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11443100000035

第35章 巫蛊案(6)

这一下子轮到刘屈氂干瞪眼了,长安市民已经站了起来,如果消息传出长安,那些曾经被江充折磨过的其他郡国的人也站起来反抗,那岂不是乱了套了?想到这里,刘屈氂出了一身冷汗。就在刘屈氂神游太虚的时候,战斗拉开了序幕,双方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打得是热火朝天,这一打就是五天。汉武帝曾经下令要保护长安老百姓的安危,现在看来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从一开始就已经牵扯到了老百姓的利益了,要想他们不加入战斗,真的不太容易做到。七天过后,再看长安城,那是血流成河,横尸遍地,其惨烈悲壮,难以尽言。

好在五天后,局势趋向缓和了,因为:一、光脚的跑不过穿鞋的,长安市民没有武器,亏吃大了;二、中央想利用这个机会向长安市民澄清事实,说他们是被太子忽悠了,太子不过是想利用江充这个事情造反而已。于是,在汉朝政府官员铁棒的打击和忽悠下,越来越多的长安市民脱离了刘据的阵线。仿佛一夜之间,刘据就从一个万人追捧的明星,变成了一个“孤儿”,到7月17日,刘据终于撑不住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此时刘据该怎么办?三十六计,跑为上策。往哪里跑呢?东方不亮西方亮,既然西门过不去,那就去南边的覆盎门吧。这个时候覆盎门的守门人是宰相府执行官(司直)田仁,谁也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反正刘据不费吹灰之力就溜出了长安。

其实刘据不是趁田仁不注意逃出去的,而是被田仁放出去的。

这个田仁是谁?他为什么要放走刘据呢?田仁是田叔的儿子,田叔就是当年替汉景帝出使梁国,调查袁盎被杀的使者。当时田叔查出谋杀袁盎的主谋就是梁王刘武,可他走到半路却将刘武的罪证烧了,因为他知道刘武是窦太后的心肝宝贝,同时也是汉景帝的胞弟,他不想拆散人家骨肉同胞。事实证明田叔的好心也得到了好报,当他把这个大道理讲给汉景帝听的时候,汉景帝不但饶了他,还赏了他,窦太后也乐得老泪纵横,心里自然是念田叔的好。

现在田仁之所以要放走刘据,除了遗传了自己父亲的好心,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他能爬到今天的位置,除了受父亲功德无量的荫蔽,还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老好人卫青。开始的时候田仁受卫青赏识,成了卫青的舍人,后来田仁多次跟随卫青出战,屡建战功,最后被卫青举荐做了郎中,数年后,更是一路飙升,进了丞相府。

现在我们也明白为什么刘据要向覆盎门跑了,他当时就是揣着买彩票中大奖的心思来的,他知道田仁也曾经是卫青的人,怎么着也能给自己点儿面子。果然,这个好运气还真被刘据撞上了。田仁充分发扬了自己父亲宁可多拆一座桥,也不拆人间骨肉情的高风亮节,他对别人说:“太子跟皇帝抬扛打架,那是他们家庭的内部矛盾。现在太子落难,我们就不要再为难他了,放他走吧。”就这样,刘据顺利地溜出了长安城。

刘据是暂时脱离危险了,可田仁的麻烦才刚刚开始,因为当时汉武帝有令:关闭长安所有的城门,不准放出一个人。现在最大的头目居然被人放走了,这不明摆着公然反抗汉武帝吗?所以当汉武帝知道刘据被人放走之后,是火冒三丈,马上派人将这个不听话的下属拿下,准备斩了。

就在田仁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了,这个人就是御史大夫暴胜之。关于暴胜之我们搜罗到的资料不多,出生年不详,籍贯不详,好像就是个来路不明的人。即使暴胜之来路不明,也不能掩盖他是个牛人的事实。他之所以博得这个美名,是因为当年他做过一件非常牛的事儿。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因为连年征战使得经济非常不景气,经济上不去,人民的生活自然没有保障,当时失业的人特别多,再加上没有什么第三产业、社会保障金,失业人员只能自己想办法创收,想来想去,就想出了一个不错的致富手段——盗窃。后来因为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发展成了一个盗贼集团。中国古代的盗贼一直遵循这样的规律:社会越安定,生存空间越小,产业规模也就越小。如果赶上乱世,生存空间则会迅速膨胀,收入也会翻好几番。汉武帝时期尽管开拓了汉朝的疆土,扬了大汉民族的国威,但汉朝的经济并不景气,尤其是汉朝后期。而且,衡量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有一条必不可少,那就是监狱,如果监狱里犯人多,国民的幸福指数也就可想而知了。但这样的动乱正好给盗贼创造了极好的生存空间,所以汉朝地方郡国的盗贼就好像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一样,四处泛滥。也正是因为盗贼蜂起,汉武帝才重用酷吏治理郡国。暴胜之,就是依靠治理盗贼这样的机会崛起的。

那么暴胜之是怎么凸显出自己的牛的呢?他用的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办法,不只是坐镇指挥,还亲自抓捕盗贼。而且每次出场,都要穿上一身华美的衣服,抓贼的时候则挥着一把铁斧,冲在最前头。那场面,那气势,怎一个惊心动魄了得!放在现在,第二天肯定就是头版头条:公安部长身穿笔挺西装、手拿大斧,狂追盗贼。暴胜之就是凭着这样的手腕,震慑住了盗贼集团的成员们,而他也一路飙升,当上了今天的御史大夫。

暴胜之对盗贼如此,为人肯定也是正直的,所以面对田仁的遭遇,自然是要挺身而出的。他说田仁也是好心,不应该被杀,应该等待皇上的指令,结果刘屈氂就放了田仁。我们不知道暴胜之为什么要救田仁,是因为跟田仁有私交,还是因为同情刘据,我们只知道汉武帝听说田仁被放了之后非常不高兴。

其实这还不是汉武帝最不高兴的,他最不高兴的就是自己在长安布下了天罗地网,居然还让刘据给溜了出去;现在这个暴胜之不知道赶紧追赶刘据,居然还为放走刘据的人说情,简直是太没眼力见儿了。于是汉武帝派人给暴胜之捎去了一句话,大意如下:司直故意放走叛党头目,丞相杀他是理所应当,你为什么擅自劝阻呢?

暴胜之一听,知道汉武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很不满,于是自杀谢罪了。

找不到刘据人,汉武帝也不肯罢休,他要找卫子夫算账。汉武帝给管理皇族事务的宗正刘长下了一道命令,让他进宫收缴卫皇后的印信。卫子夫听说这个消息后,没等人家来找她,就自己做了了结。

卫子夫死了,汉武帝的怒气还是没有消,还有两个人他要收拾,一个是任安,一个是田仁。在汉武帝看来,任安就是个墙头草,他之所以紧闭城门不与刘据作战,其实是想坐山观虎斗,等胜败分出来之后再投靠胜利的一方;而田仁就更不必说了,私自放出刘据,肯定是同党,那还等什么?拉出去,腰斩!可怜的田仁,虽然遗传了父亲的善良,却没得到父亲的待遇。

最后,汉武帝还要收拾三类人:一类是出入过太子刘据宫门的宾客;一类是跟随刘据作战的市民;一类是被逼参加刘据集团的官员。前两类都是死罪,最后一类是流放。

死了这么多人,汉武帝还不肯罢休,他觉得刘据漂流在外,随时可能杀回来,所以命令长安各门重兵屯守。结果,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长安城,上至中央众卿,下到长安市民,个个活得战战兢兢。

结局很悲惨

其实汉武帝对刘据杀回马枪的担心实在是多余的,因为此时的刘据就是一个被命运抛弃的孤儿,他一路逃亡,最终被一个穷苦的兄弟收留了。对于这个苦兄弟来说,刘据及他身边的两个孩子简直就像一座大山。不过这个苦兄弟很够意思,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继续织草鞋卖草鞋,供养刘据几个人。这样一来就让刘据觉得不好意思了,就在想着如何报答他的时候,刘据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有钱人。这人是湖县人,是刘据的一个故友,刘据想到他不是想投靠他,而是想向他借钱。但是,刘据忘了现在正是全天下通缉他的时候,几万个摄像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他派人去借钱的过程,很快就惊动了地方官。

8月8日,地方官派人包围了刘据的藏所。这里不是长安——那个曾让他享受过命运美好待遇的地方,这里只是异乡,而且此时的他身单力薄,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的力量。刘据从门缝里看到屋外人影重重,他知道,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

很快,绝望至极的刘据找来一根顶柱将门顶死,然后抽出一缕帛绢挂上屋梁,绑紧;接着用板凳垫高身体,将头伸进了死亡的结里;最后,双脚踢开板凳,告别了这个对自己曾美好又残酷的世界。当众人冲进来的时候,刘据已经彻底离开了世界。

一切,到此结束了。一场巫蛊,让无数生灵涂炭,让无数百姓遭殃,让众多官员陪葬。这一切,究竟怨谁?也许,汉武帝真的应该反思了。

这一年,刘据3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