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11443100000024

第24章 搞定东、南、中(3)

不过樛女士也不是吃素的,她知道自己跟安国少季的感情注定是纸包不住火的,在火烧了纸之前,她必须和汉朝讲好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否则,自己很可能就会惨死在南越权贵吕嘉的手中,到时候再想翻身,就真的不可能了。

所以,樛女士极力游说和动员南越王赵兴,并且亲自策划南越王国和汉朝的谈判大会。经过这番积极运筹,汉朝和南越很快就达成了和解。

和解已经达成,接下来的事儿就是要履行条约了。按照汉朝法律条文规定,诸侯王国两千石俸禄以上的高官,必须由中央任命。现在南越已经取消了独立,那就应该由汉武帝来任命南越王。汉武帝很快就颁发了任命书,只任命了四个人:一个是南越的宰相,一个是南越秘书长(内史),一个是南越国首府番禺警备区司令(中尉),最后一个是太傅。

另外,汉朝还有规定,诸侯国只有执法权,没有立法权。所以,南越国必须使用汉朝颁布的法律条文。汉武帝在颁布完这些后,还留了一手,他让出使的人在南越再观察一段时间,为的就是防备南越的不轨行为。好在一切还算顺利。

公元前112年,南越王赵兴和樛太后等人,准备打点行装,北上长安,去给天子请安。但是在临行之前,樛太后有一件事要做,她要除掉一个人,此人正是南越的权贵吕嘉!

樛太后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她并不喜欢这个吕嘉,知道他迟早是要坏自己的事儿的。在汉朝和赵兴谈判的时候,这个吕嘉也没有闲着,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破坏行动。他总是企图告诉赵兴,不要对汉朝心存太多的幻想。好在这事儿一直由樛太后把关,所以吕嘉最终也没有得逞。

没有得逞不代表就会顺从,吕嘉看南越的人都向汉朝俯首称臣,心中那个不是滋味。但是他没办法改变什么,只好对此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凡是汉朝的使者,一概不见。吕嘉如此反常的行为,自然也引起了汉朝使者的注意,他们不知道这个老头儿到底要干吗。就在汉朝使者和吕嘉彼此观望的时候,樛太后忍不住了,在她看来,一切都是有忍耐限度的,现在吕嘉在观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在自己背后下黑手。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就让他先尝尝我的厉害。很快,樛太后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杀人办法。

樛太后先是摆了一桌宴席,除了她和赵兴之外,还请了汉朝使者和吕嘉,美其名曰大家在一起聚一聚。这明摆着就是一个鸿门宴,看来樛太后有着很深的历史底蕴。但樛太后知道这个历史典故,人家吕嘉也知道啊。

吕嘉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樛太后的邀请,准备赴宴。俗话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吕嘉之所以这么爽快地赴约,手中一定是有了金刚印。果然不错,吕嘉此次前来,正是因为他有一把防身的大刀——他的弟弟。

赴宴的那天,吕嘉让自己的弟弟在宫门外守候,自己则大摇大摆地进去赴宴了。该来的都来了,一个都不少,好戏也就开始了。

总体来说,宴会的开始还是十分和谐的,但毕竟个个都是心怀鬼胎的人,所以酒过三巡后,气氛就明显不对劲儿了。樛太后先出招,她问吕嘉:“南越内属,国之利,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

翻译一下,就是:南越向汉朝称臣是我们的荣幸,可你为什么总在这后面打破锣啊?

狠,真狠!这是个非常直接的问题,就算吕嘉想搪塞都搪塞不了。樛太后问完,众人都望着吕嘉,想看看他能有什么绝妙的回答,可以过太后这关。

吕嘉的脑子一下子懵了,他想到了很多种情形,就是没想到太后会这么直接地问自己。他再看看大家的神色,就更觉得自己无路可走了。当时吕嘉脑海里只闪出一个想法——逃!再不逃就来不及了!

吕嘉也是行动派,这么一想,马上就化身兔子,拔腿就往外跑。

众人没料到吕嘉会来这么一手,看到吕嘉逃跑都慌了。但是樛太后没慌,她早料到吕嘉会有这么一手,于是比吕嘉还要神速地跳起来,抓起门卫手里的铁枪,就向吕嘉追去。放在战场上,樛太后就是另一个穆桂英、花木兰。

相比较而言,吕嘉没有任何优势,毕竟他已是三朝元老,年纪一大把了;而樛太后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更何况樛太后早就想杀吕嘉。所以很快,吕嘉就被樛太后追上了,樛太后举起手中的武器就要向吕嘉打去,吕嘉已是在劫难逃。

正在这个关键时候,一个人窜了出来,这个人正是南越现任领导人——赵兴。吕嘉何等聪明,一看有人出来救自己,赶紧继续兔子一样地逃出了宫外。当晚,受了惊的吕嘉在自己弟弟的营帐躲了一晚,害怕自己再一次面对樛太后的武器,那样自己的老命就真的玩完了。

第二天,赵兴派人去请吕嘉,说昨天的事儿是一场误会,要吕嘉当面听他解释。吕嘉不傻,知道第二次鸿门宴去不得,谁知道这一次樛太后是不是一样已经做好杀我的准备了?

之后吕嘉就对赵兴用了那个金牌理由:我病了!不能前去赴宴,还请大王原谅。吕嘉特别吩咐使者,如果大王问我为什么突然病了,就说我是被吓病的。使者按照吕嘉的说辞跟赵兴说了一遍,结果又把吕嘉给绕进去了。因为汉朝使者说,吕丞相昨天受惊病了,我们汉朝使者也有责任,烦请通报一下,说我们想见吕丞相。

吕嘉现在连赵兴都信不过,更别说他本来就看不顺眼的汉朝使者了,于是继续推托,说自己病得很严重,不方便见人。

这下樛太后犯愁了,因为是她让赵兴传唤的吕嘉,吕嘉第一次推托的时候她就搬出了汉朝使者这个托儿,没想到,这个老匹夫居然用一个无懈可击的办法将大家全都拒绝了。

现在怎么办?樛太后实在是想不出办法来了,自己去杀吕嘉,一来人家不出门,二来硬闯进去也不是对手。但留着吕嘉,那绝对是放虎归山。万般无奈之下,樛太后只好向汉武帝请求援助。

再说吕嘉这个老奸巨猾的人,为什么不趁樛太后实力不够的时候出兵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时机还不到。因为前边是赵兴救的自己,如果现在动手,只能被扣上个谋反的帽子,到时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等傻事,吕嘉是不会干的。所以,他只是安安静静地潜伏,等待一个出兵的借口。

结果,机会很快就来了。

吕嘉反了!

机会出在哪儿?机会出在汉武帝身上。因为汉朝使者回去跟汉武帝说了樛太后的请求,汉武帝倒是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但他却错误地低估了吕嘉这个地头蛇的实力。当然,汉武帝的低估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此时的汉武帝非常自信,他已经将原先总是欺凌汉朝的匈奴打得满地找牙了。而西域也已经有很多国家对汉朝俯首称臣,这些强大的国家都已经对汉朝敬畏三分了,还需要对一个小小的吕嘉心怀恐惧吗?况且,樛太后还是汉朝的人。在这种自信的基础上,汉武帝向南越派出了两千兵马,还特别物色了一个头领,那就是庄参。

结果庄参听了汉武帝交代给自己的事情,却拒绝了。他对汉武帝说:“以好往,数人足;以武往,两千人不足以为也。”意思就是:如果是去讲和的,几个人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去打架,这点人根本就不够。

庄参的话重重地打击了汉武帝的自信,使他心里十分不爽。汉武帝在心里骂庄参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二话没说就让庄参打道回府了。同时,不信邪地继续招聘可以带着两千人马征服南越的人选。

那年头,胆大的还真不少。汉武帝悬榜时间不长,就有人出来应征了。此人就是韩千秋,他曾经担任过济北国的宰相,名气虽然不大,但是胆子很大,俗称壮士。

其实历史上这样的壮士也不乏其人。当年刺秦王的荆轲就是一个典型。但所谓的壮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将法在他们身上屡试不爽。当年荆轲就是在还差一个助手的时候,被燕太子一激,赌气渡河了,结果落了个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下场。当然,他们身上的勇气还是值得我们赞颂的。

现在,汉朝的壮士韩千秋就激动地对汉武帝说:“区区南越,弹丸之地,何足挂齿?我觉得都用不着两千兵马,只三百人就可以将他们搞定。”汉武帝当然没有听韩千秋的,最终还是让他带着两千兵马出发了。在韩千秋出发之前,汉武帝还给他找了一个助手,他就是樛太后的弟弟。很快,这两个人就率着两千兵马,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着南越进发了。

这边,还在潜伏着的老姜吕嘉听说汉朝出兵的消息后,也找到了出动的理由:人家都打上门来了,我就要正当防卫了。于是在韩千秋进入南越后,吕嘉也理所当然地举起大旗正当防卫了。

在出战之前,吕嘉利用自己的舆论优势来了一段即兴演说,也就是实质意义上的战争檄文,大概意思如下:皇上年少无知,而太后这个汉朝人跟汉朝使者通奸,无耻地出卖国家,还要带着大批随从回汉朝,实际上就是想将我们南越人民卖给汉朝做奴隶。

最后,吕嘉总结道:同胞们,现在正是国难当头的时候,汉朝人正举着武器向我们进发,南越人民站起来吧,一起保家卫国!这样,先王在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的。

不得不说吕嘉的演说是非常具有煽动性的,因为他抓住了南越人的心理特征,汉朝出兵对南越人来说,无异于侵略战争;而吕嘉本身在南越就是有优势的,他还将先王搬了出来,这样就更加容易给自己增加筹码了。

在煽动起大家的战斗热情后,吕嘉就开始行动了。他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锁定在樛太后等人身上。这次担任吕嘉急先锋的,正是他那把护身的大刀——他的弟弟。吕嘉的弟弟潜入皇宫之后,就看到正和安国少季在一起聊天的樛太后。这厮抡起大刀,就将他们二人的脑袋砍了下来。

这两个人被杀掉之后,再去找南越王赵兴,却怎么也没找到。不过就这么大个皇宫,赵兴也没有什么别的去处,很快就被吕嘉等人找到,母子二人很快在地下相见了。

这里面比较可惜的是汉朝使者终军,因为吕嘉这个地头蛇人多势众,使他最终命丧黄泉,当时人感叹地称他为“终童”。

南越王已经被杀掉了,现在就需要再扶立一个新的领导人。这个新国王,吕嘉早就物色好了,那就是赵婴齐和南越籍小老婆生的孩子,名叫赵建德的王子。新国王虽然已经闪亮登场了,但是人气还不够,影响力就更不够了。于是吕嘉再次诏令全国,让大家支持新国王,这样,吕嘉的影响力再次发挥了作用。

吕嘉同时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去请自己的好朋友苍梧王赵光。苍梧是南越的一个大郡,而这个赵光平时和吕嘉关系非常好,所以当吕嘉的书信到的时候,立马回复吕嘉说自己会和他一起抵抗汉军的来袭。赵光命令边境的卒吏开道供食,好诱汉军深入。

韩千秋听说吕嘉已经发动了政变,赶紧率军快速南进,并且一连攻下了好几个小城。被抓到的南越吏卒对待韩千秋非常殷勤,愿意充当他们的向导,还免费给他们提供食物。韩千秋一看自己这么轻松地就将南越的城攻下来好几座,觉得剩下的没有什么难。而且南越人民已经被自己的功绩震慑住了,要不能这么殷勤地充当向导?想到这里,韩千秋越发得意起来。但是他不知道,骄兵必败。

韩千秋率领汉军一路前进,结果一路上竟然连一个抵抗的人都没遇到。韩千秋得意地向南越都城番禺进发,在行进到离都城不到四十里的时候,韩千秋还在美滋滋地想着回去领赏的事儿,这时路边树林里突然蹿出了许多伏兵,将韩千秋等人重重包围了。

这下,韩千秋傻眼了。他手下只有两千兵马,而对方兵马却不知是自己的多少倍。现在自己被人重重包围,前无路,后也无路,看来马上就要葬身在这个死亡陷阱里了。果然,南越军杀声四起,一举将韩千秋和两千兵马杀了个片甲不留。

这时候,吕嘉做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儿,他把汉使的符节包裹妥当,派人快马送到汉朝的边塞上,同时附上一封措辞卑微的信。边吏不敢有半点怠慢,马上派人飞马奏报汉武帝。

吕嘉信上说自己也是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的,自己也很无奈。但实际上,吕嘉也已经调兵遣将,加强各关隘和岭口要害处的防守;又伐木筑城,加固番禺的城防工事。他还遣使与周边的小国联络,怂恿他们一起反抗汉朝。

汉武帝收到吕嘉的信后,恨得牙直痒痒。他才不管你吕嘉是不是被逼的呢,今天你灭掉了我的两千兵马,明天我就要让你尸骨无存!

让你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公元前112年的秋天,汉武帝集结十万大军,挺进南越,征讨吕嘉等叛贼。汉武帝将这十万大军分成五路:一路以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由长沙国境内的桂阳下湟水,入广东连州攻石门;二路以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从江西入南雄,顺北江而下攻番禺;三路、四路以归义侯郑严为戈船将军,由湖南湘江攻灵渠,再入漓江;五路以驰义侯何遗率巴蜀罪人及夜郎国军队,沿牂柯江直下逼番禺。

顺便介绍一下,汉朝实行的是全民义务服兵役制度:有战事,国家就抽调民力训练,持枪上阵;没有战事,就可以回家种田,抱抱孩子烧烧火。前面说的这五路大军,就全是征调长江以南的民力组成的水军。

当时,东越王骆余善还请求由他率八千名士兵,配合楼船将军杨仆的行动。这个骆余善很快就会在后面讲到。骆余善选择的这条水路正是当年赵佗开辟的从东冶到珠江口的海上航道。此路线风险重重,等骆余善领兵抵达广东揭阳的时候,他就以风浪大为借口按兵不动,并且暗地里派使者跟吕嘉打招呼,持首鼠两端的观望态度。

吕嘉之所以这么大胆敢反叛,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南越国实力并不输给汉朝,打起仗来最起码还有胜算。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从来没去过中原,不知道苍天已变了容颜,现在的汉朝早已不是当年赵佗举反汉大旗的汉朝了。他眼中的汉朝虽然没变,但是他的南越却变了,不是变弱了而是变强了,所以它们足以抵抗汉军。

然而不得不说这场战争汉朝还是打得很辛苦的,因为南越有地理上的优势。前边说的这个驰义侯何遗率领的第五路军刚起兵就出了问题,而前边说的接受了唐蒙大笔财物的夜郎国君后来也被吕嘉的使者说动了,以“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为借口,拒绝远征,还发动叛乱,“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这样一来,进攻南越的汉军就只剩下四路了。而第三、四路的统帅本来就是越将,只是后来投降了汉朝,他们不光走得慢,还在广西与西瓯人纠缠个没完没了,打仗的时间跟谈判的时间比起来,简直少得可怜。所以,真正和南越对抗的,只有杨仆和路博德两路。

吕嘉凭借南越天险和汉军周旋了一年多,时间很快就到了公元前111年的冬天。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精兵攻陷了寻峡(今清远中宿峡),接着攻击番禺城北数十里处的石门。石门是拱卫番禺的要塞,它由南越精兵固守,结果,经过杨仆苦战,最终成功地将石门攻陷了。汉军的胜利,大大挫败了南越军队的士气。杨仆还缴获了一大批南越军队运军粮的船只,使汉军的粮食得到了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