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10828700000020

第20章 船王——包玉刚(2)

1989年9月,包玉刚家人与邓小平一家的合影

三、弃舟登陆

在海洋上,包玉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他并不满足,70年代,他决定逐步把重心转移到陆地上来。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就是著名的“九龙仓”之战。

香港四大洋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有两员“大将”,一是置地公司,再一个就是九龙仓。九龙仓和置地的主席一贯都由怡和主席兼任,以此来控制九龙仓名下的多家公司。九龙仓位于洪岛中环相对的旅游及商业区的尖沙嘴西侧,自从火车站他迁,航运货柜化后,这些土地都成了寸土寸金的尖沙嘴区的地王。九龙仓在此兴建了海洋中心大厦及海城,土地资源令人垂涎不止,而怡和系的海外发展计划又连年受挫,景况窘困,这些便造成了九龙仓被觊觎的原因。

1979年9月,被香港人称为“海陆二将”的李嘉诚与包玉刚秘密会面。两人仅仅密谈了20分钟,一项互惠互利的协议就达成了。李嘉诚一年多来秘密收购九龙仓股票,已达2000万股,股价已由10几元涨到40元,而现在他却以每股36元又一次性转让给了包玉刚,这其中的原委恐怕非局外人所能周详。李嘉诚转手赚了5000多万元,不久便成功地收购了“和黄”。包玉刚早有“登陆”的设想,由此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后包玉刚继续吸纳九龙仓股,市价升逾50元,到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投资公司”宣布,已控制3900万股九龙仓股票,约占总数的30%。而怡和的置地公司不过持有约20%的九龙仓股,九龙仓主席是由怡和主席纽壁坚兼任,此时包玉刚与两婿吴光正、苏海文都已成为九龙仓董事,包、吴且系董事局执行委员,形势明显不利于怡和对九龙仓的控制。

股市亦如战场,1980年6月20日,置地公司乘包玉刚去伦敦出席盛会之际,在各大报刊登出广告,宣布以两股置地及75.6元的债券总值市价约100元,换取一股九龙仓,目标是将九龙仓控股权增至49%,拉开了乌云滚滚的一场增购战幕。

包玉刚闻讯而动,隔日中午即由法国经伦敦急返香港,当天下午在记者招待上,包玉刚“谈笑风生”,声称到当铺转了一转,便慷慨出价105元增购九龙仓,以200万股为限。记者闻讯哗然,当晚即把消息传出。港岛为之轰动。第二天,即6月23日上午,只花了两小时,包氏便买进九龙仓2000万股,使其所占九龙仓股数共达49%,实现了控制九龙仓的目的。一向看不起华人资本的置地公司,不仅没有争得“九龙仓”,还伤了自己的元气。

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大长了华人志气,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包玉刚在谈笑之间,调集了20个亿的事情,像神话一般令世人惊叹不已,也成为一个传奇。

有了九龙仓为基础,包氏财团益发卓越不群。1985年2月中旬,股市上又一声春雷,炸开了会德丰收购战的特大新闻。收购的一方,是星马财团邱德根,他是马来西亚银行创办人及文莱国家银行大股东,又是星马酒店大王,为南洋著名富豪之一,收购的另一方,便是包氏旗下的九龙仓。会德丰,这个与怡和、太古、和记并为香港四大洋行之一的英资集团,拥有200多间附属及联营公司,投资范围近至远东、东南亚,远及澳洲、西欧;业务包括地产、船务、保险、百货、制造业及财务等;上市公司有会德丰船务、置业信托、联合企业、夏利文发展、联邦地产、连卡佛发展及宝福发展等。只因近年经营不善,盈利不佳,股民绰称“坏得凶”。这种情况,与它业务极其相似的九龙仓以及其他有资之士,又怎能不看在眼里,心动手痒,一争高低呢?

所谓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包玉刚以他海啸般的气魄,又一次动用了25亿余元的更大资金,于3月13日露面向记者宣布,他已持有48%的会德丰股权,邱德根见大势已去,索性将所得股价亦售予九龙仓,收兵而去。

包玉刚在股市战场上再获胜利,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黄”之后,华资夺得英资四大行的第二人。从此,他左拥九龙仓,右抱会德丰,再加上他的航运王国,赫然而上香港十大财阀的龙虎榜,足以在香港财经界举轻重了。

至此,包玉刚的海上王朝和陆地王国都达到了顶峰。他的财富也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说他曾经考虑买下一个国家。他自己也开玩笑说:“我不愿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财产,因为害怕由于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脏停止跳动。”

但是有多大的成功,就会付出多大的辛苦,同一切成功的人一样,包玉刚之所以能够称王于海上,是因为他刻苦钻研、勤奋不已,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海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千头万绪的航运经营知识。包玉刚又是半路出家,怎么就变成了专家,包玉刚的回答很简单:“看看书嘛!”仅仅几个字,看似轻描淡写,寓意却是十分深刻的。包玉刚好学不倦是出了名的,就是靠这种精神,永不疲倦,永不停滞,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香港现在拥有船舶450多万吨,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航运中心之一,而这些发展是与包玉刚对航运事业的贡献分不开的。由于他在国际船运中的地位,他受到各国首脑和大企业家的关注和赞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封他为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巴西总统、日本天皇都曾授予他高级勋章。这是世界上任何大企业家都未曾获得过的殊荣。英国前首相希思曾特地邀请他到别墅赴宴,详细询问他的经营方法。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举行就职典礼时,特邀包玉刚作为贵宾参加。他的电话可直通白宫,随时可与美国总统对话。

尽管这样,他却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他从来不允许自己和亲属的生活过分奢侈。他每年只准许家属在夏威夷度假10天,他的女儿们一次只能买一双鞋,他从不让孩子参加香港“富翁环球游览团”……他一直遵循着父亲的教诲:“脚踏实地地工作,平易近人地待人,身体力行地做事。”

四、报效祖国

包玉刚先生虽然于1963年加入了英国国籍,但是他无时不在关怀祖籍故国的命运。早在50年代,我国首次发行建设公债,仅管此时财力还不宽裕,仍积极认购港币数十万元公债。1978年11月,包氏夫妇首次返回大陆,到上海、北京走了一趟,看到祖国已春回大地,坚定了他报效祖国的信心。1980年3月,其环球航运集团及香港、日本两家银行与中国合资经营的“国际联合船舶投资公司”在香港成立,包玉刚任董事长。到1981年,包氏环球集团先后向中国购买两艘2.7万吨位的货轮,四艘3.6万吨位的货轮,总值1亿美元。1985年10月24日,由其捐资1000万美元建造的一座现代化高级大饭店——北京兆龙饭店落成。同月27日,由其捐资建造的上海交通大学兆龙图书馆落成。29日,包玉刚第二次回家乡宁波,主持了由其捐资2000万美元的宁波大学的奠基典礼,第二年11月,宁波大学正式开学。包玉刚在浙江大学还设置了总额为200万美元的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基金;捐资200万港元(后又追加至300万港元)建造了包玉刚游泳池。在其带领下,包氏家族于1984年开始,先后捐赠100万港元,创建兆龙小学;与中兴中学其他校友捐赠600万元港元重建了中兴中学;捐赠100万元人民币建造一条3.2公里的兆龙路;捐资500万港元在镇海兴建了龙赛医院;由其四个女儿恭祝包玉刚70寿辰500万港币的礼金捐资兴建包玉刚图书馆;捐资100万港元,在包玉刚夫人黄秀英女士祖居地——宁波市区狮子街建造黄鉴湘门诊大楼;捐资250万人民币兴建了钟包新村。他自己又在1990年和1991年先后捐资500万港币和670万人民币在宁波大学兴建了体育中心和图书馆,还出资180万人民币作为宁波大学师生的奖励金……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以来,包玉刚毅然以“宁波大使”为己任,向海外和港澳“宁波帮”开展广泛的工作,不遗余力。

1991年9月23日, 包玉刚因病在家中逝世,享年73岁。引起了世界巨大轰动,他的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财富经验

一、勤奋好学

包玉刚的世界船王得来并不容易,这除了一定的历史机缘之外,他的成功是他长期的知识积累、勤奋上进、好学的结果。还在年轻的时候,他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他通过自学与工作实践弥补了这个损失。在银行工作期间,包玉刚就专心致志地经营他的事业,他的时间除了工作,就是用来自学、读书、看报、学外语。他对业务的精通也是与他的勤奋好学分不开的。他说:“不管私人企业或政府机关的主管人员,都应该不断学习以求适应和成长,否则就会落后。”

二、脚踏实地

包玉刚有脚踏实地的作风。在经营航运早期,他的船只只要一有了毛病,他都尽可能赶到现场处理,最终把问题解决。等他船队扩大了,环球集团的重大决定,如购金一条新船,录用主要人员,他仍坚持亲自过问。造新船时,他也亲自登船检查。难怪他的助手说他脑子里装满了他的船只,船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三、重视人才

包玉刚最重视任用有业务能力的人、组织能力的人。他的手下已拥有一批出色的会计师、工程师、船长、大副等人才。他尤其重视船员的素质,并强调指出:“和其他同业船东一样,我认为我们的轮船价值,动辄以千万美元计,如果装备次等器材,雇佣次等员工,实在没有道理。”“以我看来,船公司获得成功的两个真正重要先决条件,就是取得信用贷款和够合格的人才。”

名家点评

包爵士可能是第一个真正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本地人士。

——前香港总督卫奕信

包先生热心祖国建设,为实现“一国两制”身体力行,功在国家。

——邓小平

包先生生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统一大业和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江泽民

包先生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口碑载道,名垂后世。

——杨尚昆

传世名言

1.对人不能欺骗,做事不可以乱七八糟,那么大家关系好,大家有实惠,生意就可以上去,不管事大事小,都是这样。

2.老老实实做生意,讲实话,干事规规矩矩,别人就对你有信心。事在人为,中国人的这四个字,就是这里出来的。

3.商业道德这事情上,还是老传统的,要信誉有良好的纪录,有信用才成。

4.脚踏实地地工作,平易近人地待人,身体力行地做事。

5.成功并无捷径,要成为信誉良好的航也家,需勤奋苦干,有想象力及善用经验。还有,我承认,需要一点精明稳健经营的头脑。

财富智慧

一、不急功近利

包玉刚正是做到了不“急功近利”,才选择了“期租”方法。“散租”虽有它的好处,毕竟风险太大,一旦航运需求减弱,手上有船无人租用的情形就会出现,那时的“海上冒险家”们可就要吃海上西北风了。“租不出去船,与其说是资产,毋宁说是负累。”这是1976年12月6日包玉刚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演讲“经营航运业心得”的名言。想想看,一艘巨轮一动不动地停在海上,光是开支一天就需要几万美金。1975年航运业衰退,那位挪威船王十几艘巨轮便无人租用,弄得77岁的老船王如坐针毡,哭笑不得,包玉刚的船一租就是四五年的约期,小的市场波动并不影响他的收入,这正是他目光长远,不急功近利的缘故。

二、节省开支

包玉刚以低租期租船只,这就要求他必须节省开支,控制成本。租金一般是固定的,但船在汪洋大海上航行,修理、保养、补充用品、配备零件等额外开支,往往很难预算。所以他说“要成本控制得法,一定要制度健全。”他的巨轮一切开支,全要岸上公司人员核准,并设立了复查制,鼓励员工培养出研究开支、说明开支理由的习惯。

三、注重服务

包玉刚的“最佳服务”决不是一句空话,他的船队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好,起初各远洋船上的香港海员,大都不学无术,是抱着混碗饭吃的态度才上船的。为此,包玉刚专门开办了“环球海员训练学校”,免费训练海员,毕业后要他们为环球航运公司服务三年,一些专家认为,包玉刚如果不是自己培养出大批有学识、有技能、有士气、有归属感的“子弟兵”,他的海运事业绝不会有如此顺利地发展。

四、眼光远大

80年代初,包玉刚看到航运业前景暗淡,下决心将租期满的船只出售。这意味着,航运业不景气时,依靠银行贷款扩大船只的方针显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于是,环球航运集团完全改变了以往的经营方针和管理政策。由扩大船队转为缩减船队,卖掉旧船,将资金投向其他领域。于是,他的视线从海洋转向了陆地,他参与了两次香港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战,集巨资收购九龙仓和会德丰两大公司集团。

延伸品读

包玉刚的盛名背后,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创业史,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话。他的创业和成功历程,堪称是一部波澜壮阔、辉煌壮丽的史诗,足以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骄傲和热血沸腾,也足以令每一个外国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更可贵的是,尽管他移居海外,誉满全球,却不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关心祖国的建设。“多为中国人做点事情!”关心祖国航运、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斯人已逝,其功永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