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形下,美国一直撑到1971年。在那一年8月,众议院外汇兑换与支付附属委员会(Hous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Payments)发布了一份报告,结论是:美国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导致了“美元被高估”,解决的方法就是改变汇率制度。
报告出炉仅仅一个星期,尼克松便根据这一“处方”采取了紧急措施。在8月15日星期日,一个非常炎热的夏日夜晚,总统尼克松通过美国三大电视网络,向全世界宣布放弃美元“金本位制”,暂停国外央行以美元兑换黄金的权利。
从这一天起,黄金正式退出了货币体系。其实早在8月初的一个周末,为使美国摆脱经济困境,尼克松就与他的15名顾问聚集在度假地戴维营,他们经过激烈的争辩,才讨论出放弃美元“金本位制”的计划,这一举措被称做“新经济政策”。
这是何等大胆的政策啊!就连被称为“政治动物”的尼克松都对是否在电视节目播出的黄金时段公布这一爆炸性计划犹豫不决。但尼克松的顾问占了上风,他们安排总统抢在星期一金融市场开盘前发表声明。作出这一划时代决定的关键人物保罗·沃尔克说:“我们的黄金断货了,我们别无选择,如果美元受到威胁,那么这最终将导致危机。”而危机的受害者将是美国,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他们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沃尔克是个著名的人物,尼克松废弃“金本位制”时,他是财政部的高级官员,负责国际金融事务。在美元面临威胁的最紧要的历史关头,他坚决主张放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协定。他认为,结束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做法是现实的需要。
可是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一种货币像美元那样,永久地脱离金银或其他任何有形资产的抵押而流行于世。与此相反,一种脆弱的抽象的东西在支撑着美元,那就是人们对美元的信心。那种信心是指人们相信美国政府有能力和意愿将所有美元兑现。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释放美元全部的潜力,带动20世纪末叶的全球经济。
然而,当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决定被宣布之后,全球经济将何去何从?这一前景立刻陷入不明朗的状态。一个巨大的挑战摆在了美国的面前。头几年,美元的情况很不妙,美元兑日元,以及大多数欧洲主要货币的汇率逐年下降。美元受欢迎的程度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华盛顿的两党政治家马上开始批评尼克松此举太鲁莽。那时美国对海外的军事承诺和国内新的社会计划令美元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最可怕的是通货膨胀,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了5%。
通货膨胀削弱了美元的币值,外汇交易员们狂抛美元,省得将其捧在手上天天看着其掉价。那时美国支持美元价值的唯一手段,就像今天一样,是向国外出售美国国债。由于美国国债是由美国政府提供担保,因此它被广泛地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资。私人投资者将它视为“无风险”投资,而且认为它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在债券市场上极其容易被大量买卖。但是外国政府不愿意投资于美国债券,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了债券所产生的利率,那么所有的投资回报都将被通货膨胀吞噬掉。这种情况在70年代时常发生。
举个实例,那时美国国债支付的利率是11%,而通货膨胀率却高达13%,购买债券就将损失2%的回报,这显然阻止了外国资金投入到美元资产上。国外买家止步不前,使美元的价值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迅速贬值。为了重建世界对美元的信心,美国必须找到一种能有效影响其价格的实物。
正当美国陷入绝境之际,恰巧中东石油生产国宣布,凡是支持以色列对埃及和叙利亚开战(即赎罪日战争)的国家,一律不能再获得由它们装运的石油。欧佩克的石油禁运措施是强权政治的产物。美元价值的下跌,对欧佩克的决定也很重要。“欧佩克升降梯般上下变动的石油价格,直接、合乎逻辑地呼应着尼克松的重大决定。全球石油的交易都是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如果美国允许美元价值自由降落,这就意味着石油生产国的这一大宗商品,实际上将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真是“天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这是美国政治人物在演讲结束时必说的话。那时美元已经损失了1/3的价值,欧佩克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就是想抓住美元的价值,以保护它们自己不受未来美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就让美国找到了替代黄金硬通货的目标。1975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项:这些国家在石油交易中只能用美元来进行结算!这样一来,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国就都必须持有美元,而随着油价上涨,进口国还必须持有更多的美元。于是,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又找到了替代黄金的新的依托,那就是“黑金”--石油!
背景链接
虽然美元找到了石油这一新的依托,但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率创下了新高,美元的价值和地位依然岌岌可危。在此危急时刻,沃尔克于1979年8月被卡特总统委以重任,就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先后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他在国会山就已熟悉了华尔街的运作,而生活中的他喜欢到首都的一个中餐厅去享受美食。尼克松下台后,他也离开仕途,转道纽约,担任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无论沃尔克担任哪一种职务,他的国际金融骨干的角色都是很少有人能够超越的。可能没有一个人能像沃尔克那样,仅凭自己的力量,在20世纪末叶将美元的优势重新确立下来。
很明显,沃尔克似乎早就准备好做他的前任不会或者不敢做的事情:拼命地提高利率,直到通货膨胀受到控制。他的一系列加息措施使利率逼近了20%,这是他的任何一位前任不敢想象的。他的这一举措就像丧钟,使整个美国经济,乃至每一个美国人意识到自己遭受了惩罚。但沃尔克坚信:只有将利率抬高到常人难以想象的水平,美国才能一劳永逸地除掉通货膨胀这个恶魔,美元的信誉和美国的经济才有可能完全恢复。
沃尔克的铁腕货币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其艰难程度表现在各个领域。提高利率给美国经济带来无法想象的创伤,全美各地的汽车装配厂、炼油厂,以及建筑行业和房地产企业,还有小型商店纷纷关门倒闭。美国1982年的失业率突破10%(创下自194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1200万美国人失去工作,其中大部分人还领不到失业补偿;同年,有6.6万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一数量是自大萧条以来最多的),美国从1981年到1983年的经济损失达5700亿美元。国家陷入严重的衰退,从而导致储贷危机的爆发,纳税人为此往危机的黑洞里扔进1300亿美元。
到了1982年7月,通货膨胀率终于从之前的13%下降到4%,仅为原来的1/3。沃尔克此时又下达了命令,于是美联储在他的任期内首次下调了短期利率。几个月后,债券市场开始上扬,长期利率下跌了,道琼斯指数则跟着从800点左右一路上涨到2000年的11722.98点。
最大的赢家
美元当然是最大的赢家。从1980年6月到1981年8月,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整体上涨了近35%,并将继续攀升至更高。随着利率下降,美联储终于取得抵御通货膨胀的胜利,重新建立了美国金融市场和货币的信誉。这就意味着即使美联储再下调利率,美元的价值也不会与利率并肩下滑。人们不必再担心哪天一觉醒来,美元突然间灭亡了。
如今,美元保持着独一无二的地位,美元价值的上下波动完全能根据美国的需要而确定。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汇率连连突破“历史新低”。可有意思的是,美国境内的物价实际上没涨多少。纽约曼哈顿的第5大道成了全球的购物天堂,全球的名牌全集中在那儿,价格却比原产地还要低。最明显的是汽车的价格,同样一个品牌在加拿大的售价比在美国高出几千甚至上万美元,名车的价格差异则更大。这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定价权掌握在美国的金融霸权手上。
今天的全球化浪潮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元与黄金脱钩和世人渴望持有美国货币的状况。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优势,但也带来了新的威胁,尤其是对今天的中国而言。美元贬值从表面上看似乎冲击了美国的经济,实际上却让美国获益了。因为随着美元的贬值,美国的外债也同时缩水。而各国所持有的美元也在贬值。目前中国的美元储备最多,美元贬值就意味着中国的资产大量“蒸发”!最终获益的终将是美元,或者说是站在金字塔顶端,代表了美联储私人集团利益的美国,它只需开动印钞机,拼命印制美元,就可以得到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
与此同时,美国享受着货币发行权和铸币税等多种好处。铸币税的俗称是“货币税”,原指铸币成本与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币值之间的差异,现在通常指中央银行通过发行货币得到的收入。美元的特殊地位使美国成了“世界央行”,也使得美国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避免了巨额贸易逆差可能引致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同时却能够通过贸易逆差获得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物资源和大量资金。全球早就“美元化”了,而美元化的趋势又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这几年,美国为攻打伊拉克不惜花费巨资,迄今为止已花掉几千亿美元。而据估计,到美国偃旗息鼓时,它大概要用去1万亿美元!好多人以为美国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但其实美国会干傻事吗?当然不会!它攻打伊拉克的真正原因,就是要确保石油交易继续以美元结算。
自1999年欧元开始启用,它便成为继美元之后,储备量居世界第二的货币,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元的交易量居世界第二的货币。特别是从千禧年开始,伊拉克在出口石油时,便使用欧元来结算,并于2002年将美元储备转换为欧元。欧元的迅速扩张,严重威胁着美元的统治地位,令华盛顿极度不安,唯恐欧佩克的其他石油输出国照搬伊拉克的经验。几个月之后,美国为了捍卫美元的地位,借机向伊拉克开战并入侵其领土。即便美国如此霸道,截至2009年10月,欧元在全球的流通量依然达到790亿欧元,流通纸币及硬币的最高总价值超过美元。
可是欧债危机令欧元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在2009年12月3日,1欧元可以兑换1.5120美元,但到了2010年3月1日,1欧元只可以兑换1.3478美元,欧元汇率跌幅接近11%。金融霸权指挥的“敢死队”--对冲基金穷凶极恶地阻击欧元,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使欧元兑美元汇率达到1:1。这样一来,美元指数大幅上涨,而美元指数与全球的资金流向,以及大宗商品,包括原油和黄金的价格走势息息相关,因此这对中国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先不谈其他方面,从资金流量上来说,美元将回流,也就是说大量投机资金将从中国出逃,这一点,我们从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和其他国际机构的投机资本抛售中国的房地产当中已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场世纪豪赌最后的胜方必定是美元--投机资本追逐美元符合其惯性。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恐怕要被刺破。美元如此“神奇”,完全是因为在美元身后有强大的美国军事力量在撑腰。
这两年美国一直在放风,说要攻打伊朗,其动武的原因与攻打伊拉克相同,最令美国担忧的并不是伊朗拥有核武器本身,而是一旦它拥有了核武器,那么它在进行石油交易时可能将不再以美元结算。如果伊朗决定不再用美元来进行石油交易的结算,那么看着吧,美国会立刻攻打伊朗。原因很明显:如果其他海湾国家纷纷效仿伊朗,美国的地位还能巩固吗?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军费开支是全球最高的,其军费开支在2009年达到6120亿美元,而中国内地的军费开支只有702亿美元,法国是788亿美元,俄罗斯是667亿美元,日本是580亿美元,英国是530亿美元,德国是395亿美元,印度是290亿美元,中国台湾是116.27亿美元,韩国是208.57亿美元。哪怕把后面这9个国家和地区的军费加起来,总的开支也还不到美国的2/3。
二战后,美元在国际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是得益于美元摆脱“金本位制”,以及全球经济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随着国际贸易活动日益增加,各国对美元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美国可以开动印钞机,任意印制美元。同时,美国通过(以极低的利率)出售国债,可以有恃无恐地从海外借更多的钱,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外国人可以随时要求用美元兑换黄金。美国现在是债多不愁!巴菲特对此公开发表过言论:“让我们的孙辈去还债吧!”
可以想见,华盛顿越来越依赖于国外贷款,以此来保持或增加其开支,同时它还削减税收,指望外国人来弥补预算缺口。而美国消费者依靠从削减的税收中得来的充裕现金,以及信用卡借款,贪婪地成为外国商品的大买家。在过去30年,似乎只有美国独自支撑着全球经济的繁荣与昌盛,只有美国人大手大脚地消费,甚至在商业周期中经济疲软的阶段也是疯狂购物,经济学家称美国是“消费者最后的胜地”。
所以,虽然美元“金本位制”解体了,美元已不再是世界基准货币,但它的影响面照样很广,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元在世界各地的使用范围更广泛,它简直比金子还值钱。世界各国必须把美元当成主要外汇储备。挣脱了黄金这一紧箍咒,美元也等于解放了。因不再受制于有限的黄金供应,美联储可以印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美元;美国政府可以通过国债市场借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资金。以美联储为首的西方工业国的信贷扩张速度明显加快,货币发行达到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程度。美国也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债务规模大到了不能让美国垮掉的地步,真可谓欠得越多,越有资本!
目前,美国政府、公司和个人的债务总额已是天文数字,如果按照美国现有人口3.05亿来计算,那么人均债务为70万美元,每个家庭(按一户2.28人来算)欠债217万美元;把这些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可以说每个家庭都成了千万“负”翁。这是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数字,而国际经合组织是唯一一个可以跟踪其所有成员国的累积债务的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