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诗三百首
1050500000014

第14章 韩琦

韩琦(1008—1075),字稚圭,安阳(今属河南)人。天圣进士。任陕西安抚使时,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人称“韩范”。英宗、神宗之立,他皆有力。封魏国公。拜司空兼侍中。平时以识拔人才为急务。熙宁时,他留守北京(今河北大名县),辽使每过境,必先告诫部下:“韩丞相在此,无得过有需索。”卒于相州。

他是名臣而非诗人,诗皆率意写来,却理趣隽永,草木虫鱼亦多所寄托,且不假锻炼,唯嫌浅率。

广陵大雪①

淮南常岁冬犹燠②,今年阴沴何严酷③。

黑云漫天一月昏, 大雪飞扬平压屋。

风力轩号助其势④,摆撼琳琅摧冻木⑤。

通宵彻昼不暂停,堆积楼台满溪谷。

有时造出可怜态⑥,柳絮梨花乱纷扑⑦。

乘温变化雨声来,度日阶庭恣淋漉⑧。

几萦寒霰不成丝⑨,骤集疏檐还挂瀑⑩。

蛰蛙得意欲跳掷,幽鹭无情成挫辱。

罾鱼江叟冰透蓑,卖炭野翁泥没辐。

闾阎细民诚可哀,三市不喧游手束。

牛衣破解突无烟,饿犬声微饥子哭。

我闻上天主时泽,亦有常数滋农谷。

膏润均于一岁中,是谓年丰调玉烛。

此来盛冬过尔多,却虑麦秋欠沾足。

太守忧民仰天祝,愿嘘氛霾看晴旭。

望晴不晴无奈何,拥被醉眠头更缩。

【注释】

① 广陵,县名,今江苏扬州市。宋熙宁时并入江都。宋代属淮南东路。② 燠,暖热。③ 沴(lì),指反常的气候。④ 轩号,犹言狂号。⑤ 摆撼,摇撼。孔平仲《越州飞来山》:“草木困摆撼,枝叶半不全。”琳琅,本指美玉,这里指丛竹。苏轼《连雨江涨二首》之二:“暗风惊树摆琳琅。”⑥ 可怜,可爱。⑦ 柳絮梨花,都指雪。柳絮,用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白雪飞舞的典故(见《世说新语·言语》)。梨花,古人诗中常用来喻雪,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中的“千树万树梨花开”。⑧ 度日,犹言整天。恣,逞。淋漉,滴流貌。义同淋漓、淋洒。“漉”为“灑”之省文。⑨ 霰(xiàn),俗称雪珠或雪子,因下时阵阵不断,看上去好像可以绕成丝的样子。⑩ 疏檐,空檐。挂瀑,指冰条。

蛰蛙两句,鹭鸶活动于沼泽或水田中,捕食鱼及蛙等,这时因大雪,水面结冰无法觅食,对它就没心情,如受挫辱,蛰蛙却趁此可以大胆跳跃,自鸣得意。 罾,网捕。 辐,车轮中凑集于毂上的直木。这里指车轮。 闾阎,犹言街坊,地方上。细民,小民。 三市,原指朝市、大市(午后举行)、夕市。这里泛指日常市集。游手束,游手好闲者,亦为之束手。 牛衣,原指牛御寒之物,如蓑衣之类。汉代王章穷困时,患病无被,乃卧牛衣中与妻相泣。后因以“牛衣对泣”比喻夫妻共处困境。这里泛指贫民用的衣被。破解,破碎。突,烟囱,亦指灶。 饥子,挨饿的儿子。 时泽,一年四季的雨露。 常数,正常的道理。陆游咏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 膏润句,意谓一年中的雨水应当均匀布施。 玉烛,四季气候调和。 尔,作词缀。 沾,沾润。 太守,宋代已非正式官名,但仍称知州为太守。这里是韩琦自指。 氛,不祥之气。霾(mái),阴晦的天气。

【说明】

这是韩琦于庆历年间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时作。在当时来说,亦可看做一首白话诗。诗中以蛰蛙得意、幽鹭受辱写出雪天的感觉,颇为新奇,胜于柳絮梨花之类的熟套。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迂叟诗话》云:“韩魏公罢相,守北京,新进多陵侮之。魏公郁郁不得志,尝为诗云:‘风定晓枝胡蝶闹,雨匀春圃桔槔闲。’时人称其微婉。”韩琦写《广陵大雪》时虽尚未为相,但他在《扬州谢上表》中曾有“阅兹虚罔之状,即验中伤之情”等语,则蛰蛙、幽鹭两句或许亦有所指。

阅古堂前植菊二本,九月十八日花犹

未开,因以小诗嘲之①

只趁重阳选菊栽,当栏殊不及时开。

风霜日紧犹何待,甚得迎春见识来②?

【注释】

① 阅古堂,韩琦任定州安抚使时所建厅堂。堂壁绘列前代贤良守将故事六十条,他自己写了《定州阅古堂记》。二本,犹言二株。本,草木的根或茎,亦用做草木的计数单位。② 甚得,怎得。这句意谓,怎么亦和那些迎春花一般见识。

【说明】

诗嘲菊花迟开,实讽世人媚时竞俗,可与他咏柳絮的“一春情绪空撩乱,不是天生稳重花”并观。

作者咏花木诗,常涉理趣,间存规戒,如《九日水阁》的“不羞(一作‘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一联,亦是咏菊,为世传诵,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六,录此一联后又记云:“公居尝谓保初节易,保晚节难。故晚节事尤奏效,所立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