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大清霸王宠妖妃
10745900000057

第57章 仙女下凡

前面村子里有一个陈婆婆很是不错的,没事的时候总会去关心一下陈书生,虽然陈书生不需要她的关怀,但是她的照顾他还是记在心间了。

虽说陈婆婆曾经给陈书生张罗过几个对象,但是都是无疾而终,大家彼此偶读没有对上眼,就这样过去。

但是这个陈婆婆热心仍然不减当年,仍然希望可以帮着陈书生找到自己心仪的姑娘。

一天,陈婆婆去山的那边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回来的时候,由于其他的原因,稍微的耽误了一些。一个人便走进了这个山间小道。

虽说是深山里的小道,但是却是纯净的很,这么多年了没有过什么妖魔鬼怪之类的传说,;一些不干净的事情也没有听说过。

陈婆婆都这把年龄了,既是没有听说过,也不必害怕。一个人大着胆子在这个山间的小路上走起来。

只是有一点让陈婆婆很是迷惑,她都这么大年龄了,那个时代又没有交通工具,无非就是步行、坐马车,可是如他们这般的穷苦人家肯定就只是走路了。

这把年龄了,自是走的路也很多。见得路也多,这种山路虽然不常走,但是年轻的时候或者人多的时候也走过不少的。

多少路程或者是几点到家,陈婆婆很是清楚的。可是她在这个道上走着,总觉得迷迷糊糊、迷迷糊糊,像是迷了路,又像是被谁领着继续往前走一般,就这样的几番折腾。

就在月光下走上了这条路。

其实就是月光下走这条路,陈婆婆也是不害怕的,因为她熟悉这里的路况,没有什么事就是没有什么事的。她也不用自己吓自己。

也是在这个荆棘林旁边;也是在这个月光下的小路上。陈婆婆照样听到了哭声,伴随着阵阵垂泣和低叹。

这里离着自己的村子还有些距离,怎么会有人的哭泣呢?这确实是人的隐隐绰绰哭泣的声音。

陈婆婆年龄大了,见得世面也多,也不害怕。顺着哭声往前走了几步,确实是在自己的不远处,在荆棘林的一棵树的后面,坐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姑娘一身白色的衣衫,柔柔地坐在月光下,看上去让人那么的恋爱。

只是看着影子,陈婆婆就觉着这个姑娘美到了极点了。

当时她的第一反应竟是如果这个女子要是嫁给本村的陈缘,还真是郎才女貌啊。

这种反应的产生她都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的产生了。

陈婆婆想到这里,就慢慢的走了过去,之后是在姑娘的面前慢慢的蹲下了,看着姑娘道,“姑娘,你深夜为何在这里哭泣啊?”

姑娘听到声音,抬起头来,看了婆婆一眼,道,“小女胡三娘,就住山那边的胡家庄,因早上跟着父亲去京城投奔亲戚,谁知道他们因为贪恋时间,竟然丢下了我。我不知道去哪里,便在此哭泣。”

陈婆婆看着她柔顺的外表,一头乌黑的长发,美丽晶莹的眼睛,标志的五官,月光下温柔似水,人人都道月亮温柔,殊不知她比月儿还要柔情似水。

陈婆婆看着她,心里生出一种说不出的怜爱。

她在瞬间的思考着这个胡三娘的话语,她就是个被遗弃的孤儿?正好自己膝下无子女,老板去世的早。如果她可以跟自己回家的话,老来也不妨是个照应。

想到这里,陈婆婆站起来,道,“寒舍就在不远处,若是姑娘不嫌弃,不如日后就住在寒舍吧?”

姑娘瞬间的跪下了,泪流满面,看着陈婆婆道,“多谢婆婆了,小女三娘感激不尽。”

陈婆婆笑笑,道,“快不要这样说了,有你也算是我的福气了,快不要说了,我们走吧!”

陈婆婆拦着姑娘走出了小道,在月光下,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子里。

陈婆婆的小院子也就是普通的农家小舍,茅草房,篱笆墙,吃的都是野菜掺和的粗粮,喝的就是不远处的井里的水。

但是姑娘自从来了这里从来没有嫌弃过。每天兢兢业业夫人陪着陈婆婆纺织干活。

这样悠闲快乐的日子过了一段时日,陈婆婆高兴,胡三娘也觉着是自己人生中最平定安详的一段幸福的时光。

这个村子不是很大,人也比较密集,而且性情也朴实。经常的胡三娘会陪着婆婆赶集上店,有时候还要去山的那边换些棉线回来。

一来二去,整个村子很快就知道陈婆婆家里有了一个姑娘,而且姑娘貌若天仙,是这个村子里千百年以来最美的一个女子。

有时候人们会从远处远远的观看她,而后悔幸福的道,“你说她是人吗?是人怎么会如此的漂亮呢?你看看她的皮肤如乳汁一般白嫩,你看看她的乌发,如墨漆一般,还有她的眼睛,如山泉一般清澈通透。”

是的,她的美在整个村子里放光。人人都知道陈婆婆家里来了一个美女,人人都喜欢看,人人都想保护。但是没有一个想取回来做老婆的,因为他们清楚的很,这么天仙一样的姑娘,他们根本保护不了。

就如同山后的陈书生,即使他很穷;即使他一无所有,但是村子里的姑娘们每一个都喜欢他;每一个都想嫁给他,但是要是真正提亲的时候,她们又都会拒绝。

原因是这么好的人,她们根本配不上。要是他真的想娶,也应该是一个天仙般的姑娘才可以的。

就这样,陈书生也在单身着,那个所谓的仙女胡三娘也在单身着。

这两个可算是这个村子里的稍微大一点的人了,也算是这个村子里的大龄青年了。

一天,陈婆婆看着在屋子里纺织的胡三娘,道,“三娘,我们山后头有块菜地,地里的豆荚怕是快熟了,我们今天去摘些来煮一煮吧?”

胡三娘本意是不想去,等到纺织完这块料子再走,谁知道陈婆婆盛情难却,没有办法,胡三娘便道,“婆婆,人家停下手里的活,听你的还不行吗。”

就这样胡三娘跟着陈婆婆走出了村子,到了村子的后头的半山腰里,这里就是住着公子陈缘的地方。

这里的村民很是奇怪,有时候为了照顾陈书生,怕他真的孤单寂寞,于是很多的人为了照顾他,故而在不远处开辟了一块菜地出来,专门的种植一些青菜之类的。

此时的陈婆婆就是领着胡三娘到的这个地方的。

两人到了半山腰里以后,看着地里的郁郁葱葱的豆角,胡三娘特别的兴奋,道,“婆婆,你看呢?那些豆角一个一个的又长又大啊。今个儿的秋天可够我们吃了。”

陈婆婆看着自己今年的收成,心满意足。

两人便在地里忙活着,此时半山腰里很少的人,两人在地里忙活着,此时的陈婆婆忽而道,“三娘,你还没有听过我的歌喉吧?我给你亮一嗓子?”

胡三娘笑了,道,“你若是能够三娘亮上一嗓子,那真是太幸福了。”

陈婆婆听到这里,便高声的唱起来,道,“榄树打花花揽花;对面唱歌系哪人;满山桃李结成梅;凉草帽;挑担歌;落水天……”

陈婆婆的声音婉转悦耳,似是那个山头的鸟儿在鸣叫,而不是人在唱。

胡三娘禁不住陶醉其中了。

“婆婆的歌曲真是太好听了,可惜三娘不会。”胡三娘慢条斯理的说着,同时还有些不好意思。

陈婆婆看了她一眼道,“哎呀,作为这里的人不会山歌怎么行呢?村子里的女人都会唱,一有场合谁都会出来唱几句的。既然你不会,我就教你几句,万一用上。”

陈婆婆的慷慨的语气,胡三娘拒绝不了,道,“婆婆,我真的不会唱的,我也唱不了的。”

“哎,每个人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谁也不是天生的会唱歌的,我教你你就会了。”陈婆婆特别的热情的道。

胡三娘觉着却而不恭,尊敬不如从命了,便道,“好吧,三娘遵命。”

接着,两人在这个半山腰里便清着嗓子唱起来,开始的时候胡三娘还有些收敛、有些不好意思,到了最后以后也亮开了嗓子。清脆的嗓音响遍了整个的山里。

此时的陈书生正在屋子里看书,本来就有些乏了,一直想出去溜达溜达,还没有站起来,就听到门外断断续续的唱歌的声音。

声音如此的美妙、婉转,已经好久不再听到这种动听的歌声了,“是谁在唱歌?”陈书生自言自语,继而慢慢的往外走着。

他没有打算去找谁,只是这么着顺着声音往前走。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的心情总是特别的激动,门前的小鸟一批接着一批的往他屋子门前转悠。

似是有些什么新鲜的事情要发生一样。

他顺着声音往前走着,还没有到菜地,就看见了一个熟悉的白色的身影,影子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盈和,好似是在哪里见过一样。

人的脚步是有心驱使的,他顺着心的方向往前走着,那个白色衣衫的女子在唱歌,好似是没有注意到周围的什么事情一样。

陈婆婆就在她的不远处,但是陈书生确实满眼的世界里只有一个她。当他紧紧地站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她慢慢的抬起那圆润精致的脸蛋。

她柔顺的外表,一头乌黑的长发,美丽晶莹的眼睛,标志的五官,看着陈书生的眼神温柔似水,人人都道月亮温柔,殊不知她比月儿还要柔情似水。

只是不知道这双眼睛似是在哪里见过一般,但是具体的是在哪里见过,他还真的说不出来。

一时的就这么怔在了哪里。

胡三娘也不知道为什么,抬起头看着陈书生的眼睛也有些眯瞪,半响的功夫里,两人的目光交织在那里。

两人可以这么交织着,一边的陈婆婆可是看了个清楚啊。她是过来人,自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况且她也早就有意为陈书生找个内人。这是没有合适的,也没有机会过来而已。

此时看见两人的目光这么缠了很久,觉着时候差不多了,便大声地咳嗽了一声,“哦!”

两人均是从眯瞪中走了出来。

胡三娘瞬间的低下了头,继而不好意思起来,既不好意思看陈书生,也不好意思看陈婆婆了,只是这么低着头,早已上了红晕的脸颊深深地埋在了碧绿的菜溪间。

陈婆婆看到这里,倒是偷偷地笑了。

再看看,陈书生早已经害羞的转过了脸去,继而退着步子慢慢的道,“婆婆,陈缘闻妙声而来,非常感谢一饱耳福。冒昧之处多多原谅,陈缘告辞了。”

说完,扭过设子而去。

陈婆婆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继而摇了摇头,道,“天意啊,天意让你们在一起,你们一定会在一起的。”

胡三娘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陈婆婆心里倒是有了门路的。

这样一来二去,陈书生经常去婆婆家帮忙,提提水或者是浇浇地之类的。胡三娘和婆婆也会经常的为陈书生做些衣物之类。

一来二去,二人熟悉了。

陈书生的勤劳、善良、能干、诚实、憨厚打动了姑娘的芳心。姑娘的美丽、贤惠、柔情似水、善解人意早已经使得陈书生产生了爱慕之情。

他们发现双方都已经心生爱慕,渐渐地爱上了对方。

陈婆婆觉着到了火候了,这层纸应该她来捅破。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里,陈婆婆道,“我觉着我应该早早的抱孙子了。”

陈书生看着婆婆,吃惊的问道,“抱孙子?”

胡三娘早已经转过了脸去了,只是这个傻头傻脑的陈书生还在那里单纯的问着。

婆婆笑了,道,“你不明白吗?我已经打算给他们办喜事了?”

陈书生听到这里,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挠了挠自己的脑袋。

胡三娘似是永远比陈书生开化;似是永远比陈书生灵性一般,早已经跑得屋子里去了。

只有陈书生还在那里挠着头傻笑。

很快,七邻八舍的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就知道了全村里最美的女子和最英俊的男子要结婚了。大家为他们祝福,他们的结合真是珠联璧合、童男玉女、天赐良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