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129

第129章 王安石 (1)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曾封荆国公。庆历进士。由签书淮南判官调鄞县知县。嘉祐三年(1058),以万言书上仁宗,力陈去先王之世远,“而欲一一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神宗问他执政措施以何为先,他答道:“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其后即推行新法。从熙宁三年到九年,两次拜相,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初住半山园,其宅仅蔽风雨,不设墙垣,时常跨马骑驴,出游山林,憩居僧寺,编著《字说》。如他的《偶书》所说,“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后舍宅为寺,移家至秦淮河畔。元丰八年三月,神宗卒,他的挽词中有“一变前无古,三登岁有秋”语,还是把熙宁变法作为神宗的重大功绩来悼念,神宗确亦是他的知音。隔了一年,他自己亦逝世了。他比司马光早死几个月,光闻安石殁,就建议朝廷应厚加礼遇,免得翻覆之徒,乘机中伤。张舜民的《哀王荆公》诗有云:“恸哭一声唯有弟,故时宾客合如何?”又云:“今日江湖从学者,人人讳道是门生。”人们想起他的用人不当,尤觉感慨系之,亦是在地下的王安石所料不到的。

他是儒家中的变革派,宰相中的读书人。搬掉偶像的座位,他不失为一个有定见、有魄力,而又有缺点的杰出政治家,晚年寄诗情于半山,亦不失为最好的归宿。他个性坚强,感情丰富,然而虚心不足,意气用事。平生推崇孔孟,却又不薄商鞅。为了整顿当时“贪鄙苟得”、腐败因循的政治局面,他力主法制,重视人才,萧注所谓“意行直前,敢当天下事”(《宋史·萧注传》)。他的《送苏屯田广西转运》中说的“恩泽易行穷苦后,功名常见急难时”,实亦深于治道,自抒抱负之言。政治上阻力的深重、新政本身的先天不足、性格上的固执,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因素,给他的变法增添了悲剧色彩。

他的诗,不尚华艳却丰肌健骨,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优点: 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晚年所作又胜于早年,特别在近体诗方面,在宋诗中可说数一数二。曾季貍《艇斋诗话》甚至说:“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这或许是对他仕途上失意的最大安慰,虽然曾氏又说“百首不如晚唐人一首”。

短处是议论多,有的则因求工而伤巧,又爱改前人成句,往往弄巧成拙,如将王籍的“鸟鸣山更幽”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钟山即事》),未免煮鹤焚琴。一鸟不鸣自然山更幽。

秃山

吏役沧海上①,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②,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③,子众孙还稠④。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⑤。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⑥。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⑦。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⑧,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⑨。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⑩。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注释】

① 吏役,犹言因公出差。沧海,大海。② 狙(jū),猴子。③ 相匹,成为配偶。④ 稠,众多。⑤ 始,起先。⑥ 屈曲,犹言曲折。⑦ 侵牟,侵夺。牟,取。⑧ 稍稍,渐渐。咋啮(zhà niè),啃嚼。⑨ 锄耰,泛指农具。耰,一种供平整土地和覆种用的农具。⑩ 偷,苟且。 生生句,指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生生,繁殖不息。 岁晚句,犹言如何善后。

【说明】

这是一首寓言诗,从首句吏役说开,讽喻大小官吏不顾公家的积累,巧取豪夺,终于使国库一毛不留,成为秃山。柳宗元曾撰《憎王孙(猴子的别名)文》,中云:“窃取人食,必实其嗛。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孙之居山恒蒿。”王诗可能受到柳文的启示。

后元丰行①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②。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③。

水秧绵绵复多稌④,龙骨长干挂梁梠⑤。

鲥鱼出网蔽洲渚⑥,荻笋肥甘胜牛乳⑦。

百钱可得酒斗许⑧,虽非社日长闻鼓⑨。

吴儿蹋歌女起舞⑩,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注释】

① 后元丰行,因为作者先已作了一首《元丰行示德逢》,所以这里加了个“后”字。一作《歌元丰》。元丰(1078—1085),宋神宗年号。行,乐府和古诗的一种体裁。② 十日句,风调雨顺的意思。《论衡·是应篇》:“言其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褒之也。”③ 没云,犹言蔽天。黍,谷类的一种。④ 稌(tú),稻。《诗经·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⑤ 龙骨,水车。梁梠,屋梁和屋檐。这句意谓,由于风调雨顺,水车就高挂起来了。⑥ 鲥鱼句,点明时间在阴历四五月间。洲渚,水上的陆地,这里犹言江上。⑦ 荻笋,荻的嫩芽。⑧ 斗,古代酒器。许,约计之词。⑨ 社日,古代春秋两季,祭祀土地之神,这一天叫做社日。长,常。⑩ 吴儿,泛指金陵一带的青年男子。今江苏地区古代属吴国。蹋歌,以脚踏地,按拍唱歌。 堑,当指护城河。 杙(yì),拴在木桩上。 欹(qī)眠,斜躺。白下,白下城,在今南京西北,亦泛指南京。

【说明】

作者罢相后于元丰四年居江宁时作,即后于他的熙宁变法时期十余年光景,但变法在积极方面的成果已经显示出来了。在《元丰行示德逢》(亦称《前元丰行》)里,他曾说:“先生在野固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在《歌元丰五首》的七绝里,他又说:“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歌元丰其实是在歌熙宁,而其中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兴修水利。

这时他已入晚年,身在山林,但看到东南的水泽畅通,土膏肥润,还是使他老境怡然。

陈衍《宋诗精华录》云: 此首“亦专言得雨事,不能忘情于因旱被攻击也”。

径暖①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②。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③。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④。

【注释】

① 题一作《即事》。② 山晴,与“径暖”互文,晴朗乃有暖意。

③ 静憩两句,前句写午睡,后句写晚步。鸡,一作“鸠”。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卷十中以为“鸠字较胜”。荒寻,犹言寻幽。孟郊《石淙》:“荒寻谅难遍。”又《立德新居》:“委曲饶荒寻。”昏,指黄昏。④ 武陵源,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写景物,记中有“鸡犬相闻”语。

【说明】

作者律诗以对仗工整见称,此诗即其一。李壁注引《复斋漫录》,说是“静憩”句取唐人“茅屋午时鸡”语(按,此为刘禹锡《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句)。但末句似嫌平弱无余味,其实有了鸡鸣犬吠之声起于昼暮之间就够。着此一句,就觉语尽。

半山春晚即事①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②。

翳翳陂路静③,交交园屋深④。

床敷每小息⑤,杖屦亦幽寻⑥。

惟有北山鸟⑦,经过遗好音⑧。

【注释】

① 半山,作者罢相后,筑宅于金陵白下门外,距钟山七里,亦即至钟山之半道,故名半山,后乃舍宅为寺,名报宁寺。现半山园已经修复。即事,就眼前景物感而赋诗,亦叫即兴。② 春风两句,即花落而叶茂之意。风,一作“晚”。③ 翳翳,阴晦貌。④ 交交,本指鸟鸣,与“园屋深”搭配,意即在清阴中啼叫。⑤ 床,这里指坐具。敷,铺设,泛指席垫等物。⑥ 杖屦(jù),古老人出行,必须持杖着屦,故亦以杖屦指老人出行。这时作者已年逾六十。屦,鞋子。⑦ 北山,即钟山。⑧ 遗(wèi),送至。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