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理财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11305000000030

第30章 股市各参与者的盈利之道

优化资金配置的股市之手

筹集资金是股市的主要功能。企业通过在股票一级市场发行股票,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本,用于大规模生产与经营。股市所能达到的筹资规模与速度是企业依靠自身积累或银行贷款所不能比的。

截至2007年8月,累计有1500多家国内企业通过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累计筹资超过1.5万亿元。

投资者:付出及所求

投资者需要付出的是,开户费目前两市共为90元,交易佣金起点为5元,一般在1‰到3‰,印花税最新调整后为双向各3‰,过户费目前为1‰。所有费用日后都可能有变动。

作为投资者,买卖股票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股票有利润,能分红;二是希望股票价格上涨获得买卖的差价。

分红和每股收益不同。一般来说,公司不会把所有的利润都分掉,因为要考虑到以后的发展。如果都分掉了,以后公司需要资金时,又得花一定的成本到市场上去筹,这样不划算。但分多少,每类、每家公司又会不一样。一般而言,成长类的公司分红少,因为要把钱投入到再生产中去;而收入型和蓝筹股相对分红比例要高些。不过,现在股市上还有许多公司,明明钱多得没处花,可就是不肯分红,这就另当别论了。

买股票有两种赚钱方法,一种是投资(或者说是共赢方式),另一种是投机(博弈)。前者侧重资产(如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而后者更关注股价本身,利用股价涨跌不断买卖挣钱。投机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实际上,适度的投机可以调节市场,让市场更活跃;但过度投机往往会引发市场泡沫,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股市泡沫其实就是股票连续、急速上涨,大大偏离其基础价值。只要人们预期股价还要涨,就会有更多的买主加入到狂热的投机大军,股市进入真正的“博傻”时期,往往最后接手的投机者就成了可怜人。

交易中的各种费用(买卖加起来)大概是0.8%~1%(各券商收费不同)。券商佣金上文已介绍,这里对交易印花税解释一下。我国交易印花税曾从1‰到5‰变化,一般是双边(买卖)都收,也曾单边征收。2007年5月30日,我国将交易印花税从双边各收1‰提高到双边各收3‰,从而提高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导致股价大跌,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股市投机,降低了股票换手率。

券商如何赚钱

股票需要交易,相互买卖。而如果买者自己去找卖者,就像去菜市场一样,这样效率就极为低下。因此,就产生了专门从事代理股票买卖的中间商,这就是券商(证券公司)。券商主要起到两种作用:一是作为投资银行,帮助公司打理股票发行、上市等事宜;二是作为证券买卖的通道,投资者只有通过券商的交易席位(通道)才能进行证券买卖。

券商因为具有发行和买卖股票的功能,专为别人提供金融服务,所以有时又叫“投资银行”。但它并不是真正的银行,它不能像银行那样,吸收公众存款与发放贷款。

在目前阶段,券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交易佣金,这也就是券商的经纪业务,通常能达到总收入的80%以上,甚至更多。因为交易佣金受交易的活跃程度影响,因此,牛市时券商日子就非常好过,财源滚滚;而熊市时,大家买卖股票少,交易佣金自然就少,这时,券商就需要想办法增加交易量,具体的办法有荐股、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等。

券商的佣金率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网上交易的盛行与证券公司竞争的加剧,佣金费用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目前一般在1‰到‰之间。当然,通过电话等交易,其佣金相对要比网上交易高些。佣金率高,对股票的买卖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券商需要在提高佣金率与提高总体交易量之间进行平衡。

券商的这种收入模式其实风险很大,因为它过多地依赖于市场行情的好坏。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券商还需要加大对投行、财务顾问、代销基金、自行投资和委托投资等业务的投入,以使其收入比例比较均衡。

2006年的牛市使证券行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沪综指全年上涨130.43%,A股全年成交金额同比增加200.32%,股票筹资总额同比增加471.91%。股指的上涨、融资额的增加和成交量的放大使券商的自营、经纪、投行等传统业务齐头并进,全面开花,全行业迎来2001年以来的首度盈利。

上市公司:融资及圈钱

从本质上讲,各上市公司通过募集资金,以求更好地壮大、发展自己,投资者也可以从中不断获益,因此,上市公司正当的融资行为并非坏事。

上市后,上市公司经营者都有两个利益。一个是公司通过正常市场经营赚利润;二是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股价。一般来说,两种利益正当合理的关系是,经营者通过赚取真实的商业利润来支持公司股价上升,资本溢价,反之,受到惩罚。但是,这种中规中矩的手段比较辛苦,见效慢。一些公司为了提升股价,除了把公司经营好外,还通过与机构的合谋,提前泄露信息,甚至财务造假,在二级市场操纵股价,进而获得巨额暴利。如果此现象得不到有效根治,股市泡沫可能越吹越大,而公司实际价值却因经营越来越浮躁而每况愈下,当两者的背离大到无法掩盖时,则股灾有可能瞬问降临。

20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一批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困境,管理层将它们推向资本市场,让其有资格可以筹资(所以上市的名额是很宝贵的,直至今天,壳资源依然十分珍贵)。虽然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当时国企预算软约束没有得到彻底改进,再加上我国传统的官本位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加上金融资本市场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国企“圈钱饥渴症”时有发生,出现了一大批浑水摸鱼的企业。因为成本低,这些企业就张开血盆大口,从资本市场上大肆圈钱,严重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