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世纪石嘴山
10727000000069

第69章

2003年组织对原规划重新审定,将住宅小区绿地率控制调整为40%,楼间距控制调整为1.75倍,主要街区规划退“红线”,更凸现城市建筑风格和品位。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及主要标志性规划设计实行公示,重要地段规划设计聘请高水平的设计队伍设计,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树立“精品意识”,进一步强化单体的规划,突出一个小区一个特色、一个建筑一个景观,提高规划设计的文化品位和特色。2006年聘请国内外优秀规划设计单位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先后高标准、高水平完成了5个城市主要广场、雕塑的设计,编制了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规划,完成了《星海湖区域总体景观规划》《大武口新区分区规划》《大武口新区行政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大武口中心区暨朝阳街街景城市设计》及大武口火炬广场、枫情水岸、建设广场、星海湖新月海生态公园、星海湖中域及南域规划、中华奇石山规划、惠农区滨河公园等一批详细规划,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完成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科学定位城市规划

大武口区规划以贺兰山为背景,以星海湖及周边绿地为生态绿心,以朝阳大街山水大道为连接贺兰山与星海湖的城区主要生态走廊,联通周边生态林地,形成外围环状—轴向的山水城市构架。惠农区以贺兰山、黄河为生态背景,以塌陷区形成的生态绿地为绿心,以黄河沿线形成的生态景观轴线为主要生态走廊,联通老城区、河滨工业园区形成有特色的滨河山水园林城市。为实现这一构想,一是做好“山、水”文章,倾力打造“贺兰山、中华奇石山”和“星海湖”,凸现滨湖山水城市特色,尤其是《大武口新区分区规划》《大武口新区行政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发挥了星海湖的环境景观优势,彰显了城市“环湖而建,依水而居”的特色。二是做好“绿文章,加强主要景观道路绿化增加公园绿地先后建设了森林公园、火炬广场、枫情水岸、建设广场、市政广场、东方广场和中心广场,形成城市景观通廊,把自然山体景观引入城内,实现了“显山、露水、透绿、通畅”。三是做好轴道文章,重点加快朝阳街、贺兰山路、山水大道、世纪大道等主要街道和入口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区一特色和一街一景。

加强规划监督管理,确保规划正确实施

严格“一书两证”制度,按规定审批城市各类规划,对规划设计实行逐级审核严格把关。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引导发展污染小、效益高的环保项目,为建设西部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奠定基础。加强审批后跟踪管理,建立了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机制,修订了《石嘴山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了《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制度》《规划管理行政审批制度》《建设工程批后跟踪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规划管理审批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在规划验收中加强了对绿化、道路、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了规划的正确实施。2001年以来,石嘴山市依法查处违法建设,有效地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

——城市建设

2001年~2005年,重点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生态园林和社会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呈上升态势,分别为31.3亿元、35.47亿元、52.79亿元、66.54亿元和73.82亿元,年均增长21.9%,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

加快道路建设,城市交通更加通畅、快捷

2001年~2006年,完成了大武口至沙湖路、大武口至煤机三厂路、石中高速公路出口与惠农区连接线、110国道大武口段改线、109国道惠农区段改线及大武口、平罗、惠农工业园区主干道等工程建设,实现了石中高速公路石嘴山段全线通车。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实施了城市区街路新建、改造和靓化美化工程。大武口区以旧城改造为重点,主要实施了山水大道、西环路、世纪大道延伸段、星光大道B段和C段、星海湖环湖路、市区城市路网建设改造(包括贺兰山路、青山南路、裕民南路、前进路、文明路、银水路、金山路及朝阳街、黄河街、建设街、游艺西街、解放街、长庆街等街路新建和改造)及工人街建设等工程。惠农区实施了煤炭路、广西路、西大街、山梁路、恒昌街、兴园路、河滨街、山河路、富强路、新民路和花园路至西河桥沙沟路段、滨河大道等一批城市道路新建、改造,以新区建设为突破,实施了经一路、纬一路、纬二路、纬四路、滨河路等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建成,使城市交通组织更加合理,路形更加顺畅,极大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减少了交通压力过大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形成通达便利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彻底改变道路设施标准低、不成网、不通畅等问题。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服务功能

建设了石嘴山天然气输配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陶乐黄河大桥工程,在惠农区建设了集污及污水处理续建、第二气源、中水回用、集中供热、三排改道、黄河水厂二期改扩建等工程,在大武口区建设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中水利用配套管网工程、集污及污水处理续建、二水厂建设等工程使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城市综合功能明显提升。

2001年以来,为加快建设社会项目,完善文教卫生设施,实施了市三中异地新建、十三小改建、聋哑学校迁建、一中扩建等一批重点工程,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高标准建设了市急救中心、市中心血站、市第一医院治疗中心,完成了860兆广播电视综合信息光缆网一期改造、城市信用社办公大楼等建设项目。

加快旧城改造

2001年制定了《石嘴山市辖区危旧平房改造三年规划》,全年完成改造面积20.4万平方米,启动了大武口恒源、金山和惠农区园林小区等一批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2002年8月,市政府提出加快大武口区改造建设的意见,2002年~2004年,集中力量完成大武口区3.5平方公里核心区危旧房改造,完成拆迁38.5万平方米,新建住宅8138套、68.8万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在城市改造中,重点是建设规模大、档次高、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高标准住宅小区,改善人居环境。2005年旧城改造稳步推进,组织实施了山水大道两侧拆迁等42个拆迁项目,拆迁面积33.5万平方米。2006年,打响了城市房屋拆迁整治战役,全年共拆迁危旧房屋3538户、74.4万多平方米。旧城环境面貌有了进一步改观,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精品建筑,提升了城市形象

2001年以来,建成了市体育场、体育馆、人民会堂、游泳馆、射击馆等标志性建筑。与此同时,集中整治了朝阳街、贺兰山路沿街建筑,实施了立面修饰、平改坡、亮化,突出特色,重新规划了高层建筑。通过对大武口区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对新月海生态公园、东方广场、市政广场、五环广场、火炬广场、枫情水岸、山水大道景观的整治,对星海湖河道灰坡整治、惠农黄河公园、西大滩平原水库等建设,使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惠农区实施第三排水沟入黄河口段整治工程、大武口区实施归德沟、韭菜沟行洪沟道综合整治工程,新拓展城市建设用地37万平方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改善了城市环境。为提升石嘴山市的城市品位和形象,体现山水园林和自然特色,市建设局远赴山东采购、拉运大小型园林石巧妙地安置于星海湖山水大道两侧和城市区主要景区,为山水园林城市增添了一道风景。完成了希望之星、五湖四海纪念碑、军民共建星海湖纪念碑、火焰雕塑、乘风破浪帆等城市主题雕塑的建设,这些雕塑已成为城市的特色象征,成为石嘴山精神的凝聚和体现。为奖励、吸引专家投资置业,2004年高标准、高质量启动建设了专家公寓,建设了精品小区。

规划建设新区,拉大城市框架

按照实事求是、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的方针,惠农新区、平罗新区、大武口新区建设全面启动,新区面积44.4平方公里,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截至2006年,大武口新区规划已完成,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中,新区行政及科技文化中心即将启动。惠农区已完成了新区109国道改线、惠安大街、纬一路、纬二路、纬四路建设及以上道路的路灯配套等工程,开工建设了经五路、经六路、纬七路、纬八路等新区道路。平罗县新区建设基本完工。

加强生态建设,绿化美化城市

2001年以来,围绕绿化美化和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先后实施了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林、黄河护岸林、平原绿化、村庄绿化、城市大环境绿化、绿色通道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了星海湖整治、大武口森林公园扩建、青山公园改造、山水大道绿化美化、城市广场绿地建设和黄河护岸林等一批工程。特别是星海湖已形成整治面积43平方公里,常年性净水面20平方公里,使大武口中心城市的防洪能力由十几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一个山水相依、群岛环绕、林阴草茂、鸥翔鱼游、特色明显的山水园林生态景区初步形成,切实改善了城市形象。2004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6万亩,城市绿化新建公共绿地172.64亩。

2005年,重点实施了星海湖湿地绿化美化、“绿色中国”、大武口旱生植物园、武当池绿化、城区街路绿化美化、粉煤灰场整治和三二支沟整治等工程。2006年共造林绿化5.43万亩,飞播造林9000亩,封山育林7万亩,新建公共绿地2511亩,新绿化街路27条,实施了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二期、中华奇石山、大武口北武当沟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利用黄河滩天然红柳林规划建设的黄河公园、新月海公园及广场绿地,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

在城市绿化中,坚持精品意识、特色意识、文化意识,大力实施拆墙透绿、见缝补绿、见空插绿,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努力使街道绿化上档次、庭院绿化上水平、公共绿地上规模。做到建一区绿一片、修一路绿一线,道路景观化、庭院花园化,一路一品、一街一景,因路造景、因景配绿,突出自然景观和地方风格,突出各公园、街路文化主题,提高园林艺术档次,丰富城市绿地的文化内涵,使城市绿化水平和品位大幅度提高。

加快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按照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精神,石嘴山市从2005年开始编制了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开展了“塞上农民新居”建设,以巷道硬化、村庄绿化美化、通讯、广电、户用沼气等设施配套、人畜饮水卫生达标为目标,重点对沿高速公路两侧、城乡结合部、交通主干线两侧布局的村庄进行改造建设。2005年,新建改造庄点14个,新修乡村道路114公里。2006年新建改造“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42个,其中包括16个新建点和26个改造点,涉及新建农宅1400户,改造农宅2152户,总投资1.3亿元,超额完成示范点和农宅新建改造计划数。实施了农村道路通达、清洁能源、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新修乡村道路125.85公里,建设户用沼气1200座,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农民居住条件改善较明显,在全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观摩会上受到自治区领导和兄弟市县的好评。

开展“无冬闲”活动,加快了城市建设速度

由于石嘴山地处高寒冷地区,冰冻期长,单靠夏秋季施工很难按期完成施工任务。为了确保各项重点项目能够按期完成,自2005年开展了“无冬闲”活动。2005年年末至2006年年初,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速度没有停顿,竞相开展了“无冬闲”施工,抢时间,赶工期,提速度,变冬闲为冬忙,完成了星海湖南域沿湖四周和沙漠风情园等区域的绿化、大武口电厂一号灰场美化及绿化、世纪大道啤酒厂西侧垃圾弃置场综合整治及山水大道、治理惠农区滨河路东侧综合治理等工程。2006年入冬以来,继续开展“无冬闲”施工会战,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修路、推灰、绿化、挖湖、设计”,各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征地、拆迁、土方、清淤等工程建设均在冬季安排,主要完成了石嘴山市新区及行政中心设计及道路土方工程、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工程、园林绿化等工程。2006年年底,“乘风破浪”帆建设完工,星海湖中华奇石山、鹿儿岛建设也基本完工,西环路、煤矸石山、星光大道B段及C段绿化等工程亦基本完成。全面打响了冬季“无冬闲”施工、城市拆迁整治战役和新区建设战役,推进了城市建设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建设经济适用房,改善了居住条件

2002年,新建大武口红旗村经济适用房3.2万平方米。2003年,开工建设了22个住宅小区,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加强对全市积极适用住房的监督管理,做好矿区及工业园区居民的迁居工作,实施了红旗小区415套、4.04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矿区1.5万户、5万人迁居工程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用3年~5年时间,新建住房120万平方米,完成1500套住房建设,工程总投资12亿元),加快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步伐,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1.53万平方米。2004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完成了迁居工程360户、2.9万平方米房屋建设,改善了矿区职工的居住条件。以实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为契机,抓好旧城改造和迁居工程建设,按照起点高、功能全、环境优的要求,加快建设了一批高标准住宅小区。2005年,完成危旧房拆迁2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住宅44万平方米,新建采煤沉陷区住宅3560套、32.2万平方米。200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3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33万平方米,年内竣工房屋116万平方米。2006年全年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92.6万平方米,竣工32万平方米,交付使用4151套。

多方筹集资金,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