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11320100000027

第27章 民族政策(7)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成公主入藏还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穿衣风格。原先大家就是穿毡裘衣,这种东西虽然不透风,但是硬度太大,行动也会比较不便。文成公主穿的是柔软的丝质麻质的衣服,既柔软又舒服。吐蕃人看到文成公主的衣服料子,羡慕得不行,纷纷抛弃原来的衣服,渐渐效仿起了文成公主。“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代诗人陈陶的这几句诗,正是对蕃唐和亲后,文成公主入藏对吐蕃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作用的赞颂和真实写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吐蕃妇女流行的椎髻、赭面,以及吐蕃社会传统的马球游艺等,也传到了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人的娱乐生活的同时,还给中原妇女带来了异样的流行元素。

在历史上,除了对于文成公主的赞美和歌颂,还有很多史实例证着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贞观十八年,唐太宗远征辽东无功而返,心情很不好。松赞干布立即派禄东赞入长安上奉表文,申言自己是唐太宗的女婿,并献上黄金铸成的“金鹅”一只,“高七尺,中可实酒三斛”,作为吐蕃对唐友好的表示。这是松赞干布在哄李世民开心,很用心的做法。

贞观二十二年,使臣王玄策奉皇上的命令到西域出差,结果在中天竺遇见了强盗,强盗见财生了歹心,把大部分随从杀了,把所有的财物全都抢没了。王玄策心想保命要紧,于是只身逃到吐蕃,请求帮助。松赞干布听说自己丈人那边的人被抢了,这还了得?这不就是不给我松赞干布面子吗?立即派出精兵千余人,又请泥婆罗出骑兵7千多人协助,由王玄策带路指挥,击败了中天竺的强盗班子,还把他们的老大带到了长安。谁知,却给李世民带去了灭顶之灾。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永隆元年(680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至今拉萨仍保存着藏人为纪念文成公主而造的塑像,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第二节)汉夷一家

内迁突厥延用其政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曾经和东突厥有很多次正面交锋,也有很多次非常和平的非正面交锋。但这二者所达到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贞观四年三月,唐将李靖、李世勣大败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灭亡。东突厥投降唐朝的有十多万人。如何处理这十多万突厥降众,是个难题。

李世民思来想去,觉得要实行汉夷“爱之如一”的政策。随即将突厥降众迁居到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居住,保全他们原有的部落,保留他们的生活习俗。李世民曾经说过一句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这是一句很有说服力的话,李世民不光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对于愿意归附的各级酋长,李世民从来就不吝惜自己的那点俸禄。都封他们为将军、中郎将,在朝廷上谋个一官半职,当时五品以上的少数民族官员就有一百多人,几乎占了全部朝臣的一半。而且,那时候长安对于外来人口没有实行限制政策,相继迁入长安居住的外地人有将近一万户。

但是突厥人外迁的多了,原来的居住地就相应地出现了一个剩余人口由谁管理的问题,是汉人治理还是由本族酋长治理?是设置州县还是保留原来的部落?李世民很聪明,通过创设羁縻府州解决了新问题,民族团结又向前拉近了一步。在行政管理方面,任命本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的民众。都督、刺史听中央的命令,遵守朝廷政令,这就避免了官员存有二心。这些都督带有郡县制的特征,也有一部分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李世民又把从突厥族设置羁縻府州得到的成功经验发扬光大,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部落,从而在西北、东北边疆提高了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威望,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李世民是个爱才之人,只要是人才,不分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一律十分爱惜。阿史那社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有勇有谋,率领突厥部众归顺后,被李世民封为左骁卫大将军,相当于禁军的高级武官。后来在平定高昌的战役中表现非常抢眼,李世民赐予他宝刀和丝织品,并且封他为毕国公。

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的人才就是契苾何力,他率领铁勒部归顺以后,李世民任他为左领军将军。他骁勇善战,在前面讲到的阻止自己的部众归顺薛延陀的时候,被自己的民众强行带到薛延陀的牙帐里。薛延陀的真珠可汗见他这么顽固,就想一刀了结了他,所幸被薛延陀的夫人及时制止住了。

契苾何力在夷男面前,拔刀割去自己的左耳朵发誓说:“哪有唐朝的烈士受屈于你们的,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可见他的性子是多么刚烈。当时唐朝朝廷上有人就传言契苾何力已经投靠了薛延陀。大臣们都对李世民说:“契苾何力到薛延陀,就是如鱼得水了。”李世民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契苾何力肯定不会背叛自己,果然事实正如李世民猜测的那样。在后来东征高丽的战争中,契苾何力以李道宗和马文举为榜样,带领着八百骑兵冲击高丽的援军,可歌可泣!

李世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一批少数民族将领,而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李世民的恩情。

李世民对待这些少数民族是恩威并施,那些被李世民封了官的少数民族首领,在李世民死后,个个如丧考妣,很多夷将要求陪葬。他们以对本族酋长的丧礼表达对唐太宗的哀思,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李世民这个“天可汗”当得是非常成功的。

可以说在李世民这一朝,唐朝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是真正的鱼与水的关系。

(第三节)对外开放

往来频繁的世界之都

现在的美国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做梦都想去的好地方,在很多方面,美国就是时尚和流行以及潮流的代名词。但是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长安绝对是比现在的美国还要让人向往。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那时的唐朝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才杰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朝跑。中国高度繁荣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为中国人为荣,估计比现在拿到绿卡还要让人兴奋。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

当然,这要归功于李世民的政策。我们不得不说一千多年前的李世民的胸襟和气度堪比现代人,甚至超越了现代人。他的包容和开放,他的视野和眼光是很超前的。对待外来的来访者,一律欢迎。李世民在长安专门设立了鸿胪寺,相当于现在的大使馆,还建立商馆用来招待外商。那时候,和唐朝交往的国家有70个之多,范围包括亚洲、非洲等地区。大批外商从陆路或海路来到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大城市,唐政府允许他们长期居住,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无疑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这样的交流沟通是很好的,因为这样一来,许多本来国内没有的东西也就传进来了。我们现在吃的胡椒、菠菜、天竺干姜都是进口货,是从波斯、印度进口来的。好看的郁金香也是国外的品种,不过唐朝时已经在中国落户了。

另外,那句以阿弥陀佛为口号的佛教的经本也在唐朝大量地传入,还被翻译家译成了汉文,方便大家阅读浏览。景教、回教、摩尼教也在贞观时期传入中国。李世民对待这些外来文化,是一样地兼收并蓄,所以现在我们才有了这么多的外来信仰。

现在提起中国来,很多人都知道中国的丝绸、茶叶是很厉害的。那时候,那么发达的唐朝,这些国宝级的东西自然也会被传播到别的国家。反正我们有的是,也不会吝惜这点,甚至可以白送给你们。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纸张等商品大量销往波斯等亚洲国家,又通过这个中转站传到了西方,影响了现在这么多的人。

中国的造纸术世界闻名,正是因为造纸术,我们现在可以告别昂贵的绢类纸张,用上廉价的纸。这可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情,最起码是省了大钱了。造纸术就是在贞观时期传到阿拉伯和印度的,又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和非洲,对西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