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失礼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小严在一家当地的知名民营公司做办公室主任,因对人热情,办事麻利,深得老板和员工的喜欢。她读大学时的室友小徐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两人关系一直不错。一次在聚会的时候,小徐谈到在公司做业务的压力,很希望小严能给她帮忙拉些业务,小严一口答应。因为她知道她们公司每年都有大量的广告业务要找广告公司合作,凭她对老板的了解,只要她向老板推荐,应该是十拿九稳的。
一日,小徐接到小严的电话,说她们公司有几个新产品要推出,正希望找一家广告公司合作,要小徐赶紧准备相关资料,并嘱咐小徐不要透漏她跟她的关系,以免老板误会,她会暗中帮她促成此事。小徐高兴坏了,赶紧做了充分准备,很快就向小严的公司寄去了广告合作的“商务计划书”。小严将计划书送给老板,老板看了以后很满意,并嘱咐小严尽快约广告公司的人过来面谈。于是,小严通知小徐去公司找老板洽商广告合作事宜。
次日,小徐如约去小严的公司洽谈。因没吃早餐,她在小严公司门口的小店里买了盒酸奶,一边吸奶,一边塞着耳塞听歌,一副胜券在握的架势,很悠闲地走进了电梯,与她几乎同时走进电梯的是一位男性老者,着装优雅,礼貌地朝她点头微笑,小徐因为在听歌,所以跟没看见似的,毫无反应。在电梯里,老者上下打量了一下小徐,小徐本能地似乎很讨厌对方盯着她看,于是转过身去,根本不理睬对方。因电梯里就他们两人,双方都显得很不自在。凑巧的是,这位老者就是小严公司的老板。
随后,小严公司的前台小姐领小徐去见老板,双方交换了名片,老板接过名片仔细看了看,然后才收起来。而小徐因早就从小严处知道老板叫什么名字,所以,接过名片以后看也没看就放进了口袋。双方互致问候时,小徐也未就刚才电梯里的行为致歉。寒暄了几句后,就进入正题。小徐详细介绍了双方合作的构想和自身公司的实力。老板听后很礼貌地告诉她,公司目前有好几家广告长期合作客户,一直以来大家彼此合作得都很愉快,暂时还没有更换的打算。如果以后有需要,再找徐小姐联系。
小徐明白,老板事实上已经很委婉地拒绝了与她们公司合作的请求,“煮熟了的鸭子”就这样飞了。
人每天不仅跟熟人见面,还会跟许许多多的陌生人见面,要随时随地注意你的行为礼仪,因为许多影响是你事先难以预料的。这一案例充分表明为什么会有“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人生感悟。有些人总以为只要在特定场合刻意地注意自己的行为礼仪就够了,其实,那是远远不够的。
一、招呼或问候礼仪
人际交往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问候或打招呼。中国人见面时常说的“你好”、“您好”、“早上好”、“幸会”等都是招呼语,外国人的“good morning”、“how are you”、“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 you”等也都是常用的招呼语。尽管这些话并不表示特定的含义,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但它却是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重要“开场白”。
打招呼、见面问候似乎谁都会,它是与人会面时用语言向对方致意的一种基本形式。它比招手致意、点头致意具有更亲切、更热情的感觉。人与人会面,谁先打招呼,这其中不仅蕴含着精神状态的因素,也彰显个人的礼仪修养和对人的态度等心理因素。如果你很喜欢一个人,任何时候与之见面,你都愿意主动与其打招呼,如果你讨厌某人,你自然不愿意理他。因此,主动跟人打招呼,是一种友善和示好的态度体现。换句话说,如果你见了别人不打招呼,就等于用你的行为告诉对方:我不怎么喜欢你,所以,懒得理你。可想而知,这样的暗示效应对维系和扩张你的人脉关系是极其不利的。这就是现实社会中那些热情开朗的人总是到哪里都人缘很好,而那些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到哪里都孤独和缺乏人缘的内在原因。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日常生活中打招呼、问候寒暄的作用,它绝不是可有可无、多此一举的“无效劳动”,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
招呼和问候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但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基本的礼仪要求。
首先,要注意招呼和问候的次序。人与人会面时,基本的礼仪规则是“位低者先打招呼”,即身份较低或年轻者首先问候身份较高或年长者。如果同时遇见多人,特别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既可以用“大家好”等笼统的问候语来与大家打招呼,也可以逐个地问候。但逐个问候时要注意先后次序,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长而幼地依次进行,也可以由近而远地依次进行。
其次,要注意招呼和问候的语气和态度。既然打招呼是为了示好和表示对对方的敬重,那么语气和态度就要与之相适应。基本的礼仪规则是:主动、热情、平和、自然、专注。所谓主动,就是任何时候都要力争积极主动地问候别人,当别人先行问候你时,应积极主动地回应,切忌不理不睬或冷漠地装作没听见,毫无反应。无视别人的招呼,不仅是一种失礼,而且是对对方自尊心的一种伤害。问候别人时要表现得热情、友好,应付式地打声招呼,表情冷漠地问候,还不如不打招呼。打招呼必须自然、大方,切忌扭扭捏捏,虚情假意,或是矫揉造作。打招呼的语气应当平和,既不能太粗声,也不能太细声细气,更不可怪声怪气。问候别人时应面带微笑,目视对方,不能在问候别人时,眼睛却看着别处,那样是很失礼的。
再次,要注意问候的方式和内容得体。招呼式的问候必须简捷,不宜啰唆和重复。熟人和朋友之间的见面问候与陌生人初次会面时的问候是有区别的,正式场合的问候与非正式场合的问候也是有区别的。比如,熟人之间见面时可以用“最近忙什么呢”、“好久不见,最近去哪里啦”等问候语,而陌生人之间最常见的问候就是“您好”。
最后,对长辈、领导或有身份的人打招呼最好是“称呼+问候”。比如:“张总,您好”、“谢老,早上好”、“王叔,最近忙啥呢”等,这样显得更亲切和敬重。对长辈和领导等,一般不可用不加称呼的随意问候语,如下级对上级问“最近忙啥呢”、“好久不见你,最近去哪呢”,会显得你蔑视领导的威严,不够尊重对方。同样,如果晚辈问长辈“最近忙吗”、“吃饭了吗”等,会显得太随意,不懂礼貌。如果在问候语之前加上称呼,其感觉就完全不同。但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问候时却可以不加称呼。
七种常见的致意方式
起立致意——在公众场合,遇长者、尊者到来或离去时,在场者起立致意。
举手致意——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时,举起右手,掌心朝向对方,轻轻摆动一两下。
点头致意——适用于不便与对方直接交谈的场合,如会场、路途等。
脱帽致意——朋友、熟人见面时稍稍欠一欠身,一只手摘下帽子将其置于与肩平行的位置,同时交换目光,点头示意。
抱拳致意——通常用在身份和年龄相仿的男士之间表示拜托、谢谢之意,民间俗称“打躬”。
鞠躬致意——弯身行礼,一般是表示对他人敬重或十分感谢的一种礼节。鞠躬时立正站好,双手交叉在胸前搭好,且面带微笑。
欠身致意——在主人为你献茶或别人将你介绍给他人时微微欠身,并点头致意。
二、握手礼仪
相传握手起源于原始社会靠狩猎为生的人们会面时,为向对方表明友善,双方伸出右手,让对方触摸手心,意思是我没有带石头或其他用于攻击的武器。后来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见面时双方握手的礼节。如今,握手礼已经成了世界许多国家人际交往的一种基本礼节。
在我国,握手不仅是一种见面时相互致意的礼节,而且也是表示祝贺或感谢的一种基本礼仪。通过握手的力度、姿势、时间长短、伸手的先后顺序等都能传达出对对方的不同礼遇和态度。因此,作为一种交际的基本礼仪,握手必须遵循礼仪规范。
1.伸手的次序
双方握手时,谁先伸手是握手的第一项礼仪规则,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长者与幼者握手,应由长者先伸手;男士与女士握手,应由女士先伸手;上级与下级握手,应由上级先伸手;社交场合的先到者与后来者握手,平辈之间应由先到者伸手;已婚者与未婚者握手,应由未婚者先伸手;主人与客人握手,应由主人先伸手;与主人道别,应由客人先伸手;年龄和身份相仿时,双方伸手可不分先后;次序不是很明确时,应由交往组织者或活动主持者一方先伸手。
总之,握手是一种肢体接触行为,一般应把“决策权”交给“尊者”,当然如果是为了表示欢迎、慰问、祝贺或感谢时,无疑应该由主动意愿表示者先伸手。
2.握手的顺序
同时需与多人握手时,握手的先后顺序表明了“先尊后卑”的礼遇态度。因此,基本的礼仪规则是:先长后幼、先女后男、先职位高者后职位低者。公务场合握手顺序主要取决于双方职位和身份;社交场合握手顺序主要取决于双方年龄、性别。
3.握手的姿势
轻轻的一握,可以传达出热情的问候、殷切的期盼、真诚的祝福、由衷的感谢,或是敷衍应付、虚情假意、冷漠和轻视等情感态度,所以,握手要掌握正确的姿势:
神态专注——目视对方,面带微笑,口头问候或答谢等,忌左顾右盼或一心二用。
姿势自然——起身站立,对方距离一步,上身微微前倾,忌坐着、距离太远或太近。
手位适当——单手相握用于初识和异性,双手相握用于亲朋故友。
力度适中——过轻有缺乏热诚和朝气或敷衍之嫌,过重有挑衅或非礼之嫌。
时间适度——指尖“蜻蜓点水”式的握手显示是走过场,无诚意,握手过长可能令人生厌,或显得虚情假意或有“想占便宜”之嫌。参。
4.握手的禁忌
拒绝与他人握手——让对方难堪,表明不愿搭理对方,很是失礼。戴着手套和墨镜与人握手——等于暗示对方我嫌弃你,不愿意接触你。使用左手或交叉握手——有应付或蔑视对方之嫌。握手时嘴巴紧闭,一言不发——似乎极不情愿,轻视对方。脏手、湿手与人握手——有故意冒犯或作弄对方之嫌。握手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表明轻视对方,应付了事。用力过猛,握痛别人的手——有故意冒犯或作弄对方之嫌。坐着与人握手——有态度傲慢和蔑视对方之嫌。握手后用手帕等擦手——暗示对对方的蔑视和嫌弃。明知别人不方便或不愿意与你握手,反而主动伸手执意与人握手——典型的冒犯和无礼。
5.不宜要求握手的情形
对方手部有伤;对方正忙着别的事;对方所处环境或手里提着别的东西不方便;对方相距较远,不便握手;对方明显心情不好。自己手脏、手湿时,应向对方明示,并致歉。
6.应当伸手示意握手的情形
被介绍与人相识,应主动与对方握手,表示为相识而高兴。故友久别重逢,应主动握手表示问候、关切和高兴。对方获奖或有喜事时,应与之握手表示祝贺。领奖时应与颁奖者握手,表示感谢。拜托别人办事准备告辞时,应握手表示感谢和期待。当别人为自己做了某事时,应握手表示感谢。在公私各种场合以东道主身份招呼客人时,应与客人一一握手表示欢迎、欢送。拜访友人、上司等告辞时,应握手表示打搅和谢意。得知他人患病、受灾、受挫折等时,应握手表示慰问。参加追悼会完毕,应与死者亲属握手表示劝慰、节哀等意。
三、介绍礼仪
介绍是人际交往中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分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介绍他人和集体介绍等方式。
介绍的作用有三:一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陌生人之间通过介绍后彼此认识了,生疏感逐渐被亲近感所取代;二是加快彼此了解,结识新朋友,扩大交际网络;三是避免因猜测等带来不必要的误会。
无论是何种介绍方式,都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尊者有优先知情权”。因此,介绍要注意先后顺序,要注意相关的礼仪规则。
1.自我介绍的礼仪常识
自我介绍有几种目的:希望结识他人、应邀介绍、希望他人认识自己。大致分如下几种情形:
应酬式介绍——旅途、宴会、舞会等,只需确认身份,知道怎么称呼即可。
工作式介绍——姓名、单位和部门、职务和工作,方便工作中的交流和交往。
交流式介绍——视交往对象而定,如老乡、校友、票友等。一般应交代姓名、职业、籍贯、兴趣爱好等。
礼仪式介绍——联欢、庆典、仪式、报告等,表明身份,方便大家认识和联络。
问答式介绍——应聘、应试、比赛等,有问必答。
自我介绍举例:
“您好,我叫王斌,很高兴认识您!”
“大家好,我叫张宏,94级财会专业2班的。”
“您好,我叫李明,华发科技公司市场开发部业务经理。”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光临本公司新年联欢晚会,我是×××公司总经办主任,请允许我代表本公司全体员工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本公司的鼎力支持??”
从上述几例可以看出,自我介绍具有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加强沟通与交流的基本作用。因此,应符合如下几点基本要求:
仪态大方,表情亲切。介绍时表情要自然,态度要友善,既不能畏畏缩缩,也不能居高临下,显得傲慢,要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言简意赅,表达清晰。言词简洁明了,该交代的信息全都交代了就行,不必啰唆。
选择时机,把握分寸。要注意对方是否有空听你的介绍,情绪如何,有无交谈的兴趣,以免打搅对方,令其不快。如果有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就是不礼貌的,应当由介绍人介绍你,而不应当抢着自我介绍。
诚恳谦逊,内容真实。切忌自吹自擂,夸大其词,虚构事实,误导对方。
2.介绍他人的礼仪常识
为互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是一种常用的交际方式。介绍他人时经常是双向性的,介绍人要将被介绍人双方各介绍一番。一般在下列情形下,你要考虑主动为他人作介绍:
与他人外出或同行时,路遇与其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
在室内或公共场所,接待彼此互不相识的来宾或客户。
推荐或介绍某人加入某一交际圈。
陪同亲友、同事去拜访你熟悉而他不熟悉的人。
受托或受邀为他人介绍。
介绍他人时必须记住一条原则:位高者有“优先知情权”,简称“尊者优先”原则。
基本的介绍顺序为:先男后女,先幼后长;先低后高,先主后客。但需注意:公务场合最重职位高低;社交场合比较讲究女士优先;正式场合一般是先职位、再长幼、再性别。
千万别小看了顺序的重要性,它有时可能引起被介绍人的不满。比如,某些正式场合,你在介绍来宾时,如果把顺序搞颠倒了,就可能引起误解或使被介绍人难堪。尤其是政府要员出席某些仪式或会议、主持介绍及新闻报道是必须严格按官衔顺序来介绍的。
介绍他人常见的几种形式:
强调式——刻意强调某些内容,以引起听者关注。
引见式——很普通地简单介绍双方互相认识。
推荐式——有备而来地介绍,突出要点、引起兴趣。
礼仪式——侧重强调姓名、单位、职务等身份信息。
简介式——姓名、职务、职称、主要特点等。
介绍他人举例:
“周董事长,请允许我介绍一下??”
“李教授,请允许我向您介绍我的??”
“董小姐,请允许我给您介绍一位新朋友。”
“诸位,这位是大名鼎鼎的华夏集团总裁吴涛先生,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光临!”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请允许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今天到会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市市长魏红女士,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士钱奎教授??”
为他人介绍时,应当注意:一是信息量要适当,太简单不行,有敷衍塞责之嫌;太繁杂也不行,让人不得要领。二是切忌涉及个人隐私。比如,“张女士,这是我的好朋友×××,某公司总经理,单身,最近刚离婚??”这样会使被介绍人很尴尬。
介绍时,介绍人和被介绍人都应起立,以示尊重和礼貌。被介绍者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地目视介绍者或对方,介绍完毕,被介绍双方应点头微笑,主动握手、问候、交换名片等。被介绍人应表现出非常愿意结识对方的意思,千万不要扭扭捏捏,面无表情或闭口不语。否则,会使得介绍人和被介绍的对方很尴尬。
集体介绍时须注意,一般规则是:先将人数少的介绍给人数多的一方。多数情况下需要酌情处理:比如,“诸位,这位就是我们新到任的总裁某某先生”或者“市长先生,请允许我将今天到场的各位给您介绍一下”,这两种方式都是可以的。
四、交换名片礼仪
名片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它既具有证明和介绍自己的作用,也具有表达感情和反映个性、辅助沟通和联络的多种功能。
名片的基本内容包括:人际交往所必需的重要信息,如姓名、身份、基本或常规联络方式、工作单位等。家庭住址、家庭电话等较私密的信息最好不要随意印在名片上,必要时手写更显亲切。只印名字的名片仅限于社会名人;展示个性的名片仅限于社交场合,商务交往中不适宜使用。
名片的基本作用包括如下几方面:
充当私人介绍信——准确传递个人信息的媒介。
辅助沟通和联络——自我介绍并方便日后联络。
提示变更信息——对故友、亲朋起到变更通知作用。
替代便函或礼单——将名片连同文件或礼品一并送出,使对方知道是谁送来的。
充当拜帖——初次拜访可将名片交给秘书、门卫等转交被访者。
替代留言便条——拜访他人不遇,可留言或留名片。
名片礼仪侧重在三个方面:怎样赠送名片、怎样接受名片和怎样向他人索要或婉拒索要名片。
1.赠送名片的礼仪
名片不可滥发,要在适当的时候送给适当的人。社会上有的人发送名片就像发宣传单一样,见人就发,其实是很不好的。一是不礼貌,别人并不想认识你,你非要塞给别人名片,显然不符合礼仪规则。二是不经济,别人不想要你的名片,自然就更不会保存你的名片,岂不浪费?因此,发送名片首先要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应该赠送名片。一般来说,遇到以下情形需要将自己的名片递交对方:
希望认识对方;被他人介绍给对方;对方提议交换名片;对方向自己索要名片;初次登门拜访对方;希望获得对方的名片;自己情况变更需要通知对方等。
递交名片时需要正立站好,把名片正面正读的方向朝着对方,用双手恭敬地递给对方,并顺便说出“请多指教”、“请多关照”、“幸会”等客套话。参见和。
赠送名片时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同的时机赠送名片,往往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初次见面时赠送名片,表示介绍和认识一下。交谈得较为融洽时赠送名片,表示很有诚意,互相欣赏,希望继续交往。道别时出示名片,表示希望与对方再次见面等。在集体见面的场合里,特意前来赠送名片,表示非常希望认识对方,希望互换名片,保持联络。在赠送给某人名片的同时,顺便也送给他旁边的人,表示可能只是出于礼貌。
按照西方的社交礼仪,假如一个男性去别人家做客,一般只给男、女主人各一张名片,通常不会在一个家里留下三张以上的名片。如果女子去别人家,若想发送名片,通常只给18岁以上女士每人一张,而不给男子送名片。
2.接受名片的礼仪
接受别人的名片时,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目视对方,双手承接或右手接(特殊情况下),并口头道谢。接过后立即看3秒钟以上,不清楚之处可立刻请教,使对方感到受重视。收到名片应立即回赠,没有带名片或名片已发完应致歉。
名片体现着个人尊严,拿着它玩或随意丢弃都是失礼的。因此,应注意如下禁忌:
不要左手或单手接名片。不要一手拿着别的东西一手接别人的名片,这样显得极不重视。不要看都不看就随手乱放或放进口袋,这是对对方的蔑视。要小心接受,以免将别人的名片掉在地上,显得失礼。接受名片时不要一言不发。不要中途离坐而未收起名片,把他人的名片留在桌上。不要把别人给你的名片错发给他人。
3.使用名片的其他礼仪
当你希望获得别人的名片时,一般不宜直接索要,只能委婉地提示。比如,“您能不能给我一张名片?”或者“您给我一张名片好吗?”这样直截了当的索要,无异于责怪别人“你怎么连名片都舍不得给呀!”显得很失礼。但如果采取暗示的方式就不同,比如,“李教授,如果我以后想向您请教,请问,该怎么跟您联系比较方便?”意思是您最好给我一张名片吧。当然,最好的方式是主动递上自己的名片,并谦恭地说:“认识您很荣幸。”这样等于礼貌地暗示别人:“我们交换一下名片,好吗?”
当别人索要你的名片,而你不想给时不宜生硬地拒绝,应委婉地说“对不起,用完了”或“忘了带”等。
使用名片的五大禁忌
一忌胡乱散发。
二忌逢人便要。
三忌玩耍名片。
四忌收藏不当。
五忌送出破损和带有脏污的名片。
五、其他见面礼仪
由于习俗不同,场合不同,除了上述见面礼仪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见面礼仪。
点头礼——面带微笑,点头示意,适用于不便与对方直接交谈的场合。一般是用于人多,不便一一握手的场合,或是与对手相距较远,同一场合多次遇上同一人等。
举手礼——伸右手,掌心向着对方,轻轻摆动一两下示意。一般适用于行点头礼类似的地方,与对方相距较远,熟人之间打个招呼。
脱帽礼——面带微笑,同时点头示意。路遇熟人、进入他人居所、与人行会面礼、握手等。某些典礼场合如升国旗、奏国歌、默哀等都必须行脱帽礼。
注目礼——起身立正、抬头挺胸,双手自然下垂,表情严肃,双目注视于被行礼对象。游行检阅、升国旗、剪彩揭幕、开业挂牌等场合,大都行注目礼。
拱手礼——起身站立、上身挺直、双手抱拳前伸,上下晃动两下。此属民间礼节,团拜活动、向他人祝寿、道喜、致谢等大多行拱手礼。
鞠躬礼——脱帽立正、双目凝视受礼者,上身弯腰前倾。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重程度就越高。男士双手贴放在裤线处,女士双手搭放在腹前。一般在答谢、领奖、谢幕、婚礼、葬礼等场合使用。
合十礼——双手十指在胸前相合,手指并拢向上,指尖和鼻尖基本持平,双腿直立,上身微欠低头。双手举得越高越体现对对方的敬重,但不宜高于额头。此礼在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傣族地区很盛行。
拥抱礼——首先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向对方右侧拥抱,再一次向左侧拥抱,共三次。此礼在欧美国家常见,表示慰问、祝贺、欢迎等。
吻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亲吻礼同时和拥抱礼采用,是西方国家较常见的见面礼。一般双方关系不同,亲吻的部位不同,长辈吻晚辈,亲额头;晚辈亲长辈,吻面颊;同辈之间同性贴面颊(先贴右面,再贴左面),异性则吻面颊。
吻手礼的受礼者只能是已婚女性,且吻的只能是手背和手指,手腕以上为禁区。且行礼时男士需立正致意,以双手或右手捧起女士的右手轻轻亲吻。吻礼不能发出声音,不能将唾液留在别人手上或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