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外国名人快读
11775900000058

第58章 人性回归的讴歌者——劳伦斯

名人档案

全名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David Herbert Lawrence)

国别 英国

生卒年 1885—1930

出生地 英国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村维多利亚街

仰慕 母亲莉迪亚·比尔德塞尔

爱好 绘画

成就贡献

劳伦斯,这位跨越19世纪与20世纪的天才作家,是以性爱描写大师的面目出现在近现代文坛上的。他一生专注于性爱题材的开掘和研究,对人类性的奥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和细致入微的洞悉。他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作品,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优雅而醒目地从湛蓝深邃的文学天空下斜过,启迪着迷失在理性世界的人们对大自然原始野性和生命本能的永恒回顾和热切向往。

早期的《儿子与情人》,中期的《虹》《恋爱中的女人》,晚期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是劳伦斯性爱艺术中的精品。其中《虹》是最为美丽动人的篇章。

《虹》以19世纪中叶工业化时代前夕的英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布兰文一家三代人的性爱婚恋经历,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平等和谐、灵肉一体的理想性爱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及获得的可贵启示。第一代的汤姆娶了个异国女性莉迪亚,这两个来自不同环境,具有不同血统的全新个体,在英国乡村美妙清新的大自然中实现了生命的合一。但是,新奇的幸福,本能的激情驱除不了存在于两人之间的巨大神秘,正是这种无法洞穿的神秘注定了他们两人的结合仅仅停留在血与肉的层面,终生不能前进一步。他们的结合是完满幸福的,但是只是最低层面的完满幸福。第二代的安娜和威廉生活在更为开放的时代,他们不再满足于父辈们蒙昧而粗浅的完满,要求在男女两性的合一中寻找到个体的位置和身份。这种对个体自我的执著和固守把他们的婚恋变成了一场隐秘、持久而又残酷的斗争,这一场毁灭性的斗争以安娜的控制和威廉的屈服而告终。对均衡合一的追求失败,灵肉合一的理想婚恋成了第三代人厄秀拉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厄秀拉不同于祖母莉迪亚对本能的满足,也不同于母亲安娜在生儿育女中找到归宿。她当过教师,在高等学府里进修过,是一个渴望生命激情,拥有独立而健全的精神世界的完全觉醒的女性。斯克里本斯基是一个有志于献身祖国的热血青年,厄秀拉被他那高贵的气质,独立不羁的个性和伟岸的男子汉风度所吸引,为他献出了火一样的热情,献出了青春的躯体。然而,狂放的激情之后是可怕的空虚和失落。斯克里本斯基不过是一个庸俗的爱国者,一个被社会秩序规范着的刻板机械的工具。在他身上,厄秀拉怎么能实现自己遥不可及的理想呢?倍感绝望的厄秀拉在同斯克里本斯基经历了海边沙丘那一场惊心动魄的灵肉搏斗之后,痛苦地选择了分手。

灵肉合一的婚恋理想遭到了重大挫折,但是,在作品的结尾,厄秀拉还是看到了彩虹般的希望。

厄秀拉一家三代普通而又特殊的经历仿佛是一曲哀婉、凄美而又沉重的歌,唱出了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夏娃们复归乐园的艰难历程。灵与肉的分离,人与人的隔阂,文明世界里人性失落的主题,从劳伦斯那里传递下来,被后世的作家们一代又一代地传唱至今。

劳伦斯在对理想性爱的探究中融合着对生命本原的追溯和对生死辩证关系的沉思。在他的作品里,广阔的背景、磅礴的气势、充沛的激情、深沉的力度同精深细腻、出神入化的性爱描写融为一体,把一个世俗的题材提高到与生命本质和意义同一的高度。同时,纷繁的象征隐喻体系,曲折细致的人物心理流程和模糊开放的故事情节使他的作品显得如此神妙深邃,富于启示又委婉动人。劳伦斯是一位从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的过渡型作家,他的创作,不论是主题,还是手法,都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生活故事

劳伦斯一生只活了44岁,在他那早逝的生命里,他经历过太多的漂泊和不顺,他那病弱的身体总是在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劳伦斯是一个矿工的儿子,母亲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的女性。父母之间在文化知识和社会地位方面的差异给他们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阴影。母亲把对婚姻的失望转化成对儿子们的溺爱,当她钟爱的儿子欧内斯特夭折后,她就把全部的感情移注到了幼子劳伦斯身上。劳伦斯生下来就是一个孱弱的病小孩,长到很大了都还瘦弱得出奇。母亲对他的近乎病态的情爱成了他许多年摆脱不掉的影响,也影响了劳伦斯同他的第一位女友吉西·钱伯斯的正常恋爱,导致了他们的最后分离。

劳伦斯青年时期经历过三次失恋,他也当过工人,教过书,但是,教师的刻板生活是他所受不了的。他是一个不喜欢受约束的人,在大学和工作期间,劳伦斯一直在学习创作,写了大量的诗,还写了小说《白孔雀》。

直到母亲去世后不久,劳伦斯遇上了他一生最挚爱的弗丽达,他那病态而孤独的生活才有了起色。但是,弗丽达是一个有夫之妇,她和劳伦斯的结合是以私奔的方式实现的,而且这时候劳伦斯已患上了肺结核,也没有钱。他们不得不离开英国,经过德国,去了陌生的意大利,然后再到奥地利。颠簸的行程,窘迫的处境使他们吃尽了苦头。但是,坚韧顽强的劳伦斯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完成了《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等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劳伦斯夫妇的境况进一步恶化。他的作品被诬为色情小说,遭查禁。紧接着因为弗丽达的德国身份,他们又遭英国警方的监视和搜查,他们被四处驱赶,无家可归,经济上也异常拮据。这一切使劳伦斯极度忧愤,几近癫狂。

直到1919年,大战结束后,他们才结束了这种恐怖的日子,离开了英国。在以后的四五年间,他们辗转在意大利、锡兰、澳大利亚、美国和墨西哥,过着流落异乡、寄人篱下的生活。在漂泊的过程中,劳伦斯多次染病,更不幸的是,他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作品几乎本本遭禁,有的公然被焚毁,舆论、批评界百般攻击诬蔑他,把他称为“蓄着络腮胡子的色情狂”。他从作品中得到的稿费更是少得可怜。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不幸的处境,不公正的待遇并没有使他失去创作的信心,他晚期写作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小说外,他还写了不少戏剧和诗歌。丰厚的创作使他短暂的生命获得了永恒。

劳伦斯的感情生活极富传奇色彩,尤其是他同爱妻弗丽达的婚恋经历,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认识弗丽达之前,劳伦斯经历过好几次不成功的恋爱,其中他同吉西·钱伯斯的恋爱相当不幸。吉西·钱伯斯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少女,劳伦斯跟她在一起谈诗论文,很是投机。但是,吉西的性格过分理性、冷淡,劳伦斯对她的感情近似于对一个修女的感情,崇敬、爱慕却没有热情。他们的关系维持了10年,最后以分手告终。

1912年3月,失去母亲和恋人,深感前途渺茫的劳伦斯到诺丁汉去拜访了他的大学老师威克利教授,想请他帮忙找一份职业,结果同威克利的妻子、比他大6岁的弗丽达一见钟情,两个月后,两人私奔,逃出英国。

弗丽达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细腻的女性,她具有超凡的精力和巨大的耐心,很有女性魅力,这正是劳伦斯所需要的。弗丽达对劳伦斯的感情也不是盲目的,她从一开始就认定劳伦斯是一位难得的天才,因此,不惜抛下丈夫儿女和舒适安逸的家庭,同劳伦斯浪迹天涯。在他们共同度过的近20年中,弗丽达不仅从生活上照顾劳伦斯,而且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和激情。劳伦斯笔下的女主人公,无一不带有弗丽达的影子,他作品中的性爱描写也多是他同弗丽达幸福婚姻的写照。

劳伦斯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短暂的,但是因为有了弗丽达,他的一生就变得充实完美,并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劳伦斯在情感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他那喜怒无常、变化多端的脾气令人难以相处。做劳伦斯的朋友,你得时刻准备着与他反目成仇,即使他最疼爱的弗丽达也不例外。他的朋友默里的妻子凯瑟琳讲过一个可怕的故事。1916年的一天,和劳伦斯同住的凯瑟琳亲眼目睹了他们之间的一场战争。先是弗丽达同劳伦斯在说话间争执了起来,劳伦斯毫不留情地讽刺了弗丽达一阵后,忽然口出秽言,接着就扬言要同弗丽达断绝关系。等到弗丽达伤心欲绝地走开了,暴怒的劳伦斯却追上来,对她大打出手,大有决一死战的架势。不料第二天,劳伦斯便悔恨不已,他以加倍的狠毒打自己,为弗丽达百般效劳,恳求她的谅解。四个月后,劳伦斯不无庆幸地写信给默里夫妇说,他和弗丽达和好如初了,但是仅仅在一个月后他又同默里夫妇断绝了交往。

传世名言

有属于死亡的生活,还有不属于死亡的生活。我向往爱情,它如同睡眠,如同再生,又像是刚刚降生的脆弱婴儿。

如果生是这么丑恶,毫无生气,死也没意义了。因为生和死是两个对立的部分,生没有意义,那么死当然不会伟大。

爱必须是二位一体,始终是二位一体——在同一份爱中既有甜美的心神交融又有激烈、自豪的肉体满足。这样我们就升华为一朵玫瑰,我们甚至超越了爱,爱被拥有了,又被超越了。我们是两个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人,我们又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宝石般的独特存在。

生平大事

1885年9月,出生于英国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村维多利亚街。

1906年9月,进入诺丁汉大学。

1910年12月,劳伦斯母亲去世。

1912年3月,同威克利教授之妻弗丽达相识,两个月后两人私奔。

1911年,处女作《白孔雀》出版。

1913年5月,青年时代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出版。

1915年9月,长篇小说《虹》问世。

1920年,出版长篇小说《恋爱中的女人》。

1928年,晚期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出版。

1930年3月,逝世于旺斯。