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10828700000013

第13章 汽车大王——本田宗一郎(2)

1949年8月,第一辆摩托车的试制工作完成。大家命名该为“理想号”,这是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的一次质的飞跃,本田技研工业公司的希望也寄托在“理想号”上。

技术上在不断地前进,但管理也不能放松。宗一郎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专长是搞技术,而公司发展还迫切需要管理营销人才。于是1949年,管理专家藤泽武夫加盟本田的事业,使本田的市场逐步扩大,后来他被称为“管理的本田宗一郎”,本田的第二号人物。

1950年3月,公司在东京开设了经销店,迈出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新产品“理想号”一起进了京,但人们对它的评价不太好,主要是太笨重的车身,必须开发更大功率的发动机。

宗一郎和河岛喜好共同分析、共同努力,研制出了新的发动机,它就是顶阀式(OHV)发动机。直到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四冲程发动机都沿用了顶置阀门设计,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创举。这种OHV式发动机,四冲程146CC,5.5匹马力,被命名为“E型发动机”。它将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希望。

两个月后,划时代的“理想E型”摩托车开始试车了。冒着狂风暴雨,河岛亲自驾驶,宗一郎和滕泽驾驶汽车尾随。发动机运转良好,试车成功。三人拥抱在一起,高兴地流下了眼泪。E型发动机的试制成功,“理想”克服了车身过重的缺点,深受好评。然而宗一郎并未松气,他又着手开发安装在自行车上的微型发动机,不久就推出了“佳普”号。该车的发动机只有50CC,但功率却比A型提高了一倍多。“佳普”外型设计美观,速度快,深受顾客欢迎。紧接着,又开发有高性能的摩托车“奔利”号和世界上首次使用合成树脂做车身的“天使”号。这两种车的问世,使本田公司共有四种类型的摩托车投放市场。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初步具备了大企业的雏形。同年,宗一郎成为日本最年轻(46岁)的“蓝绶带奖章”获得者。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宗一郎几乎有些飘飘然了,但是考验接踵而至。

1954年,因为宗一郎决策失误,向银行借贷巨款,而市场的变化使得投资效益无法立即得到实现,公司负债沉重,生产资金短缺。同时,“理想”等型号摩托车的质量问题引起消费者不断投诉,销售额直线下降。

这时的宗一郎临危不惧,他让藤泽借来大笔优惠贷款,自己则把全部精力放在改进“理想”号上,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有次做梦的时候他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案,赶忙记录下来,天不亮就去试验,结果竟真的成功了!为此他和藤泽都激动得哭了!事后,宗一郎感慨万分:“人没有刺激和压力就不会进步,困难痛苦时的智慧才是最可贵的!”

就是在这种动力的支持下,他不顾同行的蔑视和嗤笑,参加了1959年世界最高水平的摩托车TT赛,惨败却不灰心,不断地改进技术,终于在1958年的TT赛上获得了第6名,在1961赛事上获得了冠军,在1966年更是创造了奇迹,垄断了4个级别组的世界优胜奖,包揽了赛程的前5名,至此,他从传统摩托车强国意大利、德国人手中夺取到市场,奠定了“本田”家族的盛名和地位。本田宗一郎终于把理想变成现实。这意味着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1960年,本田技研工业生产的摩托车突破了149万辆的记录。出口6万辆,居世界第一,终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摩托车公司。1965年,本田技研工业公司在日本国内204家机车厂商中脱颖而出,夺取了日本第一和世界第一的摩托车厂商称号。本田宗一郎成了促使摩托车业成为年销售收入达30亿美元的行业偶像。如今,本田技研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在全世界摩托车的销售中,每4辆当中就有1辆是本田摩托。

五、本田帝国

不仅如此,摩托车不能使宗一郎满足,因为汽车才是他最终的目标。1961年,他开始研制高性能赛车,并准备参加世界汽车业最高水平的F1大赛。尽管没有像提出参加TT大赛时那样遭冷眼,但人们仍说:“摩托车虽有了点成绩,汽车可就不同了,本田行吗?”宗一郎没有理会别人的议论,而是埋头苦干,倾注全部心血进行赛车的设计和改良,反复试验,造出“理想的赛车”。

但是第一次参赛,结果十分糟糕。1964年8月,德国纽伦堡,本田F1赛车只跑了十二圈,就因发动机故障不得不退出比赛。9月的意大利赛,10月的美国大赛,本田车都没能坚持到比赛结束。尽管成功地研制出了发动机,但整车的机械稳定性和装配工艺都是第一次接触,以宗一郎为首的技术人员终于懂得自己技术上的不足。但是他们毫不气馁,重新活跃在赛车研制现场。

1965年,本田赛车在F1欧洲赛程顽强拼搏,终于在最后的墨西哥赛程获胜,称霸世界。这一胜利意味着本田的汽车制造技术已跨入先进行列。

携F1赛车技术之利,1966年3月,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研制出划时代的轻便轿车“N360”。“N360”一上市,马上得到好评。高速、轻便、宽敞的优点赢得了顾客的赞赏,销售量大幅上升。

正在本田的汽车事业不断发展的时候,1970年12月,日本公布了“马斯基法”,即限制汽车排放废气法。该法规最早是由美国人马斯基提出的,日本人借鉴实行,但它的废气排量规定值为美国的十分之一。要通过“马斯基法”,关键要开发出合格的发动机,汽车生产厂家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关键在此一举,同时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宗一郎亲临第一线,指挥开发研究工作。他和年轻的技术人员一起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终于在1972年10月,经过反复的试制,宗一郎成功地开发出符合法规的CVCC发动机。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成功赢得了荣誉,受到美国环境保护局、全美科学协会的高度评价。

1973年,本田公司正式采用CVCC发动机生产“西比古”轿车,第二年又推出“阿科德”(雅阁)车,顾客接踵而来,应接不暇。

到了80年代,本田公司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汽车制造商,而到了80年代末,他已成为世界上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与此同时,本田宗一郎的接班人河岛喜好奉行他的“经营要面向世界”的基本方针,决定到美国建厂生产本田汽车。本田公司在美国生产的本田——阿科德牌汽车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成了美国的最畅销的汽车,并使本田宗一郎成为第一位进入美国汽车名人堂的日本企业家。

六、最高的荣誉

1973年9月24本田公司举行创业25周年纪念活动,就在这一天,本田宗一郎辞去了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董事长一职,就任公司最高顾问,把公司最高领导的宝座让给了45岁的河岛喜好。

1974年,本田宗一郎“忍痛割爱”让创业功臣、历尽沧桑的弟弟本田弁一郎从公司常务董事的位置上退下来,离开了公司。他担心自己隐退后,周围的人会尽力推荐弟弟担任下一任董事长,本田公司不知不觉会成为同族经营的家族公司。基于这样的理由,本田宗一郎当然坚决不让儿子进入本田公司。

本田宗一郎把一个世界性的大企业拱手让给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这在日本企业史上被传为佳话,也是富有远见的创举。本田宗一郎说:“本田公司不是本田家族的,企业乃社会产物。”在不少公司的领导人挖空心思把亲属往公司里安插的时候,本田宗一郎却表现出了企业家所特有的惊人气魄,不是任人唯亲,而是任人唯贤。

在本田一郎退出江湖的岁月里,世界上多种荣誉随着本田技研总公司的发展源源而来。如:1978年,荣获意大利产业奖;1979年,荣获比利时颁发的王冠勋章;1980年,荣获瑞典颁发的北极星勋章;1981年,荣获日本颁发的一等瑞宝勋章;1984年,荣获法国颁发的勋章;1991年荣获美国汽车工业协会颁发的特别奖等等,举不胜举。

此外,本田宗一郎还获得美国密执安技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及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其中,1989年本田宗一郎的塑像列入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汽车殿堂”,是他一生最高的荣誉。因为能进入这个殿堂的日本人只有本田宗一郎一人,并且他的塑像与“汽车大王”福特并肩同列在殿堂里,让世界爱好汽车的人瞻仰,这是他生前的光荣,也是死后名垂青史的恒久纪念。

1991年,本田宗一郎在东京与世长辞。他的晚年一直伴有肝脏病和糖尿病,直到去世为止,这两种病一直缠身。

财富金言

一、技术至上

正如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名字一样,尊重技术是本田宗一郎始终如一的态度。但是,技术不是抽象的东西。的确有“优秀的技术”、“当代著名技术专家”的说法。但是,如果技术中缺乏了某种“东西”,技术至高无上的想法也就可能失去它的本来面目,变成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