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龙帝范:李世民传
11320100000005

第5章 消灭奸雄乾坤一统(1)

群雄四起的时候,李世民怂恿李渊在太原起兵。从此,开始了李世民南征北战的征程。薛氏父子、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这些割据一方的奸雄,一个个走马灯似的在李世民面前掠过。他用自己的雄韬伟略,使一个个政权土崩瓦解。

当把最后一个中原割据势力消灭后,李渊称帝。而事实上,李世民才是真正的开国皇帝。

(第一节)太原起兵

怂恿老爸起兵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远征高丽,时任卫尉少卿的李渊在怀远镇督运粮草供给战争所需。那时候的百姓身心已经变成了筛子底儿,哪还禁得起折腾?当然,有眼光的官儿们也明白,隋炀帝虽然有领导的高瞻远瞩,但根本没学过管理,这无异于在未来将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那还等什么?赶紧起来反抗!

这年六月,重臣杨素的儿子,隋朝集外交部长、教育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于一身的帅哥杨玄感率先起兵反隋。面对这次叛乱,李渊是立场坚定,态度明确,立刻派人日夜兼程向杨广“报料”,成为极少数几个最先向皇帝通报信息的官员之一。这让杨广非常感动,觉得还是自家人贴心啊!于是对表弟的印象分由“良”跳升到“优”。升他为弘化郡留守,做了大军区司令,身价倍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隋炀帝开始怀疑身边的权臣。李渊从光屁股的时候就跟杨广在一起,他太明白杨广的个性,只要他对你有所怀疑,那很高兴你中大奖了,不久的将来你将可以在他的怀疑下变成彻底的标本。李渊为了一家老小的安危和自己的职业生涯,只好战战兢兢地投隋炀帝所好,向隋炀帝进献他酷爱的鹰犬,自己则整天吃喝玩乐,完全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

成功和幸福是努力创造的结果。等到时机成熟,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只不过现在李渊正在力量的积累阶段。

杨玄感死了,但是人民记住了他,因为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杨玄感被螃蟹伤到了,但是却引领着后面的人疯狂地抓螃蟹。面对这样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杨广心里确实颤颤的,于是决定在自己身边物色一个人帮自己打跑这群抓自己螃蟹的人,找来找去就瞄在了李渊身上。打虎亲兄弟,李渊是自己的表哥,而且为人还算忠诚,就是他了!杨广在自己心里给了李渊及格分。只不过这个自己物色的亲兄弟在两年后把自己推下了政治舞台。但是那时候的李渊可以说是隋朝的一代忠臣,兢兢业业地抓反贼,为隋炀帝服务。于是不久以后加官进爵,产房传喜讯——李渊升了——太原留守。

有了这样的军权,对于李渊来说可谓是如虎添翼,如果他想要谋反的话。此时的李世民虽然年纪尚轻,但是眼光绝对老道。他知道即使累死李渊,也不可能将全国所有抓螃蟹的人杀光,既然这样,不如跟随大潮流,起来把那个多疑的杨广杀掉,自家亲戚又怎么样?

瓦岗寨的李密也是起义军之一,他的亲戚刘文静因为李密起义被抓进牢里。这个刘文静是李世民的忘年之交,二人很是惺惺相惜。李世民去牢里探望刘文静,“顺便”请他帮忙拿主意。刘文静早就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就顺坡下驴地说:“现在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近东都,到处都是造反的人,可谓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我可以帮你收集十万人马,你父亲手下还有几万人。十几万人振臂而起,不出半年,天下就可以收归囊中。”一番话可是说到了李世民心中。

李世民回家跟老爸一说,当时差点挨了揍,遭到了李渊的强烈反对。但是李世民料定李渊会听自己的劝告,于是乖乖地退下了。第二天,把昨天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又说了一遍,李渊经过一夜的深思,觉得李世民所言也有道理,但是仍然下不了决心,第二次又把李世民骂退了。第三天,李世民旧事重提,这次李世民还没有说完,李渊就说:“儿子啊,昨天我又一宿没睡,你说的有道理,现在全国上下造反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我一辈子走在潮流的边缘,从没有一次变得时尚,这次我决定变得时髦一点,反了!”

李渊把本家老相识刘文静从晋阳牢监里放了出来。刘文静帮助李世民分头招兵买马,李渊又派人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

李家父子的人缘绝对是有口皆碑,而且老百姓对于反抗朝廷都有点赶时尚的意味,所以对他们来说招兵买马算是很容易的事情。

隋炀帝的心腹,太原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面对着上万新兵被李渊父子掌控,心中甚是奇怪,隐隐觉得事情不简单,怀疑李氏父子别有用心。二人决定当机立断为皇帝铲除潜在的危险因素,于是谋划在晋祠祈雨大会上,设伏兵杀掉李渊父子。

别为李渊着急上火,为什么?这还要归功于李渊的为人啊!

晋阳乡乡长李世龙出身卑贱,但是军区司令李渊没有因为自己身份卑微就看不起自己,仍然以礼相待,李世龙心里这个感动啊,决定找机会报答李渊。这不,就在自己闲来没事的时候,得知有人要密谋干掉李渊,李世龙急忙心急火燎地把此事告诉了李渊。

李渊心想,正找不着理由杀掉你们,你们竟然自己送上门来,好的,马上成全你们!

617年五月的一个清晨,李渊气定神闲地和王威、高君雅像往常一样坐在晋阳宫城里商讨事情,但王高二人怎么也想不到此时李渊父子早已派伏兵在晋阳宫城外,悄悄地准备干掉他们。这时,刘文静按计带着开阳府司马刘正会进来,对李渊禀报说有人写来揭发信,说有人谋反。李渊不着急接过来看,故意示意王威取密信来看。刘正会没有把信给王威,说密状告的是副留守,需要李渊亲自查看。李渊接过密状,看到上面写着“威、君雅潜引突厥入寇。”

这个罪名可是不小,这明摆着是把隋朝往火坑里推啊!谁不知道那些高鼻凹眼的胡骑的厉害?那可是杀人不眨眼!王威、高君雅二人此举就算是拉出去枪毙五分钟也是不够杀的。李渊对手下人说将王高二人拉出去杀了,为皇上除害。这时,高君雅突然醒过味儿来,明白是李渊故意设计圈套,要铲除自己,于是大叫贼喊抓贼。刘文静一声令下,埋伏在后面的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就将王威、高君雅押送进了监狱。但是有一点李渊不得不顾忌,那就是这二人都是皇帝的亲信而且身居高位,光凭这条密报,杀掉这两个人是不成立的。李渊是个老谋子,做事一定要“一看二慢三通过”,在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

但是,所谓无巧不成书,就在李渊为找不到理由杀掉王高二人的时候,上天给他创造了理由。在雁门让隋炀帝惊魂的胡骑,此时又聚兵数万人侵扰晋阳。李渊父子派兵迎战,同时向天下昭告,说是王高二人秘密将突厥兵引到了这里。官民看到气势汹汹的突厥人,就全都相信王高二人是突厥的内线,李渊更是十足地理直气壮,大骂他们,别以为穿上马甲我们就不认识你,你以为群众都是白内障、青光眼,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王高二人送上了西天取经之路,只不过,此次他们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了。

铲除了身边的异己和障碍,李渊就打着保卫隋氏王朝的忠君形象,公开起兵了。

联合突厥做靠山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突厥。

现在突厥人就在眼前,想躲已经来不及,只好硬着头皮作战。但是作战也得讲究策略,不能胡来。现在自己这边都是些新召来的新兵蛋子,硬来的话还不是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人只有一颗脑袋,可不是用来试刀快不快的。

李渊这个老谋深算的人是个绝对的多才多艺的人,看来皇帝也不是人人能当的,必须是全能型的人才。现在李渊就在重新演绎历史,那就是空城计。李渊将太原的大门大敞大开,这次轮到突厥人迷糊了,莫非李渊是有备而来?好汉不吃眼前亏,我闪!但是即使是闪,突厥也还是存在的,对于李渊来说,这个难题不解决,自己起义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挨人家一拳头。到那时候滋味会是什么样的,也只有自己知道了。

怎么办?

李渊知道,此时要想办法联合突厥才是上策,突厥对于自己来说是大有益处的,团结突厥人,一来看着这些粗犷的突厥人心里的底气就会足很多,还能吓唬敌人;二来,战争年代,多些兵马就等于增加了战胜的筹码,何乐而不为?

当机立断,李渊决定向突厥发出请柬,要突厥人一起作战,当然突厥人要为自己服务。

李渊修书一封,信写得热情洋溢,说自己愿意向突厥称臣,一起共谋大业。而且,如果突厥表示同意,那美女和财宝将是大大的。有钱有美女,突厥人当然是非常乐意帮忙了,而且这帮忙其实就是什么都不做,完全就是坐享其成,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李渊就稳住了突厥,防止自己在背后挨刀子了。李渊正式向隋朝发起了进攻。

李渊确定了自己的军事策略:直取长安。长安是隋朝的首都,当然是绝对的风水宝地。但是隋炀帝这个小资气息浓厚的人,总是习惯到处去旅游,所以长安相对空虚。另外,夺取了长安也有利于争取人心。

更值得我们一提的就是李渊的心眼。他走了一条中间路线,只反皇上不反隋朝。这是一条左右逢源的路线,不反隋,可以避免隋朝的同情者的反击。反对皇上,又可以获得反隋力量的支持。他骨子里是不反隋吗?当然不是。所以,真正隋朝的拥护者还是与李渊为敌的。而造反者也会集聚在他的旗帜之下。

但是,他毕竟打着不反隋的大旗,尊奉杨广的儿子杨侑为皇帝,这让骑墙派、观望者这些绝大多数的力量不会与他为敌。

不是一个政坛老手,能制定出如此老辣的策略来?

公元617年七月,李渊在太原设坛誓师。李世民在这些战役里表现勇猛,可圈可点。

公元618年三月,扬州正是鲜花盛开、春风拂面的季节。这美好的季节里,隋炀帝却被自己的禁卫军谋杀了,也算是给了生性爱小资的隋炀帝一个好的结局吧。

就在杨广光荣献身之后,宇文化及带着原先杨广手下的军队和十万佳丽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西归的征程。

在西归的路上,宇文化及侥幸地战胜了冲杀上来的那些企图颠覆自己政权、要为杨广报仇的各种人,一路上算是有惊无险。

但是作为西归必经之路的洛阳,形势却是相当的不明朗。

首先是李世民、李建成兄弟来到了洛阳,让洛阳守军开门。洛阳守军智商虽低但没低到引狼入室的地步,所以对李氏兄弟不理不睬。

其次是瓦岗军李密,看到平日跟自己和平相处的李渊居然要来洛阳跟自己抢地盘,心中大为光火,于是就时不时地攻击一下他们。

但是这种攻击只能限于小规模的,为什么?因为旁边还有一个更大的共同敌人,那就是王世充,此人在以后变得越加的强大,绝对不容小觑。

洛阳的诱惑力实在是够大,这里防御设施齐备,兵多将广,一旦得手,实力必将大大增加。

但是此时李世民却高瞻远瞩地说,这步棋不能走!我们根基还不稳,就算是能够占领洛阳,迟早也会被别人收编了。所以还是要回长安。

他说的非常有道理,瓦岗军现在就在城外窥视着,拿下这个城,也是给李密做的嫁衣裳。

而且,宇文化及就要到了,洛阳已然变成了大家挤破头来争抢的烤地瓜。

李世民、李建成成功地全身而退,并且占领了宜安、新阳两块对抗洛阳的缓冲地带,实在是功不可没。

但是,这还不能算是最大的喜事,因为刚刚在前不久,李渊成功地被晋升为相国,而且加了九锡。

虽然李渊的这种晋升对于实力和地位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晋升是权臣变为皇帝的必经之路。曹操当年就是享受的这种待遇。

李渊如愿以偿称了帝

表弟去世的消息传到李渊耳朵里,李渊是大哭一场,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了解,现在你却丢下我一个人离开了,你于心何忍?作为你的臣子,只是因为道路不通就不去救你,叫我怎么不难受啊!

李渊当然是做给别人看的,他的观众是忠于隋朝的那些人,他的目的自然是赢得这些观众的心。如果能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跟他一起哭泣,当然也就更好不过了。

此时李渊的心情我们都是可以体会的,简直可以乐得一蹦三尺高。杨广死了,自己前往皇帝的路上少了一个绝对重量级的选手,这让他在竞选皇帝的时候可以少挨很多人的骂,减少道义上的阻力。

看过电视的人都知道,让一个演员压抑着心中莫大的高兴表现得如丧考妣,这是多么挑战的事情,现在李渊的表现绝对可以竞逐奥斯卡影帝的殊荣,梁朝伟估计都比不上他。虽然没有拿到什么小金人一类的奖品,但是李渊也给自己颁了一个大奖,那就是皇帝的宝座,这可是比任何的小金人都来得实惠得多的东西。

李渊在太极殿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是为唐高祖,定国号为唐,年号武德。

从此,这个代表着富强、文明、宏大的大唐,出现在了中国的历史上,成为与大汉齐名甚至超越它的强大的王朝。

杨广死后,那些留守的官员们没有闲着,他们成就了隋朝的第三位皇帝,那就是越王杨侗。杨侗登基之后,任命了王世充、段达等人,号称当时的“七贵”。杨侗的智商看来也是不怎么地的,因为他用了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段达,不过他为自己的这种错误决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以我们也就不再追究了。

(第二节)征战薛氏父子

先跟老子干

李渊虽然建立了唐朝,不代表自己从此可以做甩手掌柜了,前面的道路可是还非常坎坷,肩上的担子还是很重的。

要想实现国家的统一,就需要把大大小小的起义团伙全都消灭。虽然这有点难度,但是正如同应试教育要想上大学就必须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否则就等着回家卖红薯吧。

现在李渊成了一国之君,自然不能亲征,而是要留在家里处理政务,这出兵打仗的事儿也就落在了几个儿子身上。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李世民的表现那是绝对的无人能出其右,建立了赫赫战功。

李氏父子的敌人很多,我们一个一个来介绍,这样的介绍当然是些拿得出手的人物,那些小鱼小虾我们就一带而过了。

首先跟李家父子交手的是薛举。

薛举祖籍山西,不大的时候跟随家人到了金城,也就是现在的兰州城关区。

薛举长得身材魁梧,英勇善战,同时为人非常豪爽,仗义疏财,非常喜欢结交各种英豪。自古以来钱这个东西就非常地有用,现在薛举的势力扩张又一次验证了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的正确性。

当时陇西的百姓也没有逃脱连年征战的悲惨后果,贫困的年代,粮食是让多少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啊!金城令郝暖把招募到的几千名将士,交到薛举手中,让他带兵讨伐那些准备推翻隋朝统治的起义军。

金城府校尉薛举是个古道热肠的人,看到百姓活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之中,心中非常不忍,于是利用手中的兵权,囚禁了郝暖,开粮仓救济饥寒交贫的老百姓。这可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薛举一下子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自然是得到了百姓的一阵疯狂的拥护。薛举借此自称西秦霸王,建元秦兴,在金城定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