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11333400000026

第26章 达拉斯神秘遇刺

1963年11月22日中午时分,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飞机场外聚集了五千多名群众。

由于1964年的大选年将近,而德州又一向被认为是全美右翼势力最强的一个州,因此肯尼迪总统已开始在此展开选前的游说活动。

这一天的清晨,达拉斯的天空阴沉沉的,似乎大雨将至。可是到了接近中午的时候,天气忽然好转,晴朗的阳光照耀着机场,因此许多市民们齐集此处,大家都想一睹美国总统的风采。

飞机抵达机场后,首先下飞机的是第一夫人杰奎琳,她身着桃红色的合身服装,左手捧着一把红玫瑰花束,款款步下扶梯。

肯尼迪总统随后出现,脸上是开朗的笑容。此时的肯尼迪总统已经四十六岁,有着一头浓密漂亮的头发,但额稍、两鬓也已略见花白;下颌已经是双层,眼角也出现了鱼尾纹。

围观的人们都热烈地挥手欢呼,迎接总统夫妇的莅临。肯尼迪夫妇对有这么多欢迎的市民感到有点意外,因此格外高兴。肯尼迪还转头对身边的德州州长康纳利笑了一笑。

总统夫妇及州长一行人乘坐汽车,准备前往市立商品馆发表演讲。

总统夫人和州长夫人领先坐上了总统的敞篷车,然后肯尼迪总统与康纳利州长才上车。在他们车前的护卫人员发动汽车引擎,于是一列车队缓缓开始前进。

车队所经之处无不挤满了热烈欢迎的市民,他们既兴奋又好奇,睁大眼睛望着总统夫妇。尤其妇女们更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美丽的第一夫人,既惊奇又羡慕,不觉地把身子向界限外移出好几步。

中午12点30分,车队来到离演讲会场很近的一个三叉路口。

车队仍然前进得很慢。

肯尼迪总统不时向马路右侧的人潮挥手示意,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

杰奎琳夫人坐在总统左侧,她也同样对马路左侧的人群微笑挥手。

虽然已经是10月下旬,可是德州的阳光依旧耀眼,在他们的背后有一排苍翠的小丘陵,右前方则是一幢外形相当独特的红色建筑物。这栋建筑物是某教科书出版社的仓库,它就像街道上其他的建筑一样,未曾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

突然间,杰奎琳好像听到枪声,先是连开两枪,然后又加了一枪。

与此同时,康纳利州长发出一声惊呼。

杰奎琳直觉地望向身旁的丈夫,“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脑子里感到一片空白。

右侧的丈夫已经倒在血泊中,杰奎琳在惊愕中瞬间发出了一声惊叫。

“啊!怎么回事?”

事后有关人员对此事进行侦察时,杰奎琳曾对调查人员引述当时的情景说:“在那一瞬间,我的丈夫脸上似乎有很困惑的表情,然后倒在我膝盖上,就这样维持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这三发子弹就是从那幢教科书出版社仓库的窗户中射出来的,其中一发子弹正中总统的头部,另一发穿透总统的脖子和胸部,最后的一发子弹则击伤了坐在一旁的康纳利州长。

原本十分热闹的达拉斯市刹那间陷入愁云惨雾中。

载着现任总统与州长的这一辆敞篷车,立刻全速开往附近的巴克兰多医院。

当达拉斯市的市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之后,都焦急地赶到巴克兰多医院探询消息。

总统很快地被医护人员用担架抬进急救室,检察官和外科大夫匆忙跑进急救室。

接着有两位天主教神父匆匆赶来。

几分钟之后,一位政府发言人站在随行的记者团面前,神情凝重地宣布说:“约翰·F.肯尼迪总统已于下午1点钟去世……”

这个令人震惊的意外噩耗立即传遍了全世界,骤闻此悲痛消息的瞬间,每一个人——不论是美国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都怀疑自己是否是听错了,无法相信这是事实。

等到这个消息被证实以后,大家都感到惊骇、愤怒以及无限地哀痛。

整个美国不论城市或乡村,在这段时间内所有的工作几乎完全停顿了,各地的教堂纷纷传出钟声,所有的国旗都降下一半,娱乐场所全都停止了活动。

在国外,所有传播机构都暂停正常的节目或活动,以最快的速度播报这个悲恸的消息,并随之播放哀伤的追悼曲。

在亚洲,此时正值半夜,虽然报纸已经拼好版,但为了这个消息不得不抽换版面。人们在一早醒来时看到这个消息时都吓了一大跳,残存的睡意全消。

世界各国元首都对肯尼迪总统的猝然去世发出唁电。

得到这个意外消息时,赫鲁晓夫正在乌克兰的基辅,他立即赶回莫斯科,前去探望美国驻苏联大使,泪眼汪汪地称赞肯尼迪总统的为人,他说:“肯尼迪总统的去世对于世界和平,以及希望美苏合作的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肯尼迪总统一向能切合实际地衡量情势,他相信和平的研讨是最佳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因此极力朝这个方向努力。他实在是一位见识卓越、心胸宽阔的伟大政治家……”

这段话也是赫鲁晓夫寄给杰奎琳的慰问信中的一段。

在巴黎,戴高乐总统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发表了如下的悼词:“肯尼迪总统是一位在枪火下为自己的义务、为祖国而献身的战士,我谨代表所有法国人民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尼迪遭暗杀的达拉斯市,其后接连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故,使事情愈变愈复杂。这次不幸事件的真相恐怕永远无法大白于天下,人们只能相信美国政府的调查结果了。

事情发生后不到两小时,暗杀总统的嫌犯L.H.奥斯华特就被捕了。可是两天之后,奥斯华特又被达拉斯的市民杰克·略易枪杀,而且也是在总统去世的巴克兰多医院里。

肯尼迪总统去世之后,到他出殡前的这段时间,大家注意的焦点是他的未亡夫人杰奎琳。

杰奎琳突然受到残酷打击,固然悲痛万分,可是她的言行举止仍中规中矩,不失其身为第一夫人的尊严。

当在达拉斯的医院中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确实回天乏术时,杰奎琳立刻脱下自己手上的戒指,套在丈夫的手指上。她身上一直穿着染满丈夫血迹的那件桃红色服装,并丝毫不以为意,一旁的副总统詹森夫人体贴地说:“我叫人拿一件衣服让你换上好吗?”

杰奎琳低头看了看衣服上的血迹,答道:“谢谢你!还是让我这样穿吧!”

就这样,在她随着肯尼迪的遗体坐上飞往华盛顿的飞机去参加新总统詹森的宣誓就职典礼,一直到回到卡洛琳与小约翰所在的白宫期间,她始终穿着那件染有丈夫血迹的桃红色服装。

肯尼迪总统去世的第二天,他的遗体被抬进白宫,到了24日,又被移往国会山的大会堂。

当灵柩抬离总统最后居住的白宫时,站在棺木旁边的未亡夫人杰奎琳一手拉着卡洛琳,一手拉着小约翰,小声地对他们说:“你们都不要哭。”

灵柩移到国会山大会堂后,上面覆盖了美国国旗,肯尼迪总统生前就是在星条旗下为其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

杰奎琳带领卡洛琳跪在灵柩前,手抚棺木亲吻着。

跪在杰奎琳身旁的卡洛琳到底对父亲去世的事实了解多少呢?她会知道人死了就永不再会复生吗?

小小的卡洛琳以戴着白手套的双手捂着眼睛,哽咽地说道:“再见,爸爸!”

这天夜里21点钟左右,杰奎琳在罗伯特的陪同下再到国会山。刚一踏进大会堂,杰奎琳就无法自抑地离开罗伯特,奔到灵柩前,哀恸欲绝地扑了上去,在场的人莫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25日就要出殡了,新总统詹森下令这一天为全民哀悼的日子。

当天,首先由年轻的士兵将灵柩抬出国会山,这些兵士包括陆、海、空三军官员,其中有白人也有黑人。

在这一刻,不分人种,不分主义,不分思想,所有的美国人民都在竭诚地为这位伟大的已故总统祈祷着。

灵柩被抬到一辆炮车上,炮车由六匹健壮的白马拉着,车后是绵延无尽的送葬行列。

紧跟着灵车之后的,是一匹没有人骑的棕色骏马,马腹两侧放着一双马靴,马鞍左侧则吊着一把银色的宝剑。

据说这表示勇士已经不在了,不能再高踞马上指挥作战的意思。相传这是中国元朝成吉思汗时代专为凭吊英雄勇士的一种礼仪。

杰奎琳身着黑色丧服,头戴黑纱,由罗伯特搀扶着,跟在灵车后面慢慢走着。

每个人都对她怀有一份深深的同情,但杰奎琳此时茫然的目光似乎正望着遥远的丈夫。

杰奎琳身后跟着卡洛琳和小约翰,他们分别有人搀扶着。这一对稚龄儿女似乎还不太懂得是怎么回事,这情景更是令大家感到一阵阵莫名的心酸。

很巧的是,11月25日正是小约翰的生日,刚满三岁的小约翰就得面对如此无奈的生离死别,怎不令人心酸?

当天早上在国会山举行家祭时,肯尼迪一家人向死者做最后的告别,还不懂事的小约翰忽然手指灵柩上的国旗大声说:“我要把这面国旗带回家给爸爸。”

送葬的行列中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元首、总理及高级官员等,共计一千二百人。

正午,灵柩在哀伤的丧葬乐声中进入圣马修兹教堂。

主持丧礼弥撒的仍是与肯尼迪家有深厚交情的卡欣·枢机神父。

肃穆的弥撒之际,有雄浑的男声独唱,唱出了人们浓浓的哀思。

午后0时50分,弥撒结束,灵柩再度由官兵们抬起,又回到炮车上。

站在罗伯特叔叔身旁的小约翰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然后若有所悟地举手向炮车上的灵柩敬了一个礼。

送葬的行列再度随着灵车前进,这次的目的地是阿灵顿国家公墓。

肯尼迪总统就被安葬在这个公墓的小丘上,墓旁有杰奎琳所点燃的“永远的火炬”。

“永远的火炬”至今仍在燃烧着,而且将像美国人的希望一样永不熄灭,一直燃烧下去。

前来凭吊肯尼迪的人一定都看到了这个火炬,同时回忆着肯尼迪总统在其任期内所点燃的理想的火炬。

“身为一个男人,能为祖国的自由或宪法而献身,绝不会感到痛苦。”

这是肯尼迪总统生前说过的一句话,回想起来更令人不由得对这位为国殉身的伟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