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航海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1478700000072

第72章 “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是我国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鉴真晚年曾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于抵达奈良。对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做出巨大的历史功绩,被誉为“日本律宗初祖”。

鉴真在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龙元年,也就是公元705年,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出游洛阳,继至长安。次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同时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他的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尤以法砺、定宾所著两书为重点。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有建树。根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非常高。

天宝元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答应,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先后5次率众东渡,但是因天时、人事不利,均告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坐像在日本,鉴真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还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比如唐招提寺建筑群,都是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还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最新技艺——干漆夹,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在日本被奉为国宝。1980年2月,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情谊,日中友好团体曾将该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很大,至今许多日本人民还热爱中国的书法艺术。当时日本的佛典,大多是从朝鲜传人,由于是口授、手抄,因此难免会存在一些错误。根据《续日本纪》记载,日本天皇曾为了此事专门委托鉴真来校正经疏错误。在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上,鉴真对医药学知识的传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鉴真曾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此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