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11443100000038

第38章 汉武帝的精兵良将(3)

金马门是干什么的?金马班是官署名,古代门旁有铜马,因此而得名。而金马班的工作正是学士待诏处,跟皇帝直接打交道的几率很高。很多人都觉得东方朔走上这个工作岗位,已经离成功很近了,大好前程就在不远处。

就在人人都为东方朔高兴的时候,东方朔本人却不怎么兴奋。有人可能会说东方朔开始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死了活了的要见汉武帝,不就是想升官发财吗?现在升官发财的几率大了很多,为什么不高兴呢?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东方朔千方百计地接近汉武帝确实是想发财,但发财和升官却是两码事。东方朔内心深处从没想过升官,那些大官他见过很多,个个板着一张脸,同僚都对他们疏而远之,这不是东方朔想要的。东方朔想要的很简单,四个字:玩世不恭;当然,这是不太中听的说法,它们也可以换成另外三个字:逍遥游。

人生不枉来一回,何不放歌逍遥游,这是庄子和陶渊明的终极梦想。而我们也从他们身上知道,所谓的逍遥游,就是归隐江湖,与青山为伴,与绿水为友,以天为被,以地为床。闲来抚琴唱歌,喝茶品茗,吟诗作对,风雨任逍遥。

东方朔对逍遥游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庄子的逍遥不是上档次的逍遥,真正上档次的逍遥是大隐隐于朝,而他要做的,正是在庙堂之上放荡不羁的大隐者。

身处官场的人都知道做官是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没有点儿脑筋的人在官场上根本吃不开。那些在人前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一旦落马,得到的多半是门前冷落车马稀的下场,那个时侯也就体会到什么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了。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了什么?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愿意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等到你踏进梦想的圈子,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却发现情况并不是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圈子的力量是那么大,以至于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也改变了自己处事的方法和原则。身处圈子越久,就越发现自己被圈子套得越牢,就好像是孙悟空的紧咒圈,只要你想逃出圈子,就会被紧箍咒弄得满地打滚。

卢梭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当中。”所以当你处圈子的时候,就开始不自由了。而官场,恰恰是最不自由的地方,处处看领导脸色行事,你能自由吗?不时拍一下马屁,没有了真我,又何来自由?庄子当年就是因为害怕官场剥夺了自由,才拒绝做官;而陶渊明半路上解甲归田,也是因为身处樊笼,没有自由。

说了这么多,不过就是想告诉大家,官场就是个大圈子,不是谁想自由就自由得了的。现在东方朔要做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隐者,那可不是挑战一般的高度。要知道,官场每一步,都可能是荆棘和地雷;每一步,都可能是鲜花遮眼的牛屎。走在官场的大道上,随时有可能被人绊倒,踩上狗屎或地雷。

但东方朔却自诩有这个能耐,也有这个胆魄。当然,他能这样自信,是因为他已经洞穿了这个时代和个人的命运。这个时代,不是春秋战国时代,需要的不再是张仪和苏秦的纵横之说,这个时代是天下太平的时代,现在大家吃饱了想的不再是什么时候会起战争,而是没事找点什么乐子。平民这样想,当官的这样想,皇帝更是这样想的。

东方朔天生豁达,不拘小节,叫他戴上高帽,替天地立命,为百姓谋生,他没有这个兴趣;替人跑腿打杂,也不符合他的个性,他生来就是为给大家找乐子的人。当然,他服务的对象级别很高,是皇上而不是一般人。这样,没事儿还能赚点外快,生活还是很享受的。也许,这就是东方朔来到世间的宿命吧。

大隐隐于朝

众所周知,京剧中的脸谱可谓品种繁多,意思明显,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刚烈;黄脸代表残暴;蓝脸代表粗犷;绿脸代表暴躁;白脸代表奸臣。然而,生旦净末丑,却没有属于东方朔的那一个。对他来说,自己登上什么舞台,就会灵活地扮演什么角色,所以生旦净末丑他可能都会演到,也正因为这样,就没有属于他的固定脸谱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自从东方朔忽悠了那些侏儒之后,汉武帝就对东方朔刮目相看了。而东方朔这个人之所以能有那么“远大”的志向,要大隐隐于朝,自然也不是不会为人处事的人,于是东方朔在跟汉武帝相处的时候,每每都会用自己智慧的幽默把汉武帝逗得非常开心。之后,汉武帝召见东方朔的机会就越发多了起来。

司马迁曾经说过,汉武帝跟东方朔喝酒,没有一次是不开心的。汉武帝一开心,那还不随手就赏赐了,而发财也是东方朔的愿望,所以对于汉武帝的赏赐,东方朔从来不拒绝,非但不拒绝,能多捞绝对不少捞,即使是下酒菜,东方朔也会打包拿回家。

两米多高的大男人打包,这似乎并不多见,但东方朔做起来却一不害羞,二不含糊,三不犹豫。每次打包,都直接将衣服裹起肉来就走人,坦荡自如,旁若无人。试问,这样的境界有几个人能做到?

汉武帝看东方朔如此节俭,就更多多赏赐他了,东方朔赚得外快不少,但存下来的银子却不多。为什么?因为他一转身就将银子花了出去,去长安街上泡妞了。

打包如此坦荡的东方朔,对女人也有很多的要求。长安的女子,爱东方朔是爱得死去活来的,他不见得动心,对他爱答不理的他也不去使劲巴结,只要你愿意跟他玩,就没问题。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这是有时间限制的,最长不能超过一年。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做成本是不是有点儿大。但对于东方朔来说,钱不是问题,汉武帝就是他的取款机,要多少没有啊,只要他想多赚钱,多动点心思逗汉武帝开心就是了。

生活如此无拘无束的东方朔自然很快就成了名人,不光因为他能打包,更因为他能泡妞。如果那时候有娱乐记者,一定天天趴在东方朔家门前,不断给大众爆料。

当然,即使没有娱乐记者,东方朔也已经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人物。东方朔的想法就是要出名,他当然知道在一个思想正统的时代里搞怪,是很容易就出风头的。也许,有些人可能抱着枪打出头鸟的想法不敢出风头,但又有想看别人出风头的好奇想法矛盾地活着。东方朔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不想看别人出风头,他想自己出风头,这样才能独领风骚,笑傲江湖,实现自己的梦想——逍遥游。现在,长安街上的人都在谈论他,他的目的达到了。长安街的老百姓现在给东方朔起了一个新绰号——狂人,这个称呼,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贬义的。在他们看来,东方朔是个文人,还是个公务员,怎么着也得注意自己的形象啊,现在又是打包酒菜,又是包二奶的,太不成体统了吧。

但东方朔才不管这些,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他就天天疯,月月疯,年年疯。不过东方朔也许不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觉得他疯,有一个人能读懂他,这个人就是汉武帝。

那时候,汉武帝身边的郎官也说东方朔就是个神经病,汉武帝却笑笑说:“如果东方朔不搞怪,你们哪个能活得这么滋润?难道不是这样吗?”试想:如果东方朔天天一本正经,衣冠整洁,按时上班下班,那汉武帝身边,包括汉武帝,还能像现在这样,有事没事拿东方朔过来逗乐?

也许这些郎官不知道汉武帝为什么要这么宽容东方朔,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对于汉武帝来说,皇宫就是一桌菜,要有天天一本正经的官员当主菜,也要有东方朔这样的人做餐后水果和开胃菜。天天吃主菜,很容易就会没有食欲的,这样日子还能过下去?所以,东方朔爱打包,随他;爱包二奶,也随他。但有一个底线必须坚守,那就是,不能玩到汉武帝头上,只要不越雷池一步,所有的事就都是小事。当然,对于这个底线,东方朔一清二楚。

有一天,东方朔走过行宫,一个郎官看到他就和他聊了起来,不知不觉就说到了东方朔的绯闻上,郎官好奇地问,东方朔知不知道外面传得沸沸扬扬的议论声,东方朔眯着眼微笑地说:“不知道。”

郎官有些不好意思,但继续说,他们都说你是神经病呢。东方朔一听,哈哈大笑。对于世人的看法,东方朔怎么可能没听说,只是这些人只知道背后谈论别人,却不知道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真是悲哀!东方朔笑完,对郎官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古之人,都跑到深山老林避世;而我东方朔,却要避世于庙堂,这才是所谓的真的大隐!”

从此,大隐这两个字就成了解读东方朔疯狂的绝密钥匙,这里有东方朔的酒歌为证:“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自古以来,人人都觉得东方朔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样的误解,也不过因为世人也是如此的玩世不恭罢了。

东方朔除了前面说的那些疯狂之事外,还有身怀占卜的好功夫。有一次,汉武帝和数位方术大师一起玩猜谜游戏,汉武帝将一只壁虎反扣,然后让这些大师们猜,猜中者,重赏,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猜中。

后来,东方朔来了,他兴致勃勃地对汉武帝说:“我学过《易》,让我先占一卦再猜。”

占卦当然是幌子,这样说的好处就在于,如果猜不中,东方朔可以说是《易》卦不准,与他的智商无关,这是很好的一个下台的台阶。东方朔说完,就开始占卜,最后说,这不是一只壁虎,就是一只蜥蜴。

果然猜中了!

这事儿要不是班固记录下来,也许会有人说是编的,即使这样,也不得不让人惊叹,东方朔的脑袋不是人脑袋。这件神奇的事很快就以光速的速度传遍宫中大小角落,人们纷纷传说东方朔的神机妙算,但一个人除外,这个人人称郭舍人。说起来,郭舍人其实是东方朔的同行,因为搞怪和逗乐是他的老本行。而且,他出名比东方朔早。现在东方朔的名声眼看着超过了自己,他心里当然不是滋味,开始妒忌了。

郭舍人如此妒忌,其实是没有道理的,能称呼他为郭舍人,是客气的说法,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倡优,也就是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一个靠杂技戏谑吃饭的人,想要胜过东方朔,估计有点儿难。但郭舍人偏偏自不量力,要跟东方朔一较高下,郭舍人对汉武帝说:“东方朔有什么好狂的,他不过是因为幸运才猜中的,现在让我来考考他,如果他猜中了,就打我一百棍;如果猜不中,就把赏给他的帛赐给我吧。”结果,郭舍人技不如人,被东方朔猜中,白挨了一百大棍,被打得嗷嗷大叫。

这就是另类的东方朔,即使人人都说他是疯子,他仍然自顾自地走自己的路。当然另类的东方朔也有食人间烟火的一面,开头说的他阻拦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就是很好的例证。这次,东方朔没有使用自己的绝招,他觉得这是一件严肃的事,就一反常态,一本正经对汉武帝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话不长,概括一下,意思如下:

终南山盛产各种野生动物及农作物,是百姓生活的根本,国家税收的来源之一。陛下为满足个人私欲而占为己有,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汉武帝听了,连连点头,非常高兴。让汉武帝高兴的不是东方朔给自己提了意见,而是东方朔竟然也喜欢参政议政,基于此,汉武帝当即提东方朔为太中大夫兼给事中,并且赏了一百斤黄金。但赏完之后,汉武帝却对吾丘寿王说:“上林苑的事,按你的方案去实施吧。”

这下,东方朔傻了。原来,自己在汉武帝眼里,只是一个逗乐的工具!

大文豪司马相如

郁郁不得志

前面说了,东方朔试图劝阻汉武帝继续修建上林苑,汉武帝虽然觉得东方朔给了他惊喜,回报东方朔以赏赐和升官,但依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东方朔猛然发现,自己不过就是汉武帝一个逗闷的工具罢了。

汉武帝之所以执著于此,是因为对于打猎他真的非常喜欢。我们无数次分析过汉武帝的性格,知道他是一个有抱负的皇帝,只是因为有窦太后掣肘着他罢了。现在汉武帝旺盛的精力没有用武之地,满心的恼怒也无处发泄,只好拿上林苑里的动物们开刀了。

然而,身为臣子的人却不得不为汉武帝的生命安全着想,野兽跑了,还有别的,但皇上要是受伤或者死亡,那成本就太大了。所以,为了皇上的安危,臣子即使冒犯皇帝,也要继续劝谏,直到皇帝打消念头为止。这不,东方朔劝阻不成,又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了。此人,正是司马相如。

关于司马相如,我们听说的最多的一点就是,他是个很了不起的大文豪。司马相如,字长卿,小名犬子,成都人氏。爱好读书和击剑,非常擅长写赋和鼓琴。但司马相如有个很明显的缺点,就是口吃。司马相如开始的时候并不叫司马相如,只是后来读书的时候,因为太过仰慕廉颇负荆请罪的对象蔺相如,所以才改名相如的。

司马相如的家境还是很不错的。在景帝的时候,司马相如一家花钱买了一个郎官,被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对这个工作,司马相如非常不满意,因为他并不爱好这些。当然,也因为这个工作太冒险,武骑常侍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陪皇帝打猎。试想,让一个口吃的人去干这么冒险的事,要是真出了危险,能不能喊完救命两个字都是问题。

所以,在工作的时候,司马相如总是压抑着内心的不满,他时刻盼望着皇上能突然开始写赋,这样自己的特长就找到用武之地了。但造化弄人,刘家到景帝这辈儿还没出过一个喜欢文学的皇帝,也正是因为这样,司马相如才一直没找到出头的机会。

是金子就有发光的时候。景帝不爱好文学,不代表所有的皇室成员都不爱好文学。景帝的弟弟,那个试图抢夺皇位的梁孝王刘武就对文学一往情深。有一次,刘武带着一班文人来朝述职,恰好被司马相如撞见,一番谈论后,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司马相如心底油然升起。他当即就决定放弃继续追随景帝,称病辞职去投奔刘武了。

刘武对于司马相如的到来,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等司马相如到了梁国后,马上给他安排了食宿,让他跟一帮文人同吃同住,还经常举办文学讨论会。这样的环境使得司马相如的文学情愫汹涌澎湃,终于有一天,享誉天下的《子虚赋》诞生了。

对司马相如来说,刘武是个难得的好上司,但这样的好上司却没有长命百岁。因为窦太后对这个小儿子十分宠爱,经常在他耳边说些怂恿的话,结果刘武内心深处的当皇帝欲望就开始升腾,直至最终爆发。很快,刘武的美梦就被袁盎一帮人给惊醒了。刘武一怒之下派人刺杀了袁盎,结果东窗事发,被景帝知道了,从此手足之情就被慢慢稀释了。刘武也因此得了抑郁症,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刘武一死,身后的那些文人就树倒猕猴散了,司马相如无奈之下只好回到成都。这时候司马相如家也开始衰败。

但不要太小看了穷人,当年陈平不也是个穷人嘛,可他家照样车水马龙,为什么?就是因为陈平有一帮志同道合的贵族朋友。虽然半道中落的司马相如不能与陈平相比,但他也还有好几个铁哥们,其中有一个叫王吉的,在临邛当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