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空中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10573600000018

第18章 昙花一现的风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是人们摆脱地球束缚、研究大气变化的最原始的办法。直到18世纪末期,人们所能接触到的高层大气,还从未超过高山的山顶。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科学研究中心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峰是瑞士的勃朗峰。科学探险家们就是克服一系列登山过程中的困难,登上这大约5千米高的高山山顶,来研究高层大气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的规律。18世纪中叶以后,一种代替登山技术的飞天工具的尝试性研究开展起来,而最原始的飞天工具莫过于风筝了。

风筝是一种重于空气的飞行工具,它是靠风的作用获得举力的。1749年,苏格兰天文学家威尔逊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他把气温计安放在风筝上,希望这样能测到高空大气的温度。这种尝度的成功激发了许多科学家不畏困难与危险,试图去寻找大气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的本质性的答案。3年后的1752年,著名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就进行了科学探险史上有名的,也是极其危险的探测雷电本质的实验。他把风筝放入雷雨之中,证明了闪电与摩擦所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回事。幸运的是,他没有被风筝牵线传导过来的雷电而击伤。由此,风筝便走上了大气探测的舞台。

风筝的最大优点在于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借助于风力上升,不需要人工能源。只是它的致命弱点是,风力小的时候飞不起来,风力大的时候牵线易折断,常常妨碍交通;有时碰到电线还容易引起危险。风筝飞行的高度也有限,充其量不过2~3千米;载重量也小。这一系列的弱点极大地限制了风筝的发展与使用范围的扩大,除了19世纪高空大气探测初期表现为探测用风筝的黄金时代外,很快风筝便为其他的飞行工具所取代,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陈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