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11443100000046

第46章 汉武帝的精兵良将(11)

这帮盗贼是吃了雄心豹子胆,居然敢去偷挖皇陵,不过他们既然能成功去挖,也在一方面说明他们的技术是经得住考验的。然而,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问题是,皇陵已经被人挖了,究竟谁来负这个责任呢?

这时候庄青翟站出来说,出了这样的事,他身为汉朝丞相,理当承担相关责任。不要觉得庄青翟高风亮节,他在后面还加了一句:“我有责任,御史大夫也难逃干系,所以张汤我们应该一起向皇上谢罪,你觉得呢?”原来庄青翟前边的话不过是为了引出张汤,将他拉下水。自己倒霉还要拉上垫背的,这人貌似不是很厚道,但站在庄青翟的角度想这件事,张汤确实应该负一部分责任,因为御史大夫换个叫法,就是副丞相。

在当时的汉朝,丞相是一把手,那副丞相就是二把手,打个比方就是庄青翟如果是公司经理,那张汤就是副经理,公司出了问题经理和副经理自然都要负责任。这样的道理张汤自然也明白,于是就同意了庄青翟的建议,答应和庄青翟一起去向汉武帝解释,并且赔礼道歉。

然而,很快庄青翟就发现事情不对劲,自己被张汤耍了。怎么回事?原来庄青翟和张汤一起上朝向汉武帝汇报情况,自然是庄青翟这个一把手先上阵,张汤在其后,问题就出在庄青翟做完自我检讨后轮到张汤的时候,张汤居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没有丝毫要做垫背的意思。汉武帝听庄青翟做完自我检讨,见没人出来再说,就下令要严惩盗贼,不能姑息纵容,说完就散朝了。

这一下,庄青翟傻了!其实这样的事在之前也曾发生过,当初公孙弘和汲黯也曾经约好一起忽悠汉武帝,结果上朝的时候,等汲黯说完的时候,公孙弘说的却是另一番意思完全相反的话,汲黯当时气得差点没撞人。现在张汤的作风简直是当年公孙弘的翻版,两人的政治本色简直是如出一辙,都是不整则罢,整就往死里整。虽然张汤和公孙弘在很多方面相似,但庄青翟和汲黯是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的,因为汲黯被公孙弘耍了后,敢当着皇帝的面揭公孙弘的老底,而现在的庄青翟被张汤耍了,竟然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庄青翟不报复张汤,不代表张汤就要放过他,据可靠信息报告,现在张汤正在搜集各方证据,来证明庄青翟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这才发生了盗墓事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庄青翟还知情不报。

知情不报就是知法犯法,就是欺君之罪,看来张汤是想将庄青翟置于死地,其阴险可见一斑。估计当时庄青翟肯定想不通,自己与张汤远日无仇、近日无怨的,他为什么要对付自己?

如果庄青翟善于梳理,一定会发现原因就隐藏在张汤的奋斗史里,当初张汤因为审老鼠被自己的父亲发现了做法官的潜力,于是开始被父亲悉心教育,掌握了基本功。后来张汤因业务精干升官发财,再后来开始整人,一路从长安整到地方,威名远播,越整官越大,瘾也越大,直当坐上了现在的御史大夫。

到这时,张汤的整人事业还没有结束,因为御史大夫只是个副手,上面还有个正职丞相挡着自己的发财路,要想继续往上爬,就要把这个人扳倒。所以不是庄青翟倒霉,是他坐的位置不吉利,换了别人在这个位置上,张汤也一样会对付他。

现在既然已经倒霉了,还是赶紧想办法出招吧。

庄青翟虽然没有汲黯那么勇猛,但庄青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有一个汲黯远远比不上的优点,那就是会找帮手。这点在汲黯那儿远不可能实现,在汉朝一朝,汲黯就是个典型的独行侠,一直是单打独斗,不屑别人帮忙。要不按照汲黯的性格,有多少张汤也早就被拉下马了。

事实证明,有帮手确实能解决大问题,因为这些“志同道合”的人一旦抱团就会死磕别人。很幸运,庄青翟就能找到这样的帮手,其实也不是庄青翟幸运,而是张汤树敌太多,随便一划拉就找到了。但让庄青翟没想到的是,自己也在这场死磕中牺牲了,当然这是后话。

再说庄青翟找到的助手,一共三个人,分别是朱买臣、王朝、边通。

这三个人,可能只有这个朱买臣我们还算是比较熟悉,其他两个都很陌生,但陌生不代表就可以忽略,事实证明他们两个很有用。

先来介绍一下他们:朱买臣,曾当过诸侯接待总监(主爵都尉);王朝,曾当过首都长安特别市长(右内史);边通,当过济南相国,这三个人都是两千石的部长级高官。现在这三个人都跟着庄青翟做事,职务都是丞相府秘书长(丞相长史)。

这三个人之所以能在一起抱团,不是因为有上下级关系,也不是因为金钱或者信仰,而是因为仇恨和恐惧,这两样东西比起其他东西来说,具有更强的凝聚力。

不信的话,就看看历史上那些战争的起因。而这三个人之所以能在一起抱团,正是张汤将仇恨的病毒植入了他们体内。这个病毒的植入史说起来虽然久远但并不复杂。

在他们三个已经是部长级的干部的时候,张汤还是个小吏,还在官场底层苦苦拼搏。但上天眷顾张汤,因为他业务精干,一眨眼的功夫就攀上了御史大夫的高位。我们都知道,官场是最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当初汲黯混得开的时候,公孙弘和张汤还不知道在哪里混,但后来他们俩扶摇直上,超过了汲黯,所以汲黯才那么郁闷,处处跟他们作对。说这些,也就是对这他们三个恨张汤最好的解释,张汤一路青云直上,但这他们三个却还是当年的部长级别,心里能舒服?

当然这还不是最终原因,因为这样在一夜之间就红遍天下的情况,在汉朝是很常见的。汉朝是靠着穷人兄弟打出来的,所以汉朝一直对穷人敞开怀抱,到了汉武帝这时候,更是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你有才就可以当官。也正是因为这样,汉武帝对汲黯的红眼病很不屑,你有才你也拼。

官场升迁虽然正常却真的残酷而真实,你爬上去了,就意味着将别人踩在脚下了。而在官场,张汤向来都只相信实力,缺少人文关怀,对于踩在脚底下的人们从来没想过要正确对待,更可怕的是,张汤居然会仗着自己站在高处向低处扔石头污辱别人。史书上虽然没有交待张汤怎么故意羞辱朱买臣等人,但有一点却说得非常清楚,那就是在工作的时候,张汤一直都是将朱买臣等人当小吏使唤,从不正眼看他们,关键是这样的使唤是故意的,这就是典型的狗眼看人低。

对于张汤这样的行为,朱买臣选择了坚决还击,要将张汤打回原形。因为朱买臣当年穷得老婆都跑了,差点没饿死,几经磨难,终于出头了,盼的就是别人能将他当人看,现在张汤居然这样子看人,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朱买臣这样愤愤不平的时候,张汤又做了一件得罪朱买臣的事——杀了朱买臣的老乡。老乡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个老乡是朱买臣的大恩人——严助。

当初,朱买臣从吴地跑来京城打工,眼看就要断炊了,工作也没着落,举目无亲的他眼看着就要客死异乡,这个时候严助出现了。他将朱买臣推荐给汉武帝,被汉武帝拜为中大夫。后来东越屡屡跟汉朝作对,朱买臣进了一计,之后就被汉武帝拜为会稽郡守,专门对付东越王。

朱买臣是哪里人?吴人,而且是穷吴人。对于这些,汉武帝一清二楚,所以对于这次安排汉武帝是有深意的,用一句话说就是:富贵不还乡,如衣绣夜行。这话原创者正是输给刘邦的项羽,意思就是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好像穿着漂亮衣服在夜里行走,只有鬼才看得见。

所以很多年来,衣锦还乡都是穷读书人最爱玩的把戏,汉武帝此举正是为了成全朱买臣。但朱买臣不是那种中了大奖就唯恐天下不知的轻浮之徒,所以出行的时候他收起官印,穿上了旧衣服,步伐从容地走回了郡邸。这样一身打扮自然没人看得出来,当朱买臣故意露出郡守印的时候,众人才恍然大悟,赶紧迎接。朱买臣的不刻意却狠狠地耍了一回威风,迎接他到任的会稽郡领导及群众大长了他的志气。这时候朱买臣想起自己当年对结发妻子说的那句话,“我年五十当富贵”,现在果然应验了。但当时朱买臣的妻子不相信他的话,因为不信所以改嫁了,嫁了个有饭吃的人,这个男人人还不错,还曾经救济过朱买臣。

现在朱买臣荣归故里,遇到了前妻,将她接到车里,请她吃了一顿饭,结果前妻吃完饭就上吊自杀了,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朱买臣也没那么小气,棺材是他买的。

现在炫耀已经差不多炫耀了,接下来朱买臣就要忙正事了,他不负汉武帝的期望,成功搞定了东越,被汉武帝拜为主爵都尉。再后来几经折腾,最终做了丞相长史。朱买臣能有今天,一直念念不忘严助的知遇之恩,在他心里没有严助就没有今天的自己,更没有后来的富贵还乡。但后来,自己的大恩人居然被张汤害死,就因为严助与淮南王有私交,当初汉武帝都赦免了严助,但张汤却执意要杀了严助。从那时候起,朱买臣就对天发誓:不剁了张汤这混账王八蛋,我朱买臣誓不为人!梁子也就彻底结上了。现在张汤居然连丞相都想整,那下一个搞不好就是我们三个长史,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捡日不如撞日,不如就今天开始!

打蛇要打七寸,对付敌人也要找准软肋才能下手。经过研究,朱买臣发现张汤确实是有弱点的,但要找到致命弱点却不容易,首先张汤不贪钱;其次不好色;再次不结党营私,而且他有汉武帝这个大靠山。如此种种,要想除掉张汤,除非神鬼相助。

但凡事都有例外,一直在琢磨怎么对付张汤的朱买臣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其实是个阴谋,但凡阴谋就见不得人。不过没办法,明争斗不过张汤,只好玩阴的。

朱买臣的阴谋是什么,情况大约如下:

首先,他抓了一个商人作为突破口。这个商人叫田信,财大招风,屡次钻中央的政治空子大发其财。朱买臣怀疑他这么嚣张,一定是因为在中央有人护着他,而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张汤。有了这个认知外,朱买臣就开始编造伪证,向汉武帝告状,理由如下:张汤和商贾狼狈为奸,通风报信,大发其财。

汉武帝却对此有些怀疑,因为前边张汤因为盐铁事件,让天下商贾恨之入骨,现在却说他和商贾勾结,是不是有些太匪夷所思?但朱买臣不理汉武帝的怀疑继续坚定地说,这事确实是真的。汉武帝半信半疑,于是将张汤召来问话。

汉武帝问张汤:“我想做什么,居然都有商贾事先知道,然后囤积居奇,大发不义之财。是不是有人将我的话泄露出去了?”

张汤听了汉武帝的话,只做了一个表情,史书形容为:佯惊。所谓佯惊就是假装惊讶的意思,而假装惊讶就说明张汤心中有鬼。果然,心中有鬼的张汤回答了一句该死的话:“陛下想做的事,有可能事先被泄露了。”

按照常理,对于朱买臣的黑状张汤如果没做就不应该畏惧,但现在张汤表情异样,问题自然就不简单了。

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张汤和商贾勾结吃回扣,那他应该是富得流油的。但是他死后,汉武帝只抄出五百金的家产,这也不像是吃回扣的表现,所以张汤吃回扣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既然没吃回扣,那张汤紧张什么?又假装什么?只能说明张汤和商贾勾结是确有其事,但目的不是为了吃回扣。地球人都知道,张汤表现给大家的是永远占别人便宜,不让别人占自己便宜;再加上他刚才的表情,汉武帝就相信张汤确实跟商贾勾结了,而且捞了不少好处。

死神,就这样落在了张汤身上。

更离谱的事在后面。朱买臣告完黑状后,另一个人马上跑出来接班。这个人,就是一直潜伏不动的减宣。

减宣将之前自己收集的人证、物证,一个都不少地交给了汉武帝,告诉汉武帝御史中丞李文之死,就是张汤和鲁谒居的“天才杰作。”

看到这些证据,汉武帝的心情很复杂,用火大了不足以形容他的恼火之情。汉武帝这辈子家大业大,智慧也大,凡是智慧大的人,最看不爽的就是两种人:一种是什么都不懂的傻瓜,另一种则是自以为天下第一聪明的牛人。而张汤在汉武帝眼中就是后者。

曾经,汲黯说张汤不可靠,汉武帝也不信;博士狄山说张汤诈忠,汉武帝也不信;朱买臣说张汤吃回扣,汉武帝还是不信。但现在,却有这么确凿的人证物证,汉武帝不得不信了。那自己之前对他的信任呢?原来他一直在耍我!简直是岂有此理!

异常愤怒的汉武帝再也忍受不了内心的怒火,下令将张汤查办。替汉武帝办事的不是别人,正是张汤曾经的好同事,也是被司马迁和班固列入汉朝十大酷吏榜上的名人——赵禹。

面对赵禹,张汤想解释,却越解释越解释不清楚,此时张汤已经意识到自己已是穷途末路,于是给自己选择了一条路——自杀。

自杀前,张汤还写了一封遗书,向汉武帝请罪。遗书的具体内容我们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只有一句:“陷臣者,三长史也。”就是说陷害我的人是朱买臣、王朝、边通三长史。这一年是公元前118年。

事实上,有一个人被张汤漏了,但被汉武帝补了上去,这个人就是丞相庄青翟。

张汤死后,家族兄弟准备凑钱厚葬他,但被一个人拦住了,拦住这群没脑子的人正是张汤的母亲。张汤母亲对他们说:“不是说张汤吃回扣吗?我倒要让天下人看看,他到底吃了多少回扣。”于是,厚葬改成了薄葬,本来准备用两口棺材装人的,后来改成了一口棺材。

不久,张母薄葬张汤的消息传到了汉武帝耳朵里。汉武帝就怀疑自己是不是错杀了张汤,于是派人去翻案,结果就将事实翻了出来。首先张汤确实没有吃回扣,因为派人抄家只抄出了五百金的家产,这么点钱怎么是吃回扣的?接着,又翻出了朱买臣等三个长史的老底,而且庄青翟也是一伙的。这下子汉武帝火了,将这四个人抓了起来,庄青翟看自己命不久矣,在狱中就自杀了;而其他三个则被砍了头。

张汤的案子到此也就结束了,四赔一,张汤赚了三个。但这场戏却没有实际上的赢家,张汤不是,其他四个更不是。张汤因为树敌太多,早晚会有这一场变故,而其他三个太大意,所以也难逃一死。但汉武帝也许到张汤死也没弄明白,为什么在朱买臣告他状的时候,张汤会有那么一个表情,而事实上他却并没有吃回扣。这个问题也许只能留给那些史学家去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