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11443100000047

第47章 汉武帝晚年(1)

车千秋出世

时间已经流转到了公元前90年的秋天,那年的蝗灾非常严重。

这一年,刘彻六十六岁,已是一个标准的老年人,而且是个孤独寂寞的老人。人生迟暮,心智疲惫,总是会有一种巨大的空虚感向他扑来。汉武帝突然觉得,冥冥之中,好像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捆绑着,让自己动弹不得。

这些束缚他的东西是什么,汉武帝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真的已经被这些东西遮住了双眼,看不清世界的本质了。往事如戏,一幕幕翻过,回首来时路才知道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但走到现在,才发现有些路是真的不该走的,也许是时候反省自己了。

汉武帝的确是该反省自己了,尽管这么多年他将这个王朝的实力扩大了很多,但相应地也死了很多的人,这其中冤死的人不计其数,太子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自汉朝开国以来,围绕太子位的争夺,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流血的角斗。当年刘邦宠戚夫人,就想改让刘如意做太子,这下吕雉不满意了,在刘邦死后她就开始收拾戚夫人,结果将戚夫人弄得人不人鬼不鬼,吕雉完美地诠释了最毒妇人心的含义。

再后来,栗妃因为自己的儿子刘荣被封为太子,尾巴翘上了天,连长公主都不放在眼里,一口回绝了她的联姻请求,最终让刘彻抢了太子的位置,而栗妃被打入冷宫,刘荣也被迫让位。

所谓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如果刘据来世可以选择的话,一定不会继续选择生活在皇宫里,因为这个地方是诠释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个真理最完美的地方。而刘如意和刘荣的死,更证明了一点,当别人要抢你嘴里的美食的时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击。

也许你会问,到底是谁纵容了别人去抢夺太子口里的美食?这个人当然就是汉武帝了。李夫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凡是以色侍君的人一旦年老色衰就会失宠,卫子夫不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解释吗?当卫子夫逐渐人老珠黄,让汉武帝看着不再舒服,汉武帝心中的天平就开始倾向别的女人和孩子。汉武帝对自己的孩子都不在乎,还能要求别人在乎吗?也正是因为这样,那些求利不要命的势利狗才能这样前仆后继地争相对刘据下手啊。而且,历经大半辈子战争的汉武帝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永远少不了阴谋。但遗憾的是,他忘记了这个真理。

事实上,就在刘据刚从长安逃出去的时候,就有人看破了这点,说太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人陷害他。说这话的人,不是什么皇亲国戚,也不是什么大臣,而是一位来自遥远山西乡下的教育官(三老)。他清楚地看明白了这件事的前后内幕:汉武帝是将刘据逼上绝路的幕后黑手,而江充无疑就是那个直接操作实施的棋子。

就是因为这位教育家对江充的行为看不下去,才在悲愤中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信里引经据典,替刘据喊冤,说刘据这样做不过就是正当防卫,真正陷害太子的人是那个叫江充的人,他在赵国的时候就将赵国搅得人心惶惶,之后又跑到长安来瞎折腾,其狼子野心,日月可昭,天下皆知啊!

当然,这位教育家说这样的话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当年几乎所有为太子说情的人都被汉武帝处以极刑,他不可能没听说。最后他对汉武帝说,贤君是不应该听信挑拨离间的话的,请陛下赶紧下特赦令,将流亡在外的太子召回吧。区区一言,如果皇上您看得不爽,就来惩罚我吧。我现在就在建章宫门外,随时准备听候您的处罚。

但汉武帝看完信之后就沉默了,之所以沉默不是在想要怎么惩罚这个人,而是因为这位教育家将话说到了汉武帝的心里,他对太子确实是有些过分了。

然而,汉武帝没有下什么特赦令,也没有什么表示,他放不下自己的面子,他在等,等大家出来为太子说情,但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刘据自杀的坏消息。

这个时候汉武帝的心里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但可以猜得出来,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表示,放不下面子,结果儿子没有了,其痛苦、难过和悔恨足够汉武帝在以后的日子里感伤的了。

刘据死了之后,汉武帝仍在等,等大家出来批评他,等他们出来替太子说句公道话,但遗憾的是,整个汉朝都选择了沉默,没有人为太子喊冤,也没有人写申辩书。汉武帝不禁怅然:整个汉朝难道就没有一个敢高喊拨乱反正、准备献身的人吗?

然而,就在汉武帝惆怅的时候,在白色恐怖包围下的长安,有一个人冒死为汉武帝写了一封信,而伴随着这封信的到来,一颗政治新星冉冉升起了。

这个人名叫车千秋,祖上姓田,据说是战国时期牛人田齐的后裔。先人很早就把家搬到了长陵,也就是今天陕西咸阳东北。

巴菲特有句话说得好:“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当所有人都谈巫蛊色变的时候,当天下人都畏惧汉武帝的喜怒无常,企图明哲保身的时候,这个不起眼的车千秋,手挽狂澜,在汉朝掀起一场惊涛骇浪,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转变。

而之所以说车千秋不起眼,是因为他一无好家族,二无好职位,三无特殊才能,他的职务不过就是高寝郎(高寝郎是祭庙的禁卫员,每天为死人站岗的)。不过上天对车千秋是公平的,虽没有给他雄厚的家底儿,但给了他壮美厚道的模样和一颗充满智慧的心。

在车千秋看来,祖宗的厚家底儿有没有一点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胆量和气魄敢于做大事。而车千秋所做的工作,无形中也给他壮胆儿了。所以,就在人人沉寂的时候,车千秋选择了斗胆给汉武帝写信,为太子申冤。

也许在写这封信之前,车千秋也曾经无数次仰望星空寻找答案,就在某个瞬间,上天给了他指引。

要清楚的一点是,给汉武帝写这封信,光有胆量和气魄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才行。所以,为了防止给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生命代价,车千秋选择了用梦境来说话。

车千秋在给汉武帝的信里有这么一段:“我在梦中梦见一个白发老翁,他让我给您传句话:儿子擅自调用父亲的军队,用鞭子惩罚一下就可以了。太子过失杀人,最终却以命抵罪,应该没有这么严重吧?”

据说汉武帝看了车千秋的信后,仿佛见了佛光一般,翻然醒悟,于是赶紧将车千秋召来,喜欢之情溢于言表,但最后叹息着说了一句: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位。

翻译一下就是:我和太子之间的感情,别人都说不清楚,唯独你独具慧眼看清楚了,点出了事情的本质。一定是高庙里的列祖列宗托你来点拨我来的,你应该担当我的辅佐大臣。

在说完这话后,汉武帝就将车千秋提拔为大鸿胪,主管诸侯和少数民族事务,位列九卿,是部长级的干部。之后,车千秋更是一升再升,最终被汉武帝提拔为丞相,封富民侯。

一封信,直接将车千秋送上了人生的运载火箭,一路攀上了人生的巅峰。也正是因为这样,车千秋创造了汉朝的一个奇迹:凭着卑微的身份和低廉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爬上人生的巅峰。放眼汉朝,车千秋是第一人。同时,车千秋也告诉全世界一个真理:做人可以没有一技之长,但一定要厚道;要想成功,可以没有雄厚的家底儿,但一定要有胆魄和智慧;机会是稍纵即逝的,要善于把握。

当然,车千秋的晋升是需要人做垫背的,这个人就是一直跟太子作对的、十恶不赦的苏文。汉武帝为了表达对太子的歉意,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焚杀了苏文,诛灭了江充全族,甚至连当初派兵围剿太子于泉鸠里的北地太守,也被汉武帝杀了。

另外一件事就是在湖县修建一座思子宫,湖县就是刘据自杀的地方,而所谓的思子宫,就是怀念儿子的意思。汉武帝要以自己的诚意和行动昭告天下:我不是一个老眼昏花的君王,也不是一个残酷无情的父亲,我和芸芸众生一样,有一颗爱子的真心。我错了,我忏悔,愿生者安息,原谅我这个孤独寂寞的老人。

找神仙

时间飞快流转,很快就到了公元前89年的春天。这年正月汉武帝突然宣布,他要前往东莱郡,亲自驾船遨游东海。此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一片哗然。

首先着急的自然是那帮为汉武帝打工的高层人物,他们纷纷上书,从不同角度劝阻汉武帝放弃这个计划。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汉武帝年迈多病,也不是怕他烧钱,而是因为汉武帝出行的目的——他要伙同一帮方士巡游天下,去东海找神仙。

在中国历史上,皇上寻仙,汉武帝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当年秦始皇屡次东巡,登泰山,临东海,就是因为有个骗子忽悠他说在大海深处,有一座叫蓬莱的神山,山里面有很多的长生不老果,只要有船,他就可以将这些长生不老果运回来。

秦始皇一听长生不老果,眼睛就开始放光,于是派船助那个骗子出海。不久骗子人就回来了,但东西却没有带回来。他对秦始皇说,神药找是找到了,但神仙不让拿。神仙说要想拿也可以,但要答应他几个条件——三千童男童女和各种厚礼。另外,去神山的路上有水怪,还必须给他准备好精良的射杀武器。

秦始皇再次信以为真,将这些东西准备好就送这个骗子出海了。之后秦始皇在咸阳拼了命地等,最终也没等到骗子回来。

这个骗子就是传说中的徐福。对于徐福的有去无回,历史上有很多猜测,有的说他拿了秦始皇的厚礼但没办成事,于是就留在东海岛上,自己过逍遥自在的日子了。也有的说徐福不是骗子,他的确拿到了长生不老果,但吃完之后才发现,所谓的长生不老果就是野生猕猴桃,在秦岭一带遍山都是。找了半天的长生不老果,居然就是自己门前的普通玩意儿,徐福怕消息泄露出去自己小命不保,干脆就不回来了。

历史就这样跟秦始皇开了一个大玩笑,让一辈子跟人斗、跟命运斗的秦始皇觉得挫败得很。而且这个骗子还是个非高学历的人,骗术也不高明,说起来还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仔细分析这件事的始末,就会发现里面有大问题。人虽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但人也有弱点,也就是所谓的死穴,死穴换一种说法就是智慧盲点。人一旦陷入智慧盲点,对周围的事物就会失去正常的判断力,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认同自己觉得对的那件事。所以,聪明一世的秦始皇之所以受骗,就是因为陷入了智慧盲点,被骗子抓住了弱点。

说起来好笑,中国历史上似乎所有的皇帝都有这样的智慧盲点,他们对长生不老药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只要能得到这个东西,无论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在所不惜。只唐朝就有五个皇帝这样,他们分别是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宣宗,而清朝则传闻是雍正皇帝。

这些中国皇帝都怎么了?为什么都陷入了这样的误区,不惜丧命地以身试药或者做徒劳无功的寻仙努力呢?

叔本华说过,人是个欲望的怪物。穷其一生,犹如一个钟摆,一旦欲望实现了,钟摆就会摇向无聊。为解脱无聊,又必须寻找新的欲望,于是钟摇又摇到新的欲望。新的欲望满足了,又摇回无聊。如此循环,无穷无止。

马斯洛则说,人类无一例外,其心理需求呈金字塔式向上伸展: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从这个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欲望是不断向上攀升的,官场表现得就更加明显,副的想转正,正的想再升一级,当了县长的想做市长,做了市长的想做省长,做了省长的想进中央。平凡人是这样,皇帝也是这样。当皇帝们已经手握大权,成为第一领导人时,他们也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极限。什么极限呢?不老的极限,人人都有生老病死,他偏要挑战这个极限。于是秦始皇说我要长生不老,而汉武帝则说我想成仙,他们要用这样的极限来摆脱生命中的欲望无聊期。

他们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但历史上谁又实现了呢?没有人。汉武帝追求了很长时间的神仙方术,最终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没有任何得道成仙的迹象。也正是因为这个,长安的高层领导们要阻止汉武帝停止这样的游戏,让他的思想回到正轨上。何况现在因为连年征战国库已经亏空了,寻仙这样烧钱的事儿还是少做吧。但长安高层的责任心没有撼动汉武帝的意志,他要将寻仙计划进行到底。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汉武帝决定驾临东莱郡,准备驾船出海的时候,天气突然恶转,海上刮起了大风浪。无奈汉武帝只好等,但十几天后,天气还是大风浪,汉武帝只好沮丧地返程了。

那些长安高层心里高兴,总算是暂时消停了,但让他们更高兴的意外之事发生了,汉武帝这次是真的翻然醒悟了。

千古第一认错书

就在这年的3月29日,汉武帝登泰山封禅。所谓的封禅,封就是祭天,禅就是祭地。而中国之内,五岳之中,泰山为高,所以祭天选择在泰山进行。这个传统,自古自之。每当皇帝觉得自己武功建树高,就会渴望登临泰山,膜拜苍天。当然,唐太宗李世民是个例外。一直到明朝,朱元璋取消了泰山封号,此风才就此停止。

对于这次登山,汉武帝冥冥中感觉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了。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他跑得太快,太累了,必须停下来歇一歇。

于是,汉武帝就以无比虔诚的姿势和谢罪的口吻,对众卿说了一句他们等待了很久的话:“朕即位以来,做了不少荒唐疯狂的事,拖累了天下,后悔莫及。从此之后,凡是伤害人民的法令,一律废除。凡是浪费国库钱财的工程,一律停止。”

众卿先是一愣,继而了然,这一刻终于来了。

汉武帝对于自己这么多年所做的事深刻反省,让那些高层管理们长出了一口气,他们终于发现在汉武帝雷厉风行的强势铁腕背后,其实也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也许忏悔从来都不是人类应该遵守的道德游戏规律,但忏悔精神却应该是一个民族必须要有的精神品质。西方思想启蒙者卢梭晚年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命名为《忏悔录》。更让人震憾的是,他高举他的《忏悔录》,敲着胸膛,对那帮自诩高贵尊严的道德绅士们吼道:“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卢梭就是以这样愤怒的吼叫,撕破了人类遮羞的脸皮,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真诚和大胆,使他赢得了人们持久的尊重。

历史再一次证明,肯忏悔的人,永远比站着狡辩的人高贵!所以,即使汉武帝曾经做过错事,但这一刻,他还是伟大的,他的忏悔给他的整个生命轨迹画下了一道完美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