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能够清楚了解九种性格各自的特点,明白是什么驱使孩子和自己产生不同的行为,认识到潜在的问题:“孩子为什么喜欢安静?孩子为什么不肯开口叫人?”“我应该如何来改善孩子的性格缺陷?” 当疑惑的父母明白这些问题后,尊重孩子的性格类型,再加以恰当的引导,相信一切都将变得不再是难题。
告诉完美型孩子:我爱你的全部,包括缺点!
对于完美主义的孩子来说,他们最怕什么?他们最怕别人批评他们的缺点。
由于天生消极的倾向对完美的追求,完美主义性格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非常苛刻,他们总将事情私人化,常常自找烦恼。这些孩子的思想就像是一个调到负面位置的收音机旋钮,着意收集一些别人的批评。如果他们听到教室里有人提及自己的名字,就会认为同学在说他们的坏话。事事要求完美、整齐划一的他们无法容忍自己身上的一切缺点。他们不会像活跃型、助人型、和平型孩子那样对自己的不足小而化之,对于他们来说,缺点就像碧玉上的瑕疵,刺眼而可恶。他们好像天生就有一把放大自己缺点的放大镜,并固执的认为正是这些无法让人容忍的缺点导致他们不招人喜爱。
对于孩子的这一性格缺陷,形成原因往往是因为父母的过分贬低:“考这么点分,一看你就是没出息的孩子!”“你看小林,为什么你总是比不过他?”“你真是让我心寒啊,给你请了那么多的辅导老师,花了那么多的钱,到现在还连这么低级的曲子都不会拉!”“你天生就笨!”无时无刻的贬低让孩子无时无刻不处在自卑当中。越是自卑,他们就越想掩盖这份自卑,于是变得敏感多疑,不愿介绍自己的不足。
有的父母对于孩子并不是很有耐心,就拿问问题来说,当孩子做了错事问:“妈妈,我是不是很不听话。”千万别说他们的问题愚蠢。完美主义的孩子本来就会感到他的问题即使是真的存在也是很愚蠢的,他为自己的情绪化而不知所措,并且知道每个人都会觉得他的问题是荒谬的。由于这些感觉,他不会告诉任何人他为什么苦恼。如果父母坚持问,他们最后还是会告诉你,但是如果他鼓起勇气向你诉说,而你却评价道:“对啊,你很不听话!”那对他的心灵是怎样一种伤害啊!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这么说:“我不喜欢你这么做。妈妈很喜欢你,也很爱你,但是我不能容忍你的这种行为。”
对于自身的缺点,要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有时候我会犯错误,可有时候我也会做对很多事情,所以无论我做了什么,我还是我自己”、“我这一辈子还会犯错误,因为我并不完美,我是一个有缺点的人”、“缺点没有什么大不了,我有能力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我所犯的错误并不能用来评判我这个人的价值”。
为什么孩子喜欢说“随便”这个词
给予型孩子对别人的意见从不反驳,对长辈和老师驯如绵羊、百依百顺。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比如去哪里玩,吃什么饭,选择何种专业等,总是希望别人替自己抉择。许多表面上非常独立的孩子,实际上只是空有一个坚强的外表,他们的情感还是依赖于他人。下面这位孩子的做法,就很好地说明了一切:
一位爸爸兴致勃勃地带着给予型孩子去饭店吃饭,把菜单放到孩子面前关切的问:“今天想吃什么?尽管点,爸爸给你买单”的时候,孩子却只是懒洋洋的回答:“随便。”当他叫孩子起床问孩子今天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时,孩子说:“随便,你决定吧。”不知不觉爸爸发现,孩子的字典里似乎只有“随便”这两个字,他从来没有自己的主意,遇事不是:“随便”、就是:“爸爸妈妈你们快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现在给予型孩子的依赖习惯,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父母一味地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殊不知这样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勇气。因为他总是需要借助别人的扶助来获得自己的利益,久而久之,必然会养成一种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惯。更为严重的是,依赖势必导致一种脆弱,因为他总是按照别人的指使行动,难以形成较强的独立应变能力,自己便无法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尊、自信的性格。
例如当孩子从小有独立的愿望,对妈妈说:“我自己来”的时候,千万不要说:“你不行,让我来。”大孩子碰到事情举棋不定的时候,最好给他自己拿主意的机会。不要老是想为孩子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决定并尝到决定后的结果,以后他们才会做出好的选择。这样, “随便”这个词语便自然会离孩子远去,孩子也能够养成独自应对社会的能力。
怎样让孩子成为无所不知的“超人”
对3号性格的孩子来说普遍存有这种心理:希望自己是一个无所不知的“超人”,于是不断勉励自己,像黑洞吸收一切物质那样大量去吸收各种知识。结果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尽管忙碌一生却往往没有什么专长,到头来没有一点成就,更谈不上有渊博的知识。
要知道,凡优秀的专业人才,都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的结果。喜欢书法的人,临帖时必须专心致意。今日学颜体,明日临欧帖,必然一无所成。对某一专业的钻研和领悟,坚持数年乃至数十年,必将受益匪浅。
一个人的学习并非局限于一个领域,在精力有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再向一个新领域进军。郭沫若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不是齐头并进的。他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专”。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但知识无穷。俄国学者巴甫洛夫曾说:“要想一下子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
孩子渴望学习是件好事,但作为家长,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让孩子明白“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否则既消耗精力又浪费时间,效果不尽人意。例如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或者一件事做完之后,都应该帮助孩子进行总结与回顾,也就是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这样他才能沿着学习、收获、博学的阶梯不断提高。
如何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4号性格的孩子多愁善感,想像力丰富,他们会常沉醉于自己的想像世界里,构思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4号性格的孩子并不按老师和家长教的方法进行学习,他们总是能很快地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这就是想像力的最好表现。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像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想像力的缺乏一直是许多孩子实践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想象力是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下建立了心智能力后才发展的内在天赋能力。因为儿童要将环境中获得的知觉加以组织,所以环境必须真实。这样,儿童才会将事物的主要特质抽象化,从而在本体事物上分支出超越它的意识。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产生这个结果,必须具备三项特质:一,孩子要有惊人的注意力及全神贯注的能力;二,孩子要具备相当的自主与独立判断的能力;三,孩子要有随时期待接纳真理与事实的信心和勇气。
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多提问题的好习惯。好奇心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它是推动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当孩子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父母要做的就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寻找答案。
另外,要时刻注意丰富孩子头脑中表象的储存量,表象是外界事物在孩子头脑中留下的影像,是具体、形象的。因为表象是想像的基础材料,所以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多,就有进行想像的丰富资源。所以应该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走亲访友等,都可以让孩子头脑里融合许许多多的表象。当他们多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后,也就为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制造了必要的条件。
引导思考型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若问5号性格的孩子最大特征是什么,小羽的妈妈最有发言权:“我们家小羽,以前是个不愿说话的孩子,什么叫不愿说话呢?就是见了长辈不会问好、上课老师提问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小朋友在一起插不上话的总是他。小羽这样的性格,以后是一定会吃亏的啊,哎,你们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我有多着急。”
没错,5号性格的孩子不善言谈,与他人在一起会感到恐惧、紧张。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心理学家建议要改善这样的性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于是小羽的妈妈就带小羽报名去爬上、去敬老院献爱心,在学校也鼓励他参加运动会、兴趣小组。你还别说,一年下来,小羽的性格果然变了不少,现在没有以前那么腼腆害羞了,人也变得活泼大方了许多。
为什么参加了团体活动的小羽会有那么大的改变呢? 这是因为在团体活动中孩子容易寻找到热情和快乐。世界著名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一个人的幸福快乐80%来自于与他相处的人,20%来自于自己的心灵。”一个正面、积极的团队是孩子热情的源泉,家长可以召集孩子一些思想积极的朋友、同学,每个月聚会一次,一起讨论达到目标的方法,彼此激发脑力。
要想自己的孩子能够和他人更好地交流、相处,家长就需要教导孩子学习更多的交往技能。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教育孩子多为集体做好事。在学校主动打扫卫生、为朋友打开水、帮老师擦黑板等;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应该为集体争光。遵守集体规则,维护集体荣誉。如果轮到自己的孩子做值日生,家长不要认为会累到孩子,一定要他们早点到学校去,不要迟到;家长也不要阻拦孩子参加班级活动。集体因为每一个人的存在才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集体活动中缺少了谁,这个有机体都是不完整的。你的孩子参加一次班级篮球赛,在赛场上会学到团结与合作;参加一次班级春游,会发现因为有了同伴的陪伴而使春天更加灿烂;参加一次班级合唱团,能知道他所在的那个音阶对整首曲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这些,都是孩子一个人玩球、一个人爬山、一个唱歌时体会不到的,是从集体活动中获得的。
集体是成长的动力。多参加集体活动会渐渐培养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并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为人处世技巧,而这些恰恰是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所需要的。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
怎么对付叛逆的孩子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上走过来的,你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