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指数:股市温度计
由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股价处于经常变动的状态。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股票价格变动的平均数。为了能够综合反映这些变化,世界各大金融市场都要编制股票价格指数,将一定时点上的众多股票价格用综合指标表现出来。
股价指数的编制与商品物价指数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即先选定若干有代表性的股票做样本,再选某一合适的年份作基期,并以基期的样本股价为100,然后用报告期样本股票的价格与基期价格作比较,就形成报告期股价指数。
其中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分股;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三是计算,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不同方法得出的股票指数对投资的指导作用各有不同。
温度计有刻度,股市指数的刻度就是“点”。比如,现在的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就是以1928年10月1日为基数,因为这一天收盘时的道琼斯价格平均指数恰好为100美元。现在的股票指数普遍用点来做单位,股票指数每一点的涨跌就是相对于基准日的涨跌百分数。
我国上交所的股票指数是由上交所编制的,基期是1990年12月19日,其样本为所有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的股票;而深圳综合股票指数由深圳交易所编制,以1991年4月3日为基期,样本为所有在深交所挂牌交易的股票。沪深统一300指数是我国首次编制的综合反映中国证券市场全面运行状况的股票指数,其基期是2004年12月31日,基点定为1000点,股票样本总数为300只,分别在沪深两市选择,其标准是规模大、流动性好及运行平稳的优良股票,另有一些如上市时间、运行状态、波动特征等具体方面的标准要求。
股价指数作为一个综合性指标,可以反映整个股市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及其程度。它不仅是显示政治、经济、社会及其他各种因素变化状况的“晴雨影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圈钱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三种。
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资产,其实相当于赤裸裸的明抢,在监管日益严厉、投资者权益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这种现象将越来越少见。至于担保,是指母公司或者大股东逼使上市公司为关联公司提供错综复杂的担保,从上市公司融资、资产变卖、银行借贷等各个环节套骗巨额资金。由于担保资金往往得不到及时偿还,最终还是由投资者和银行来承担损失。更高明的圈钱者则实施不公平的关联交易,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由于这种方式表面上正常合法,因此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很难察觉,这类圈钱行为更接近于诈骗。
随着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投资者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这三种圈钱方式已经逐步为市场所熟悉,因此,圈钱者也在逐步调整其策略,开发新的圈钱方式,其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隐蔽化趋势。表”,也是政府、企业、个人等观察、分析和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金融决策和从事金融活动的重要参考数据。
谁来决定股市走势
预测股市是很难的事。经济学家、股评家做不到,一般散户就更别说了。如果有谁说他总能做到,那么他不是疯子,就是狂人。
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是证券市场的波动对经济周期异常敏感,经济危机的来临往往以证券市场的下跌为征兆。二是对经济周期的波动,证券市场总是以极端的姿态作出反应,危机到来,证券市场就一落千丈;经济复苏,证券市场又大幅攀升。由此可见,证券市场对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资金的充裕和股票估值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正是因为资本的流动性泛滥,从而导致了估值体系的重建。在价值投资的理念下,用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来构建估值体系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在本币升值的条件下,充足的货币供应表现为各种资产价格的上涨,于是估值体系也需要重新建立。同时,与资产价格密切相关的行业,如股市、银行、地产等,都将受益于资产价格的重新评估,从而获得更高的上涨空间。
技术进步与科技发明常常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股市走势。自股市产生以来,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引起股市狂热。19世纪后半叶兴起的铁路,20世纪初兴起的钢铁、电力、汽车,以及1980年底兴起的生物制药,以及最近的信息产业,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能引发股市热潮。
政府调控股市的各种武器
针对股市的冷热,政府可以大有作为,如图4一18所示。譬如2007年5月30日我国财政部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到3‰,便引起了股市的惨跌。
但是,市场有它自身的规律,政府的过分干预是不可取的。干预小了不起作用;大了造成震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只能适当引导和干预。
2006年以来我国股市走势分析
自2005年6月以来,我国股市不断上涨,股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上涨4倍多;2006年末2007年初以来,进入加速上扬阶段,直至5月底才开始进行调整和消化。即使考虑到市场元气恢复和股权分置改革的因素,市场在这样短时期内的巨幅上升,放在世界证券史的大平台上来看,也是罕见的行情。影响股市行情因素很多。
进而,又可以归纳为两种推动力量,一种是业绩推动,另一种是资金推动。业绩的大幅增长,无疑极大地推高了指数。如果上市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趋势不出现转折性的改变,也就是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不发生改变,此力量还将继续成为支撑A股市场的重要因素。而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可谓高度统一,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也曾发表惊人观点,认为未来20年内人民币升值有望达到500%。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利率偏低,真实利率为负,以至储蓄大量向股市移动,更导致股指不断攀高。原因在于,许多投资者之所以买股票,实在是因为国内投资渠道不多、投资品种太少所致。分析2007年后的情况,图4-20未来股市的不确定因素各种因素基本上都不会改变,牛市行情将得到进一步延续。但同样,股市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宏观层面最不确定的因素来自美国、欧盟等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军事冲突导致的各种不利影响。此外,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股市依然面临着整体上市的规范化改造、单一所有者控制产生的垄断和关联交易的制度变革等纵深挑战性的问题。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如图4-20所示。
股市估值与泡沫
股票的市场估值,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对一个市场在一定阶段的总体估值,普遍认可如下两个客观标准。
首先是市盈率。以2007年6月5日为例,虽然A股的平均市盈率超过了40倍,但是沪深300等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却大大低于这一水平。数据统计显示,6月5日沪深300成分股平均市盈率32.90倍,上证180成分股平均市盈率30.93倍,深证100成分股平均市盈率37,61倍。而据最新数据统计,道琼斯成分股平均市盈率18.25倍,标普500成分股平均市盈率18.08倍,香港市场平均市盈率16倍,印度市场平均市盈率22.88倍。与国际主要证券市场和类似新兴市场的情况比较,我国A股的市盈率水平仍然高出很多。这只是静态比较,但考虑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预期以及资产注入对基本面的改善,众多公司的市盈率还属可投资范围。
其次是看市净率。从国外证券市场来看,股市的市值对账面净资产的比率,即市净率一般保持在2~2.5倍左右。不同行业的情况有所不同,有些资产溢价大一些,有些如房地产业还经常会有折价,即市净率低于1。2006年度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净资产为2.28元人民币,而加权平均的股价早已突破10元,市净率已到5倍左右,2007年则更是进一步攀升。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目前不少上市公司的“收益”是“投资收益”,它们通过相互持股推高股价,这种建筑在资金堆砌之上的“收益”有很大的泡沫成分。短期股市被推得越高,风险积累越大,泡沫破裂造成的跌幅也越大。最危险的是,股市泡沫破裂可能成为经济危机的导火线。
所以,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盈率和市净率的变化,不可盲目乐观,以谨防股市泡沫破裂。
后股改时代的寻宝游戏
前些年,政府为了帮助国企解困,因此创造条件鼓励国企上市募集资金,而民营企业等却很难有此机会上市。因此,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或由国家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变身而来,加上当时《证券法》中关于企业改制过程中其国有净资产的折股比例不得低于65%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表现为国有股一股独大。
但经历股改后,其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受股改的正面效应影响,今后股市里的宝藏可能出自以下几个方面,如图4-22所示。
以资产注入为例,资产注入是牛市行情里面最具有想象力的投资主题。由于股权分置问题的彻底解决,彻底改变了大股东的思维,由掏空(上市公司)改为注入(优质资产),两类股东的共同利益最终通过做大市值得以体现。而做大市值的唯一有效而持久的办法就是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因此在内涵式增长缺乏动力时,通过注入优质资产提升业绩,是非常快速、有效的办法。
此外,对很多央企而言,整体上市已经成为必须完成的使命。对它们而言,在内在利益驱动和外在政策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可以预料资产注入会成为潮流,如中色股份、西飞国际、沪东重机(后改名为中国船舶)等都曾因为资产注入而使股价表现精彩。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因为有政策驱动因素)、大集团小上市公司的(因为有做大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集团或控股公司有优质资产的(这样容易把资产注入做实)。至于其他没有多大背景、集团或控股公司实力不强或者没有多大优质资产的,则应进行筛除,即使注入,也很难呈现外延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