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统后,战争转入人民内部。战功卓著的李世民和平庸的李建成相比,优势一目了然。李元吉的加入,使得矛盾最终演变为玄武门流血事件。李建成和李元吉因此一命呜呼。
李世民登上皇位,用自己的雄才大略掀开了历史光辉夺目的一页。
李渊的烦心事
武德七年五月三十日傍晚。长安乾元殿。
现在对于李渊来说,天下基本已经平定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于是这晚便跟自己的三个儿子一道举行家宴。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坐在李渊左侧,秦王李世民坐在李渊的右侧。席上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断地交头接耳,而李世民则独自闷坐着,当大家一道举杯时,动作都有些僵硬,没有平时那么自在。
李渊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看着几个儿子,心情那叫一个复杂。他想劝一劝兄弟几个相互关爱、去除猜疑,一时又不知如何开口。他们不和的原因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将来的皇位之选究竟是谁,这牵动着这三个人的心弦。
宫女在后面摇着桔黄的毛扇,送来阵阵凉风。李渊目光柔和地端详着李世民,这大唐江山,事实上就是他们父子二人一起打下来的。刚进长安时,李渊被封为唐王,殷开山、刘弘基、长孙顺德,还有刘文静,都曾劝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当时李世民是坚决推辞,现在估计已经后悔了。
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李世民是那样的用兵如神,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徐圆朗……普天下狡狂的枭雄,全被他一手平定。李渊面对这样一个骁勇的儿子,也曾想过废黜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但是太子之位早定,怎么能轻易更换?何况,自古立长不立少,立少就是祸乱的温床。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立老二杨广,致使天下大乱,教训就在眼前!虽然李建成没有什么特长,但是为人仁爱宽厚,用他的斯文治天下,并不是完全不合适。但是李世民好像就是太傲慢、暴躁了点。
而且,李世民跟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有句俗语是鱼找鱼、虾找虾,凡事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如此厉害的李世民跟那两个几乎没特长的人肯定是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的。李建成就是个无所事事的公子哥,只知道喝酒、打猎,初上战场骑马都能掉下来。至于李元吉,简直就是恶少一个,残害了不知多少百姓,早该废为庶民。因为李渊对他十分溺爱,让他跟着李世民白捡了一些战功,从此恶少洗白,摇身一变,变成了常胜将军,又开始嚣张起来。现在这二人居然联合起来要一起对付李世民。论能力,他们肯定不是李世民的对手;可是论权势,李世民就不行了。更让李世民担心的是,现在自己功勋太高,四海归心,李建成的心胸有蚂蚁那么大,一旦由他做了皇帝,估计自己离死也就不远了。李世民知道,命运把他投进了一个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赌场。对这场赌局唯一拥有决定权的就是李渊,可李渊是个说话出尔反尔的人。在消灭刘武周、宋金刚之后,李渊曾亲口对李世民承诺,如果李世民将王世充和窦建德平定了,便让他来做太子。可现在王世充和窦建德都快投胎了,李渊还是没有兑现诺言。而且,现在四海一统,李渊已经全身心地沉浸在后宫生活中,就在这几年生下来的小王子就得有20个。这些王子的母亲们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大富大贵,于是想方设法地巴结李建成。李建成知道人多力量大,枕边风的威力是无穷的,有时候甚至可以超过龙卷风,也对李渊的那些妃子拍尽了马屁。这些人之间礼尚往来,关系那叫一个密切。但是李世民在这方面很是吃不开,因为他从不答应这些人的任何要求,当然,多半是无理要求,比如说讨要珍宝什么的。于是李世民在这些人中口碑相当不好。
现在的处境对于李世民来说,是很不利的,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不站在他这一边,李渊沉溺后宫的时间越长,受枕边风的影响就越大。日复一日,李渊就算是有改换太子的心也会慢慢地打消的。
而且,现在很多人的心态就是重在参与,李元吉就是这么想的,在李渊为两个儿子闹矛盾一个头大成两个的时候,李元吉掺和了进来。好在他不是以竞争皇位的姿态进来的,但是对李世民来说也不太妙,因为他站在了李建成那边。
四弟介入拉开序幕
李元吉跟李建成可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他是个行动派,自从他高举着拥护李建成,打倒李世民的口号站在了李建成一边后,就一直在李建成耳朵边强调一个真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但是李建成毕竟是宅心仁厚,始终绵软着没有动手,李元吉看不过去了,决定替大哥动手。
(第一回合)
就在某天,李世民跟着李渊去李元吉住所的时候,李元吉就命令自己身边的高手、心腹武将宇文宝埋伏在卧室里,准备趁李世民不备刺杀了他,结果被李建成制止了。
结果:手足相残的一幕因为李建成的宅心仁厚宣告暂停,兄弟之间仿佛又回到了原有的和平局面。
(第二回合)
不久,大概是武德七年六月的样子,两个告密者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这两个告密者就是李建成部下的武官,尔朱焕和桥公山。两人告的什么密呢?说趁李渊到仁智宫避暑,李建成让他的老部下、现在的庆州都督杨文干先起兵,李建成随后响应,而尔朱焕和桥公山二人是用来给杨文干送军队用的铠甲的。
无独有偶,随后宁州有个叫杜凤举的人也到官府告发这件事。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还要从杨文干说起。杨文干曾经做过东宫卫士,与李建成关系很是亲密。在李建成的推举下,杨文干做了庆州都督。上次李艺送兵的事被发觉后,李建成不死心,又秘密踩下了杨文干这条线路,暗中派他招募壮士,找机会送到长安来。现在李渊外出避暑,正是壮士入京的好机会。李建成便派手下大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将一些铠甲送给杨文干。二人走到幽州,估计想明白了自己这样做脑袋会不保,突然向当地官府紧急告发太子密令杨文干举兵,要与长安里应外合。幽州官府一听,立即通过驿站快马将告发密件火速送到仁智宫皇帝李渊这里。
李渊一听此事,心里的火都窜到了房梁上:这还得了,反了你们了,居然敢造老子的反!
不过,李渊也不是小孩子,知道对待这种事要小心谨慎,一旦在处理该类事件时心浮气躁就容易出乱子。因为不管是李建成那边造反还是杨文干那边发生变故,都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李渊决定先查个水落石出再做定夺。那就先让李建成到仁智宫来问个明白,看他怎么说。
李建成一接到李渊的手诏,就知道可能是东窗事发了。他和亲信们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又一次落入了秦王的算计中。他收买的军官尔朱焕和桥公山,必定早就暗中投靠了李世民,有意在半路上告发,目的就是要令李建成一下子陷入绝境。现在事已至此,李建成立即召集自己的幕僚们来咨询,希望可以征求点意见。但是这时候大家的意见是非常的不一致:太子舍人也就是太子的秘书徐师谟认为事不宜迟,应该立即起兵,以免夜长梦多;但太子詹事主簿就是太子的秘书长赵弘智则认为应该轻车简从去见李渊,先谢罪再从长计议。李建成思来想去,深知如果举兵反叛,成功的希望必定渺茫,觉得赵弘智的建议比较保险,于是李建成按照李渊的要求带着自己的一群僚属们赶赴仁智宫。在离仁智宫还有六十里的地方,李建成把僚属们都留在了那儿,自己则带着十余名护卫去见李渊。
李建成战战兢兢地来到李渊面前,知道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往死里谢罪,以求得李渊的原谅。于是,李建成不停地叩头谢罪,还使出了苦肉计,拿自己的脑袋往坚硬的物体上撞,差点都撞死了。毕竟是亲生儿子,李渊生怕把李建成撞成深度脑震荡什么的,于是喊停了。但是,当晚为了惩罚李建成,李渊让李建成待在宫殿外,吃粗茶淡饭,要是赶在现在粗粮可是比细粮营养丰富多了,可见李渊还是很照顾自己的儿子的。这还不算,李渊还派了人专门看管李建成。同时,派遣司农卿宇文颖骑快马去召杨文干到仁智宫来,把起兵之事说个明白。
李渊这下算是选对人了,这个宇文颖是李建成的“粉丝”,到了庆州之后,没说别的就把李建成的遭遇跟杨文干和盘托出了。杨文干一听自己的主子都这样了,二话没说,起兵!
这下李世民的机会来了!这是上天在帮李世民。
对待这件事,李渊非常谨慎,虽然杨文干不是什么近人,但是李建成是亲儿子,不能把他的脑袋也随随便便地就摘了啊!于是,李渊一面派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和灵州都督杨师道进军庆州,一面召李世民来商量对策。李世民觉得这件事不必太放在心上,杨文干不是什么强敌,就算杨文干手下的忠诚将领不把他搞定,随便一个别的将领也能把他给消灭了。但是,李渊还是不放心,一定要李世民亲自去办才觉得稳妥。而且,李渊这时候还搬出了奖励政策诱惑李世民,只要这件事李世民搞定了,回来就册立他为太子,让李建成去当蜀王。
李世民的预料非常的准确,他的大军刚到宁州,还没动手呢,占据着宁州的杨文干就幸运地被部下杀死了。那个李建成的“粉丝”宇文颖也没什么好果子吃,被李世民轻松地捉到后处死。
平叛对于李世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想当上太子就没有打仗这么容易了。为什么?因为李建成虽然不能在李渊面前多说多少话,但是他还有一个力挺他的李元吉。在李世民出征的这段时间里,李元吉多方协调,四处打点,还派出了封德彝来劝说李渊。这个封德彝历史学的非常好,搬出了大量历史典故来证明更换太子的风险。他先正论:秦始皇将公子扶苏贬去修长城,结果政权落到了小儿子胡亥手上,结果秦朝二世而亡。隋文帝被次子杨广迷惑,废太子改立杨广,结果杨广当政,隋朝二世而亡,天下生灵涂炭,是我们亲眼所见啊!接着反论:汉高祖开始觉得太子刘盈懦弱无能,想换成“英果类我”的赵王如意,结果大臣们一致反对,最终汉高祖放弃,结果,刘氏做了四百年的江山。曹操也是那样啊,立长子曹丕而弃次子曹植。历史的经验教训昭昭在目,怎能不作为我们国家的借鉴啊!然后总结:太子虽然像扶苏、刘盈一样本领不太大,但他宽厚仁爱,礼贤下士,将来安大唐江山者,肯定是太子!最后表明立场:我跟太子关系不亲密,相反跟李世民关系比较密切,这样就更具有说服力了。如此一来,李渊最终没有废掉李建成,又让他回到长安继续当他的太子去了。当然,对于李世民来说,李渊不过就是再一次地出尔反尔了。
但是,对于这件事的善后工作,李渊还是处理得非常严谨的。李建成的幕僚太子中允王珪、左卫率韦挺和李世民的幕僚天策兵曹参军杜淹被流放,罪名是未能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两人精诚团结。这三个人不是一般的冤,当了李建成的替罪羊。
结果:李世民差一点就赢了李建成,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李建成还是保住了自己的太子地位,同时还把李世民拉到了杨文干事件当中。
另外,让人奇怪的是,李渊不光找了李建成的替罪羊,而且还打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各五十大板。打李建成可以理解,但是打李世民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李世民是平定叛乱有功的人啊。李渊是为了保全李建成的面子还是觉得是李世民设计陷害李建成?估计这可能是永远的疑案了,这些我们暂时找不到答案,唯一知道的就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在权势的吸引下,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斗争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演越烈。
看来李世民想要撼动李建成是不太容易的,李渊对李建成的袒护明显多于李世民。在李渊的保护下,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应该说还是非常稳固的。
尽管李世民靠着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为李渊铲除了不少敌对势力,国家的统一大业军功章上有李世民的多一半,但是这无疑也引来了李渊更多的猜忌。如果李世民是个大臣,估计他早就死于非命了,兔死狗烹的道理是任何人都懂的。应该说,李世民能够保住现在的地位是很幸运的。
他的这种幸运,一方面是因为李渊是个仁厚的父亲。如果换了其他人做皇帝,估计李世民早死一百回了。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有个好老婆,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孙皇后。要不是她在李世民受到李渊猜忌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在公公面前斡旋,估计依李世民的个性也早就被李渊干掉了。
当然,李世民走到今天当然不能全靠幸运,没有人能够幸运一辈子,归根结底,实力才是硬道理,才是成就大事的根本。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一般人是绝对比不上的。
(第三回合)
就在长安城皇宫内因为皇位争夺闹得乱哄哄的时候,东突厥和苑君璋也来凑热闹,频频侵扰李唐的边境。人的欲望就是难以填平的沟壑,东突厥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再次面对强大的突厥,李渊知道除非把长安城一并送出去才有可能让东突厥停止进攻,否则一切都是白费,因为东突厥看重的是长安的财富。于是这时候,有人就对李渊提议说放一把大火把长安城烧了,这样东突厥就彻底消停了。
搞笑的是,李渊居然认为这个缩头乌龟的建议很不错,竟然马上就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去为新都城选址去了。李渊的这个决议不得不说很是让人不耻,尽管一个国家的国都可以变,但是任何一个国都的选择都是在看过很多风水,比较了若干次的前提下才最终选取的。这么轻易地就放弃,实在是有辱大唐的一世英名。
好在,大唐还是有很多人反对的。李世民此时就挺身而出,直接否定了这个屈辱的建议。李世民说自己在十年内一定可以扫平东突厥。
而迁都的拥护派这时候就开始讥讽李世民说:李世民这话听起来很耳熟,当年西汉的樊哙也说过类似的话,要带领十万军队横扫匈奴,但是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啊。
李世民不急不恼地说:“形势各异,用兵不同,樊哙小竖,何足道乎!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虚言也!”
李世民这话算不上是吹牛,首先樊哙那个参照物选的就不对,樊哙用兵在整个西汉都算不上前十名,这样的实力怎么可以跟在整个中国排名都比较靠前的李世民相比呢?
看到李世民这张军事王牌如此的有信心如此的坚定,李渊心里也就有底了,于是迁都事宜从日程表里划掉了。
结果:迁都的事算是告一段落了,李世民也为自己拉了一些选票,但是多事之秋,总会有很多事羁绊着你。
(第四回合)
真可谓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好端端的打猎也能打出问题来。
对于打猎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半军事行动,当然也有很多喜欢射猎的人认为射猎跟军事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其实这就像战棋游戏一样,西点军校可以拿来模拟战术训练,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也可以拿来娱乐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