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11443100000022

第22章 搞定东、南、中(1)

西南计划

除了对付匈奴,汉武帝对全国四面八方都有自己的打算。但不得不说汉武帝对匈奴的第一次出兵很窝囊,尽管王恢已经自杀了,但这件事还是被史学家记述了下来。一晃两三年就过去了,这时候窦婴和田蚡两个人也已经死了,汉武帝也是时候冲掉自己身上的霉气,实施自己的伟大计划了,那就是建设大西南。

这个国家项目的策划人是番阳令唐蒙。早在当初王恢讨伐南越的时候,唐蒙就代表汉朝出使了南越,向他们通气。唐蒙到达南越后,当地人用一种叫做枸酱的特产来招待他。唐蒙比较熟悉南越的风土人情,就对他们说这不像是南越的特产,这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当地人告诉他,这东西是从上游进口来的。唐蒙回到长安后,招了几个蜀地的商人,问他们枸酱不是蜀地的特产吗,怎么跑到南越番禺去了?

这些商人告诉唐蒙,说枸酱确实是蜀地的特产,但是经常被偷运到夜郎,夜郎有河直通南越,可以行船;而夜郎本身又受制于南越,所以便将枸酱当贡品送给了他们。

应该说唐蒙还是很有规划蓝图的头脑的,因为他在听完蜀地商人的话后,一个伟大而冒险的计划就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他马上拟了一份计划书,跑去见汉武帝了。

唐蒙告诉刘彻:南越表面上虽然臣服于汉朝,但其国土面积已经扩张到了上万公里,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南越要造反的话,汉朝多半会取道长沙国或者豫章郡,然而这样一来水道险阻,就难于取胜了。不过现在我们终于有了另外一条直捣南越番禺的捷径,那就是夜郎。只要我们从夜郎国放船直下,就可以顺流插入南越。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打通一条通往夜郎国的道路,此路一旦修成,就可以扼制夜郎,从而直接钳制南越,进而就控制住了汉朝的整个南部。

妙哉!

汉武帝听了唐蒙的话,是满心欢喜,乐颠颠地批准了唐蒙的方案。同时,提拔唐蒙为中郎将,让他全权负责修路一事。

如果修路,夜郎国这关是肯定要过的。夜郎国的首都位于现在贵州的关岭县,辖地包括贵州省西部及云南省的东北部。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控制夜郎的直接好处,而现在摆在唐蒙面前的就是要怎么才能控制夜郎。这个夜郎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夜郎自大的夜郎,如此自大的夜郎能把唐蒙放在眼里吗?

好在对这个问题,唐蒙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唐蒙以中郎将的身份,率领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带着厚礼,翻山越岭到了巴蜀,又翻山越岭到了夜郎,见到了夜郎国王王多同。

事实上,夜郎国的人虽然妄自尊大,但是对于汉朝的名讳还是有所耳闻的。唐蒙见到夜郎王后,先是送上自己带来的礼物,然后暗示他们一定要和汉朝合作。不过此时,夜郎王心里却正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夜郎王想:礼物倒是可以收,至于合作不合作还是先放放再说,当然,姿态还是应该有的。要我们真诚实意地臣服汉朝,就有些无稽之谈了,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看来,夜郎自大的毛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正的。

唐蒙见夜郎王王多同已经同意合作了,心里很高兴,当然他不知道夜郎王的小算盘。而所谓的合作,不过就是同意汉朝将公路修到夜郎国来。对此汉朝人考虑的是军事战略,而夜郎想的则是汉朝的货物能多多地流进来。其实夜郎王王多同的思路是很现代的,要想让自己的国家发达起来,交通是大问题。这是真理!

唐蒙在和夜郎王达成协议之后,就回长安向汉武帝汇报工作去了。汉武帝同意动工修路,并且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号。签字是容易,但路修起来却真的一点儿也不容易。

当年秦始皇为了修长城和高速公路,动用的都是国家军队。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夜以继日地干,总算是完成了大部分任务。不过这也是因为蒙恬的名讳在匈奴人那里极具震撼力,这个天神一样的人物,匈奴人哪敢随意骚扰?这样,蒙恬才得以安心地修路。

可是现在,匈奴人对于汉朝还没有那么胆怯,而唐蒙不过是个中郎将,汉朝大部分的军队还要用来对付匈奴不定时的骚扰。所以,唐蒙要开山修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征调民力。

要想征调民力,当然是征调巴蜀的当地人比较靠谱。否则长途跋涉从长安带人过去,太耗费时间,而且成本也太高。之后,唐蒙带着他的一千余人的部队,又征调了万余名四川民工,敲锣打鼓地宣布开工了。

可没过多久,修路就出现了大问题。

问题就出在唐蒙的管理制度上。那时候修路没有机械化,所以开山搬石,都得靠人力。可地球人都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此艰难的问题,到了唐蒙这里却变成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而且我只管修路,不管修路人的死活。结果在蜀地山高崖深的地方,国家公路虽然在一点点地拓长,但这些巴蜀民工却一个接一个地坠下了山崖。即使是这样,唐蒙还是一心要修路。前面的人死了,唐蒙就从后面拉,前仆后继。自己到底拉了多少人,唐蒙没有计算过,反正就是一批接一批地被唐蒙拉到了工程一线。

毫无疑问唐蒙这样的做法是早晚会出问题的,如果放在现在,他应该到美国去读一下MBA,再回来修路,否则修路的事业迟早要败在他手里。

唐蒙可完全没有学习的意思,他还在无情地拉着后面的民工到一线去。生命无常,唐蒙无情啊。这些苦命的民工们看着已经牺牲了的民工,从内心深处感到恐惧了。有压迫就有反抗,这些笼罩在唐蒙阴影下的民工最终决定为自己挣扎出一条路了,即使这是血路,也要为了自己的权利拼一回。于是,胆小的逃命了,胆大的留下了,准备革命!

不过唐蒙也不是吃素的,他不会看着这些民工不好好干活要造自己的反而坐以待毙,他抓起一批民工无情地杀掉了。之后又恐吓剩下的民工,如果不好好修路,就是这样的下场!

很明显,唐蒙用的是杀鸡儆猴这招。但有句话说得好,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会咬人,唐蒙这样对待巴蜀人民,巴蜀人民肯定是要将反抗进行到底的。毕竟自己修路也是死,造反也是死,那还不如让这死来得轰轰烈烈呢!与其给这个狠心肠的唐蒙继续修路,不如造反!纵观历史,很多暴动的发生就是因为老百姓已经忍无可忍了,他们没有别的路好走,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就在巴蜀民工磨刀霍霍地准备反抗唐蒙的时候,长安来了一个人,来安抚这些情绪即将失控的巴蜀人民了。

来的不是别人,司马相如是也。

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司马相如来呢?这当然是因为汉武帝已经听说了巴蜀民工准备暴动的事儿,而司马相如正是四川人,派他来给自己的老乡做思想工作,应该说是非常合适的。其实历史上采用此策略的人有很多,后来忽必烈为了能得到南方老百姓的支持,就是找了一位南方的官员来做思想工作,当然,成效是很显著的。

司马相如到四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事情的起因,并且安慰这些挣扎在一线的民工同胞们。接着,当然就是指责唐蒙这样做是离心离德的行为,说唐蒙不应该这样把巴蜀兄弟们当牲畜使唤,不把大家伙当人看。这样的话在巴蜀民工们听来才是人话,才是可以让他们心里觉得舒服的话。

最后,司马相如要做的就是为汉武帝开脱,毕竟这个工程是他批准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司马相如口吃,如果公开演讲肯定会让一拨人累死。但司马相如有自己的特长可以发挥啊,他写了一篇长长长长的檄文,概括起来,要表达的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

民工兄弟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挣扎在工程的第一线,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汉武帝特派我来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歉意!不过大家一定要相信,这不是汉武帝的本意,这只是唐蒙的个人行为,大家一定要相信政府!同时请大家放宽心,皇上已经勒令唐蒙改进工作方法,端正工作态度。

司马相如看大家的情绪已经差不多稳定了,就回长安去汇报思想工作去了。唐蒙呢?当然是留下来继续修路了。

让巴蜀民工感到欣慰的是,唐蒙的确是进行反思了,并且改进了工作方法。唐蒙改进后的工作方法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要征调军队修路。当然,中央的军队就别想了,他们还要抵御匈奴的不定时来袭,唐蒙只好再次将眼光放到巴蜀这边驻军的头上。

唐蒙主意一经打定,就立即开始征调军队修路。在这项工程中,唐蒙发挥了铁人精神,终于将一条几乎是血汗铸就的路修到了夜郎国的家门口。当地的百姓是看着这条路修起来的,这中间的种种也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看着公路,想着死去的修路人,都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不过大家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就是终于修完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但是,就在这时唐蒙又站出来,说大家还不能放松。

所有人听唐蒙这么一说,都崩溃了,他们不知道这个无情的监管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唐蒙尽量表现出亲民的样子,说我们接下来还要修路,趁大家的干劲还在,我们正好可以打通西南夷所有的公路,这也属于国家计划和项目。

当时所有人都傻眼了。民工被当牲畜使唤的时候有权利哭天喊地,换了士卒就不行了,做军人的就要能吃得苦中苦。所以即使这拨士卒恨得唐蒙咬牙切齿,也要把修路进行到底。

其实,这时候的唐蒙也不好过,在修夜郎路的时候,他不但没尝到甜头,还吃了不少苦。现在他豁出去了,就算是一直吃苦,也要折腾出一番事业来,为大西南打出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路!

当然,这件事必须得经过皇上的批准,他自己是做不了主的。好在汉武帝知道这是一个造福子孙后代的计划,更是一个显示帝王野心的好办法,于是很快就给唐蒙拨款,并且允许唐蒙在巴蜀及广汉等范围内征调军队。

有了皇上的首肯,唐蒙就彻底放心了。之后唐蒙就开始干活了,一干就是两年。回过头算唐蒙这几年修路的经费,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士卒死得不计其数,钱更是花得不计其数。如果路一直这样子修下去的话,那成本简直就太高了。成本一算出来,就激起了民愤。于是下至巴蜀人民,上至中央的高官,都一致呼吁皇上停止修路,这条路就算是修好了,也是要被子孙后代骂的。

其实这些事情汉武帝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他也为这些人心痛,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这时候停止工程进度,那前面死的人就白死了,前面花出去的钱就白花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工程一直在汉武帝内心的矛盾中进行着。

但如果继续修下去的话,很可能造成动乱,汉武帝后来只好将工程停了下来。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又让汉武帝已经停摆的心,重新摇晃了起来。

原来西南夷的邛都国及筰都国两个国王,主动派人到长安来表示愿意臣服,但条件是要享受和南夷一样的待遇。

虽然邛都国和筰都国两国主动臣服是好事,可以免于发动战争,但他们本身只是小酋长国,和南夷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现在摆在汉武帝面前的任务,就是他们值不值得他出手大方打发他们。

汉武帝拿不定主意,就又找来司马相如商议。司马相如说:“秦朝的时候他们曾经在国家版图范围内,被设为郡县,但到了汉朝就废弃了。如果现在打通西南夷,重新设置郡县,价值肯定能超过南夷。”

司马相如的话引起汉武帝的兴趣,秦朝能将西南夷设为郡县,我为什么不能?而且如果要设郡的话,唐蒙的路也就可以继续修下去了。

于是,汉武帝下令,让唐蒙继续修路,而西南夷就交给司马相如去处理。汉武帝的决定让司马相如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梦寐以求的就是要加官进爵,衣锦还乡,现在汉武帝这样安排是正中下怀。果然,汉武帝封司马相如为中郎将,代表中央,出使西南夷。

司马相如任务完成得很快,之后就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去探望因为拐带人家女儿私奔而跟他断绝亲路的岳父。果然当年看不起他的卓王孙听说司马相如已经加官进爵,早就摆好了酒席,列队迎接了,还决定把家产分给司马相如一份。此情此景,我们在苏秦飞黄腾达后也曾经看过,范进中举后他老丈人的表现也堪称经典。人情冷暖,不过如此啊!

司马相如早已摆脱了当年小瘪三的形象,身居现在的位置,能得到卓王孙赠送的财产自然一点儿也不奇怪。所以说司马相如的这次出行,那是赚大了。之后,司马相如就春风得意地回长安汇报工作去了。

就在司马相如给汉武帝展示了工作成果,并且得到汉武帝的赞赏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一块阴云笼罩到了司马相如的头顶上:有人状告司马相如一路上享受不正当待遇,并且收受贿赂。

汉武帝一听,这还了得,赶紧派人去查。结果发现司马相如确实是享受不正当待遇了,但所谓受贿却是接受自己老丈人的钱。

对于这件事,司马相如口吃不能当众辩解,但也没有选择用写的方式辩解,结果就被汉武帝撤了官,打发他出宫去了。

司马相如因为被人妒忌而遭人状告的事儿也给了他教训,那就是他玩文字或许是个好手,但是玩政治,他还很嫩!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长安,我还会回来的!

早年的历练

在汉武帝刚登上帝位的时候,就有一腔的抱负想要施展,但因为长征路上总是出现拦路虎,所以计划就一直被无限制地搁浅了,汉武帝也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寄托给了打猎、游玩和泡妞。但是,即使这样,汉武帝的收获也不小,因为这时他结识了自己的几个大将,也就为他以后建立功业奠定了基础。

现在窦太后早已经作古,而田蚡这个总是惹事儿的舅舅也在被鬼魂缠了很久之后,去了西天极乐世界,窦婴也被冤枉死了,而那个总是搞得后宫不得安宁的陈皇后也已经被罢黜,汉武帝现在真的是一身清闲了,那还等什么,赶紧来施展自己的抱负吧!

其实早在汉武帝要施展抱负的时候,就曾有过一次历练,时间要回溯到公元前135年的秋天,就是窦太后去世的那一年,也是淮南王刘安以为天下有变,他可以发动政变的那一年。

这一年确实在天空中出现了扫帚星,现在在民间还是有这样的说法,说出现扫帚星就会有大事要发生,这样的大事当然是偏向不好的那方面的。现在尚且如此,就更别说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了。

这年秋天,闽越王骆郢率军攻打南越。这件事的发生也让那些晓得奇门遁甲之术的人,又在皇上面前露了一次脸。

其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南越王赵佗都是东方的地头蛇,但人都会有生老病死,赵佗死了之后他的孙子赵胡接班,结果一直臣服在赵佗手下的人骆郢就来让父债子偿了。

追溯赵佗的历史,还要将历史回溯到秦朝的时候。在秦始皇平定岭南的时候,曾经命令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出征。结果这个屠睢没有仁爱之心,被因为他滥杀无辜所激怒的百姓杀掉了。秦始皇只好又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一起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