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11443100000034

第34章 巫蛊案(5)

做好了部署,就开始行动吧!汉武帝征战大半辈子,没想到这一次是跟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见面了。

回过头来再看现在的长安城,简直是一片混乱,文武百官犹如无头苍蝇般东撞西碰。在这混乱之际,刘据出来说话了。他说:“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意思是皇上现在正在甘泉宫养病,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趁着这样的机会,有奸臣作乱。分析一下这话,就知道刘据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有人觉得皇上快不行了,就想趁机作乱,我现在挺身而出是要为我们刘家清理门户,不关其他任何人的事。既然皇上快不行了,大家不如就跟了我吧。不得不说刘据的算盘打得非常好,因为只要中央的局势被稳住就等于其他方向的局势被稳住了。但是,如果按照那样的趋势发展下去,还会有后来的悲剧吗?历史没有假如,是因为汉武帝不允许那样的事情在自己眼皮底下发生。

对汉武帝来说,谁都可以说自己快不行了,唯独太子不行。太子是汉武帝的亲儿子,他的话具有相当的可信度,他说出这样的话就等于昭告天下自己真的快不行了。试想,如果所有人都听信了刘据的话,跑到他的旗下,那汉武帝怎么办?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这种情况怎么可以出现呢?所以汉武帝决定离开甘泉宫,向天下宣布,我刘彻还活得好好的。

很快,汉武帝就从甘泉宫回到了长安,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辟谣,那时候没有国务院新闻办,更没有发言人,那汉武帝怎么辟谣啊?不要着急,山人自有妙计。汉武帝想出来的办法就是亲自上阵指挥,跟太子打一仗。活了将近七十年,这一仗是汉武帝唯一一次亲征,冥冥之中也就注定了他要将这一仗的惨烈和遗憾带入陵墓。

至于如何打败太子,汉武帝有自己的部署:征诏大长安京畿邻县武装部队,中央所有部长级(两千石)以下官员将领,统交丞相刘屈氂率领。长安的众卿已经看到亲征的汉武帝了,刘据的哄骗也就宣告破产了,接下来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拼了!

再说此时此刻的刘据跟汉武帝相比,无异于光杆司令,手中没有军队,拼下去也是死,怎么办?但很快,刘据就想到了一个聚揽军队的招数。

刘据的这个招数跟一段历史有关,当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时候,可谓一呼百应,一夜之间,秦朝就成了天下穷苦大众的死敌。面对揭竿而起的穷苦大众,秦朝只能被迫接招。当时陈胜依靠自己的威信,很快就聚揽了几十万难民兵,几十万大军雄纠纠气昂昂地向着秦军开火,没想到几个回合下来,这些起义军就被人摆平了,陈胜本人还被人满世界地追着打。谁这么厉害打败了这么多的人?他就是章邯。尽管章邯只是皇宫后勤供应部部长(少府),而且开始的时候还手无寸铁,但他有办法快速聚揽军队。当时咸阳城有几十万囚徒,章邯在征求秦二世同意的前提下将这拨人放出来组成临时军队,最终才搞定了陈胜。章邯之后,韩信也想采用这个方法来帮助自己造反,但无奈自己想特赫长安囚徒进攻长安的消息不幸走漏了,结果落得个惨死的下场。所以,囚徒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很可能就会伤了自己。

刘据现在的办法也是效仿当年的章邯,让囚徒为自己服务。之后,刘据假传圣旨,将长安囚徒全放了出来,然后选出临时将军率领,准备投入战斗。对长安的这帮囚徒来说,今天的特赦简直是生命的恩赐,即使今天将热血洒在战场上,也比将生命虚耗在深不见底的牢底强,所以,先干一票再说吧。

这个时候的刘据并没有被局势搅得神志不清,他明白这帮临时上阵的囚徒是经不起真正战争的考验的,要想做成大事,靠的还是真家伙。当年吕后死后,陈平和周勃是怎么整死吕氏家族的?要知道那时候的吕氏家族可是握着两支劲族呢,一个长安城的南军,一个是长安城的北军,将这两个军队握在手中,就相当于握着整个长安了。

陈平和周勃正是因为看明白了这点,将北军和南军成功地搞到了手才瓦解了吕氏家族。那是怎么将军队弄到手的呢?骗的,大家一起忽悠吕实禄,一直忽悠到他交出兵权为止。

对刘据来说,真家伙就是长安城的南军和北军;此外,还有一个部队比较重要,那就是驻守在长安城外的长水及宣曲两支胡人骑兵。所以,刘据根据这样的政策部署了作战方案:首先,把特赦的劳改犯分成两个小队,分别由石德和门客张某率领;其次,派一囚徒持节出城,征调长水和宣曲两支胡人骑兵,前往长安会师;最后,刘据将搞定北军和南军这样高难度的问题留给了自己。刘据究竟想怎么将北军和南军搞到手,哄骗,还是硬夺?答案都是否定的,刘据有自己的办法,既然战争已经拉响警报,那就出发吧!

对于汉武帝来说,刘据不过就是个愣头青,汉武帝纵横天下的经验不知是刘据的多少倍,所以,在刘据以为自己即将到达终点的时候,汉武帝早已经在终点等着他了。因为,刘据虽然派劳改犯如侯去调兵了,但如侯刚出长安,屁股后面就有人追了上来,追如侯的人正是汉武帝派出的侍郎马通。纵然如侯跑得像兔子一样,但最终还是被跑得像猎豹一样的马通在半路拿下了。然后马通向长水和宣曲两支外籍骑兵宣布,如侯所持的使节是冒牌货,你们不要听他的。宣布完毕,他将如侯当场杀死,并带领两支胡兵向长安扑去。

此时的刘据并不知道长安城外发生的一切,他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将南军和北军搞到手上。我们在前面说刘据对于将南军和北军搞到手既不想哄骗也不想硬夺,他有自己的办法。那办法是什么?就是又哄又吓、软硬兼施。

他之所以想出这个办法,是因为他对北军的指挥官很有把握。这个指挥官叫任安,他就是司马迁那篇著名的《报任安书》里的男主角。任安小时候家里很穷,靠赶车为生,后来做了卫青的舍人,这才一步步混到了今天的位置。提到卫青,我们也就明白了刘据所谓的有把握是什么意思了,没有卫青就没有任安的今天。卫青是刘据的亲舅舅,而卫青当年发迹靠的是刘据的母亲卫子夫,等量代换,也就是说任安走到今天,感谢的也应该是当今皇后、刘据的生母卫子夫。靠着这层关系,刘据有理由相信,任安这么大岁数肯定懂得知恩图报。

刘据说的这些道理任安确实懂,所以当刘据来到北军大营的时候,任安也出来见刘据了,也接了刘据的使节。成功对于刘据来说,似乎就在咫尺了,刘据的内心不由得欢呼跳跃。

但是,当刘据说出请发兵的命令时,任安转身走了,非但没发兵,还将城门紧闭,将刘据一个人晾在了那里。

这是怎么回事?刘据百思不得其解。他当然不知道姜还是老的辣,汉武帝这块老姜早就料到刘据会用这条计谋,于是临时改变符节的特征,在原来红色符节的杆上全部加上了黄缨;而刘据用的还是以前的使节,理所当然就是假的了。

应该说任安已经还了刘据人情,因为按照老规矩,当刘据拿出假使节的时候,任安应该立刻将他拿下,送到汉武帝手中。但现在任安没有这么做,为的就是还当年的知遇之恩,纵使他朝相遇,我也不过就是你的路人甲了。

任安在刘据热血沸腾的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使他瞬间清醒了,现在怎么办?出城?不可能;动手?那是找死,唯一的办法,就是撤!往哪里撤?往城里撤。然而,刘据这条唯一的后路也被人堵死了,因为有个人已经在路上等候他多时了,这个人就是丞相刘屈氂。

此时的刘屈氂也是一肚子火,本来日子过得好好的,你刘据偏要造反,害得皇上骂我是胆小鬼、窝囊废。你是我兄弟又怎么样,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于是刘屈氂在长乐宫西门,摆出了一副硬汉的架势,准备决一死战。此时的刘屈氂信心满满,因为他背后是强大的靠山——汉武帝,手中还有部队,小小刘据还有什么可怕的?刘据,放马过来吧,长乐宫西门就是你的鬼门关,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但不得不说,刘屈氂的自信有些过头,因为此时的刘据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在跟长安的囚徒、所有的长安市民并肩战斗,所以,刘据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也许开始的时候长安市民只是在看热闹,但是后来他们加入了进来,因为太子的经历让他们感同身受,一个奸臣江充将长安人民搞得鸡犬不宁,他们要为还原自己的美好生活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