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11121200000044

第44章 做人的反性思维(3)

2002年6月13日中午,重庆南桐矿务局鱼田堡煤矿遭遇了建矿60多年来最为致命的穿水事故——矿区附近的刘家河因持续暴雨,河水猛涨,汹涌的水流将河床撕开了一个宽7米、高3米的大口子,并以每小时10000立方米的速度疯狂灌入矿井。作为煤矿掘进103队队长的张前东,当时正在井下检查工作,大水不断地淹过地下800米、750米、616米。为了检查和救人,张前东在井下500米和800米之间来回奔走,当他爬到井下500米西四石门前,发现那里有50个人。当时他觉得内心是撑不住了,爬了走了那么远的路程,又累又渴,心里面感到走不动,但是看到50个人,他想,如果他一个人趴下了,那些人肯定都不敢走了,毕竟前面要有人带头,他就只有咬紧牙关领着往前爬。在疲惫的同时他又想到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一定要让自己活着见到她们。就在张前东带着这50人走到东西巷道交叉口的时候,那里的水位已达到两米,湍急的水流使他们已经无法再前进了。要想通过这里,只有攀着巷道顶上的一根管子,悬空吊着过去,这根管子也就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这时一个姓李的矿工怎么都不敢走了。张前东说:“你不走怎么办?必须走,不走只有死,你愿意死还是愿意活?”就这样,那位矿工跟着他,学他的动作,一步一步往前面爬过去。总共用了10个小时30分钟,张前东在井下500米和800米之间共走了4个来回,从而创造了世界矿难史上生死营救的奇迹。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如果这些矿工在这一过程中动摇或放弃,那么他们的生命将被洪水吞没。毋庸置疑,这就是高AQ的重要作用,它让张前东在逆境中相信自己,掌握自己的思维与行动不偏离生命向前的轨迹。张前东为此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今天,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我们是生活在逆境时代,每个人都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环顾四周,就会发现每天都有破产的公司商店、失业的人、落榜的人。因此,注意培养自己在逆境和挫折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英国诗人拜伦曾说:“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一切痛苦能够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灭”。只要我们正视逆境,不断提高战胜逆境的素质和能力,就能在人生之路上勇往直前。

“出格”才有出路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这时,有个年轻人在下面小声嘀咕了一句:“为什么?”总经理看了他一眼,满脸严肃地回答:“不为什么。”回到岗位上,那个年轻人的脑子里还在不停地闪现着那个神秘的房间:又不是公司部门的办公用房,又不是什么重要机密存放地,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吩咐呢?年轻人想去敲门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呀!小伙子来了牛脾气,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用红笔写着几个字:“拿这张纸条给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部经理。“销售是最需要创造力的工作,只有不被条条框框限制住的人才能胜任。”总经理给了大家这样一个解释。到最后,那个小伙子也果然没有让领导失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条条框框所设置的禁区,其实正是留给勇敢开拓者的处女地——“出格”才有出路。出格不出格的通俗理解实际就是诸多“应该这样办,不应该那样办”的问题。许多人之所以很难发挥自身潜力,就是因为他被许多所谓的经典和名人的繁文缛节所束缚,被太多的“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捆住了手脚。特别是在人才观念上,人不“出格”难成奇才,用人不“破格”难成大业。

我曾在《销售与市场》杂志上读到过跨国公司“立邦”的人才观,很受启发。“在同事眼里,你是不知足的人,工作清闲,你却说闲不住。你不够机灵,不知道主管不在的时候正好可以偷懒。你太好表现,任何工作总抢在前头,总想做得更好。你有点吹毛求疵,工作明明已经完成,你还要改进。你自命清高,你从不屑参加上班时别人的‘聊天大会’。你处处和别人不同,实在有点‘出格’,但我们知道,你的‘出格’正是你的优点和才能所在。如果在其他地方得不到认同与赏识,那么欢迎你到我们这儿来。因为在这里,我们就需要像你这样‘出格’的人”。这就是“立邦漆”之所以风靡全球的根源。在全国不少大城市都可以看到立邦最有创意的广告:两个不同肤色的淘气的小朋友,屁股上涂满了不同颜色的油漆。它不同于其他商家的名人效应,然而它是那样深入人心,想忘都忘不掉。对大众来说,那个广告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在使用油漆时非常自然地选择了“立邦”。这种“出格”的效应,源于他们“破格”吸纳了众多的“出格”人才。

走的人多了便没有了路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70多年前的一句名言。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这句名言也可以这样理解:“前面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没有了路。”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组画面:我们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行,如同羊群。第一个人是伟大的,因为他用两只脚板创造出了一条路,于是大家尾随其后,纷至沓来。一切已成定势,没有人思考为什么一定非要沿着这条路朝前走,没有人眺望辽阔的四周。走,走,走,大家都这样低着头朝前走。第一个人是大师,第二个人是中师,第三个人是小师……个性价值递减,最后,我们都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人越来越多,终于,最初的一条路被踩踏成了广场。于是,大家在广场上谈论高考、毕业、求职、成功等等共同的话题。四周都是人,互相遮挡了视野,迷失了自我,淹没了存在。没有人警觉,自己已陷入了一种模式中,变成了白色羊群中的一只白羊……

这不是虚构的画面,现实中这类故事很多。

两个青年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头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人;另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型。5年后,卖怪石头的青年成为村里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

后来,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鸭梨招来八方商客。他们把堆积如山的梨子成筐成筐地运往北京、上海,然后再发往韩国和日本。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香甜无比。就在村上的人为鸭梨带来的小康生活欢呼雀跃时,卖过怪石头的人卖掉果树,开始种柳,因为他发现,来这里的客商不愁挑不到上好的梨,只愁买不到盛梨的筐。5年后,他成为第一个在城里买房的人。

再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这儿的人上车后,可北到北京、南抵九龙。小村对外开放,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果开始发展果品加工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那个种柳的人在他的地头砌了一道3米高百米长的墙。这道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园。坐火车经过这里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醒目地看到4个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百里山川中唯一的一个广告,那道墙的主人仅凭这座墙,每年又有4万元的收入。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一著名公司的人士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经过这个小山的时候,听到这个故事,马上被此人的商业化头脑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此人。当日本人找到这个人时,他正在自己的店门口与对门的店主吵架。原来,他店里的西装标价800元一套,对门就同样的西装标价750元;他标价750元,对门就标700元。一个月下来,他仅批发出8套,而对门的客户却越来越多,一下子批发出了800套。日本人一看这情形,对此人失望不已。但当他弄清真相后,又惊喜万分,当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请他。原来,对面那家店也是他的。

我们已进入一个依靠创新开拓前进的时代,如果只走老路或者都走一条路,是不会有出路的。

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到前人的脚印,便想:这一定是有人走过,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一定不会有错。用脚试着踏去,果然实实在在,于是便放心走下去。可好景不长,走不多远,不小心一脚踏进烂泥里,沉了下去。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人的脚印想都未想就沿着走了下去。他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最后也一脚踏空沉入了烂泥。又有一个人要穿过沼泽地,看着前面众人的脚印,心想:这必定是一条通往沼泽地彼端的大道,看已有这么多人走了过去,沿此走下去我也一定能走到沼泽的彼端。于是大踏步地走去,最后他也沉入了烂泥。看来,世上的路不是走的人越多了越平坦越顺利,沿着别人的脚印不仅走不出新意,有时还可能会跌进泥淖。

当今社会,不论任何行业都已经人满为患。IT行业刚兴起的时候,所有人都往里跳,一如当年美国的淘金热。但是到了今天,还不是僧多粥少,走的人多了便没有了路。不论任何时候,商品供大于求就会贬值赔本这一条真理永远都不会变。相反,满足个性需求的多元商品都有无限空间,由适应需求变为制造无限需求,创新的路子就是发生在本无路的地方。有一种首饰连锁店实行的是“世上仅此一件,今生与你有缘”的营销定制做法,结果大获全胜。

无路处本来就是创新的路,人走的多了便没有了路;因此人们又在开始新一轮的无路创新、再无路、再创新的循环往复过程。这就是人间正道——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轨迹。

留得青山在,也会没柴烧

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首先去拉萨。乙也同样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了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表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要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他在这生命的清单后面这样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这期间,他登上了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朋友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的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乙始终坚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在排除了癌症之后,乙便开始了住院、治疗的历程,乙始终没去成拉萨,事业上也没什么长进。

面对失败,我们常常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来自宽自慰。殊不知,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纵有东山再起,重定乾坤之雄心,怎奈时不我待,垂垂老矣。留得青山在,也会没柴烧,因为“青山”常在而“柴”却不常有,等到你有力砍柴的时候,柴或许已经无处可寻。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也许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还活得更久,因为我们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许正是这一点差别,使人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由此我想到了“生命倒计时”。非洲有一个民族,婴儿刚生下来就“获得”60岁的寿命,从60岁算起,以后逐年递减,直到零岁。人生大事都得在这60年内完成,此后的岁月便颐养天年了。这真是个绝妙的计岁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不过是我们从上苍手中“借来”的一段岁月而已,过一年“还”一岁,直到生命终止。可惜我们常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日子长着呢!于是,懒惰、懈怠、怯懦……无论做错什么,似乎都可以原谅自己,因为来日方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直到有一天,死亡的阴影袭来时,我们才悚然而惊:糟了,总以为将来还长着呢,怎么死亡说来就来了?那些未尽的责任怎么办?那些未了的心愿怎么办?那些未实现的诺言怎么办……面对即将降临的死神,也许人们会在迷迷糊糊中想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叹,想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诲,想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误导,可一切都悔之晚矣。

由此看来,那个倒计时的非洲民族,他们的人生智慧真是令人惊叹。生命倒计时,一个多么有必要的提醒!面对有限的时光,我们理应善加利用。生命倒计时常让我想起电话磁卡。当我们将磁卡插入话机时,显示器立刻显示出卡中数值,随着通话时间的延长,卡中的数值不断减少。面对不断缩小的数字,下意识地你会想提醒自己:长话短说,别浪费钱。因为那些变化的数字如同一双眼睛,时刻提醒着你,最终让你三言两语、尽快结束通话。所不同的是,我们常会忘了我们大脑中也有个“显示器”,告诉我们有限的时光还剩多少。而当生命倒着计时,那年年减少的数字,便会提醒我们:来日不多,该做的事情得赶紧去做,切记“留得青山在,也会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