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扩展知识外延,触类旁通。张褒佳主攻皮肤病专业,追求的目标是医术上的精益求精。有人认为皮肤科是小科室,他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皮肤科需要研究的课题最大最多。皮肤遍布全身,又紧紧地和内、外等科关联,还有比它更大的面积、体积吗?他不仅重视皮肤科基础理论、基础技术、临床实践的研究和科研攻关,而且也特别注意扩展自己内科、外科、神经、耳鼻喉等科的基础知识。1985年,医院将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联为一体成立综合病区,任命他担任综合病区主任兼皮肤科主任。他除了做好皮肤科医务工作外,挤时间认真向眼科、耳鼻喉科主任和医生学习该科业务知识,充实提高自己。就是对于其他学科疾病,他也是有疑必问、有知识必学。他和原泌尿科主任段传启等老同事经常交流。1958年组织上号召扩大知识面时,段主任曾在皮肤科学习过皮肤病专业,和张褒佳交情甚笃。段主任回忆说,我们上班时经常见面,见了面互相拍拍肩膀、点点头笑笑,尽管不言语,友情尽在其中。空闲时,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疾病,比如皮肤病、性病梅毒淋病等,尤其是疑难杂症。他也经常向我请教泌尿系统的疾病治疗问题。我们都是坦诚相见,学识为上,互相学习、互相请教,充实自己,提升学业,没有半点儿私心杂念。笔者采访中说到张褒佳这一段,大家无不赞扬他的谦虚好学和不耻下问之精神。(18)做一个优秀的白衣战士,必须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张褒佳认为,一个医生连自己分内的工作都干不好,何谈创新?何谈攀登高峰?他总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他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岗位、坚守自己的事业,一丝不苟地、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事——皮肤病诊疗。
张褒佳主任不断积累和更新的小本本
在全省皮肤科界,业内人士都知道张褒佳有“神秘奥妙”的“小本本”。他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医院当上大夫起,每天上班白衣大褂里总是装着一个规规整整的小本本。从医五十五年来,从未间断。即使有时上班忘记带在身上,他会叫家人给他送来。五十五年来他积攒了十一个小本本。他的这些小本本不是一般的日记本,也不是一般的学习笔记本和记事本,而是专门记载患者病例、病情、用药和好转及痊愈情况的本本,专门记载疑难少见病例、治疗思路、中药方剂的本本,也是他记载看书、看杂志时发现的皮肤病新病名、新疗法、新验方和新药的本本。有时他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一个灵感浮出,即使是半夜三更他也披衣起身,挑灯伏案,将思路记在小本子上。
他的小本本随便翻翻,令人震撼。密密麻麻整整十一本,20多万字,373个少见病种,346个中西医治疗验方。凝聚了他多少日日夜夜的心血!一个没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人能做得到吗?就是这些平凡的“小本子”轰动了全省皮肤科界。正是这些小本本,成了他从医的“掌中宝”和“神秘武器”,助他技压群雄,令同行拍案叫绝。有一次,在省会皮肤病研讨会上,大家对一例皮肤病疑难病例的治疗方法争论不休。张褒佳就掏出了小本本,翻看了一会儿,笑着说:“我这儿有个验方,大家看行不行?”接着他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治疗方法,在座的同行无不称道。这时,坐在他身旁的学生、新任皮肤科主任的倪文琼笑着问他:“老主任,你的小本本是不是‘秘密武器’啊?”张褒佳莞尔一笑,说:“哪里有什么秘密武器?我这只不过是‘笨功夫’。”“笨功夫”!正是这笨功夫使他走向科技高端,使他声名鹊起!事实正是如此,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单纯而执著的人。(19)做一名优秀的白衣战士,要具有强烈的实践意识和服务意识。张褒佳历来注重深入群众中调查研究,把群防群治作为分内的一项工作来做。人们记得,六七十年代时,他就经常深入几个纺织厂帮助解决生产一线工人甲烷过敏、漆性皮炎等职业皮肤病防治。从1980年到1983年,他作为省头癣防治和皮肤病调查技术指导组主要成员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由于他长期奔波在农村基层防治头癣和普查皮肤病,1983年春节前夕,他积劳成疾,患上肝硬化和萎缩性胃炎,不得不住院治疗。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他还惦记着工作。一天,他的老同学、河南省防疫站雷光烈主任打电话告诉他,驻马店地区确山县疥疮流行严重,省卫生厅即将组织技术指导组赶赴革命老区。张褒佳得知这一消息后,就立即中断治疗,主动请缨。受省卫生厅委派,他和雷光烈主任、张岩医师等一行连夜赶赴革命老区。在村民家里,他拉着孩子们黑糊糊的小手,如同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地给他们挑疥疮、做治疗。为了让患病的村民得到及时治疗,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连续工作。白天为村民们精心治病,夜晚整理资料。就这样,提前完成了任务。
因为饮食不规律,加之劳累,他的胃病又严重了,痛得难以忍受,经常呕吐,吃不进东西。同伴们让他看病休息,可他只是吃了两片止痛药,趁大家不注意,又悄悄赶到学校为师生们作有关疥疮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确山的防治工作刚结束,为了多收集一些病例,他又独自坐上闷罐子火车赶往郸城县调查去了。回家时,他的身体已经过度透支,病情加重,不得已又住进了医院。老伴畅桂菊心疼地望着躺在病床上疲惫万分的老头子,埋怨说:“你呀你,你真是头犟牛!咋的都拦不住你!”张褒佳笑了笑,什么也没说。(20)做一名优秀的白衣战士,要有担当精神,敢于负责任。张褒佳曾多次给他的学生和弟子们说,一个医生要不想成为庸医,就要敢于负责任,敢于担当,有勇于诊治疑难危重病人的胆量和精神,然后你才能积累和提高诊治疑难危重病人的能力和诊治水平。高超过人的医术,正是从大胆的临床实践中学习得来的。说得多么好啊!我们不妨反向思维一下,如果一个医生患得患失不敢负责任,看见疑难危重病人就退避三舍,逃之夭夭,他能够成为名医吗?张褒佳牢记祖国医学先祖“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和“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身惜命”等训诫,牢记“救死扶伤”、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敢于负责任地接诊疑难危重病人,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疾病侵害垂危时,敢于站出来担当风险,挽救生命。当年担任综合病区护士长的王爱仙清楚地记得,1987年春季的一天,张褒佳主任决定接诊一个患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病人。她记得那天接诊的这个病人病情危急,生命垂危。有的医护人员有思想顾虑,张褒佳就耐心说服大家。他说:“只要病人有百分之一的救治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在他的说服和主持下接诊了这位危重病人。
为了让病人家属有思想准备,他指示下达了病危通知书,然而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连续二十四小时守护在病区观察病人病情,一直到第二天病人病情脱离危险,他才回家睡了一觉。此后他又连续几天晚上都来病房走一走、问一问、看一看,时刻关注这位病人的病情。最终,经过张褒佳主任和同事们的精心治疗、护理,这位病人基本痊愈出院。病人出院之后,家属敲锣打鼓来送感谢信,为医院赢得了荣誉。中心医院皮肤科副主任魏芳动情地给笔者说,老主任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每一位患者的诊治都尽量做到准确无误。每当看到他戴着老花镜、拿着针头,握住病人的手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挑疥疮的时候,每当看到他为头癣病人在显微镜下仔细查找菌丝的时候,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老主任全然不顾自己有被传染的可能,为患者一丝不苟精心地治病。身患疱疮的病人全身溃烂,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儿。可老主任根本不管不顾自己,更不嫌弃病人,他总是亲自为病人换药,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制订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挽救了无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他是何等地敬业爱岗!是何等地具有责任心啊!不知不觉中,张褒佳在省会郑州皮肤科学界声名鹊起,他的医术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皮肤科专家门诊外边,常常是还不到上班时间,就排起长长的队伍挂他的专家号。他的专家号甚至“一号难求”。医院创始人之一、医院老人事科长郭成芳回忆说,1988年,他老家有个一岁多的本家孙女,起了一身像豌豆大小的红黄色疙瘩。在老家濮阳看不好,就托郭成芳来郑州找医生看。郭成芳领着找到张褒佳。张褒佳看一看、摸一摸之后说,没事儿。然后问,在濮阳看过没有?家属说看过。又问找谁看的?说是找柳大夫看的。又问柳大夫说了什么病没有?家属说,柳大夫说像是“黄色瘤”,他不敢肯定就让我们来郑州找您看。张褒佳脸上浮起笑容。
原来濮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的柳大夫曾在郑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进修过,是他的学生。学生学业有长进他当然欣慰。张褒佳笑着说,这种病很少见,柳大夫说得不错,是幼年性黄瘤。不过别害怕,孩子三岁以后自己就好了。家属还担心,问吃点儿药不?张褒佳肯定地对他们说,不用。果然,郭成芳本家孙女三岁多之后,身上的“黄色瘤”自然消失了。还有一次,郭成芳的本家孙媳妇左臂上出现紫红斑,奇痒难忍,也奔着郭成芳来郑州看皮肤病。郭成芳领着她找到张褒佳。张褒佳扒开她的袖子一看,问,闺女,你是不是经常吃磺胺类药?回答说是。又问是不是吃一次那些红斑大一次?回答说是。张褒佳就给她说,你以后不要吃磺胺类药啦,你这是磺胺类药引起的药物疹,只要你不吃磺胺类药病慢慢就好啦。后来,郭成芳回老家一问,本家孙媳妇停了磺胺药,皮肤病果然好了。郭成芳不住地赞叹:张褒佳一眼就能把病看透,他的医术真是好!怪不得群众传说着“郑州有个张褒佳,皮肤病人就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