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部门经理出差回来,发现自己桌子上多了份文件,原来是总经理要求他就顾客要求退还产品遭拒绝一事作出解释。这位部门经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他没有听过这件事情。了解之后才知道,他的副手看了这件事的报告之后,没有请示就直接做出了拒绝的决定,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位副手的做法就是一种越权行为。
既然你是副职,你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要越权,或者过问你不该过问的事,尽管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如果你经常操心过头了,不但群众反感你,一把手更会提防你的,你将是劳而无功。
俗话说,铁路工,各管一段,你自己那段还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就去指手画脚的管别人,谁能服你?各人有各人的职责,只有认真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后才有可能帮助别人,否则只有两头不讨好。
智慧金言
一个人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履行该角色地位的职责,把手伸到人家的地盘上,难免不受到上司的戒备,同僚的排挤。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把本职工作做好,对于超出自己工作范围的工作,即使能力足够,也不要插手,如此才能不越位、不越权,才能走出一条平稳的发展之路。
抓住机遇,表现自己
经典语录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只要是行仁义的事,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解读
孔子主张施行仁政,他说仁就是“爱人”。这种爱是一种胸怀宽广的博大的爱。孔子认为仁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我们如果真要仁,那么仁就会召之即来。仁在心中,只要心中有仁,就无所谓远近了。人生在世,要做一个有仁德的君子,必须以“仁”为中心,而且尽力做到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也不违背仁。因而只要是施行仁政的事,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活学活用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诸侯瓦解、分崩离析的年代,社会各方面动荡不安,是一个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年代。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施行“仁政”,谈何容易。但孔子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它,而且认为只要心中有“仁”,仁就会在你的左右。这就启发我们,世上的事,只要不断努力去做,就能战胜一切,从而取得成功。如果知难而退,停滞不前,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目的,永远也不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这实际上是一个浅显简单的道理,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忘记它,使得自己一辈子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有时候甚至造成在紧要关头功亏一篑的遗憾。成功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自己积极争取,就会取得成功。
巴恩斯是一位很能做事却没有什么资源的人,他决定要和最伟大的智者爱迪生合作。但是当他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时,他不修边幅的仪表惹得职员们一阵窃笑,尤其是当他表明想成为爱迪生的合作人时,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爱迪生从来就没有什么合伙人,但巴斯恩的坚持为他赢得了面试的机会,并在爱迪生那里得到一份打杂的工作。爱迪生对他的动手能力有着深刻的印象,但这还不足以使爱迪生接受他为合伙人。巴恩斯在爱迪生那儿做了数年的设备清理和修理工,直到有一天他听到爱迪生的销售人员在嘲笑一件最新的发明——口授留声机。
他们认为这个东西根本就卖不出去,有秘书干吗还用机器?这时候巴恩斯站出来说道:“我可以把它卖出去。”于是他得到了这份销售工作。
巴恩斯用他当杂工赚来的薪水,花了一个月时间跑遍了整个纽约城。一个月之后他卖了7部留声机。当他拿着留声机的全美销售计划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时,爱迪生正式接受他为口授留声机的合伙人,他也是爱迪生唯一的合伙人。
爱迪生有数千位员工为他工作,到底巴恩斯对爱迪生有多重要呢?巴恩斯能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同时巴恩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没有要求过多的经费和高薪。
巴恩斯想做的事情已经超过他作为杂工的薪水的程度,也超过了他在此职位上应该做的事。在爱迪生的员工中有很多在才干和智慧上高于他的人,而他是这些员工中唯一敢于去想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施的人,因而也是唯一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中获得利益的人,所以,他成了爱迪生唯一的合伙人,并借此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抓住一切可行的机会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世间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假如你不去想,不去做,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你永远把握不住成功的机会。
人们不去思考,不去努力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在很多时候是源于不自信,源于优柔寡断,但是,每次当你做了某件你很不自信能够完成的事情而又真实地完成了,你的自信心会得到提高,每次当你勇敢地战胜了怯懦,你就会感觉到你是一个成功者,你可以切实地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并因此而自我陶醉。
智慧金言
超越平庸,追求完美,这是一句值得每一个职场中人终身铭记的话。现存的东并不完全都是合理的东西,也并不都是不可超越甚至取代的东西。假如你已经养成轻视工作、马马虎虎、对什么都不在乎、不认真对待、敷衍了事的习惯,你也就只能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广听良言与人合作
经典语录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严正的告诫,能不听从吗?但要以确实改正为可贵。恭维的话,听了能不高兴吗?但要以冷静分析为可贵。盲目高兴而不加以分析,表面听从实际不改,我不知道拿这种人该怎么办了。”
解读
孔子的学说,温和而充满情意。他和他的学生们的心是相通的,他了解和尊重他们每个人的个性,并按照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去教导他们,从严要求他们。
孔子所说的法语之言也就是忠言,严肃庄重的告诫,听起来虽然不顺耳,但却有利于行动,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听忠言的关键是要牢记在心,并落实到行动上,否则,不会有利于事态的发展。
活学活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不可能凡事都能准确把握,有时候会置身危险中而自己却不知道,这时候旁人的提醒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涉及到在职场中与人合作的问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曾于1924年在芝加哥某厂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他们发现,人际关系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所在,“人际关系”一词由此产生。后来,人们继续发现,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都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在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专业技能仅占15%人,人际关系占85%。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总是超不过集合别人的能量。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并不是说把三个臭皮匠放在一起,真的能够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但从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集体力量所产生的合力是巨大的,它远远超过单个力量的简单相加。
一个团队是由多种性格类型、各种专长的人才组成的。术业有专攻,不可能有面面俱到,什么都会的人才,所以团队的根本就是合力,而不是过分偏重个人。比尔·盖茨说:“单靠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力量已经不行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团队合作是一个企业成功的保证,也是个人成功的前提。
有个年轻人应聘到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做策划。刚上班的第一天,经理就给了他一个做策划的选题,让他尽快完成。年轻人不敢怠慢,立刻着手进行策划。但这个选题太大了,中间涉及的问题很多,远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够驾驭的。规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年轻人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当他垂头丧气地来到经理办公室时,经理似乎已经知道了结果。经理问他是如何从事这项工作的,他说:“我真的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甚至不吃饭不睡觉地用心策划,但方案太大了,涉及的方面太多了,我一个人真的顾不过来。”他显得很委屈。于是经理说:“既然你一个人觉得力不从心,为什么不尝试着和其他的同事一起完成呢?这就算你来公司的第一课吧。记住,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学会与同事合作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玻璃与金子相会,便有了宝石的光辉;愚人与善人接近,也同样会变得聪明。广交朋友,善于听取朋友的意见和建议,把众多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会使自己得到很快的发展,并取得很大的成就。一个孤芳自赏、盲目自大、听不进别人意见的人最终会走向失败。
智慧金言
人类的文明每天都在进步,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骄傲自满、自以为是、固步自封、不善与他人合作这正是落伍的开始。教条、武断、自以为是都充满了负面的力量。如果让这些作风潜伏在我们的工作之中,那么我们将会坐以待毙,失去很多好的机会!让我们在工作中学会虚心一些,再虚心一些!
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别人
经典语录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忧虑,却应当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解读
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这正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之意。是说一个人,如果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不可怕,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短处甚至还把短处当做长处来自我欣赏则是最可怕的。
活学活用
据说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曾在德尔菲神庙留下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我们都知道,认识自己是最难的。认识自己的难处不但在于人一般不能看到自己的短处,更在于不能善待自己的短处。自己的缺点和缺陷虽然不能比之“艳若桃花”,但也不能把消除自己的缺点和缺陷为主业,而应把主业放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甚至能化短处为长处地创造价值,并由此体会到人是“圆性自足”的,其行善的理由是不假外求的。这也正如法国某位著名的作家所说:“在自己身上找不到满足的人,在别的地方也找不到满足。”这可算是对“不患人之不己知”的一种理解吧。
那么,怎样做到了解自己呢?相信下面的故事定会给你启示: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儿打电话给一位王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王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儿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王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儿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王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儿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王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儿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人的一生中总难免被别人评价:上学读书的时候,老师会用考试来评价我们学习成绩的优劣;工作的时候,老板会用薪水来评价我们的工作能力;走在大街上,我们会评价他人的外表、穿着……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评价与被评价。人如何能够自知,他人的评价就是一种让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患不知人也”的意思是:正是由于认识自己很难,所以使人往往障于自身而不能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而知人其实也就是知己,发现了他人的长处,其实往往也就发现了自己的短处。因此,对别人的正确认识往往有益于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别人可以不了解自己,但我们一定要了解对方的实力。要做到知己知彼,而不能盲目攀比。下面这则寓言就极为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一天,国王独自在花园里散步,但映入他眼帘的却是一片凄凉。原来,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后来,国王才了解到:橡树因为自己长得没有松树那样高大挺拔,所以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爬在架上,不能直立,又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紫荆花也病倒了,原因是叹息自己没有丁香花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非常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国王很惊讶,于是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都枯萎了,你为什么还能这么勇敢、毫不沮丧地成长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紫荆花、一棵丁香花的话,您就会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这一则寓言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盲目地和别人攀比,而忘记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总之,对别人的认识与看法,其实是自己素质与心态的一面镜子;而只有正确地对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
智慧金言
有时候,人往往会觉得自己,的能量很小,无法战胜对手,而灰心丧气,本来可以完成的工作,却因为这种心理状态的影响,而使自己处于劣势。而当真正发生的时候,才知道对方并没有心机强大。自己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缺乏自信。所以,不管自己处于一种什么状态,都不要轻易放弃,即使自己的能量很小,也可以借助外力和其他方法解决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