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生活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11227100000031

第31章 食品营养常识须知(6)

大多蔬菜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尤其是大量施用含硝酸盐的化肥的含量更高。蔬菜放置过久或腐烂时,硝酸盐的含量也会明显增高。硝酸盐在一些细菌的作用下,能还原成亚硝酸盐,可引起急性中毒(即肠原性毒紫症)。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经组织代谢生成具有致癌活性的亚硝胺。所以制作泡菜必须选用新鲜蔬菜;盐水的浓度对于亚硝酸盐的生成也有重要的影响,浓度过低有利其生成。当然,盐水的浓度也不能过高,否则就不是泡菜而成腌菜了。蔬菜本身含有一些分解亚硝酸盐的酶类和维生素C,这些酶及维生素C都能够阻断亚硝酸盐形成亚硝胺的过程,泡菜坛中的酸性缺氧环境又使得维生素C得以保全。泡菜只要制法合理,就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如何使腌菜不致癌

雪里蕻、圆白菜、大白菜等经腌制,加入适量的辣椒、蒜头、花椒作佐料,能改变菜的风味,吃来清新爽口,质嫩味鲜,香脆微辣,别有一番风味。

腌制的菜虽然好吃,但腌菜中的亚硝胺是造成消化系统癌症的“元凶之一”。在北方的冬天蔬菜品种较单调,缺乏维生素C及B族,酸菜、雪里蕻的食用量较大。据调查;河南林县地区人们几乎一年四季食用酸菜,该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较高。有人从林县酸菜中,不但检出了高含量的亚硝酸和亚硝酸盐等物质,而且还检出了白地霉菌。该菌有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的作用。高量亚硝酸盐进入人体胃内,很容易与二级胺合成致癌的祸主——亚硝胺。所以常吃酸菜的确是诱发消化系统癌症的原因之一。

如何防止腌制菜产生致癌物质呢?酸白菜腌制法应将大白菜去根、帮和老叶,洗净后纵切为2~4瓣,置开水中烫1~2分钟;即可消毒杀菌,又使菜变软,捞出晾干后,一层层平码在缸里,加冷水过菜层约10厘米,上压以重石,渍过20天左右食用,每次取食后重新压好。据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对北京的酸菜检测表明:此法腌制的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均小于10毫克/千克,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肉制品亚硝酸小于30毫克/千克的卫生标准。近来还有人报道了防止腌菜致癌物产生的新办法:即每公斤的菜中加入400毫克维生素C,这对亚硝酸盐在胃内细菌作用下产生亚硝胺的阻断率为75.9%。由于维生素C在人体内可产生多种生物学活性及生理、药理作用,其作用的综合效应就是对癌的抑制。经动物实验证明:维生素C对腹腔癌细胞及其他癌细胞都有抑制作用,可延长患癌动物的寿命。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早在1978年就正式宣布维生素C对癌有预防作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也建议为预防癌症应多摄入维生素C,因而,提倡腌菜在腌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维生素C。确实是解决腌菜致癌的新法,如此则可以放心地吃腌菜了。

山珍海味的营养须知

传统说法是山珍7件,即指:熊掌、象鼻、鹿筋、驼峰、燕窝、竹笋、猴头菇。海味8件,即指:鱼翅、海参、鱼肚、淡菜、干贝、鱼唇、鲍鱼、鱿鱼。有人对山珍海味很迷信,认为它对人体有大补作用。所谓山珍海味除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素之外,主要是因为其来源匮乏、采集困难、加工干制过程复杂、价格昂贵而“珍”,对身体健康并没有特殊的滋补作用。例如燕窝,它是由金线燕以体内半消化物混合唾液胶结筑巢而成,糖类含量30.55%,不及同等数量的粮谷,蛋白质49.45%,不及同量的蟹肉,脂肪0.3%,不及同量的任何肉类、大豆等。矿物质5.19%、含铁0.195%,不及同量的牛奶。因为山珍海味大多经晒、晾、烘、焙干、脱水等干制过程,少数经腌制、晒,对其内维生素B族破坏较大,烘干、焙干,维生素D、A和蛋白质、脂肪等损失较大;腌制,对维生素、矿物质的破坏更大。

食用海参须知

海参属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珍贵海味品。优质海参肉厚性糯,烹成菜肴,色泽润滑光亮,吃口糯而不腻,滋味腴美。常见品种有刺参、梅花参、白石参、方刺参、红刺参、灰刺参、克参等。海参品质要求以体形粗长,质重,皮薄,胀性大,肉壁肥厚,性糯而爽滑,并有弹性,无沙粒者为上品。如肉壁瘦薄,水发胀性不大,人口粳韧,或松泡酥烂,淡而无味,或沙粒未尽者则质差。

海参在烹调前胀发得好与差,是能否做成好菜的关键。胀发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先炙皮,后水发。凡外皮厚硬的海参,先用中火将外皮炙到焦黑发脆,用刀刮去,冷水浸软,文火焖2小时,开肚去肠,冷水漂4小时,冷天刚需1昼夜,再煮1~2小时直到体软,漂洗洁净,即可烹调。

(2)多泡少煮。皮薄肉嫩的海参,不需炙皮,可用沸水泡过夜,拣出体较软的,剪开肚皮,用大拇指顺着海参内壁推出脏肠,洗净后就可烹调。至于身体未软的,要人锅煮开,捞出,继以沸水浸泡至软,开去肚肠。夏季气温高,水发时间不能延长。如浸泡海参的水发浑,长白毛,应即换水再煮,以防变质。

(3)油发。肉质非常瘦薄的海参,水发极易酥烂,要用油发。方法与油发蹄筋基本相同,但要有经验者才能发得恰到好处。

食用干贝须知

干贝是优异的海味珍品,系用海洋中的斧足纲、扇贝科和江珧科动物的肉柱加工干制而成。

品质好的干贝,干燥,颗粒完整,大小均匀,呈淡黄色而略有光泽。肉质细嫩,咸味轻,鲜味强,回味略显微甜,具有本品特有的腥香。无杂质,无碎片,无屑子。如色泽老黄,粒小或残缺者次之。颜色深暗或黄黑,肉质老韧者则更次之。干贝忌吸潮受热。包装以食品塑料袋密封,然后装入洁净无异味的木箱(桶)或铅皮箱(桶)内,置于高燥阴凉的仓位,下垫货架。霉天和夏季以冷库贮藏最佳,温度在5℃左右,可保持色香味不变。

干贝在烹调前,先以小量清水加黄酒、姜、葱隔水蒸软,然后可熘可烩,可凉拌、炒蛋、蒸扣。名菜有鸡茸干贝、牡丹干贝汤、玉环干贝等等多种。干贝滋味以清鲜见长,南北方菜馆都以“扣干贝”一菜最显能示本色,而且烹调简便,其方法是:整只干贝100克,洗净,浸胀,竖直排列在碗里,加酒和水150毫升,隔水旺火蒸透。另将优质萝卜去皮,切成与干贝相同大小的块粒,入沸水锅中汆一下,捞起,盖在干贝之上,隔水旺火再蒸半小时左右至酥,取出覆扣在锅碗中,以萝卜垫底,干贝铺面,并把干贝蒸出的原汁倒入锅中加精盐五分和少许白糖及清水四两烧沸,慢慢淋人干贝碗中,即可。此菜鲜嫩异常,汤汁清澈,冷天亦可酌加鸡油以增其腴。

鸡肉和鸡汤的营养须知

鸡肉是最佳菜肴之一,鸡汤是传统的补品,二者同出一炉,因此味道和营养是兼而美之的。那么,究竟才者的营养价值哪个呢?每100克鸡肉中含蛋白质21.5克、脂肪2.5克、钙11毫克、铁1.5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B:尼克酸等多种营养物质。在鸡肉的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这些蛋白质易被机体利用,合成组织蛋白质,所以鸡肉的营养价值较高。

鸡肉加热烹煮,大约可浸出2%的含氮物质。其中有机物与无机物各占一半。鸡汤内的含氮浸出液,其中有肌凝蛋白元、肌肽、肌肝以及嘌呤等化合物。另外,汤里还有一些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与部分氨基酸,尤其是较多的谷氨酸溶于汤内,使汤的味道更鲜美。

鸡肉和鸡汤哪个营养价值高呢?应该说二者各有特色。鸡肉的营养价值比鸡汤高。鸡肉炖煮脱水后,所含的蛋白质、无机盐的数量相对增加。以蛋白质为例,汤里所含的蛋白质,只是肉中蛋白质含量的一小部分,至于无机盐,脂肪,维生素的含量也不如鸡肉高。但是,鸡汤除含有上述多种营养素外,其美味可以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科学的用膳方法是将鸡肉与鸡汤一起吃下去。

鱼类的营养须知

鱼类,既有海水鱼,又有淡水鱼。但不论海水鱼还是淡水鱼,所含的营养成分都大致相同,只是某种鱼这种成分多一点,那种成分少一点。鱼肉味道鲜美,鱼汤芳醇可口,是人们喜欢食用的食物。

经常吃鱼的孩子,生长发育比较快,智力发展也比较好。经常吃鱼的人身体比较健壮,寿命也比较长。其中的奥妙就是因为鱼类具有以下的营养特点:

(1)含有非常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3%。鱼肉所含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和同人体所需氨基酸相似,最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2)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鱼肉的脂肪含量通常比较低,除鲋鱼、鳊鱼比较高以外,大多数只有1%~4%,如黄鱼含0.8%,带鱼含7.4%,鲐鱼含7.4%,鲢鱼含4.3%,鲤鱼含5.1%,鲫鱼含1.1%。鳙鱼(胖斗鱼)只含0.9%,墨头鱼只含0.7%。鱼肉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较长,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每千克鱼肉含碘高达500~1000微克,淡水鱼每千克鱼肉也含碘50~400毫克。还含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和尼克酸。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鱼肉的肌纤维比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软,水分含量比较多,所以,肉质鲜嫩,和畜禽肉相比吃起来更觉爽口,也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吃鱼的学问

鱼肉鲜嫩可口。与陆生动物相比,鱼肉中含游离氨基酸、肌肽、牛黄酸和氧化三甲胺等较多。这些含氨浸出物大都是具有爽口鲜味的物质。倘若当鱼的鲜度下降时,氧化三甲胺即可被细菌的还原酶分解为三甲胺,散发出腥味。海鱼的氧化三甲胺含量高,若不新鲜时,腥味也就更大。所以,鱼的保鲜非常重要。三甲胺可以与酸起反应,故在烹调时放些醋,即可除腥气。鱼肉中的结缔组织不但含量比畜禽肉少,而且会在较低的温度下分解,失去其原有的硬韧特性,因而鱼肉更为柔嫩易熟。如果烹煮时间过长,反而变得硬韧起来,可消化率降低。

鱼肉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中的色氨酸较少,但赖氨酸含量高。因此,鱼肉与赖氨酸含量低的谷物食品组合起来食用,可使各种氨基酸在数量和比例上与人体需要更为接近,因而易被人体充分利用。由于鱼体内的酶及鱼体携带的微生物都是适应低温的,所以鱼肉比畜禽肉更易腐败变质。鲜味较大的甲鱼、鳝鱼等,组氨酸含量很高。它们如果死亡,其体内的组氨酸就会很快地被分解为有毒的组胺。所以,买回的甲鱼、鳝鱼必须要注意保鲜,并且不应购买已死的甲鱼和膳鱼等。

减轻鱼虾中的化学危害的窍门

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工业的发展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受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生活在水中的鱼虾等水生物,往往会把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摄人体内,人们再吃这种含有毒物质的鱼虾,健康也会受到严重威胁。

减轻鱼虾化学物质的危害,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1)鱼虾的加温度必须很高,油炸时一定要炸透,这样能有效去除鱼虾肉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否则对人体有害无益。

(2)应该在鱼虾蟹买来后先在清水中浸泡一阵,使鱼虾肉中的有毒化学物质能分解到水中,这样能减少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买蟹吃蟹的窍门

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群众喜爱。但有的人吃螃蟹后,会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这是怎么回事呢?少数人是因为过敏体质,对蟹肉发生“过敏”,引起“过敏性肠炎”。大多数则是因为吃蟹时不注意卫生,吃进了病菌而引起急性胃肠炎。

河蟹生长在河边泥滩,喜食腐烂的动物尸体,所以,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粘满了细菌。当螃蟹垂死或已死时,蟹体内的组氨酸又可分解产生组胺,组胺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蟹体被脱羧酶作用强的细菌所污染,则蟹中的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脱掉羧基,产生组胺和类组胺物质。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蟹体积累的组胺就会增多,抵抗力差的人食后则容易中毒。即使蟹煮透了,这种毒素也不会被破坏,所以吃了死蟹或半死不活的蟹,也就吃进了病菌和毒素,很可能引起急性肠胃炎。河蟹又常常是肺吸虫幼虫的寄生体,人们吃了含有活囊蚴的螃蟹,就会感染肺吸虫病。肺吸虫成虫寄生在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咳嗽、甚至咯血。也可侵入脑部,引起癫痫、瘫痪。

吃蟹感染肺吸虫病,与不卫生的饮食习惯有关。特别是儿童,捉到螃蟹就生吃。也有的把蟹放在盐水里腌一些时间再吃,或用黄酒浸渍几小时后吃。还有的用火烤红了蟹壳就吃。据专家考察,把螃蟹稍回热后就吃的(包括用火烤),肺吸虫感染率为20%;吃腌蟹和醉蟹,肺吸虫感染率为55%;而吃生蟹者,肺吸虫感染率高达71%。

为了防止吃蟹中毒或患肺吸虫病,吃餐时一定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选择蟹壳青黑发光、蟹肚洁白、蟹脚结实的新鲜活蟹,并用清水冲洗漂净,煮熟蒸透。在水开后至少还要煮蒸20分钟以上,才能基本杀死体内的病菌。

(2)蟹要现煮现吃,隔夜的必须重新蒸透以后才能食用,以免因存放的熟蟹被外界细菌侵入而污染。

(3)盛蟹的容器应用开水烫洗,抓蟹的手要洗净。

(4)吃蟹时要去掉蟹腮、蟹心、蟹胃、蟹肠等。蟹胃和蟹斗、蟹黄和蟹油混在一起的一个三角形白色骨质小包(俗称蟹和尚),内藏污泥、沙土或腐殖质,不卫生,必须除去。蟹心即蟹油或蟹黄处一个近似六角形的东西,又叫“六角虫”,寒性较重。蟹肠为蟹脐中一条深褐色或淡黑色的污物,可在食餐时剔除,也可在洗蟹时挤去。蟹腮长在蟹肚上,状似灯草或眉毛,两排并列,软绵绵的,有点像肉,但食之无味,性寒,易引起腹泻,应该全部剥除。

(5)要注意节制食量,不要因蟹肉鲜而不腻贪食过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食蟹过敏的人,应该不吃,以免引起皮肤长风疹块和恶心、呕吐等过敏反应。吃蟹时,蘸些醋、姜末,能起到调味杀菌作用。

贝类食物的吃法

江河湖海中生活着许多贝类食物,如蛤、蚌、蚶、螺、牡蛎等。这些贝壳类动物产量多,价格较为便宜,味道鲜美,且富营养,深受人们喜爱。

贝壳类动物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铜、锌,特别是锌,它的含量较之其他食物更丰富。此外,维生素B1在贝壳含量也高。铁是人体造血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引起贫血,影响骨与脑的发育,还可引起白血病;锌缺乏能引起发育不全,味觉减退,产生侏儒症,并损害皮肤,影响伤口愈合。进食贝类食物可补充这些营养要素,保持人体健康。

贝壳类食物不易嚼烂,在运输、保藏过程中也易被细菌污染。因此,胃肠道消化功能差的人,幼儿与老人咀嚼能力差的,不宜多吃。贝壳类食物最易污染沙门氏菌与嗜盐菌,所以食用时要用清水洗净、烧透,切忌贪图鲜嫩爽口,一烫便吃,更忌生食。否则,就会引起中毒。

贝壳类食物的蛋白质与人体的蛋白质在结构比例上有较大差异,容易由于异性蛋白质而引起过每反应。因此,有过敏反应者忌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