在大脑中形成的模式或痕迹,就会重新复活。
也就是说,科学已经证实,大脑能够记住你过去所完成的任何一种成功的动作,如果你能够重新释放出它们,它们就会自己发挥作用,引导你进入下一个成功。
这种记忆就是一种必胜的感觉。只要你能够重新捕捉到这种必胜感,你就能激发与之相伴随的一切必胜行动,从而养成成功的习惯,
相反,如果我们习惯遭受失败的折磨,我们就很容易养成习惯性的失败感,我们即使在执行新任务时,失败感也会让一切蒙上阴影。
为了避免这种阴影,我们可以通过某种安排,在小事上获得成功,从而建立起成功的气氛。这种气氛将会“混扰”到新的任务中,促使我们胜利完成更困难的任务。在这次取得成功之后,我们可以继续迎接更严峻的挑战。
成功完全是建立在成功的感觉上的,一句老话可以对此进行概括,那就是“一事成功,万事如意。”
不要说你难以唤醒成功的感觉,任何人在过去都成功过,即便不是什么伟大的成功。也许只是这样的一些小事:在野蛮的同学面前没有畏缩,甚至揍了他一顿;在学校的赛跑中得了第一名;在同事举行的野餐会上赢了负沙袋赛;战胜了自己的小伙伴,得到一个姑娘的垂青,等等。你在什么事情上成功,其实远不如随着成功而产生的成功感重要。你需要的是你成功地完成了你要干的事以后的某种体验,你达到目的后的体验,再有就是给你带来满足感的东西。
尽力地搜寻那些体验吧,让你的那些成功的经验再度复活,让那些与成功有关的画面铺满你的想象,这些画面还要尽量地生动和细致。你不仅要回忆起当日的大致场景,还要尽量回忆冲击各个感官的种种细节,颜色、声音、气味、温度,任何细枝末节的感受都不要忽略。当你的回忆越来越仔细和逼真的时候,你会发现当时那种成功的感觉不知不觉中都被唤醒。在所有的回忆中,感受是最为重要的,只要你能够记住过去的感受,它们就能在此刻重新焕发活力,自信就在你的心里油然而生,因为自信就是建立在成功的记忆之上。
在唤起这种“普遍的成功感受”之后,你就可以把思路转向重要的事情如交易、会谈、演说、贸易、球赛,以及你希望获得成功的其他活动上,运用你的创造想象,使自己体会到已经成功时的行为和感受。拥有这种点石成金的必胜感,再次的胜利将不是什么悬念。(此文中引用的科学依据来自心理学家麦克斯威尔·马尔茨博士的《心理控制术》。)
作者手记
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曾经就成功的习惯发表过演说。他在演说中提到,一些小学生之所以功课不好,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机会培养过成功的感觉、必胜的感觉。而在学校未曾体验成功的学生,无法形成成功的习惯,步入工作岗位后,也无从具备习惯性的自信。他建议,可以在低年级安排一些简单的功课,使小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一旦这样做了,学生不仅会建立起成功的感觉,还会激发起对功课的热情和兴趣。在艾略特博士看来,这些成功看似微不足道,却会令孩子们培养起成功的习惯,为他们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打好胜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