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新世纪石嘴山
10727000000075

第75章

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是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后摸索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证明,联合执法是整合执法资源,形成执法合力,解决重大、跨管辖区域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2006年8月22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成立了石嘴山市食品安全联合执法队,每周集中联合执法1~2天,负责对全市范围内的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紧急事件以及跨管辖区域的、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管理、需要联合执法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违章案件的依法调查处理,积极排查群众反映大、安全隐患多的环节和区域,有效配合各部门的查处工作。

自联合执法队成立以来,发现查处了以前难以发现和查处的领域和问题,有效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消除了一批食品安全隐患,为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

石嘴山市食品安全风险报告与监测工作站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增强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运行动态的掌控,提升监管能力,实现长效、科学监管的重要保证。为系统、全面地掌握全市食品安全状况,迅速、准确地发现和清除食品危害,实施预防性监管,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局控制,2006年6月,石嘴山市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报告与监测工作站,隶属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站作为全市食品安全预警防范工作的协调中心和信息交流平台,负责运用科学手段采集、汇集、分析食品安全信息,监控食品安全动态,预先获取食品危害信号,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等工作。为做好风险检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出台了《石嘴山市食品安全风险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及时报送本地区、本部门所掌握的食品安全风险的相关信息,并在全市设立了21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实时监控石嘴山市食品安全风险因素。截至2006年工作站已采集各类食品安全相关数据8000余个。在石嘴山市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全面汇集各环节的投诉举报、检验检测、食源性疾患和国内外媒体报道等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第一次全面、科学地分析了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明确了威胁石嘴山市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确定了监管工作的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对各地、各有关部门起到了较好的预警、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推行“食品安全示范街(店)”创建活动。大武口区以游艺西街为创建区域,惠农区以南北大街为创建区域;平罗县以沙湖旅游区为区域开展“食品安全示范旅游区”创建活动。通过对创建区域内的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进货查验登记和索证索票制度、不良行为记录制度、不合格食品召回和退市制度、食品安全巡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等。2006年12月7日,石嘴山市在游艺西街隆重举行了“食品安全示范街”命名暨揭牌仪式。创建活动得到了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群众的认可、支持,使该区域过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得到整治和加强,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为全市营造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食品市场环境树立了典范。

——专项整治工作

对石嘴山市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通过加大专项整治力度解决。近几年来,通过对城市区的批发市场、农村集镇、城乡结合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及学校、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区域,对粮油、肉制品、蔬菜、饮料、调味品、乳制品、豆制品、水产品、儿童食品及清真食品等重点品种,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等重点环节进行专项整治,在整治工作中,注重做到:基础工作与重点品种同时抓;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同时抓;城区食品安全与农村食品安全同时抓;节日消费与日常消费同时抓。

在整治行动中,全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下达行政处罚900余件,罚款56万余元,取缔非法黑窝点300余家,没收非法食品加工用具428件,销毁各类不合格食品30万公斤。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农药、兽药以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质量进行现场抽查,提高抽查密度,扩大抽查范围,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的农药、兽药等农资流入农村;通过深入实施“百千万行动”计划,进一步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生产企业、加工点、小作坊进行普查和整治;通过开展枸杞市场专项整治,保护了“宁夏枸杞”品牌;严厉查处和打击私屠滥宰、加工销售注水肉、病害肉的违法行为,端掉了一批食品生产加工黑窝点;建立了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巡查制,开展了创建“放心食堂”。专项整治行动结束后,对整治现场不能解决的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以《督办通知书》的形式,市食品安全委员办公室要求相关职能部门限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以书面形式按时限要求反馈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其整改情况及效果将作为对该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经过4年的专项整治,石嘴山市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定点屠宰检疫工作得到加强,肉类食品索票索证工作全面展开,肉制品质量安全程度有较大提高;餐饮企业经营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和工人的就餐硬件条件得到改善,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

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从2002年以来,石嘴山市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残联的指导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大力实施“民心工程”战略,围绕建设独具特色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化城市的宏伟目标,以每年的扶助项目为载体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残疾人康复、就业有了新的拓展,残疾人教育、扶贫、体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实效,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向纵深发展。截至2006年,全市共有各类残疾人4.9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73万人的6.83%,比1987年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增加了1.3万多人,其比例高于全国占人口总数6.34%的0.47个百分点。平均每15个人口中有1个残疾人,每4个家庭中就有1个残疾人。其中,肢体残疾1.64万人,听力残疾9778人,语言残疾978人,视力残疾8188人,精神残疾2932人,智力残疾4034人,多重残疾7579人。在全市残疾人构成中,因工伤致残比例较大,占残疾人口的32%,贫困群体中也多因伤残致贫。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残疾人人口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事业列入全市“民心工程”目标任务之中,加强领导,责任驱动狠抓落实,残疾人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市政府将残疾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适时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残疾人工作先后研究批转了《石嘴山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石嘴山市残疾人优、免办法》《石嘴山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八项爱心工程”五年计划工作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市残工委按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的配套实施意见,安排部署工作;市政府残工委各成员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联合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石嘴山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八项爱心工程”五年计划康复工作实施方案》;市残联根据安排逐年制定计划,分解工作任务,年终对县区进行考核。通过5年来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已形成了市委重视、市政府主导、市残工委统一领导、残工委部门密切配合、市残联具体负责落实的工作责任机制,使残疾人事业和残联工作实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服务到位,有力地保证了全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全方位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减轻社会和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经过各级残联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石嘴山市残疾人康复工作进展良好。

分类实施,整体推进,完成“十五”计划规定的各项康复任务

按照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要求,围绕工作目标任务,采取目标到区、责任到人、分类考核的措施,确保各项康复任务的完成。

白内障复明工作成立了石嘴山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及白内障复明手术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三个白内障复明手术点,为全市的白内障复明工作奠定了基础。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市残工委协调新闻机构,利用石嘴山广播电视台、《石嘴山日报》进行宣传。共播发电视新闻及专题片18次,报道稿件10篇,电台播发稿件8篇;利用每年助残日、“爱眼日”等活动上街宣传,使“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计划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5年来,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779例,人工晶体植入808例,脱盲率为98.5%。每例手术为患者节省1000多元,为患者共节省65万多元。

低视力康复工作为使全市的低视力患者早日得到康复,依托平罗县人民医院眼科,石嘴山市第一、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全市低视力康复点,利用每年的“爱眼日”进行“爱护我们的眼睛”等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张贴宣传画50余份,并将培训教材下发使用。各低视力康复点共培训8名低视力康复员,全市共为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341付,培训低视力患者家长70名,对配镜患者均按工作用表填写并由县区和低视力康复点装入档案。

聋儿康复训练开展聋儿语训是对有残余听力聋儿进行的一项拯救性工作。石嘴山市以市聋儿语训部为基础,家庭训练为主线,对7岁以下可训聋儿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底数清楚。共培训师资5人次,聋儿家长63名;为55名聋儿开展语言训练,为聋儿配用助听器76个。为了更好地防聋治聋,利用每年的“爱耳日”进行“爱护我们的耳朵”、“防聋进社区”等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9个种类、9000份,接受咨询人员500多人次。通过宣传,提高了市民的爱耳护耳意识。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市、县(区)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五”实施方案》,克服各种困难,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方法,确立精神病防治康复区2个,摸底登记的重度精神病患者1908名,占两个城市区总人口的6.8‰;社区监护1828名,监护率为95%;病情显好1215名,显好率为66%;肇事率0.14%;千人以上企业单位达标率75%。全市共有精神病康复工疗站138个,有工疗员82名,建立家庭病床140张,配备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兼职医生2名。从2004年起每年为100名重度精神病人免费送药,2005年免费救助收治病人2例。同时,为市精神病防治康复中心配备了供患者观看的29寸彩电和VCD。集资12万元帮助市精神病防治康复中心整修道路,更新设施,改善了环境。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利用“世界精神卫生日”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发放宣传材料1500份,张贴宣传画200张,咨询患者560名。5年来康复中心门诊患者5500人次,住院患者1500人次。

做好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主要在轮椅、假肢安装和用品用具上尽力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便于他们补偿功能,辅助生活,参与社会。5年来,共向残疾人赠发轮椅1576辆,其中台湾曹氏基金会1349辆,香港方树福堂基金会36辆,美国轮椅基金会20辆,自治区民委20辆,宁夏发展工贸公司60辆。自筹资金6.7万元,面向农村和小城镇中的中低收入的肢体残疾人进行普及型假肢装配。2001年3月,正式启动了市假肢装配站,当年为全市39名小腿缺肢者装配了普及型假肢。根据自治区定点装配的统一安排,5年来共安装普及型假肢431例,装配矫形器197例,用品用具供应32个品种、4612件,利用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为贫困残疾人配发用品用具343件。

特需人群补碘宣传工作为进一步做好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协调民政、卫生、盐业公司等部门,利用每年的“助残日”、“碘缺乏日”上街进行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8190份,举办各种宣传活动16次,并将《特需人群防治碘缺乏病宣传册》在石嘴山电视台全文播放。

康复训练与服务为了让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协调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特残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等发展计划,明确残工委成员单位职责,协同行动,建立康复社区8个专兼职康复人员15人,利用国家彩票公益金为4个社区配发了康复训练器材,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益。5年来,共完成肢体残疾成人康复训练62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47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23名。

自治区残联《关于在全国助残日期间为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和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的通知》(宁残联发[2005]33号)下发后,市委、市政府予以高度重视,程锐娟副市长主持召开了市残工委办公会议,对残疾人手术事项进行了精心安排。市残联和市卫生局指定专人负责,承担手术任务的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了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领导小组。中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冯彦侠一行对手术医院进行了考察,自治区残联与市政府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举行了中国残联国家彩票公益金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定点医院挂牌仪式。市残联组织手术医院和县区残联先后3次对肢体残疾儿童进行入户摸底登记,组织手术专家深入基层对70名儿童进行了筛查,确定符合矫治手术条件的残疾儿童25名。从当年9月1日开始实施手术,完成手术13例,经过跟踪了解,手术效果良好。平罗县残联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为残疾人支付农村医疗救助金1.71万元,有1710名贫困残疾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